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481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

《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doc

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建立健全我县特殊老年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强化用电安全和生活健康管控成效,降低意外安全风险,全面提升老年人居家安全感和幸福感。

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推进“电力关爱码”应用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重点对象,以防范生活安全风险为服务方向,以防范冲击社会道德为底线,通过优化“乡村智慧能源服务平台”,推行“电力关爱码”应用,建立特殊老年人实时监护和闭环反应机制,提升特殊群体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补齐农村民生保障方面的短板。

二、实施原则

1.数字赋能,乡镇主导。

“电力关爱码”应用以电力大数据分析为基础,乡镇为主体。

乡镇党委政府、村(社区)两委要发挥在统筹规划、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大政策支持,建立有效的衔接协调机制。

2.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电力关爱码”应用重点保障家庭照护资源缺失,75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或乡镇认定的特殊困难老人,今后根据推行情况和财政保障情况逐步推广。

3.保障隐私,分级设权。

坚持保障用户隐私,采用分级权限设置。

民政部门拥有后台管理权限,可看到全县特殊群体用户用电情况,巡查工作人员可看到其负责区域内所有在册用户用电情况,而监护人只能获得被监护人唯一的信息。

4.广泛参与,形成合力。

依托村、社区专职工作队伍,整合工、青、妇、老协等基层资源,挖掘邻里互助、银龄互助等服务潜力,引导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响应,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合力。

三、主要目标

坚持“数字赋能、政府主导、公益支持、群众参与、科技支撑”的服务路径,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基层网格员等服务队伍,以电力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基础,打造“大数据+社区关爱”典型应用场景,形成精准掌握、实时监护特殊老年人动态的“关爱码”,通过实时推送和响应闭环,提升对特殊关爱群体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并为特殊群体用户的监护人、管理人员提供最便捷、最直观的关爱体验,改善监护人和社工网格员存在的巡查周期较长、人力物力成本耗费高、不能全天候覆盖的切实问题。

打造政企联动服务特殊群体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四、工作机制

“关爱码”应用是以电力大数据为基础,构建数据组合模型分析用电异常波动情况,全天候监测独居老人生活情况,并通过红、黄、绿三色码进行直观体现的平台。

其中绿码表示用电无异常,黄码表示用电量变化幅度在50%-80%之,红码表示用电量变化幅度大于80%。

1.管理体系。

乡镇统筹建立乡村“1+N”网格化服务模式,明确村(社区)负责人。

村(社区)指定网格管理员联系N个独居老人,所有网格管理员联系信息纳入“关爱码”服务平台。

2.平台运维。

供电公司负责“关爱码”数据模型更新,根据民政局反馈的特殊老人信息及时维护平台数据。

乡镇负责收集信息,发生独居老人信息变更时,及时整理并反馈民政局。

民政局负责制定各村独居老人信息更新流程,负责汇总、审核独居老人变更信息并及时反馈供电公司。

3.信息推送。

当“关爱码”出现红、黄码时,异常信息将实时以钉消息或短信形式通知到乡镇管理员和村(社区)负责人。

乡镇管理员可通过城市大脑数字驾驶舱平台实时监控,乡镇可将异常信息以短信形式告知老人亲属。

4.跟踪闭环。

村(社区)负责人收到短信通知后要及时响应,红码要求在1小时内进行核查反馈,黄码要求在24小时内进行核查反馈,并在浙政钉“电力关爱码”应用上填报核查结果。

如无异常则填写核查信息后恢复至绿码,如有用电设备故障、老人身体不适等情况则及时联系相关单位处理,处理完毕后填写核查结果恢复至绿码。

五、时间安排

1.调研准备阶段(3月底前)。

民政局牵头,做好前期老年人信息摸排调研工作,指导乡镇、村(社区)建立巡查队伍和邻里守望机制。

供电公司配合制定应用场景闭环管理机制,优化技术方案。

2.全面启动阶段(6月底前)。

开展部门、乡镇、村(社区)工作人员“关爱码”应用培训,完成系统开发;上门为“关爱码”应用首批重点对象开展技改,安装相应设备,数据录入平台,6月底前正式运营。

3.评估完善阶段(9月底前)。

对“关爱码”应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做好查漏补缺和优化完善。

4.总结提升阶段(12月底前)。

对“关爱码”应用的经验、做法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形成材料报省、市政府。

六、保障措施

1.落实经费保障。

县财政局要做好资金统筹,把“关爱码”应用相关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并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管和评价。

2.强化技术支持。

县供电公司要加强“关爱码”应用相关设备设施、应用平台的技术支撑,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结合实际做好系统的完善、升级和维护。

3.加强协调配合。

县民政局要研究制定“关爱码”应用管理流程,做好对乡镇的业务指导和监管工作,引导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参与网格员队伍;县供电公司要负责设备安装、运维,并为乡镇提供技术支撑;县卫健局要组织基层卫生机构参与网格员队伍,并组织一批应急救护队伍;团县委要广泛发动和引导志愿者队伍参与响应。

4.落实督查举措。

各乡镇要制定“关爱码”运行考核管理办法和督办流程,纳入村(社区)干部年度考核,并安排专人负责,通过基层治理平台实时监控和督促辖区各村(社区)独居老人的“关爱码”核查闭环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