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4652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docx

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编制单位:

***县人民政府

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况…………………………………………… 1

第二章指导原则…………………………………………… 5

第三章目标步骤…………………………………………… 7

第四章 任务路径…………………………………………… 9

第五章 配套改革……………………………………………21

第六章保障措施……………………………………………30

附件……………………………………………………………34

第一章基本概况

一、***镇概况

***镇位于山东省***市***县东南部,镇驻地距县城15公里,是***县的"南大门",济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日兰高速公路和德商公路在镇区交汇,并设有互通立交道口;南距新石铁路12公里,西距京九铁路18公里,东距济宁水运码头60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镇域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8.7万亩,辖46个行政村,5.6万人。

***镇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社会事业兴旺发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近年来,该镇先后被列为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山东省生态文明镇、***市重点镇和全国建制镇示范试点镇。

二、试点基础

(一)***镇示范试点基础坚实

***镇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市重点镇,自2012年以来,***镇紧抓改革机遇,结合上级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城镇改革试点为总抓手,紧紧围绕转型发展主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全镇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也为下一步的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在规划编制方面,高标准完成了《***镇总体规划(2012-2030)》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2030)》,对3个农村新型社区和绿化、道路、雨污管网进行了专项规划,对煤炭化工园区进行了产业规划修编。

***镇发展方向和布局明确,规划体系已初步完备。

在城镇功能方面,***镇镇区基础设施完善,镇区道路已形成4纵6横的整体框架;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社区污水处理站,雨污排水管网,供电、供水、供热、供气设施日趋完善;镇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为完备,公共服务能力逐年提升。

在人口集聚方面,***镇人口集聚潜力巨大,随着***镇镇区设施完善和承载能力的增强、循环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以及园区村庄搬迁项目的推进,大量工业及其配套服务业就业人口,将成为***镇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在体制改革方面,***镇积极推进了户籍改革,完善了农村产权制度,强化了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了与小城镇建设管理相适应的体制机制,积累了体制改革经验。

(二)***镇示范试点动力强劲

在政策支持方面,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镇意味着***镇在建设小城市、拓展城镇空间、增强经济实力、扩权强镇、保障用地、扩大财权、资金金融支持等方面拥有非试点镇无可比拟的优惠和鼓励政策。

这些均为***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

在产业支撑方面,***镇自身还拥有较好的产业发展条件。

农业上,积极实施了多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特色蔬菜种植产业突出,以于官屯村为首的蔬菜大棚已达到100家。

土地集约化经营初有成效,目前***镇依法流转土地80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70家,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12家。

工业上,规划16平方公里的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位于镇区,利用精细化工园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煤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产业已初具规模,入园企业已达16家,目前园区已完成固投134亿元,实现产值58亿元。

第三产业上,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镇商贸物流业和新兴服务业正在不断蓬勃壮大。

目前***镇已有洪达和富海为首的物流公司五家,文化路商贸城已基本建成。

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赋予了***较高的财政收入能力和人均纯收入水平。

2014年***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18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在群众意愿方面,通过调研、座谈、舆情梳理和归纳结果显示,当地居民迫切希望通过改革试点,共享发展成果,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当地群众对改革试点的迫切愿望与鲜明支持,将成为***镇积极改革试点,破解发展阻力的最强大支撑。

(三)***镇示范试点经验适合推广

***镇的发展模式从属平原+综合开发型的复合发展模式,在全国建制镇层面具有较强代表性和普遍性,一是镇区人口较少,农村人口比重大;二是工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产城融合不够;三是一二三产业比例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较小;四是城镇功能已具雏形,但是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五是镇区发展较快,村庄发展缓慢,一体化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镇在全国建制镇中处于偏下的发展水平,通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提升产业发展潜力,促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进一步提升***镇人口集聚能力和城镇一体化水平,可以推动***镇向功能完善的小城市方向发展。

在***镇进行示范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具备很强的推广价值,对于全国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指导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要求,紧循***县被列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服务"三农"为立足点,着力促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增强城镇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推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全民共享。

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坚持民生优先,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合理配置资源,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让全镇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找准定位,发挥优势。

结合实际,找准发展定位,明确发展重点,创新发展理念和模式,注重发挥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形成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四化同步,统筹城乡。

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以城镇为载体,以产业园区为支撑,加快产城融合,促进资源集约和人口集中,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小城市。

——生态绿色,低碳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同步推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章目标步骤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1号文指示精神,***县***镇重点开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供给体制、统筹推进新农村与城镇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示范,实现到2017年,城镇人口达到2.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0元,财政收入实现2亿元。

2.指标体系。

力争到试点期末,实现以下目标。

如表1所示:

表1***县***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城镇化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40

43

50

农村新型社区(个)

1

2

5

城镇经济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6.3

17.6

19

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亿元)

1.1

1.37

2

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

60

70

75

民生支出占财政收入比重(%)

78

80

82

人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10

11

11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率(%)

96

98

1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0875

22780

25400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12000

13500

16000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90

95

99

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87

92

97

城乡生活环境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比率(%)

10

12

15

二、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

启动阶段(2015年1月-6月)

成立***县***镇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三年城乡建设发展计划,细化分解年度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导调度,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和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政策支持,6月底前全面启动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

推进阶段(2015年7月-2017年10月)

按照责任分工,强化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各项试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7年11月-12月)

各项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对试点工作进行系统总结,邀请专家学者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接受国家有关部门考核验收。

第四章任务路径

根据资源禀赋,增强建制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就业和生活环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构建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强化产业支撑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提供产业支撑。

(一)实施镇园合一,促进产城融合。

全力推进循环经济精细化工园区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多友科技园,发展新型高科技产业。

力争2017年,精细化工园区企业突破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就业人口达到1万人。

1.加快精细化工示范园区生态化提升,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社会配套和园区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2.抓好煤电化工大项目,膨胀煤化工园区规模。

2015年,确保洪达、富海能源、多友科技、瑞圣化工等项目正常生产;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富海干熄焦余热发电,多友科技年产1.2万吨分子筛、3万吨铝溶胶、1万吨硫酸铝,利洋化工己二醇等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鲁发化工氨醇、京通化工和世炬化工含氟精细化工项目。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示范产业。

建设洪达化工40万吨/年焦化同时联产30万吨/年合成氨、45万吨/年硝酸、2×10万吨/年醇酮混合物、14万吨/年己二酸及供热中心等一系列深加工项目,利用炼焦过程中的副产焦炉煤气,生产合成氨、硝酸、环己酮、己二酸等产品,为己内酰胺、PU树脂等提供原料,打造国内最长的煤化工产业链条,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实现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最大增值。

4.加大技改力度,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加快发展纺织、建材、木材加工、粮油加工、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科技附加值高的轻工业,壮大镇域经济规模。

加大技改力度,对镇园区以华灵纺织为首的10余家传统棉纺织业、以恒基商混、华美不锈钢为首的建材、机械加工制造业等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

做大做强亿泰玻璃等酒类包装产业,2016年与县酒类包装园对接,实现链条式发展。

2017年实现吸纳就地农民工5000人。

5.积极培育中小微企业。

在扶持项目、抓好龙头带动的同时,支持领办创办畜牧产品加工、杂粮小作坊、饲料厂、手工作坊等劳动力密集型中小微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向加工、销售、服务方向转变,实现城乡产业、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不断拓宽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人口就近转移。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精细化工园区产业优势,把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和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搭建载体,加快发展,尽快补齐这一短板,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增长15%以上。

1.发展商贸物流仓储业。

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煤电化工园区产业优势,在煤化工园区以东,布设集物流、商贸、汽运、包装、储藏、餐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现代物流园区,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仓储业,到2017年,物流园区实现仓储能力10万平方,日货运量10万吨,年实现税收2000万元以上。

2.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

配合郓巨河内河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实施港铁联动、港路联动,努力实现物流链的无缝链接。

3.建设商贸服务区和商业中心区。

在多友科技园以西,建设***镇商贸服务区,着力发展建材经营、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

加快镇区商业中心区建设,2015年完成文化路和纬三路商贸街建设,2016年改造完成随郭路商贸街,2017年开工建设1万平方米金融商贸城。

4.发展新兴业态。

立足得天独厚便利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上马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兴服务业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17年,实现物流配送企业30家、电子商务企业10家。

5.着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

2015年启动、2017年完成卧龙湖水系及生态园建设;依托佀楼佀公堂,聘请专家进行规划,弘扬历史文化;新建"鲁西南风情馆",搜集生产、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用品,采用实物、图解、文字相结合的展示办法,生动直观反映真实情景,弘扬传承历史民俗文化,打造***生态文化休闲一日游品牌,将其纳入水浒旅游精品线路。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推进农业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探索农业服务规模化新模式,扩大土地托管面积,打造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综合平台,为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创造条件。

1.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发挥于官屯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高效无公害蔬菜大棚,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到2017年,全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万亩以上,新建特色种植基地30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大棚1000个以上;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农作物耕种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

2.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依托现有基本农田示范方,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7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家庭农场发展到30家,带动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向加工、销售、服务方向转变,形成分工合理、产业对接、城乡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依托***镇为民服务中心,健全农技综合服务体系,引导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试点村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或农业合作社,到2017年,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到30家、年实现税收5000万元以上。

4.大力发展循环农业。

通过实施废旧农膜回收、尾菜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业面源治理等工程,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循环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二、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搭建镇村公共服务平台,统筹推进新农村与城镇化,让在农村的居民能够就近便捷地享受与城镇一样的公共服务。

(一)大力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

加快实施园区村庄搬迁,推动泰和社区、于官屯社区和文昌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水平,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居住管理社区化和生活方式市民化。

2015年完成东西尹、泰和社区相关配套建设及搬迁入住,2016年开工建设伦敦花园小区和华灵小区商住项目,完成汉石桥社区配套建设及入住,2017年完成谭庄李垓社区、佀楼王庄社区及文昌苑社区相关配套建设及搬迁入住。

(二)加快镇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大力推动城镇公共交通、电力、供水、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镇村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2015年完成镇区供热、供气、供水管道铺设,实现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底前农村居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以上;开始实施道路"村村通"网格化工程, 2017年实现村庄主干道全部硬化。

积极推进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广播电视、电力电信、互联网等网络建设,2015年实现网络全覆盖。

完善镇区路网配套设施建设,2016年底前完成镇区四纵六横十条道路的雨污管网、人行道工程;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红绿灯、监控、路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大力发展镇村公共交通,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镇村公共交通一体化。

积极配合做好境内德上高速和曲阜***城际铁路修建工作。

完善城镇电网,提高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出台农村公共用电管理与财政补贴政策。

加快城乡防洪、消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治、公路安全保障、应急避难场所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

(三)完善镇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着力提升镇村公共服务水平,合理配置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

(1)打造教育产业链。

一是加强镇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2015年完成省级标准中心幼儿园建设,2016年完成中心小学,镇中学2栋教学楼、1栋实验楼、2栋宿舍楼、标准化操场及相关配套建设,达到省级标准,将纬三路北侧打造成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标准化教育区块。

二是提升教育质量。

高薪聘请优秀教师,采用与名校联合办学等方式,将教育资源最大优化,从而吸引周边学生到本地上学,带动周边房地产、服务业发展,打造教育产业链条。

(2)健全医疗卫生及关爱服务体系。

加大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2015年完成中心医院及配套设施建设,达到省级标准,确保城镇居民就地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完成镇区中心敬老院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机构式集中供养老人350人。

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管理和医疗保险城乡统一管理。

(3)加强文化惠民设施建设。

加快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2015年完成文化广场、腾飞广场建设;2017年完成镇区绿地广场建设,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绿化覆盖率达到5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以上。

(4)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加大农民技术培训。

2015年完成社区服务中心建设,2016年完成便民服务中心改造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

完善标准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城乡就业的合理流动和公平竞争。

通过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采取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等方式,大力开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完善劳动就业扶持政策,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与产业集中区、园区企业的有效衔接,引导农村剩余劳力有序转移。

建立农民技术培训中心,每年开展农民技术培训不少于四次,培训3000人次以上。

2.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均等配置

(1)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加强村级教育设施建设,到2017年,教学点和定点小学实现合理化配置,逐步实现镇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居民平均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以上。

(2)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社区倾斜,推进社区卫生站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到2017年底前,完成与服务人口相配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所有农村和社区卫生室达到市级标准,实现建制镇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3)完善关爱服务体系。

开展居家养老、互助式养老试点,2016年在吕西、吕东等六个村建立互助式养老院六处,供养老人120人,建立互助式养老基本管理模式,2017年,将互助式养老模式推广到整个镇域,互助式养老机构达到20家,供养老人500人。

(4)加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人口转移趋势和空间分布,优化社区便民服务网络。

2017年底完善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

加强农村及社区警务室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完善天网工程建设,2017年底全镇各行政村实现视频监控、防盗报警设施全覆盖。

以完善治安防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安全生产管理、信访调解等机制为目标,加强社会维稳体系建设。

(5)统筹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2017年完成各新型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和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四)建立镇村环卫一体化管护体制机制

1.建立镇村一体化的垃圾收运、污水处理、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完善镇区垃圾中转站运营管理,实现"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动员村民参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全面落实长效保洁,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达到100%以上,村庄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100%。

在文昌苑社区、汉石桥社区等5个新型社区建设社区污水处理站,分别与第二污水处理厂相衔接,同时在保留村庄大力推广农村简易污水处理设置,到2017年实现镇区和农村新型社区污水集中处理率100%,农村污水达标排放。

编制完成大气、地表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到2017年,实现空气污染指标数<100,空气质量达到良好以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0.40,水质优良。

推进村庄绿化,在农村民居周边和田间路旁采用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提高农村生态活力。

到2017年,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全镇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全镇村庄全部达到环境整洁,卫生改厕率100%。

2.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回收试点。

在吕西、吕东等试点村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回收试点。

农村垃圾可分为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及有毒有害垃圾。

针对以上垃圾组成,倡导农户可按如下分类处理垃圾:

每户配备三个塑料垃圾桶,可堆肥垃圾,例如菜叶果皮、剩饭剩菜、杂草落叶、尘埃灰土等等,占农村垃圾总量的70%左右,用绿色小垃圾桶盛放;不可堆肥垃圾,例如塑料袋、糖纸、旧衣物等,占农村垃圾总量的25%左右,用红色小垃圾桶盛放;有毒有害垃圾,例如废电池、农药瓶、农药袋、废灯泡灯管、废温度计等等,占农村垃圾总量的5%左右,用黑色小垃圾桶盛放。

每日保洁员上门对绿色桶和红色桶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有毒有害垃圾由村统一约定在固定日期收集。

县、镇政府为"垃圾分类后续处理工程"提供硬件支持。

在政府倡导农村垃圾户分类同时,做好农村垃圾分类之后后续处理的硬件设施,如沼气池、野外堆肥池建设,有毒有害垃圾处理场建设。

按"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的划分,针对可堆肥垃圾处理,适合集中堆肥法,由政府出资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沼气池以投放可堆肥垃圾;同时,鼓励分散施肥法和分散发酵法。

不可堆肥垃圾多是干垃圾,由村保洁员收集后二次分拣将可出售废品卖给废品回收企业,收益归保洁员。

有毒有害垃圾必须严格管理收集运送后由县统一进行专业化处理。

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处理责任体系。

在县、镇政府主导下,采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和行动力。

财政部门负责筹集安排专项资金;教育部门通过对学生宣传来加强其家庭分类处理垃圾的积极性、主动性;农林水利部门负责抓好沤肥堆肥返田、沼气生产技术指导,推进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执法部门负责垃圾分类收集的指导;城建、环保部门负责美丽乡村、生态文明创建等推进工作开展。

为鼓励农户养成自觉习惯,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村民会议,建立村规民约,开设宣传栏,印制宣传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居民"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宣传教育,让村民自觉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

对农户采取激励措施,镇、村干部不定期随机检查,对做到垃圾分类的农户进行奖励。

强化督查考核奖惩,明确责任主体,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单项考核,并纳入乡村文明建设考评体系;建立垃圾处理"月检查、季考核和年总评"的明察暗访制度,组织开展全覆盖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时整改。

(五)积极开展新能源试点和资源节约化利用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一是在试点村推广小型太阳能、小型风能发电等设备,发展离网式发电。

二是在试点村新建筑中推广使用太阳能屋顶,在镇区建立太阳能光伏发电大棚,利用太阳电池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变为电能,并与公共电网相连接,发展联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施上网分摊电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