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437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x

杨梅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一、主要防控对象

果蝇、卷叶蛾类、夜蛾类、介壳虫、白腐病、枯梢病、叶斑病、赤衣病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1.冬季清园。

12月至枝梢花芽萌发前,刮除树干上的老翘皮、粗皮,剪除病虫枝、枯枝、衰弱枝集中处理,降低病虫源基数。

2.整形修剪。

合理整形修剪,控制树冠高度,使树体枝组分布均匀,改善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8-10月中旬一般不修剪(易促发晚秋梢),其它时间可进行修剪。

3.平衡施肥。

视树势和结果情况施肥。

提倡适施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少施或不施化肥。

结果树适施草木灰,增强树体的抗逆性。

4.落地果清理。

杨梅成熟遭果蝇为害时,及时清理落果深埋或集中喷药处理,减少虫源。

(二)理化诱控

1.网室避雨栽培。

为有效阻隔杨梅果蝇等害虫危害,减轻病害的发生,可采用网室避雨栽培。

网室避雨栽培适于山岗、山腰通风条件较好或易受风害影响的果园。

网室设施宜选用热镀锌钢管,四周为防虫网,顶部覆盖透光性好的专用塑料膜,棚面顶高出树顶80厘米以上。

采前40-50天(杨梅果蝇入园危害之前)覆盖防虫网,采收前10天进行顶棚覆盖避雨,采收结束后及时撤除。

2.黄板诱杀。

利用果蝇趋色的特性诱杀果蝇成虫,在杨梅成熟前,在杨梅树枝干上挂黄板,每株挂1张。

3.杀虫灯诱杀。

针对夜蛾类、卷叶蛾类等害虫成虫的趋光习性,使用杀虫灯诱杀。

每30亩安装杀虫灯1盏,于杨梅硬核期开始,每天晚上19-23时开灯,采果结束后停止开灯。

4.糖醋诱杀。

利用果蝇成虫趋化性,当杨梅果实进入第一生长高峰期,配置糖醋液诱杀果蝇成虫。

诱饵配制:

①按敌百虫:

香蕉:

蜂蜜:

米醋=10:

10:

6:

3。

②按敌百虫:

红糖:

米醋:

白酒:

清水=1:

5:

10:

10:

20。

诱饵装在塑料钵内,离地1.0-1.2米,每2-3株1钵,诱饵变干须及时添加。

(三)科学用药

药剂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在其他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时,尽量在采摘后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1.冬季清园,用涂白剂涂刷杨梅主干、主枝部位,并用石硫合剂喷洒树干、枝条和地面。

2.防治果蝇可选用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在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前15天,喷雾处理;或选用0.1%阿维菌素浓饵剂,在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之间,稀释2-3倍后装入诱集罐,20罐/亩。

3.防治介壳虫可选用95%矿物油乳油或30%松脂酸钠水乳剂。

7-8月份第二代介壳虫发生初期,或冬季清园时,喷雾处理。

高温季节应早晨或者傍晚避开高温使用,并提高稀释倍数。

4.防治褐斑病可选用喹啉铜、嘧菌酯、咪鲜胺等,采果后喷雾防治。

水稻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一、主要防控对象

早稻重点防控二化螟、纹枯病、恶苗病,关注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白叶枯病;单季和连作晚稻重点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恶苗病、细菌性基腐病;关注穗腐病、稻蓟马、叶蝉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性品种,强化健身栽培,提高水稻抗逆性。

单双季稻混栽区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

推广集中育供秧,单季稻区适当推迟播种期。

落实翻耕灌水杀蛹措施,降低二化螟发生基数。

(二)生态调控

稻田旁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产卵,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三叶草等显花植物,提倡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庇护所,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三)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

在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每代视虫情释放2-3次,间隔3-5天释放一次,每亩每次释放1万头,每亩设置5-8个释放点,释放点间隔约为10-12米。

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

抛撒型释放器可直接投入田间。

2.推广种养结合,如稻田养鱼、养鸭等。

如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病虫草的发生为害。

(四)理化诱控

1.物理阻隔育秧。

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

2.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趋光性原理,每30-40亩设置1台杀虫灯,建议以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为宜,减少对天敌生物杀伤,在害虫成虫迁入或发生高峰期开灯诱杀。

3.性信息素诱捕。

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羽化始期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雄性成虫。

大面积连片使用,非稻田也要放置,平均每亩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距25米左右,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

诱捕器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厘米、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厘米为宜。

可选用长效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

(五)科学用药

1.秧苗期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

采用甲霜·种菌唑、肟菌·异噻胺、氟环·咯·精甲、氰烯菌酯、咪鲜胺等种子处理剂预防恶苗病;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蓟马、稻飞虱。

2.大田穗期保护。

重点抓好水稻孕穗期(倒三叶抽生期)和破口前7~10天(全田10%-20%剑叶与倒二叶叶枕距齐平)这两个关键节点的药剂保护。

水稻孕穗期重点防控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水稻破口前7~10天重点防控稻曲病、穗腐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纹枯病和二化螟。

防治纹枯病可选用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噻呋·嘧苷素、丙环·嘧菌酯、井冈霉素A(高含量制剂)等;预防稻曲病、穗腐病兼治纹枯病可选用苯甲·丙环唑、戊唑·嘧菌酯、咪铜·氟环唑、氟环唑、肟菌·戊唑醇、丙环·咪鲜胺等;预防穗瘟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春雷霉素等;预防细菌性病害可选用噻霉酮、噻唑锌、噻菌铜等;防治白背飞虱选用高含量的吡虫啉、噻虫嗪;防治褐飞虱选用烯啶·吡蚜酮、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NPV、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或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化学制剂,兼治二化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氯苯酰等,在二化螟对酰胺类药剂已产生高水平抗性地区慎用氯虫苯甲酰胺,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乙多·甲氧虫、阿维·甲虫肼、甲维·甲虫肼等,注意药剂轮换。

3.应急防控。

稻瘟病:

分蘖期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立即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瘟,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7天后第2次施药。

细菌性病害:

病区移栽前做好带药下田,大田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要立即用药,沿海稻区台风暴雨过后要全面用药预防。

二化螟:

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或提前用药;对主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而重发区域,要落实区域综合治理措施。

褐飞虱:

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

用药后5~7天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稻纵卷叶螟:

生物农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穗期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

玉米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一、主要防控对象

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关注粘虫、地下害虫、大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1.秸秆处理、深耕灭茬。

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压低病虫源基数。

2.玉米去雄。

在适当时期拔除玉米雄穗,能改进田间通透条件,提高产量,亦可减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蚜虫等害虫危害。

去雄的时刻以抽雄未散粉前进行为宜,去雄不宜超过总株数的三分之一。

全田一次去雄要把握在整个田块雌穗花丝(雌蕊)变红或深红时方可进行,要将所去雄穗及时带出田外。

(二)理化诱控

在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或性诱剂诱杀。

(三)生物防治

在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选用当地赤眼蜂等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万至2万头,每亩设置3个至5个释放点,分两次统一释放。

(四)科学用药

1.种子处理。

利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及蓟马、灰飞虱、蚜虫、粘虫等。

选用咯菌腈·精甲霜、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防治根腐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等。

2.大田病害虫害防治。

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等可选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虱螨脲等。

防治叶斑类病害可在心叶末期,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

防治纹枯病可在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喷施井冈霉素A,或选用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至10天再喷一次。

油菜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一、主要防控对象

油菜菌核病、油菜霜霉病、蚜虫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1.田间管理措施。

开沟排水,做到雨停沟干,不留渍水,降低田间湿度,抑制菌核萌发。

2.水旱轮作。

条件适宜地区建议进行水旱轮作,有效减少田间菌核数量。

(二)科学用药

始花期施药,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药,阻断花瓣接触侵染。

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和多菌灵等药剂适时防控。

在油菜连片种植区,在始花到盛花期抢晴用药防治菌核病,如遇雨水天气,在始花期和盛花期进行统一预防,发病严重田块隔7-10天第二次用药;油菜秧苗有蚜株率达3%-5%、或移栽后有蚜株率达10%以上、或抽薹期有蚜花枝率达5%-10%时进行防治。

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抗性产生,注意花期施药对授粉蜜蜂的不良影响。

严格按照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农药,提高油菜生产质量。

茶树化学农药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一、主要防控对象

茶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饼病、炭疽病等。

二、主要技术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适时采摘。

根据茶叶生产的要求及时采摘幼嫩芽叶,减少病虫基数。

2.合理修剪。

结合茶园栽培管理要求,宜在春茶结束和秋末进行茶树修剪,形成不利于病虫生存条件,减少病虫基数。

3.茶园翻耕。

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翻耕,营造鳞翅目、象甲类等土壤越冬害虫的不利生存条件,减轻来年此类害虫的发生。

4.及时清园。

秋末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可防治叶部病虫害,减轻在土壤中越冬害虫的发生。

5.人工捕杀。

对危害中心明显及有假死性的害虫如茶丽纹象甲、茶尺蠖、茶黑毒蛾,采用人工捕杀,减轻其危害。

(二)生态调控

茶园种植杉树、苦楝和杨梅树等防护林和行道树,茶行间及周边间作豆科、芝麻等作物,秋冬季茶园边蓄养杂草,为瓢虫、草蛉、捕食螨等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和补充食料。

(三)理化诱控

1.灯光诱杀。

茶园中主要的鳞翅目害虫如茶尺蠖、茶黑毒蛾、茶毛虫等害虫的成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可安装杀虫灯诱杀,一般每30亩安装1盏灯,在发蛾期点灯诱杀,以减轻田间产卵量。

茶小绿叶蝉、蜡蝉等小型害虫,可选择风吸式杀虫灯,减少田间虫量。

2.色板诱杀。

黑刺粉虱、茶小绿叶蝉体型小,虫口发生量大,对色泽敏感性强,易被色板诱集,可通过粘虫胶粘附,达到控制效果。

在黑刺粉虱成虫始盛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茶小绿叶蝉成虫发生期使用色板诱杀,将色板插在茶行中间,然后固定在茶树上,以底边不高于茶树蓬面5cm为宜,最后撕下外面的白纸,一般每亩放置色板15-20片。

如配合使用信息素诱芯,可将诱芯悬挂于板上方三分之一处。

3.性诱剂诱捕。

对茶尺蠖(茶灰茶尺蠖)、茶毛虫发生较重的茶园,在成虫羽化始期,每亩放置2-3套茶尺蠖或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成虫,降低下一代的田间卵量。

(四)生物防治

1.保护天敌。

茶园内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天敌资源丰富,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做好保护利用天敌与化学防治协调,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2.人工释放捕食螨。

在茶橙瘿螨发生较重的茶园,通过人工释放胡瓜钝绥螨控制茶橙瘿螨,释放时间在5月中下旬,每亩释放胡瓜钝绥螨4.5-5万头。

由于胡瓜钝绥螨对常用农药较为敏感,应用其防治茶橙瘿螨的茶园基本上不能使用任何化学农药。

(五)科学用药

当茶树病虫害超过防治指标,在其它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时,为不影响茶叶的产量,选择在茶园登记的农药进行防治,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防治茶小绿叶蝉可选用噻虫·高氯氟、茚虫威、印楝素、茶皂素、苦参·藜芦碱等;防治茶尺蠖可选用茶核·苏云金、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虫螨腈等;防治茶橙瘿螨可选用矿物油等;防治茶毛虫可选用茶毛核·苏云金、印楝素、联苯·甲维盐等;防治茶饼病可选用多抗霉素,防治炭疽病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