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317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docx

红火蚁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预防、控制红火蚁疫情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发生红火蚁危害时能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防控措施,保障我县农业生产、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根据***法律法规文件,以及**市农村工作会议暨林长制、河长制、田长制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治理、标本兼治”防控策略,加强监测预警及检疫、推进综合治理,切实把握防控主动权,有效控制红火蚁的扩散蔓延,确保农业安全生产。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红火蚁防控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通过科学监测评价、严格的检疫和科学的施药控制,有效降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扑灭新传入、小范围的疫情点,不发生恶性伤害人畜事件,不出现恶性扩散蔓延。

三、主要任务

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以属地作为主体做好辖区内的红火蚁疫情调查、防控工作。

对发生的蚁巢和红火蚁活动区域要设置醒目的标志和界线,同时做好防止红火蚁叮蛰伤人的科普宣传,并采取科学防控。

(一)开展调查和监测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本地区的调查和监测,做好监测结果记录,保存记录档案。

农业农村部门所属植物检疫机构要加强对辖区的调查和监测,并负责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普查和监测,保存记录档案。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要全面摸清红火蚁疫情发生范围、面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疫情。

(二)注重防治与扑灭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重点做好春、秋两季红火蚁繁殖季节的统一防控,经常性开展查漏补治。

发生红火蚁疫情的,要采用二阶段防治法铲除红火蚁蚁巢,即先投放诱饵剂毒杀,一个月后再检查蚁巢,若发现有活动蚁存在,再施药毒杀,直到扑灭红火蚁(技术方案附后)。

(三)强化组织与领导

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成立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负责辖区红火蚁疫情防控的指挥、协调工作,落实防控措施。

(四)落实职责与任务

各乡镇(街道)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植物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统一部署,建立统筹推进、职责明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各负其责,依法履职。

(五)加强培训,科学防控

各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要组建红火蚁疫情防控队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防控队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成立灭蚁专业队。

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实施群防群控。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机构,明确责任

1.经研究,决定成立**县农业农村局红火蚁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

2.成立农业农村局红火蚁监测与扑杀技术指导小组

组 长:

***

主要职责:

对全县农业生产区域开展红火蚁调查监测与防控扑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技术指导。

(二)封锁与检疫处理措施

1、禁止红火蚁发生区域内垃圾废土、建筑余泥、堆肥的外运,对带土的苗木、花卉、盆景、草皮等进行严格检疫方可外运。

2、加强疫情检疫、封锁、调查、监测、控制技术等培训工作,加大疫情控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防疫意识,使群众自觉采取行动防止疫情扩散。

(三)扑杀时间及具体做法

待气温稳定在20℃以上,晴朗天气地面相对干燥,且满足连续两次投药时开展防控扑杀行动,主要采取投放毒饵办法进行科学扑杀。

统一时间,统一投药。

(四)疫区后期监测任务

由乡镇有关技术部门负责对扑杀后进行长期监测监控工作,包括调查扑杀效果,监控疫情进展情况,发现新问题要及时向县农业农村局红火蚁监测与扑杀技术指导小组反映。

(五)建立报告、巡查通报制度

各乡镇(街道)于每年春、秋两季红火蚁繁殖季节,组织两次红火蚁疫情统一普查防控工作,对红火蚁疫情发生地进行巡查,督促查漏补治。

要求:

各乡镇(街道)于6月15日前和12月15日前将红火蚁疫情及防控情况上报到县农业农村局。

县农业农村局联系人:

**。

附件:

1.**县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2.2022年红火蚁防控统计表

附件1

**县红火蚁防控技术方案

1.防控目标

通过科学监测评价、严格的检疫和科学的施药控制,有效降低发生区红火蚁种群密度,扑灭新传入、小范围的疫情点,不发生恶性伤害人畜事件,不出现恶性扩散蔓延。

2.防控策略

建立“政府主导、属地责任、联防联控”的防控机制,以科学监测为基础,坚持防控与阻截并重,在发生区根据红火蚁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毒饵法、灭巢法等防控方法,降低种群密度,压低扩散虫源。

同时,采取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传播。

3.防控措施

防治方法包括毒饵法和触杀性颗粒剂、粉剂灭巢法,常用的化学药剂剂型包括毒饵剂、液剂、颗粒剂和粉剂。

3.1加强监测

在红火蚁发生区和扩散高风险区科学进行监测布局,以面上踏查和点上诱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准确掌握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3.2 检疫措施

3.2.1严格控制发生区内可能携带红火蚁的苗木、草皮、肥料等物品的调出,对确需调出的物品进行化学药剂处理。

3.2.2药剂处理方法

发生区种苗、花卉、草坪(皮)、栽培介质等物品调出前必须使用触杀作用强的药剂处理。

作物使用药液浸渍或灌注处理时,栽培土壤或栽培介质须完全湿润;如果是盆栽作物,也能够均匀施放触杀性颗粒剂等于栽培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栽培介质之0.001-0.0025%),施用完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

发生在垃圾、肥料、土壤等物品调出前必须进行药剂处理,施放触杀性颗粒剂等药剂于介质内(药剂有效成份约占介质之0.001-0.0025%),施用完搅拌均匀,洒水彻底浇透。

3.3毒饵法

3.3.1适用范围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红火蚁发生地点。

3.3.2毒饵药剂要求

采用氟蚁腙、茚虫威、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等具胃毒作用的药剂配置毒饵。

要求毒饵的作用效果较缓慢,一般施用饵剂后2-6周有较好的防效为佳,达到最终杀死蚁后及其他个体的目的。

3.3.3使用方法

能够对单个蚁巢进行处理或在发生区普遍撒施毒饵,也能够根据红火蚁的发生情况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3.3.1单个蚁巢处理

对活蚁巢密度较小、分布较分散且诱饵法中工蚁数量较少的发生区进行单个蚁巢处理。

在投入饵剂时不要扰动蚁巢,在距蚁巢10cm-50cm处点状或环状撒放毒饵。

根据活蚁巢体积大小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毒饵用量,一般直径在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或大于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3.3.2遍撒施毒饵

对蚁巢密度较大、分布普遍或采用诱饵法普遍诱到工蚁、但很难发现活蚁巢的发生区,采取普遍撒施毒饵法进行防治。

处理较小面积区域时可直接用手(穿戴塑胶或橡皮手套)撒播,处理较大面积区域时可用手摇式撒播器撒施。

撒施毒饵剂时要覆盖所有发生区的所有地点。

毒饵剂的用量根据活蚁巢密度、诱饵法监测的工蚁密度和毒饵剂商品使用说明确定。

3.3.3.3综合处理

在蚁巢密度大、分布普遍的红火蚁严重发生区域可采用单个蚁巢处理与普遍撒施毒饵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3.3.3.4补施毒饵

在使用毒饵剂防治红火蚁后,经防治效果评定,对分布有活蚁巢、诱集到工蚁的地点进行补施处理。

一般采用围绕这些地点小范围点施的方法。

处理活蚁巢时毒饵剂的用量同单个蚁巢处理,处理诱集到工蚁的地点按推荐用量的下限值使用。

3.3.4防治效果评定

根据有关监测、药剂防治评价标准进行防治效果评定。

防治前进行一次调查,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防治实施后2-6周内对发生区进行全面调查1次。

3.3.5注意事项

使用毒饵剂时地表适宜温度为21-35C,地面应比较干燥,在使用毒饵剂后6小时内无降雨,并且尽量在红火蚁活动觅食时间施用。

3.4颗粒剂、粉剂灭巢法

3.4.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蚁巢明显的发生区域。

3.4.2 使用方法

采用触杀作用迅速的颗粒剂、粉剂防治红火蚁时,先将药剂直接均匀地撒布于蚁丘表面及附近区域,然后立即洒水,之后每2-3天洒水1次,至少洒水3次以上。

使用量根据商品使用说明确定。

使用具生长调节作用药剂为有效成分的粉剂防治红火蚁时,先破坏蚁巢,待工蚁大量涌出后迅速将药粉均匀撒施于工蚁身上。

使用量根据蚁巢大小和商品使用说明确定,一般直径在20-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中间值,小于20或大于40cm的蚁巢使用推荐用量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3.4.3 防治效果评定

防治前对发生区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防治10天后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分别记录活蚁巢密度、工蚁数量,并进行效果评估。

3.4.4注意事项

施用粉剂不宜在有较大风力的天气下进行。

3.5二阶段处理法

二阶段处理法是指先在红火蚁发生区域撒布毒饵剂,10-14天后再以触杀性杀虫剂或其他方法采用单个蚁巢处理法处理单个蚁巢。

大面积撒施毒饵剂防治效率较高,而采用颗粒剂/粉剂灭巢法等单个蚁巢处理法速效性较强,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发挥各自长处,会得到很好的防效。

4.档案保存

详细记录并保存包括施用毒饵剂品种、数量、次数、施药时间、防治面积、防效调查方法及调查次数、各次调查的蚁巢密度、工蚁密度、防治效果等。

5.推荐使用药剂的说明

本方案推荐的杀虫剂是经我国农药管理部门登记允许在环境中使用的。

当新的有效农药出现或者新的管理规定出台时,以最新的规定为准。

红火蚁化学防治过程中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推荐使用低毒、生物源农药。

6.防治注意事项

6.1施药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咬伤或农药中毒;

6.2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6.3在公共场所、住宅区等人群活动较频繁的发生区域要注意选择使用安全低毒的药剂,施药时要避开人流高峰,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4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养蜂区、养蚕区等使用农药防治红火蚁要注意选择药剂种类,防止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环境污染。

6.5 施药前要对红火蚁的发生基数(蚁巢和工蚁数量)进行调查,施药后要按照《红火蚁疫情监测技术规程》、《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二)第149部分:

杀虫剂防治红火蚁》等技术标准进行监测,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

                

附件2

——乡镇(街道)2022年红火蚁防控统计表

发生面积(亩)

其中农区发生面积(亩)

调查监测面积(亩)

出动调查人次

本地防控资金投入(万元)

采购红火蚁防控物资(吨)

采购红火蚁防治服务(面积、金额)

示范区数量(个)

示范区面积(亩)

辐射带动示范面积(亩)

培训班(期)

培训人数(人次)

发放宣传资料(份)

媒体宣传(次)

以党委政府名义下发文件(份)

以农业农村局名义下发文件(份)

是否召开红火蚁防控联席或工作会议

绿化苗木或草皮繁育基地数量(个)

其中经检疫的绿化苗木或草皮繁育基地数量(个)

本地绿化苗木或草皮调入持证率(植物检疫证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