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65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 第五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18讲 Word.docx

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版江苏专用精编讲义第一册第五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18讲Word

第18讲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考纲呈现]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考纲解读]

1.了解全球气候不同时期的变化及特点。

2.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理解气候变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

[思维导图]

考点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的表现

读“气温变化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变化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变化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2.全球变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

(2)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3.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2)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旱涝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②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物种减少。

(4)对农业的影响:

高纬度地区受益,中低纬度地区受损。

(5)对人类的影响:

危害人体健康。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向一 以相关研究成果为素材考查全球变暖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考向二 结合植被、农业等地理事物的变化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

(2016·全国文综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 C

解析 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由于全球变暖,长白山雪期推后且缩短,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重。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

完成第4题。

4.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答案 B

解析 气温越高,云杉的分布纬度越高。

结合图中云杉主要分布区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由此可知C、D项错误。

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与生活。

据此回答5~6题。

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亚欧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

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厄瓜多尔B.泰国

C.智利D.秘鲁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亚欧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可能增加。

第6题,厄尔尼诺是南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增温的现象。

它的影响使得美洲西海岸的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多雨;东南亚气候变得干旱。

结合选项可知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泰国。

课时作业

(2019·南通质检)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回答1~2题。

1.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全球降水量逐渐增加

C.冷暖、干湿交替出现D.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

2.在①~②阶段(  )

A.气候由暖湿变为干冷

B.冰川面积减少

C.雪线高度不变

D.海平面不断上升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状况有变暖也有变冷,干湿状况有变湿也有变干,故C正确。

第2题,在①~②阶段,气候变冷、变干,冰川面积会变大,海平面下降,雪线高度下降。

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之间。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  )

A.趋向于暖湿化

B.趋向于冷湿化

C.趋向于暖干化

D.趋向于冷干化

4.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  )

A.玉米B.水稻

C.甜菜D.甘蔗

答案 3.A 4.A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的日照曲线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曲线呈波状上升状态,说明气候趋于暖湿化。

第4题,该地处于黄淮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区,该地种植水稻的面积较小;甜菜属于中温带作物,本地区很少种植;甘蔗是亚热带、热带作物,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为玉米。

(2019·淮安模拟)气候变暖背景下,若降水量的增加超过蒸发量的增加,则表明气候趋于暖湿;反之,趋于暖干。

读“西北气候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范围和程度示意图”,完成5~6题。

5.据图可知(  )

A.该地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B.天山及其以北显著趋于暖湿

C.伊宁增加的蒸发量小于兰州

D.陕西降水量趋于减少

6.图中气候转型区环境要素变化最不可信的是(  )

A.冰川退缩将会停止

B.洪涝灾害将会严重

C.湖泊水位将会上升

D.沙尘暴日数将会减少

答案 5.B 6.A

解析 第5题,由图示可知,图示区域自东南向西北从暖干向暖湿转型越来越明显。

第6题,图中气候转型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发生的。

全球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退缩将会加剧。

(2019·江苏名校模拟)某地理研究性小组预计2030年我国的熟制会发生如下表变化。

读表回答7~8题。

熟制

北界

两年三熟制

从秦淮地区北移至蒙古和东北的南部

一年两熟制

从目前的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

7.该地理研究性小组的理论依据是(  )

A.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减少

B.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南方自然灾害增多

D.全球降水量增多

8.按照该小组的研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我国0℃等温线南移

B.内蒙古高原农作物生长期延长

C.山东半岛大面积种植水稻

D.松嫩平原农作物生长期缩短

答案 7.B 8.B

解析 第7题,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使我国的熟制北界北移。

第8题,由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改善,我国的0℃等温线会北移;内蒙古高原和松嫩平原农作物生长期延长;山东半岛热量条件虽然改善,但是由于水资源的匮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稻。

湖水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青海湖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下图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含盐量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9~10题。

9.青海湖近1.2万年来,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距今约(  )

A.3700年B.3900年

C.6900年D.8300年

10.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的气候变化趋势是(  )

A.变暖变干为主B.变冷变干为主

C.变暖变湿为主D.变冷变湿为主

答案 9.D 10.A

解析 第9题,水位最低时湖水的含盐量最高,读图后即可确定最低水位出现的时间。

第10题,距今2000年以来,青海湖含盐量逐渐上升,说明湖泊水位下降,雨水补给逐渐减少,气候有变暖变干的趋势。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  )

A.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B.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C.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12.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C.控制人口数量D.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由题中信息可判断,该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也是因温度变暖引起的,A对。

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与温度变化无关,B错。

全球变暖,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上升,厚度减小,C错。

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是因为纬度低,位于热带,D错。

第12题,根据所学知识,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它可造成海水温度升高等一系列后果,但禁止使用化石能源是不科学的,B符合题意。

大力植树造林、控制人口数量、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是科学的,A、C、D不符合题意。

(2019·苏州模拟)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3.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人类使用冰箱,破坏臭氧层,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B.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导致本区气候变暖

C.国家注重调整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

D.当地居民为脱贫致富,采取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措施

答案 B

解析 图中本区农业生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表现为苹果园变为柑橘园,小麦产区变为稻田,1月0℃等温线明显北移,说明气候变暖,该区积温增加。

而与此有关的最可能原因是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气中CO2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念青唐古拉山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主峰为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主峰及附近地区常年冰雪皑皑,是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冰川分布区。

下图示意“念青唐古拉山北坡雪线(5200米)附近某地降水与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中W50和W5分别代表距地表50cm和5cm的土壤湿度。

(1)据图简述土壤湿度时间变化特点。

(2)据图分析气候变暖对土壤湿度的影响。

答案 

(1)5cm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量小于50cm处;4~11月,土壤湿度较高,而12月~次年3月土壤湿度较低,变化幅度显著。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初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土壤湿度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后期气温高,蒸发旺盛,山地冰川消失,土壤湿度降低。

解析 第

(1)题,在回答描述图中信息类试题时,需要注意从分述和总述两个角度分析。

就该设问而言,可从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和总体随时间的变化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