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3442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docx

完整word版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1、总则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负荷、内部应力、磨损、腐蚀和自然侵蚀等因素的影响,随着零、部件磨损程度的逐渐增大,设备的技术状态将逐渐劣化,以致设备的功能和精度难以满足产品质量和产量要求,甚至发生故障。

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了恢复其功能和精度,采取更换或修复磨损、失效的零件(包括基准件),并对局部或整机检查、调整的技术活动,称为设备维修。

为了使机器设备能经常发挥生产效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必须对设备进行适度的检修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它是挖掘企业生产潜力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保证多、快、好、省地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物资基础。

1.1为确保各厂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避免设备事故,特别是重复事故的发生及设备事故、故障的扩大,特制定本制度。

1.2在设备检修工作中要积极贯彻“维修、改造和更新相结合”的方针,逐步提高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

2、检修分类及主要内容

2.1根据检修的性质,对设备检修的部位、修理内容及工作量的大小,把设备检修分为不同种类,以实行不同的组织管理。

一般分为设备的小修、中修、大修和系统停车大检查4种。

2.1.1小修:

主要是清洗、更换和修复少量容易磨损和腐蚀的零部件,并调整机构,以保证设备能使用到下一次计划检修。

2.1.2中修:

包括小修项目,此外还对机器设备的主要零部件进行局部修理,并更换那些经过鉴定不能继续使用到下次中修时间的主要零部件。

2.1.3大修:

一种复杂、工作量大的修理。

大修时要对机器设备进行全部或部分拆卸,更换和修复已经磨损及腐蚀的零件,以求恢复机器设备的原有性能。

为了提高装置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大修时有时也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

2.1.4系统停机大检修:

这种检修是整个系统或几个系统直至全公司性的停车大检查。

修理面很广,通常将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和那些不停车不能检修的设备及一些主要公用工程(管道、阀门),都安排在系统停车大检修中进行。

所有系统的人员(包括机、电、仪、操作工、技术人员和干部)都参加,具有全员参加检修的性质。

以上四种计划检修的详细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设备计划检修的类别及内容

类别

内容

日常修理

由包机组或其他被委派人员负责对本机组进行日常检查和维修,内容与小修内容大致相同,一般不停车。

小修

停车进行:

(1)检查紧固零件,如连杆螺栓等;

(2)检查与更换易磨损零件,如阀门等;(3)更换填料、垫片、弹性联轴器木棒和胶圈;(4)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检查、清洗、换油;(5)其他需停机检修内容。

中修

(1)小修全部内容;

(2)修理个别部件或更换零件;(3)修理或更换轴瓦;(4)检修修理钢套,更换活塞环;(5)更换泵的叶轮、轴、轴承;(6)修理衬里或防腐层;(7)定期检查设备;(8)安全附件的测试检查;(9)包括电仪中修项目。

大修

(1)中小修全部内容;

(2)更换全部已磨损零部件,符合规定标准;(3)检查调整设备底座与基础,符合标准规定;(4)更换衬里、防腐层、保温层、炉衬;(5)进行技术改革;(6)包括电仪需大修内容。

系统性大修

(1)必须在系统或全公司停车时,才能进行检查的项目;

(2)不影响系统或全厂停车修理时间的前提下,与同时进行一些单体设备的大、中、小修及检测更换填充物及基建、技措工程。

2.2按公司机动部的整体布置,每年定期由设备科负责提前对各车间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并汇总编制各厂的下年度的设备大、中修计划,经设备副厂长、厂长审核,报机动部批准后执行。

2.3设备计划性检修由各运行车间根据生产及设备运行状况编制车间月度检修计划,于每月28日前报设备科,由设备科汇总编制《动力厂月度检修计划》,经设备科长审核、厂长审批后执行。

3.设备检修的技术管理

设备检修技术管理工作有以下主要内容。

1)设备检修用技术资料管理。

2)编制设备检修用技术文件。

主要包括:

检修技术任务书、换修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修理工艺规程及检修质量标准等。

3)制定磨损零件修、换标准。

4)在设备检修中,推广有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检修技术水平。

5)设备检修用量、检具的管理等。

3.1技术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收集、编制、积累各种检修技术资料;及时向运行车间提供有关设备使用检修的技术资料;建立资料管理组织及制度并认真执行。

3.1.1设备检修用主要技术资料

设备检修用主要技术资料见表1-1。

其中如设备图册、动力管网图、设备检修工艺、备件制造工艺、检修质量标准等均应由底图和蓝图,各种资料在资料室装订成册,可供借阅。

3.1.2技术资料的收集和编制

1)资料来源:

企业的检修技术资料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购置设备(特别是进口设备)时,除制造厂按常规随机提供的技术资料外,可要求制造厂供应其他必要的技术资料,并列入合同条款。

(2)在使用过程中,按需要向制造厂、其他企业、科技书店和专业学术团体等购买。

(3)企业结合预防检修和故障检修,自行测绘和编制。

2)收集编制资料时注意事项:

(1)技术资料应分类编号,编号方法宜考虑适合计算机辅助管理。

(2)新购设备的随机技术资料应及时复制,进口设备的技术资料应及时翻译和复制。

(3)从本企业的情况出发,制定各种检修技术文件的典型格式及内容和典型图纸的技术条件,既有利于技术文件和图纸的统一性,又可节约人力。

(4)严格执行图纸、技术文件设计、编制、审查、批准及修改程序。

(5)重视外国技术标准与中国技术标准的对照和转化,以及中国新旧技术标准的对照和转化。

(6)对设备检修工艺、备件制造工艺、检修质量标准等技术文件,经过生产验证和吸引先进技术,应定期复查,不断改进。

(7)设备图册是设备检修工作的重要基础技术资料。

编制积累设备图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I.尽可能的利用检修设备的机会,校对已有的图纸和测绘新图纸。

II.拥有量较多的同型号设备,由于出厂年份不同或制造厂不同,其设计结构可能有局部改进。

因此,对早期已编制的图册应于近期购入的设备(包括不同制造厂出品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核实,并在检修中逐步使同型号设备的备件通用化。

III.注意发现同一制造厂系列产品的零部件的通用化。

IV.建立液压元件、密封件、滚动轴承、皮带、链条、电气电子元件等外购件的统计表,将各种设备所用的上述外购件,按功能、型号、规格分别统计,并注意随设备增减在统计表上增补或删除以利于在设备检修中通过改换逐步扩大通用化和进口设备外购件的国产化。

V.设备改装经生产验证合格后,应及时将改装后的图纸按设计修改工作程序纳入图册。

表1-1设备检修用主要技术材料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用途

1

设备说明书

规格型号

机械传动系统图

液压系统图

电气系统图

基础布置图

润滑图表

安装、使用、检修安装、操作、使用

检修的说明、滚动轴承位置图、易损件明细表

指导设备安装、使用及检修

2

设备图册

外观示意图及基础图

机械传动系统图

液压系统图

电气系统图及线路图

组件、部件装配图

备件图

滚动轴承,液压元件,电气、电子元件,皮带,链条等

外购件明细表

供检修人员分析排除故障,制定检修方案,购买、制造备件

3

各动力站设备布置图、厂区车间管线、网图

变配电所、3空气压缩机站、锅炉房等各动力站房设备布置图

厂区车间供电系统图

厂区电缆走向及坐标图

厂区、车间蒸气、压缩空气、上下水管网图

供检查、检修

4

备件制造工艺流程

工艺程序及所用设备专用工、卡具图纸

指导备件制造作业

5

设备检修工艺流程

拆卸程序及注意事项

零部件的检查检修工艺及技术要求

主要部件装配和总装配工艺及技术要求

需用的设备、工检具及工艺装备

指导检修工人进行检修作业

6

专用工、检具图

设备检修用各种专用工、检、研具及装备的制造图

供制造及定期检查

7

检修质量标准

各类设备磨损零件修换标准

各类设备检修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各类设备空运转及负荷试车标准

各类设备几何精度及工作精度检验标准

设备检修质量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8

动能、起重设备和压力容器试验规程

目的和技术要求

试验程序、方法及需用量具及仪器

安全防护措施

鉴定设备的性能、出力和安全规程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9

其他参考技术资料

有关国家标准及外国标准

有关国家技术标准

工厂标准

国内外设备检修先进技术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有关资料

各种技术手册

各种设备管理与检修期刊等

供检修技术

工作参考

3.1.3设备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资料入、出库及借阅手续。

资料入库及维修时,必须填写技术资料入库单或修改通知单,经设备科负责人签字,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按有关人员的申请,及时提供复制的资料以满足检修工作需要。

(3)重要的独本技术资料一般不外借,只允许在设备科阅览。

(4)长期不归还的借出资料,应索回;如有丢失和损坏,应适当罚款。

(5)对长期使用已破损或模糊不清的资料,经主管领导批准及时换新。

(6)对已无使用价值的资料,须经有关人员鉴定并填写报废鉴定书,报科长配准后报废。

(7)建立资料帐、卡,并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清点,做到账、卡、物一致。

发现丢失应及时报科长处理。

(8)更换资料管理人员时,必须全面清点资料,并办理交接手续。

(9)做好防火、防潮、防虫蛀等工作。

3.2检修技术文件

设备检修技术文件的用途是:

(1)检修前准备备件、材料的依据;

(2)制定检修工时和费用定额的依据;(3)编制检修作业计划的依据;(4)指导检修作业;(5)检查和验收检修质量的标准。

大修设备时,常用的检修技术文件是:

检修技术任务书(包括修前技术状况、主要修理内容、修换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检修质量标准)和检修工艺规程。

设备项修的技术文件可适当简化。

检修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是企业设备检修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

正确性是指能全面准确反应设备修前的技术状况,针对存在的缺陷,制定切实有效的检修方案。

先进性是指所用的检修工艺,不但先进实用,而且经济效益好(检修时间短、检修费用低)。

企业既要组织编制好检修技术文件,更要组织认真执行。

设备检修解体后,如发现实际磨损情况与预测的有出入,应对检修技术文件作必要的修正。

3.2.1检修技术任务书

检修技术任务书由设备科专业工程师负责编制,其编制程序一般如下。

(1)编制前,应详细调查了解设备检修前的技术状况、存在的主要缺陷及产品工艺对设备的要求。

(2)针对设备的磨损情况,分析指定主要检修内容,应修换的主要零、部件及检修的质量标准。

检修技术任务书的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可分别编号,但应注意协调一致。

(3)对原设备的改进、改装要求。

(4)把检修技术任务书草案送设备专责人征求意见并会签,然后送运行车间主任审查,最后经设备科长审核后设备厂长批准。

检修技术任务书的一般内容及注意事项如下。

1)设备修前技术状况

(1)工作精度,着重反映工作精度下降情况。

(2)几何精度,着重反映影响工作精度的主要精度检验项目的实际下降情况。

(3)主要性能,压力机的工作压力、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动力设备的出力等下降情况。

(4)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着重说明基准件、关键件、高精度零件的磨损及损坏情况。

(5)电气装置及线路的主要缺损情况。

(6)液压、气压、润滑系统的缺损情况,如附件丢失、损坏、设备外关掉漆等。

2)主要检修内容

(1)说明要解体的部件,清洗并检查零件的磨损和失修情况,确定需要换休的零件和管线。

(2)扼要说明基准件、关键件的检修方法及技术要求。

(3)说明必须仔细检查、调整的机构,如精密传动部件,直流驱动系统,数控系统等。

(4)治理水、油和气的泄露。

(5)检查、检修和调整安全防护装置。

(6)修复外观的要求。

(7)结合检修需进行改善性检修的内容及图号。

(8)其他需进行检修的内容。

上面介绍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设备解体检查后所确定的检修内容,一般不可能与检修技术任务书规定的内容完全相同。

在实际工作中应按设备的具体技术状况和质量要求作必要增减。

设备检修竣工后,应由检修人员将变更情况作出记录,附于检修技术任务书后,随同检修竣工验收单归档,由设备科统一保管。

3)修换件明细表(备品备件明细表)

修换件明细表是预测检修时需要更换的和修复的零(组)件明细表。

它是修前准备备件的依据,应力求准确。

既要不遗漏主要件,以免因临时准备而影响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又要防止准备的备件过多,检修时用不上而造成备件积压。

编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下列零件应列入修换件明细表:

a.需要铸、锻和焊接件毛坯的更换件;

b.制造周期长、精度高的更换件;

c.需外购的大型、高精度滚动轴承、滚珠丝杠副、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链条和片式离合器的摩擦片等;

d.制造周期虽不长,但需用量较多的零件(如100件以上);

e.采用修复技术在施工时修复的主要零件。

3.2.2材料明细表

材料明细表是设备修前准备材料的依据。

直接用于设备检修的材料列入材料明细表,制造备件及临时件用材料以及辅助材料(如擦拭材料,研磨材料)则不列入该表。

设备检修常用材料品种如下:

(1)各种钢材,如圆钢、钢板、钢管、槽钢、工字钢和钢轨等。

(2)有色金属材料,如铜管、铜板、铝合金管、铝合金板和轴承合金等。

(3)焊接材料,如焊条、焊丝等。

(4)电气材料,如电气元件、电线电缆和绝缘材料等。

(5)橡胶、塑料及石棉制品,如橡胶皮带、运输机用胶带、镶装导轨用塑料板、制动盘用石棉衬板、胶管和塑料管等。

(6)检修用粘接。

粘补剂。

(7)润滑油脂。

(8)油漆。

(9)管道用保温材料。

(10)砌炉用各种砌筑材料及保温材料等。

为了便于领料,可按机械、电气、管道、砌炉等分别填写材料明细表。

3.2.3检修质量标准

通常所说的检修质量标准是衡量设备整体技术状态的标准,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设备零部件装配、总装配、运转试验、外观和安全环境保护等的质量标准;设备的性能标准;设备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标准。

设备检修后的性能标准一般均按设备说明书的规定。

如按产品工艺要求,设备的某项性能不需使用,可在检修技术任务书中说明修后免检;如需要提高某项性能时,除采取必要检修技术措施外,在检修技术任务书中也应加以说明。

设备的几何精度和工作精度应充分满足修后产品工艺要求,如出厂精度标准不能满足要求,先查阅同类设备新国家标准,分析判断能否满足产品工艺要求,如个别精度项目仍不能满足要求,应加以修改,修改后精度标准可称为某设备大修精度标准。

(1)设备大检修通用技术条件的内容。

I.机械装备的质量要求;

II.液压、气动、润滑系统的质量要求;

III.电气系统的质量要求;

IV.外观、油漆的质量要求;

V.安全防护装置的质量要求;

VI.空运转试验的程序、方法及检验内容;

VII.负荷试验及精度检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

(2)设备大检修精度标准的制定。

经分析确定,设备按出厂精度标准修后不能满足产品加工精度要求,但有可能通过大修达到精度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下,经分析制订设备大修精度标准。

I.制定某一设备大检修精度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大修后的工作精度应满足产品精度要求,并有足够的精度裕量。

一般精度裕量应不小于产品精度允许差的1/4—1/3。

对于批量生产用设备,其工序能力指数应大于或等于1.33。

预留精度裕量的目的是补偿设备动态精度与静态精度的差异,并可保证在较长时期内产品精度稳定合格。

b.以出厂精度标准为基础,对标准中不能满足产品精度的主要几何精度项目,通过采取提高精度检修法或局部改装等技术措施,可以达到产品精度的,对出厂精度标准加以修改,提高有关主要几何精度项目的允差。

c.对个别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必须对设备的主要部件进行较复杂的技术改造才能满足该产品精度要求的,应与产品工艺部门协商,或修改加工工艺(如增加精加工工序),或列入设备技术改造计划,以达到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更加合理。

d.与产品工艺不需用的设备功能有关的精度项目,设备修后可以免检。

但在检修设备的大件时,对大件与不需用功能部件有关的部件应照常修好。

这样在大修后,一旦需用该功能,在修复后可以少影响甚至不影响生产。

II.一般可按下述方法步骤制定设备大修精度标准。

a.仔细调查需大修设备的具体磨损情况和全面测出几何精度误差,并调查该设备加工产品精度误差。

分析产品的那些精度项目误差过大是由于设备的有关精度项目误差过大形成的。

b.向有关部门收集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内在计划需大修设备上加工的产品图纸、工艺文件及生产批量。

c.对计划加工产品分类型统计分析,选出几种有代表性的产品,明确其精度要求,作为制定需大修设备精度标准的依据。

并选择一两种代表性产品作为设备修后工作精度检验的试件。

d.以产品的精度要求为依据,应用几何精度对工作精度的复映系统,对出厂精度标准进行分析,弄清哪些主要精度项目应提高精度并确定其允差,哪些精度项目可以免检,从而拟出设备大检修精度标准草案。

在分析时应注意各项几何精度项目的相关性,避免对个别项目提高精度后与有关项目发生矛盾。

e.分析研究采取什么技术措施可以提高精度,必要时拟出几个方案,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最后选出技术上和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

f.测算大修费用,应不超过设备大修的合理经济界限。

然后正式提出设备大检修精度标准,并附技术经济论证书,报主管领导审定批准。

3.2.4检修工艺

检修工艺亦称检修工艺规程。

它具体限定了设备的检修程序、零部件的检修方法、总装配试车的方法及技术要求等,以保证设备检修后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

检修工艺规程由设备科专工组织设备专责人共同编制,相关技术人员、厂部主管领导审查会签。

1)典型检修工艺与专用检修工艺

(1)典型检修工艺。

对某一同类设备或结构形式相同的部件,按通常可能出现的磨损情况编制的检修工艺称为典型检修工艺。

它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对某一具体设备则缺少针对性。

(2)专用检修工艺。

对某一幸好设备,针对其实际磨损情况,为该设备某次检修所编制的检修工艺称为专用检修工艺。

它对该设备以后的检修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但如再次使用时,应根据设备的实际磨损状况和检修技术的进步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

2)检修工艺的内容

(1)整机的拆卸程序,以及拆卸过程中应检测的数据和注意事项。

(2)主要零、部件的检查、检修和装配工艺,以及应达到的技术条件。

(3)总装配程序及装配工艺,以及应达到的技术条件。

(4)关键部位的调整工艺,以及应达到的技术条件。

(5)试车程序及应达到的技术条件。

(6)需用的工、检、研具和量仪明细表,其中对专用工、检、研具应加以注明。

(7)施工中的安全措施等。

一般来说,整机的拆卸程序是先拆卸部件,然后再解体部件,至于拆卸各部件的先后程序,视设备的结构而定。

有些设备在拆卸部件时须检测必要的技术数据。

例如在拆卸镗、铣床主轴箱时,考虑到主轴箱的重力对立柱产生一个力矩,使立柱导轨产生弹性变形。

因此,在拆卸主轴箱前后,应在立柱导轨上的同一位置用水平仪检验立柱导轨垂直度的变化值,以便采取工艺措施,来保证总装配后整机的几何精度。

在设备大修工艺中,一般只规定那些直接影响设备性能、精度的主要零、部件的检查、修理和装配工艺。

关键部位的装配与调整(如机床上仿形机构的调整,滚齿机分度蜗杆副齿面接触精度和齿侧隙的调整),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的,可以在装配工艺中一并说明。

一般情形,企业应制定各类设备检修通用技术条件。

在设备检修工艺中,尽量应用通用技术条件。

如通用技术条件不能满足需要,再另行规定。

需要的工、检、研具及量仪应在各零部件的检修、装配工艺中说明,并汇总成工、检、研具及量仪明细表。

施工中的安全措施是指除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外,尚需采取的安全措施。

3)编制时应注意的事项

(1)由于人们在修前难以对所有零件的磨损情况完全了解,因此,在编制检修工艺时既要以所掌握的磨损情况为依据,也要考虑设备的普遍性磨损规律。

(2)选择关键部件的检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力求缩短停歇天数和减少检修费用。

(3)应该采用技术比较成熟或事先经过试验成功的检修工艺技术,以免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延误检修工作。

(4)尽量采用通用的工、检、研具。

必须使用工、检、研具时,应及早发出其制造图纸。

(5)检修工艺文件宜多用图纸和表格形式,力求简明。

4)重视实践验证

(1)设备解体检查后,发现检修工艺中有不切实际的应及时修改。

(2)在检修过程中,注意观察检修工艺的效果,修后做好分析总结,以达到不断提高检修工艺水平的目的。

4、设备检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检修工程的施工中,对检修计划、施工准备、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安全措施、检修质量、文明检修、交工验收、开停车衔接、费用核算十分重视。

检修工程施工后,做到台台设备符合质量标准,每套装置一次开车成功。

对于检修工作量很大的化工装置(系统)或全厂性停车检查,应在筹备领导小组组织下做好“十落实”、“五交底”、三运到“、”一办理“等项准备工作。

“十落实”是:

组织工作落实,施工项目落实,检修时间落实,设备、零部件落实,各种材料落实,劳动力落实,施工图纸落实,政治思想工作落实。

“五交底”是:

项目任务交底,施工图纸交底,质量标准交底,施工安全措施交底,设备零部件、材料交底。

“三运到”是:

施工前必须把设备备件、材料和工机具运到现场,并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

“一办理”是:

检修施工前必须办理“安全检修任务书”。

5、检修施工的现场管理

5.1施工现场以图表和数据指导修理工作,主要装置(系统)和大修项目应有二图二表。

即检修网络图和现场平面布置图,主要项目进度表和主要质量标准表。

做到图表规格化,摆放整齐。

5.2检修工作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检修技术规程中质量标准和暂定质量标准执行。

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备品备件、紧固件、各种阀门材料等,凡是没有审批的变更手续,检修人员有权拒绝使用。

5.3检修完的设备、管道等都要达到完好标准,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汽(气)、不漏物料、不漏电。

5.4实行文明检修。

即“五不乱用”、“三不见天”、“三不落地”、“三条线”。

“五不乱用”:

不乱用大锤、管钳、扁铲;不乱拉、乱拆、乱顶;不乱动其他设备;不乱打保温层;不乱拆其他设备的零部件。

“三不见天”:

润滑油脂不见天;洗过的机件不见天;拆开的设备、管口不见天。

“三不落地”:

设备的零件不落地;工量具不落地;油污、污物不落地。

“三条线”:

设备零件摆放一条线;材料物资摆放一条线;工具机具摆放一条线。

在交工验收前做到工完、料净、现场清。

在检修施工中,要经常召开现场调度会,及时研究、调整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保证检修的进度、质量和安全。

6、设备检修验收和总结

设备检修的最终成果表现在设备检修质量上,检修质量达不到要求,不仅影响产品质量,也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还会使设备很快又重新损坏,甚至发生严重事故。

因此,在设备检修结束时,设备科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计划检修的项目、内容、检修质量、交工资料、无泄露状况、检修现场、安全设施等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6.1施工验收队伍的组成

检修施工验收实行“三级检查制”。

即检修人员自查、班组长(工段长)抽查、专业人员终检,从而保证检修的质量。

在三级检查的基础上,装置(系统)或全厂性停车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