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1340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docx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计算机教学论文-计算机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创新、改革目前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计算思维;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

1引言

人类在开展科学思维活动时,计算思维是其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思维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作为面向高校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计算机课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

计算机这门学科中,计算思维是核心内容。

新的发展形势下,教师应当努力创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因此,文章重点分析了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模式[1]。

2创新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的重要意义

2.1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现阶段,计算机已普遍应用于全社会,许多单位在人员招聘与考核过程中,将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参考标准。

因此,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对这一技术做到应用自如。

从计算机整体水平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高校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时,不能局限于几种常用的技能,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确保学生具备计算思维。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只有对学生提出高标准和严要求,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才能提升学生日后就职的竞争力[2]。

2.2反映时代特征,学会基本思维方法

纵观当代社会,各个行业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

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计算机逐渐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

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人们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技巧,更要注重转换问题,之后交由计算机解决。

计算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时,形成思维模式比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重要。

2.3揭示计算机内涵,形成科学思维模式

21世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和重大突破,人们对计算机和计算思维的认识产生了极大改变。

目前,计算机不再被单纯地视作一项工具,人类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揭示了计算机的深刻内涵。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计算思维方式。

这种科学思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发展。

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计算机教学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现了科学设计、超前设计,拉近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实力。

3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教学课程模式创新

3.1分层、分模块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大学专业包括文科类、理工科类、艺术类等。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培训时,应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将跨学科元素融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从而达成不同的教学目的。

比如,对艺术类专业学生而言,可将视频编辑、音频编辑等内容加入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对文理科类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教学中可以融入专业知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

因材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根本目的,可有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入学之初,学校可组织计算机基础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分配班级。

组织课程内容时,可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设定相应模块,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计算机知识[3]。

3.2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入网络教学,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较于传统教学,混合教学模式能够综合传统教学、网络教学二者的优势,不仅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而且保留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

计算机教学中有效达成更高一级能力的培养目标,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又能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意识,还能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设计混合式计算机课程教学时,可分为四个基本步骤,即学生分析、课程分析、学习活动设计以及评价设计。

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实现了角色转换,在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有效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样一来,学生在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充满兴趣,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同时,混合教学强调团队合作,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为了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考虑到学生基础水平的不同,教学模式的设计应具备立体化、多层次特点,基本内容涉及三个方面,即混合教学、学习活动设计和实践能力拓展。

第一,混合教学。

按照基础测试成绩划分教学层次,从低至高可分为三个层次:

主要针对低水平学生的以面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中等水平学生的面授与网络教学并重的模式;主要针对高水平学生的以网络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第二,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以任务为基础,将丰富的生活情境作为学习活动的来源,在任务设计中镶嵌具体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实现计算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课程教学的开放程度。

设计学习活动时,应注重实践性与层次性,将基础任务、一般任务和复杂任务囊括其中。

此外,学习活动可分为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两种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协作精神,同时强化知识技能。

第三,实践能力拓展。

实践能力拓展主要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通过竞赛等方式,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优秀人才提供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3.3发掘教学规律,引导学生科学学习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思维的基础和前提,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狄克斯特拉曾说过:

“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

”只有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计算思维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应努力发掘计算机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模式。

首先,总结计算机工作原理的内在规律,其次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构成时,教师可通过模型简化和抽象其工作原理。

“I—P—O”结构代表计算机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其中I代表Input(输入),P代表Process(程序),O代表Output(输出)。

作为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该模型上运行的软件会产生相应的运行规律。

软件学习过程中,只需将特定指令赋予I、P、O即可。

计算机课程讲解时运用“I—P—O”结构模型,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基础流程、基本规律,并在此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学习要领,促使学生在常用软件的学习过程中得心应手。

以word为例,I代表文字输入、表格图片插入等指令,而在视频制作软件中,I则代表素材导入、采集等指令。

相应的P、O在不同软件中代表的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

学习几项基础性应用软件后,学生学习其他软件时也可应用这一模型,首先需掌握软件的整体功能,其次深入研究软件的基本模块,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此外,教师通过教授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训练、提升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Windows系统的操作流程可抽象为“S—R—C”结构模型,其中S代表Select(选择)、R代表RightKey(右键)、C代表Command(命令),通过讲解这一抽象模型,无论是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还是操作系统文件和应用多媒体工具,都可以依靠基本方法进行操作,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操作效率[4]。

3.4转变评价方式,注重综合评价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还要创新评价方式,将考核与评价有机结合,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

考核环节,教师要依照课程组织教学活动,而考核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方面尚未建立标准的量化评价模式,因此计算机课程考核的重点依然在于应用能力,实施这种评价方式时,教师应极力避免“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形式。

通过研究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评价方式得知,采用阶段考试、综合作业、期末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式比较科学,综合作业的权重应适当增加,过程考核要重点关注。

考核内容不应局限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可以将计算思维相关知识点纳入其中,利用能力考核实现计算机思维品质的考核。

比如,布置办公软件综合作业,全面考核学生的文字排版、编辑、表格制作、数据分析、信息检索和表达演示能力,这就是一种综合评价方式[5]。

4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思维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

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加快推进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在教学环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思维和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掌握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具备科学的计算思维,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芳.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8,2(8):

129-131.

[2]冯敏.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创新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23):

141-142,153.

[3]丁鹏,贾月乐,张静.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13):

78-79.

[4]申璐,高淑香.创新创业与计算思维相融合下的教学改革—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7):

171-172.

[5]张海琦.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计算机时代,2017

(2):

82-83,86.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