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3543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docx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加里宁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夸美纽斯说: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怎样能将人类灵魂塑造得更加完美,怎样能使教师的职业更加光辉灿烂?

说的直白些,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

我以为,教师要成长,就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思想素质想不想当教师

想不想当教师是一种最朴素的思想表现。

被动的“要我当教师”与主动的“我要当教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一个热爱教师工作的典型代表。

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著作中,不但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同时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情怀充斥于字里行间。

再如,我国优秀的教师代表魏书生,就是因为喜欢学校的人文气息,喜欢朗朗的读书声,愿意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连续几年写了几百封当教师的申请,不惜辞掉舒舒服服的工作(某工厂厂办的工作人员),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教师。

我们应该扪心自问:

我喜欢教育工作吗?

我喜欢学生吗?

我愿意为文化的传承和后人的培养尽一份力量吗?

二、文化素质能不能当教师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作为培养人的人,教师首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这样才有利于把学生带入极具魅力的学科世界;其次要有广博的非本学科知识,理科教师要通文,文科教师要懂理,同时要在音、美、体等方面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旁征博引、思路开阔、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妙笔生花,使教学富有色彩。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说过,在我所读的书中,非专业的比专业的一点都不少,非专业的知识常常给我的专业研究提供灵感。

在我们的教学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例如,用分子碰撞理论解释化学反应的发生对学生来说是难于理解的,因为微观世界里的变化很抽象。

所以许多老师常借助计算

机模拟帮助学生理解。

其实,如果对台球运动有所了解的话,通过分析母球击打目标球入袋的例子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目标球要入袋(反应发生)----母

球撞击目标球(分子碰撞)-----目标球不一定入袋(不一定反应);什么样的撞击才能使目标球入袋呢?

(什么样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呢?

)一是力量要足

(分子具有的能量要高),二是角度要准(合适的碰撞取向)。

于是不难理解:

活化分子(能量足够高的分子)间按照合适的取向进行的碰撞,即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才能使反应发生。

既然能够如此简单地解决问题,我们又何必劳神费力去做动画模拟呢!

三、能力素质会不会当教师

想当教师并且具备了丰厚的学科知识并不意味着会当教师。

当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

一名好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质有:

(1)组织教育教学的能力。

包括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能力,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实施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掌控能力等。

(2)语言表达能力。

平淡如水、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是当不好教师的。

对教师的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是简练、准确,较高要求是抑扬有度、张弛得法、繁简恰当、丝丝入扣,这样的语言表达才能富有磁性,魅力十足。

(3)组织管理能力。

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集体行为离不开教师的组织管理。

有的教师组织管理能力差,一直上的是乱课,其效果可想而知。

要想增强组织管理能力,一是要多思考、多研究,多用组织管理智慧,二是要勤实践、勤修养,提升组织管理情商,完善个性品质。

学生信赖了,敬佩了,组织管理就不再是难事。

(4)自我反思与调控能力。

反思,然后知不足;调控,然后能平和。

在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困难。

例如,这节课的演示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浓硫酸的性质?

等等。

这样的勤于反思,一定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再说调控。

调控的对象是教学实践中的各个要素。

包括教学进程的控制、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师自身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的调节等等。

适时、恰当的调控措施,能够保证教学有序、平稳、高效地进行。

四、理论素质当什么层次的教师

这里的理论是指马列主义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

用马列主义理论统摄学科知识的学习是最高层次的学习。

例如运用马列主义哲学理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理解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理解稀硫酸与浓硫酸性质的差异;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等原理的发展、变迁。

所以教师应该具有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这对学科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教育教学更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

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没有教育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就是盲目的教学。

盲目的教学轻则效率低下,重则误人子弟。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说: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也就是不同的教育造就不同的人。

不同的教育至少应包含两个含义:

一是教育的内容、观念不同,二是教育中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

有的教师总在抱怨:

吃了很多苦,受了好多累,可教学效果却很差,这个班的学生是怎么回事?

问学生是怎么回事是对的,因为我们必须去了解学生;但我们更要问自己,我的教育教学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

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否把他们置于学习主人的地位?

是否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组织教育教学?

……。

我们要向陶行知、蔡元培等教育家学习,努力把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统一,要做教育大家;不要做不知思考、只知照本宣科、缺少教育智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书匠。

五、职业素质是不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把教师工作当成谋生手段的教师是平庸的教师;兢兢业业工作、具有强烈职业精神的教师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教师;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不断创造、

与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师是伟大的教师。

在对待学生方面,教师的职业素质体现在:

一是热爱关心学生。

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关心他们的学业,关心他们的个性发展。

有了这些关心,才能与学生感情交融,让学生亲近,被学生接受,才能营造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才能像催化剂一样促进教师与学生性情和灵魂的提升。

二是理解尊重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热爱和关心是不够的。

教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教师要全面认识自己的学生,要掌握他们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变化、人际交往;了解他们对教师的要求、期望;要能角色易位,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平等待人,坚决杜绝讽刺、羞辱、体罚学生的现象。

教师只有理解、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爱戴。

六、个性素质是不是能形成良好教育影响的教师

1、品德。

人们常说:

“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

”美国教育学者毕比斯认为,教育效果是教师素养的反映,没有优秀的教师,则无法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试想,自私自利、心胸狭窄、媚上欺下、吹毛求疵的教师哪个学生敢亲近?

又怎能教育出品德优良的学生呢?

由于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所以学生便有了向师性。

孔子说过: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品德影响学生,获得学生敬重与爱戴,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

2、才艺。

大量的调查可以证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生们更喜欢多才多艺的老师。

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起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他的才艺,如既能象理论家那样分析、综合、雄辩,又能象语言家那样凝练、形象地表达;既能引吭高歌,又能驰骋球场;既有审美雅趣,又有浪漫情怀,那么他必然极富引力,深受学生的喜欢。

3、交往。

师生情感交往很重要,良好的师生感情不但可以影响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学习动力,同时还可以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课上师生交往固然重要,其实课下交往同样重要。

一天中午,我发现两个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正热火朝天地下着象棋,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

我没有勃然大怒,而是面带笑容地把两人带到了办公室。

我问:

“你们两个谁的棋厉害?

我们来个一局定胜负。

”于是我和厉害的那位摆开了阵势。

下至中盘,我弃马攻杀,一个铁门闩令对手不得不投子认负。

我又问:

“我们两个谁厉害?

”“您厉害。

”“不,你布局工整,攻防有序,所以从棋力上说,你更厚实一些。

但是为什么我赢了,你输了呢?

你们两个想一想,然后告诉我。

”过了半天,两个学生还是一脸茫然。

“我来告诉你们我为什么能赢吧。

”“其实这是一个战略思想问题。

为了达到最终胜利的目的,我有魄力舍弃位置不好,也就是相对不重要的马,这更有利于我调动其余的子力对你的老将实施攻击。

”听完我的分析,其中一位抢着说:

“老师,我明白了,为了高考的成功,我们必须有所舍弃!

”他把棋收拾好,往我办公桌的抽屉里一放,充满豪气地说:

“老师,考上大学后我们再比输赢!

”我哈哈一笑:

“我等着你,不见不散!

4、风度。

风度是一个人各种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体现,它能够反映出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等方面。

风度很重要,它直接决定着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心理形象。

首先是仪表。

教师不仅要衣着整洁、得体,符合教师的身份,更要注意气质和仪态,使自己优良的内在品格自然流露。

这样才能潇洒飘逸,产生使学生乐于接近的魅力。

二是神态。

神态是沟通人际间思想感情的非语言手段,是风度的具体表现方式。

精力充沛、富有自信,会

\/感染学生充满朝气;微带笑容、温文尔雅,能令学生心理放松。

三是谈吐。

无论是上课,,还是即兴演讲、个别谈话与辅导,教师的言语要高雅,要有美感。

谈吐之美,有一种自然引力。

由于科学课程承担着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科学教师就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来完成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

科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一般素质和专业素质。

(一)一般素质

1、师德高尚,热爱教育事业。

师德是执教者的魂,是耕耘者的根,只

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和塑造学生,才能不计个人得失,执着地追求事业的成功。

也许教师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富有,但当人类文明一届一届传承下去,桃李满园,人才辈出时,教师是幸福的,是精神的富有者。

教师只要善于选择适当的参照系,定会产生满足感,安心于教育,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不断挑战自我,满怀激情地去

拥抱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涯。

此外,教师职业道德是其献身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对教育的热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应有爱心、耐心、高“情商”的特点。

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

特别是对问题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持之以恒的耐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呵护他们,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陶行之曾告诫教师说: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以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智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功,取决于教师在多大层面上能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顾全大局,善于合作,善于团结同事,善于尊重领导,善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善于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协调一切有利因素,共同进行教育。

2、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能思想指导行动。

先进的教育思想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

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怕学生将自己问倒,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让老师无法回答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老师的职能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对善于提问的学生要给予高度赞扬,并与学生一道讨论,研究,在讨论中共同提高。

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

现代教学观。

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紧张的良好氛围,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才能和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各项活动课中,创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才能。

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科学质量观。

科学教师应不为分数而教,要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目标,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科学教师还应注重做人的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培养学生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的科学文化素质,认知能力和信息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鉴别,学会选择;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健全的心理,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竞争社会的需要,让学生能合作,能竞争;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让学生知美,爱美,创造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劳动技能,让学生会生存,会实践。

\3、具有良好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科学教师同

样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挑战,科学课是最近新创立的一门新课程,实施起来的难度很大,因此要求科学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身体尤为重要。

科学教师要以宽广的胸襟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能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战胜工作中的困难,能以\"酸葡萄\"的哲理淡泊名利,能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善待生活;科学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做到不将个人的烦恼,不良情绪带进教室迁怒于学生。

具备良好心态的教师能使学生更幸福,而具备不良心态的教师将可能是学生的不幸。

同时,科学教师要善于用健康的心灵去开启学生心灵之窗,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学会适应竞争的环境。

科学教师只有具有很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愉快地,高效率地投入教学实践中,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专业素质

1、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就是对个人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务以及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过程知识的理解。

科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跨学科融合的认知结构:

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师,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并由此形成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些知识和思维模式能把握学科教材,有效解决学科教学问题。

师范院校在校生尽管也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但由于其它学科的知识并没有在其头脑中融会贯通,无法形成综合的认知结构,难以把握和驾驭教材。

因此,由学科教师到科学教师必须重建认知结构,改善学科思维模式。

认知结构的重建过程,不仅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在几门学科知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也就是说再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知识网络的改变。

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最终在头脑中形成的应该是打破学科界限的知识网络,整个知识体系应该由三条主线编织而成,一条主线是要明确三大科学领域:

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第二条主线就是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

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第三条主线就是以科学主题组织的内容体系。

例如“能量”概念,在物理学中,所有的物理现象及相互作用都与能量的变化有关,能量在不同的形式之间相互转化;在地球科学中,能量的变化也很突出,地幔、地核内部的能量通过地壳传播,引起造山运动、大陆飘移、火山喷发与地震;在生物学中生物体内的能量流动

驱动其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使其得以存在和繁衍;在化学中,能量伴随着物质之间的变化,环境科学研究能源的利用和保护等等。

[2]科学教师通过“能量”概念就能把各个学科内部的不同分支联系在一起,只有具备了这种融合式的认知结构,思考问题才能不局限于某个学科,进行灵活

转换和分析、综合。

(2)全面的科学技能:

科学技能主要包括各学科实验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技能。

《科学》课程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材中,实验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所占比重增加,这就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能做某一学科实验,而且能做各个学科实验。

这些技能包括:

第一,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和观察的技能,涉及的工具和仪器有:

刻度尺、量筒、天平、秒表、温度计、显微镜、电流表、电压表、地图和地球仪、星图和普及型天文望远镜等;第二,基本实验技术,主要包括收集某种气体、配制溶液、分离混合物、加热和制作简单标本的技术等;第三,查阅信息资料的技术,主要包括查阅图书报刊资料、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

[4]

同时,《科学》课程将师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扩展到课堂以外,教师不仅要会做课堂和实验室的实验,还能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这需要教师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另一个要求是变课程的单纯执行者为课程的共同创造者。

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从实验室、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科研所、社区、工厂、田间、医院等搜集教学素材,充实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真实。

特别是《科学》课程创建和试验阶段,科学教师的这些工作格外有意义,这对教师的信息搜集、选择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正确的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全面的教学目标,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

而科学课程应该更能体现这一理念,同时对科学教师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要求也更高了。

一名优秀的科学教师首先应对科学具备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

对科学的兴趣,不只是对单一学科的兴趣,对教材和书本知识的兴趣,而是对自然的兴趣、对现实生活的兴趣,对社会现象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与学生共同探索和相互交流过程中的兴奋与投入、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向往、探究成功后的欣慰和慨叹,都将感染每一个学生。

由于《科学》教学是开放性的、生成性的,教师在共同探究中表现出的科学态度,对科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兴技术的评价,对于科学与人类、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的基本观点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不经意的流露比教学中刻意设计的教育作用更大。

所以,科学教师要有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敢于置疑、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2、教育素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他(她)所面对的是新形式下的新课程,面对的是新观念下的新教育,所以仅仅加强科学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教育素养的提高。

(1)全新的教育理念:

科学课程(综合理科课程)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和

设置的,如果教育观念不更新,还是用传统教学观念教《科学》,课程改革就不

会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科学教师首先要学习教育新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多重智力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明确科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真正贯彻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全面教学目的。

科学教师要更加注重探究、注重过程,因为现代知识观认为:

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2)基本的科学课程论知识:

当前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课程表上的课程”,主要是因为过去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一般不开设专门的课程论或学科课程论,大部分教师缺乏课程论基础和系统的理论。

这是一个严重影响当前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重要因素。

对于科学教师,课程论知识尤其重要,因为在我国科学课程还属于新兴事物,广大教师对于科学课程的内涵、与分科理科的关系、发展史、类型、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思想缺少必要的了解,所以很多教师要么把科学课程当作了理化生的简单拼盘,在教学中仍然沿用分科理科教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测量与评价手段,把科学课程与分科理科完全对立,过分看重形式的改变。

在此我建议科学教师都对科学课程理论加强研究,为投身科学课程改革作好必要的准备。

(3)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与实施能力:

具备了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课程

知识只为科学教师在思想上作好了准备,要想上好科学课,科学教师还应具备与科学课程相关的教学技能。

与分科理科课程相比,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更注重探究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这就使得科学课的课堂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呈现形式、师生交流方式有了较大变化,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学测量与评价整个阶段都要有新的思路与方法,如科学课强调学生探究,自主建构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人,教师需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景(包括物质情景和心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适度地帮助、指导学生,由学生尽可能独立完成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要摆脱传统教学对科学知识的完全客观的描述方式,采用不完全肯定的语气介绍科学前沿,使学生认识科学不断发展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自信,学会交流与合作;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适应新情况,改善环境。

不断提高创造力,要以自然界和社会为大课堂,重视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结合,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变化,灵活设计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为了学生提供活动的场地,引导学生学习与解决身边的自然科学问题,关心社会发展,使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例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认识生物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观察生物的方法,科学课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蚯蚓的活动。

观察前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我们想要观察哪些内容和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学生们通过讨论,明确了观察内容大致分为五个方面:

蚯蚓的习性、运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生活环境、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方面,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课后开始观察。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汇报中,各组学生分工协作,采用了各种形式,说出自己的观点,最终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在观察蚯蚓活动中的表现,总结了学生们思想感情的变化和知识技能的提高。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教师对观察活动的有效组织和指导。

其基本过程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

在准备阶段中教师通过动员和组织工作,使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充分的准备,观察后组织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评价时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和取得的进步。

总之,在科学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坐”科学的状况,即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跟着教师做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学生活动的设计,真正实现“做”科学,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

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

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教师的指令,而是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客观世界对话,科学课程将成为师生共同探索自然的发展过程。

科学教师在《科学》课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科学》课程实施成功的关键C科学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科学》课程发展进程。

因此科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素质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