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997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docx

240138《商品学》课后习题答案17页

《商品学》

作者:

毕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项目一认识商品

知识训练

一、名词解释

商品:

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对其消费(使用)者的有用性或效用,是由商品本身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决定的。

商品学:

商品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将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研究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判断题

1.消费者购买商品,本质是购买一种需要。

(√)

2.商品学是研究商品质量变化的科学。

(×)

3.商品的自然属性相对变化,社会经济属性相对稳定。

(×)

4.需要动态地、综合性地看待商品的使用价值。

(√)

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的“商”和“品”两重性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三、选择题

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的(A)。

A.有用性B.观赏性C.价值性D.交换性

2.(D)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的劳动关系。

A.商品B.价值C.使用价值D.交换价值

3.下列不属于商品范畴的是(C)。

A.股票B.房产证C.空气D.假酒

4.商品的(AC)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A.成分B.价值C.外形D.广告

5.衡量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尺度是(C)。

A.商品成分B.商品属性C.商品价值D.商品质量

6.商品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A)。

A.商品质量B.商品代码C.商品养护D.商品检验

7.商品学的创始人是(A)。

A.约翰·贝克曼B.陆羽C.李时珍D.达尔文

8.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商品学专著是(B)。

A.普纳佩特《生药学》B.陆羽《茶经》

C.李时珍《本草纲目》D.迪米斯基《商业之美》

四、简述题

1.商品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商品学研究的内容是商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质量及其构成要素计量、检测、控制与管理活动。

其主要内容包括:

商品的自然属性;原材料、生产工艺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商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流通领域对商品质量的评价、管理和保护方法;从社会角度来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大类商品知识。

2.商品学研究的总任务是什么?

具体内容包括哪些?

商品学研究的总任务:

为政府部门实施商品结构调整、科学分类、进出口管理、制定商品标准和政策法规等决策提供依据。

具体任务包括:

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评价商品使用价值的高低;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和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再生。

3.商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商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科学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技术指标法、社会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商品和指导企业实践。

 

项目二商品分类

知识训练

一、名词解释

商品分类:

是指为了一定目的,选择适当的分类标志,将商品集合总体科学地、系统地逐级划分为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品类以至品种、花色、规格的过程称为商品分类。

商品目录:

是将所经营管理的全部商品品种,按一定标志进行系统分类编制成的商品细目表。

商品目录是以商品分类为依据,因此也称商品分类目录或商品分类集。

商品编码:

又称商品代码,是在商品分类的基础上,赋予某种或某类商品的一组或一个有序的符号排列,通常用具有一定规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

商品条码:

是由一组粗细不同、黑白(或彩色)相同的条、空及对应字符按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图形。

二、判断题

1.线分类法优点在于弹性较大,适应性强,易于添加或修改类目。

(√)

2.商品用途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普通使用的一种分类标志。

(√)

3.只要是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国,就可以随意使用EAN-8条码。

(×)

三、选择题

1.(A)是按照一定的商品分类目的和方法,把全部有关商品按统一的标志进行定组分类后列成的商品名称一览表。

A.商品目录B.商品分类C.分类标志D.商品编码

2.为了实现商品的科学分类,使商品分类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分类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

A.科学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实用性原则D.可扩性原则

3.以下哪些商品可按化学材料作为商品分类(A)。

A.钢化玻璃B.化妆品C.药物牙膏D.烤烟

4.由一组粗细不同、黑白(或彩色)相同的条、空及对应字符按规则组合起来,用以表示一定信息的图形是(B)。

A.商品标志B.商品条码C.商品编码D.商品标签

5.世界上常用的码制有(A)。

A.EAN条形码B.UPC条形码C.二五条形码D.交叉二五条形码

6.以商品分类面编码的一种方法是(D)。

A.字母编码B.混合型编码C.数字型编码D.平行编码

四、简述题

1.商品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为了实现商品的科学分类,使商品分类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可扩性原则、兼容性原则和唯一性原则。

2.商品目录的种类有哪些?

按编制商品目录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可分为:

计划商品目录、统计归类商品目录、经营商品目录、必备商品目录、订货目录、商检目录、价格管理商品目录、铁路货物运价分级目录、水运货物运价分级目录、进出口关税率分类商品目录、储存(保管)商品目录、物资分配目录、工农业产品标准分类目录等。

按商品目录的适用范围不同,可分为:

生产资料商品目录、消费资料商品目录等。

按商品的产销地区不同,可分为:

地区商品目录、出口商品目录、内销商品目录、进口商品目录等。

按商品用途不同编制的目录有食品商品目录、纺织品商品目录、交电商品目录、化工原料商品目录等。

按编制对象不同可分为工业产品目录、贸易商品目录和进出口商品目录。

3.商品条码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它代表产品类别,商品条形码每个位置的数字都有严格的区分;其次它方便公司对产品的管理;再一个就是商品条形码它对产品有性稳定性作用;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伪,每一个条码都有对应的数据,扫描数据传输到电脑里就能和数据库里面的数据对比。

项目三认识商品质量

知识训练

一、名词解释

商品质量:

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商品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好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商品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可分为质量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

质量宏观管理是指政府对质量的管理、调控,其对象是整个国家或地区或整个行业有关质量规划、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质量微观管理是指企业所生产经营商品的市场调研、设计和开发、制造、检验、储运、销售以及售后服务和用后处置全过程。

商品流通质量管理:

也可称为商品经营质量管理,是指商业经营各环节中的商品质量管理。

二、判断对错

1.商品质量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

(×)

2.产品的设计开发是形成商品质量的前提。

(√)

3.食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

(×)

4.商品的正确安装也是保证商品质量的因素之一。

(√)

5.PDCA的四个过程通过一次运动就完结。

(×)

三、选择题

1.不属于服用性质量指标的是(B)。

A.起毛起球性B.抗静电性C.舒适性D.缩水性

2.影响商品质量的内部因素不包括(AB)。

A.市场调研B.商品储存C.商品开发设计D.原材料质量

3.美国质量管理专家(D)阐述质量管理方法时提出了PDCA循环法。

A.泰勒B.科特勒C.德鲁克D.戴明

4.(A)是决定商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A.原材料B.生产工艺C.质量控制D.销售服务

5.防止不合格和假冒伪劣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关键是(C)。

A.采购质量管理B.储存质量管理

C.销售质量管理D.运输质量管理

6.在PDCA循环过程中,(D)是关键阶段。

A.PB.DC.CD.A

7.在表现形式上,商品质量由(D)构成。

A.自然质量B.社会质量C.经济质量D.设计质量

8.日用工业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是(ABCD)。

A.适用性B.坚固耐用性C.卫生安全性

D.美观性E.吸湿透气性

四、简述题

1.什么是商品质量?

影响商品质量有哪些因素?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商品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好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生产领域中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生产前期的市场调研和研发设计、原材料选择、生产工艺的采用、成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和商品包装等。

流通领域中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商品的装卸、运输、储藏保管和销售等环节

消费领域中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商品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商品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甚至商品使用后的废弃处理等都是商品消费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2.食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食品质量的基本要求是:

具有营养价值;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无毒无害,符合卫生要求。

3.决定和影响家用电器商品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对家用电器商品质量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美观性和多功能性。

 

项目四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

知识训练

一、名词解释

标准:

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商品标准:

是指对商品质量和与商品质量有关的各个方面所做的技术规定。

商品质量认证:

是指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他技术规范的活动。

二、判断对错

1.对于某一种商品来说,可制定统一的符合于各种质量要求的实物或文件作为标准。

(√)

2.推荐性标准的范围主要是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

3.行业标准是在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由标准化管理机构制定、审批和发布,并报国务院标准主管部门备案的标准。

(√)

4.产品质量认证标志作为一种质量标志,其基本作用在于向产品购买者传递正确可靠的质量信息。

(√)

三、选择题

1.(D)不属于实物标准。

A.粮食B.茶叶C.羊毛D.服装

2.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A)。

A.GBB.GB/TC.DBD.ISO

3.GB/T3856-2007是(A)代号。

A.推荐性国家标准B.推荐性行业标准

C.企业标准D.地方标准

4.对已有产品国家标准的企业,鼓励制定(D)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

A.参照B.等同C.低于D.高于

5.按标准的约束性,国际标准是(B)。

A.管理标准B.推荐性标准C.文件标准D.强制性标准

四、简述题

1.商品标准的种类有哪些?

商品标准的种类:

按适用范围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按法律的约束性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按商品标准的表达形式可分为文件标准、实物标准;按商品标准的成熟程度可分为正式标准和试行标准;按商品标准的保密程度可分为公开标准和内部标准。

2.我国的商品标准级别有哪些?

各种标准的形式是什么?

中国商品标准的级别按制定部门、适用范围的不同,将商品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级。

国家标准代号由“国标”二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组成,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发布的年号组成。

地方标准的代号是“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数字再加斜线所组成。

企业标准编号由企业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和年号组成。

企业标准代号由“Q”加斜线再加上企业代码组成,其顺序号和年号与国家标准相同。

3.制定商品标准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制定商品标准的原则包括:

①满足消费者需求和维护其利益;②要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③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全社会综合效益;④要考虑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国家资源;⑤要协调一致,完整配套;⑥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项目五商品检验

知识训练

一、名词解释

商品检验:

是指商品的产方、买方或者第三方在一定条件下,借助某种手段和方法,按照合同、标准或国际、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惯例,对商品的质量、规格、数量以及包装等方面进行检查,并作出合格与否或通过验收与否的判定,或为维护买卖双方合法权益,避免或解决各种风险损失和责任划分的争议,便于商品交接结算而出具各种有关证书的业务活动。

假冒伪劣商品:

是指那些含有一种或多种可以导致普通大众误认的不真实因素的商品。

商品质量监督:

是由国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专门机构,按照国家的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的规定,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二、判断对错

1.全数检验是在工作实践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检验方法。

(×)

2.检验西瓜是否成熟,常用的检验法是嗅觉检验法。

(×)

3.感官检验法不允许使用简单的器具,如放大镜、尺子等进行辅助检验。

(√)

4.我国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采用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

(√)

5.仲裁型质量监督具有较弱的法制性。

(×)

三、选择题

1.具有强制性质的质量监督形式是(A)。

A.抽检型质量监督B.用户质量监督

C.仲裁型质量监督D.评价型质量监督

2.由政府规定的商品检验机构对商品实行的监督检查为(C)。

A.第一方检验B.第二方检验

C.第三方检验D.免于检验

3.具有快速、经济、简便易行的商品检验方法为(B)。

A.化学检验法B.感官检验法

C.物理检验法D.生物学检验法

4.新闻媒体对于某些商品质量问题进行报道属于(C)。

A.国家质量监督B.企业质量监督

C.社会质量监督D.用户质量监督

5.不适宜感官检验的质量指标是(A)。

A.商品成分B.手感C.气味D.弹性

四、简述题

1.什么是感官检验法?

具体操作的方法有哪些?

感官检验法是指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对商品的色、香、味、形、手感、音度、音色等感官质量特性作出判断和评价的检验方法。

感官检验依据检验时所要使用的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听觉检验和触觉检验。

2.商品检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商品检验是商品质量保证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有:

商品质量检验;商品重量和数量检验;商品包装检验;安全、卫生检验;商品规格检验等。

3.商品检验的形式主要有什么?

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

商品检验的形式具体有:

按检验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产检验、验收检验和第三方检验;按被检商品的数量,可分为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和免于检验;按商品的内、外销售情况,可分为内销产品检验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按检验有无破坏性,可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按检验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感官检验和现代检验等。

根据检验侧重点不同,可以选择不同检验形式。

4.假冒伪劣商品是如何形成的?

假冒伪劣商品具有哪些特点?

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利益驱动下的欺诈行为、政府行政执法不力和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乏力。

项目六商品包装

知识训练

一、名词解释

商品包装:

是商品指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以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商品包装技法:

是指商品包装操作时采用的技术与方法。

商品包装标志:

是指在商品包装上印有某种特点的文字、图形或文字与图形的组合,用以表示商品的性能、储运和销售注意事项和质量水平。

二、判断对错

1.运输包装的特点是容积大,外形尺寸标准化程度低,坚固耐用,印刷标志清晰,可重复使用等。

(√)

2.堆叠式包装是指商品包装的顶部和底部都设有吻合部分,使商品在上下堆叠时可以互相吻合的包装形式。

(√)

3.由于不同商品对包装的要求不同,一种商品的包装只能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商品包装技法。

(×)

三、选择题

1.散装是指不需要也不必要进行包装,而直接将商品装载在运输工具内的包装方式,例如(B)。

A.服装B.煤炭C.电器D.书籍

2.销售包装是指用于直接盛装商品并同商品一起出售的包装,合理的销售包装要求(ABCD)。

A.安全B.卫生C.新颖美观D.便于携带

3.对商品进行合理置放、固定和加固,是为了达到(B)。

A.缩小体积B.便于装卸C.节省材料D.减少损失

4.陶瓷类商品适用于(C)包装。

A.防霉B.防潮C.防震D.防锈

5.商品销售包装标志可以用(ABCD)表示。

A.图案B.数字C.文字D.其他说明物

四、简述题

1.商品包装的作用有哪些?

商品包装的作用主要有:

保护商品及便于运输;美化产品及促进销售;方便使用及指导消费;提高商品价值及使用价值。

2.商品包装按照包装材料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种?

商品包装按包装材料可分为8种:

纸制、塑料、金属、玻璃与陶瓷、纤维物、木制、复合材料和其他材料的包装.

3.简述商品包装的原则。

(1)包装设计要安全可靠

(2)包装设计要造型美观,独具特色

(3)包装设计要与商品的价值相符合。

(4)经济实用

(5)包装设计要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项目七商品储存与养护

知识训练

一、名词解释

商品储存:

是指商品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暂时停泊和存放过程。

商品养护:

是指在商品储存过程中,对商品进行的保养和维护商品质量的工作。

二、判断对错

1.物理机械变化后,结果就只是商品的质量降低,失去使用价值。

(√)

2.商品的化学变化过程即商品质变过程,严重时会使商品失去使用价值。

(√)

3.霉腐微生物的生长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有湿度和温度。

(√)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仓储的基本任务是存储保管、存期控制、数量管理和(D)。

A.流通调控B.质量维护C.物资存储D.质量管理

2.为了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商品出库该符合“先进先出、接近失效期先出和(D)”的“三先出”原则。

A.预提先出B.易见易出C.低价先出D.易坏先出

3.影响商品储存期间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日光B.空气中的氧气C.微生物D.仓库害虫

4.(AB)属于易发生霉腐的商品。

A.纸张及其制品B.食品C.日用化学品D.电器产品

四、简述题

1.商品储存的功能分为几个方面?

储存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功能、检验功能、集散功能和配送功能。

2.商品的在库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1)环境卫生管理

(2)商品在库检查

(3)仓库温湿度管理

①密封

②通风

③吸湿加湿

④升温降温

3.什么是商品的化学变化?

常发生的化学变化有哪几种?

化学变化,是指不仅改变了商品的外表形态,也改变了商品的本质,并且有新物质生成,且不能恢复原状的变化现象。

商品的化学变化过程即商品质变过程,严重时会使商品失去使用价值。

商品常发生的化学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氧化、分解、锈蚀、风化、燃烧与爆炸和老化。

 

项目八认识部分大类商品

知识训练

一、名词解释

食品:

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物品。

食品安全:

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食品卫生:

在食品的培育、生产、制造直至被人摄食为止的各个阶段中,为保证其安全性、有益性和完好性而采取的全面措施。

二、判断对错

1.强化食品,是指能促进和改善人体健康的食品。

(×)

2.水可以促进细胞的再生,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

3.水果好吃又有营养,挑选水果时,主要看水果的表面,表面越光滑的水果品质越好。

(×)

4.红茶属全发酵茶,绿茶属不发酵茶。

(√)

5.成熟度较高或过度成熟的水果,食用价值高,耐储存。

(×)

三、不定项选择题

1.(A)不属于植物性食品。

A.蛋类B.豆类C.杂类D.谷类

2.人体内的水(C)来自液体食品,如饮水、饮料、汤汁与稀饭等。

A.30%B.40%C.50%D.60%

3.常见的蔬菜鉴别方法包括(ABCD)。

A.色泽鉴别B.形态鉴别C.气味鉴别D.滋味鉴别

4.木瓜的正确储存方法是(B)。

A.冰冷水处理法B.温湿度管理法C.散热处理法D.复活处理法

5.猕猴桃属于(B)水果。

A.核果类B.浆果类C.柑橘类D.复果类

6.水果的品质是评价果品质最重要的一项,它包括(BCD)项目。

A.大小B.成熟度C.果形D.病虫伤害

7.西湖龙井茶属于(C)绿茶。

A.晒青B.烘青C.炒青D.蒸青

8.一般家庭用品包括(AC)。

A.雨伞B.扫帚C.烫衣版D.磨刀器

四、简述题

1.中国的酒类主要有哪些品种?

酒的主要品种按商业经营习惯分为:

白酒、黄酒、果酒、啤酒和配制酒类。

2.我国纺织品的具体种类有哪些?

我国纺织品的具体有棉布、呢绒和丝绸三大种类。

3.什么是化妆品?

常见化妆品的用途包括哪些?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常见化妆品的用途包括:

清洁、美容/修饰、护理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