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991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docx

芜湖植被类型校对版

芜湖市植被类型

一、生境条件概述

芜湖市在长江之滨,地处长江沿岸平原。

长江沿岸平原,简称沿江平原,介于江淮低山丘陵和皖南低山丘陵之间,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50米左右,或不足20米。

由于地面沉降和泥沙淤积,沿江平原上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

这些湖泊,因为泥沙的不断堆积,水面正在逐渐缩小,形成了湖滨品源或沼泽湿地。

这里的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很早即为人们开发聚居。

芜湖所处的长江沿岸平原植物分布区位于江淮丘陵区和大别山山地丘陵区以南,西自东至建新(梅溪港),大致沿着贵池殷家汇,再向东沿着贵池、青阳两县边境,经铜陵市、繁昌县城关、芜湖湾沚和宣城水阳一线以北的沿江平原丘陵地区。

在植被区划中,桐城一铜陵一线以西的本区西部,被列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桐城一铜陵一线以东的本区东部,被列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带。

境内地形除少数低山残丘出露外,一般地势低平,属于沿江冲积平原。

河湖交织,港汊密布,圩田无际,一派水乡景色。

年平均气温在15.7~166C之间,1月平均气温为2.7~34C,7月平均气温为28.5~28.9C。

年降水量为1000~1350毫米。

无霜期230~250天。

长江沿岸平原植物分布区西部地带性土壤为黄红壤,目前在低山丘陵地区,仍可见到大片黄红壤的分布,本区东部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

由于本区为水网地区,水稻土的分布十分广泛。

长江沿岸平原植物分布区西部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但目前成片分布的常绿阔叶林已不多见。

不过有些常绿阔叶树种如青冈栋、苦槠、石栋、樟树等,在低山丘陵地区的分布还是比较普遍的。

低山丘陵地区,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和杉木林,谷地或山坡有毛竹林。

其他多为灌丛,也有部分落叶阔叶林。

芜湖位于本区东部地带性植被类型应为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前残存的次生林,仅限于生长在个别低山残丘上,其植物组成种类有枫香、化香、麻栋、八角枫、榔榆等。

此外,还有马尾松林、黑松林、杉木林、毛竹林等。

常绿成分如青冈栋、苦槠等亦逐渐增加,但多不形成森林的优势树种。

同时亦可见到栽培的常绿树种如樟树、棕榈等。

本区广大池塘河湖水域,发育着水生植被和沼泽植被,如眼子菜、苦草等群落和茭笋、芦苇等群落。

安徽省处于森林带内,过去广袤数千里的原野之上,几乎全部覆盖着一片茂密的森林。

但广大平原、丘陵,以至于大部分低山地区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绝大部分已经是人工栽培的植物群落,原始植被几乎荡然无存;低山、丘陵地带也仅有一些次生植被。

芜湖在古代为鸠兹邑,春秋时先后属于吴国和楚国,开发较早。

特别是公元四世纪初中原动乱,大量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的中原人民大量迁入芜湖、宣城一代。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和人口大量增加的同时,加速了对植被的改造。

由于大量砍伐薪柴和开垦农田,加上历代兵祸,原生植被破坏殆尽,仅剩次生和人工植被。

人类的长期活动,固然破坏了原有的植被,消灭了大量的植物,使一些植被类型或植物种类消失,但是人类的积极活动,也改造和创造了许多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如人工群落和栽培植物。

二、区系特征

植物区系(Flora)是指某一地区的植物种类(分类单位一种、属和科)的总和,他们是植物界在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发展演化的结果。

植被总是包含许多植物个体和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

植物以各种

组合方式形成多种类型的植物群落,群落的组成成分也就是群落的区系组成。

所以,研究和分析某一地区的植物区系特点、地理成分、起源和发展等,对于研究和认识该地区植被的特点、分布、发生历史及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安徽省区系植物的各地理成分中,由于人类长期经济活动的结果,一方面使某些区系成分从当地的植物区系中消失。

同时,由于人为及其它自然力的作用也出现了不少新成分,这是现代世界各地植物区系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芜湖市植物区系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安徽省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的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三、芜湖植被的主要类型

(一)植被分类的原则

以《安徽植被》的分类标准为原则,以群落本身的特征作为依据。

在具体划分时,首先考虑到群落的生态外貌和它的组成特征,即建群

种、优势种、和标志种等,也考虑到群落与生态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关

系。

植物群落:

群落既包括自然群落(或天然植物群落,也称自然植被或天然植被),也包括栽培植物群落(或栽培植被,又称农业植物群落或农业植被、人工植物群落或人工植被)。

植被类型系统单位的依据

本文中的植被分类系统采用植被型(Vegetationtype),群系

(Formation)和群丛(Association)三大主要级别单位。

在植被型内增设了辅助级,称为植被亚型(Vegetationsubtype,但在分类系统中不作为(植被型以下的)一级等级单位。

1群丛

群丛是植被分类系统的基本分类单位,同时也是具体存在的群落实体。

同属一群丛的植被群落,它们的主要群落特征必须基本一致。

即建群种相同,各层和主要片层的优势植物相同,种类组成大体一致。

如皖南马尾松一映山红一芒萁群丛,江淮地区马尾松一山胡椒一白茅群丛。

2群系

群系主要以建群种为依据,即由建群种相同的群丛归纳而成的中级植被分类单位。

一个群系的建群种可以是一种植物,也可以是几个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相似的植物种(即共建中)。

群系可以反映生态地理关系与人为影响等方面一致性。

例如马尾松一映山红一芒萁群丛、马尾松一山胡椒一白茅群丛等,都是以马尾松为建群种的群丛,它们的生态地理条件,以及受人类的影响又基本一致,乃归纳为一个群系,即马尾松群系。

3植被型

植被型是植被分类系统中的最高一级单位。

划分植被型的主要依据是植物群落建群种的基本生活型相似,生态适应、生态外貌比较一致。

例如马尾松群系、黄山松群系与杉木群系等,它们的建群种都为针叶林植被型。

其它类型,如阔叶林、竹林、灌丛、草丛、等都属植被型这一级分类单位。

植被亚型植被亚型是一个植被型之内,由于群落对生态地理环境的适应有一定分异而采用的辅助级。

植被亚型的主要依据是:

建群种的生活型相同或相似,或者由于有两类不同生活型的共建种构成的群落组合,但每一植被亚型都适应与它特定的水热生态条件。

例如:

阔叶林植被型下分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等三个植被亚型。

以上采用了三个最重要的基本等级单位和一个辅助级单位,但这

不是一个完整的植被分类系统等级制,在三个单位之间都还有衔接的中间等级单位,如群丛至群系之间,可列出群从组及群丛纲等类的等级单位;群系至植被型之间,列有群系组和群系纲之类的等级单位。

也还有进一步将植被型归纳成更高一级的植被单位,称为植被型组或族团之类,作为植被分类系统的最高级单位。

除此之外,还可以列出一些辅助级,即亚级单位,如亚群丛、亚群系、群系亚纲等。

(二)芜湖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芜湖市典型植被型系统

植被型

植被亚型

群系

群丛

针叶林

常绿针叶林

马尾松林

马尾松-短柄枹-蕨群落马尾松-细梗胡枝子、算盘子-白茅群落

落叶针叶林

金钱松林

金钱松-朴树-蓬藟群落

针-阔叶混交林

马尾松、麻栎、栎混交林

栓皮

马尾松、黄檀、

混交林

枫香

栓皮栎、麻栎-扁担杆-

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栓皮栎林

野菊群落

栓皮栎、枫香-短柄枹-

苔草群落

麻栎林

黄檀林

枫香林

枫香、马尾松-蕨群落

落叶-常绿阔叶

混交林

朴树、香樟林

黄檀、香樟林

竹林

单轴型竹林

毛竹林

毛竹-麦冬群落

灌丛

落叶灌丛

野山楂、算盘子、柘

树灌丛

麻栎、短柄枹栎灌丛

经济作物群落

经济林

油茶林

茶园香樟苗圃

果木林

桃园

葡萄园

1针叶林

针叶林主要以裸子植物松柏目(Coniferales)的乔木树种为建群种形成的单优树种群落,有天然林及人工林。

也有少数针、阔混交类型。

在安徽省山地丘陵针叶林分布面积很大,大多为亚热带常绿种类,其中常见的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等,组成大面积森林;此外分布较广的还有黑松及侧柏人工林(黑松和侧柏是温暖区系的树种),在淮北石灰岩残丘及江淮丘陵栽植较多。

本省落叶针叶树种金钱松,有小片散生林,分布在皖南山区及大别山区。

平原四旁,沿江圩区及山区低海拔山麓、山谷地带,水湿条件好的地方,还引种栽培了水杉及池杉。

在皖南山区还有南方铁杉、华东黄杉、柳杉、柏木、刺柏、三尖杉、粗榧、香榧、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针叶树种的散生分布。

这些植被类型在芜湖没有自然分布,但是这些植被的建群种在芜湖几乎都有栽培,在局部地区有小块纯林。

针叶林在芜湖主要类型是马尾松林,金钱松林。

主要分布在神山和小赭山,皆为人工林。

针叶林的主要类型有常绿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在神山有分布,

为马尾松人工林被阔叶树侵入而形成的。

1.1常绿针叶林

1.1.1马尾松林

马尾松林是我国亚热带东段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大的森林群落,也是该地区典型代表群系之一。

它是瘠薄干燥荒山荒地的造林先锋树种。

马尾松适宜生长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在年平均气温14C以上,

年降水量800毫米的地方,能正常生长。

但是不耐过低气温。

马尾松喜酸性土壤或微酸性土壤,各种酸性基岩发育的黄棕壤、黄壤、及红壤,pH4.5〜6.5(以5.5最好),都适宜马尾松的生长。

但不耐盐碱土或石灰性土,但在钙质土或石灰岩风化的土壤淋溶已久,呈微酸性,也能生长。

它最喜光,在向阳山坡、山脊或岩石裸露的荒山能自然更新,形成先锋群落,但须在土壤肥沃疏松、有机质丰富的山坡地,才能生长迅速,形成高大的乔木林。

天然生成的马尾松林,在生境条件优越的地方,往往与阔叶树种混生,层次复杂,形成混交类型。

常见混生的乔木有栋属、黄檀、化香、枫香、山槐、黄连木等;灌木有杜鹃属、小果南烛、乌饭树、山茶属、野山楂、檵木、赤楠等;草本植物有白茅、黄背草、芒、野古草;蕨类有芒萁、里白、紫萁、狗脊蕨、石松等。

(1)马尾松-细梗胡枝子、算盘子-白茅群落

该类型主要分布在神山公园赤铸山山坡,土壤为普通黄棕壤或粘盘黄棕壤,pH值6~6.5,呈微酸性反应,光照充分,立地条件较为瘠薄干燥。

乔木层单一。

下木层以胡枝子、算盘子、野山楂、盐肤木、柘树、芫花、六月雪等种类为主、草本层有白茅、黄背草、夏枯草、鼠曲草、野菊、铁扫帚、鸡眼草等。

藤本植物以菝葜、木防己最为普遍。

(2)马尾松-短柄枹-白茅群落

这种群落主要分布在神山公园烈士陵园东侧山顶,土壤以黄棕壤和黄壤为主,pH5.0~6.0,—般较为瘠薄。

林内伴生树种主要有:

白栋、短柄枹、茅栗、麻栋等落叶栋类以及黄檀、化香、山槐等荒山先锋树种。

灌木层多为山胡椒、映山红、细梗胡枝子、盐肤木、白檀、野漆树等喜光种类。

草本层则以白茅、蕨、蛇莓、淡竹叶、珍珠菜、三脉马兰等占优势。

藤本植物常见的有菝葜、海金沙、紫藤等。

1.2落叶针叶林1.2.1金钱松林

金钱松是我国特有珍贵树种,为亚热带落叶针叶林树种之一。

主要分布在本省南部和西部、江苏南部、浙江、江西、湖南、湖北西部及四川东部。

垂直分布安徽在海拔1000米以下(浙江西天目山可分布到海拔1400米)。

青阳九华山海拔340~800米有小片纯林分布。

大别山岳西、霍山境内有天然分布。

此外,在广德县、泾县、太平、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等地有散生分布。

金钱松适宜生于中亚热带东部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C

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方。

在山谷坡地,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中性或酸性沙质土壤、pH值4.5~6.0的立地条件下,生长良好。

金钱松树干端直,材质优良,较耐水湿,可供建筑、桥梁、家具用材。

树形优美呈尖塔型,秋叶金黄色,可栽培为园林绿化风景林、庭院观赏树、行道树。

小赭山南麓有一片金钱松人工林,长势良好,林下有实生苗。

种有朴树、刺槐、梧桐幼树散生。

草本层为荩草、蓬藟。

1.3针、阔叶混交林

针阔叶混交林在安徽省不是自然植被的稳定类型,而大多是人为

营林措施下形成的。

1.3.1马尾松、麻栋、栓皮栋混交林

神山公园赤铸山南坡有马尾松、麻栋、栓皮栋混交群落。

松、栋二者都是深根性阳性树种,耐干旱瘠薄,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是一致的,在低山丘陵区二者的混交林长势良好。

马尾松主根远较麻栋、栓皮栋

根系扎得深。

但栓皮栋侧根较马尾松发达。

所以两者对土壤中水分、养分吸收的矛盾不大。

地上部分栋类冠大叶浓,郁闭度较大,可抑制林地杂草滋生。

同时栋类落叶多,分解率高,可以提高地力,有效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马尾松的侧方庇荫,也能促进栋类的高生长,使树干挺直向上生长。

因而进行适当抚育可是两类树木长势更好。

132马尾松、黄檀、枫香混交林

神山公园赤铸山北坡有马尾松、黄檀、枫香混交林。

这种松、杂混交类型是在次生杂木林砍伐后,马尾松飞籽侵入形成的。

也有在马尾松林生在不良、林冠稀疏的情况下,喜光耐贫瘠的杂木树种如黄檀、化香等侵入,而形成松、杂混交林。

赤铸山分布的群落即为后一种情况。

灌木层、草本层情况与马尾松、麻栋、栓皮栋混交林类似。

1.4针叶林的演替

植物群落的演替,就是指在一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为另一个植物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马尾松林具有耐瘠耐旱喜光的生态特性,是荒山荒地造林的先锋树种。

作为荒山绿化树种早期栽植时生境恶劣,原本就生长不良。

以栋类为代表的高大阔叶树生长起来后形成遮蔽,马尾松长势较差,实生苗较少,阔叶树逐渐取代了马尾松。

神山公园群落正在进行这种演替。

2阔叶林

阔叶林是以阔叶树种为主要成分构成的森林群落,在我省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都有分布

根据阔叶林群落植物组成的种类、生态特征、结构、外貌的不同,

我省阔叶林有三种类型:

一是落叶阔叶林,组成树种均为落叶种类,分布于淮北和江淮地区的平原和低丘上,也见于大别山和皖南山区的中山山地。

二是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它与上一类型的区别是乔木层中除落叶树种居于上层外,还有一定数量的常绿树种混生其中,多见于江淮地区低山丘陵的谷地和大别山区及皖南山区中下部。

三是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树种是常绿阔叶种类,有时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喜暖的落叶树种,多分布于皖南地区南部。

这三种阔叶林类型在我省由北向南依次呈纬度方向分布,成为各气候带的地带性植被;即暖温带为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中亚

热带为常绿阔叶林。

2.1芜湖市阔叶林的主要类型

2.1.1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以春夏生长、冬季落叶的生物学特性来适应寒冷、

干旱不利气候条件的落叶阔叶树种组成的森林群落,也成夏绿林。

我省淮北地区是这个植被区最南端的一部分。

在亚热带地区仅有少量分布。

芜湖市周边有少量以栋类为主的纯林,多为原生植被破坏后的次生林。

落叶阔叶林的主要类型:

(1)栓皮栋林

栓皮栋在我省分布甚广,从淮河以北的萧县石灰岩残丘到大别山区、江淮丘陵、皖南山地皆有分布,多生长与海拔800~1000米的阳

坡、半阳坡,尤以山脊为多,常与其它栋类混生

栓皮栋、麻栋-扁担杆-野菊群落

市区北部四褐山有栓皮栋、麻栋-扁担杆-野菊群落分布。

由于地处长江岸边,易受北方冷空气影响,群落中常绿树种很少。

栋类等落叶阔叶树较发达。

灌木层多为扁担杆、构树、南枳棋等。

草本层为野菊、苔草、荩草占优势。

栓皮栋、枫香-短柄枹-苔草群落

神山公园赤铸山有分布,枫香为次优势种,此外还有白栋。

灌木层有桂花、杜英、构骨、胡颓子。

乔木层较荫蔽,草本层不发达。

(2)麻栋林

麻栋在我省长江南北都有分布,但纯林很少,多与栓皮栋或其它树种混交,分布地区以低山丘陵为多,垂直分布的高度比栓皮栋林为低,面积也小得多。

土壤为由酸性基岩形成的黄棕壤和山地黄壤,也有在石灰岩基质上形成的石灰土,pH5.5~7.0o

神山公园赤铸山山顶有一小片麻栋林。

群落中除建群种麻栋外,伴生种常有栋属多种,如栓皮栋、短柄枹、槲栋、白栋;也有一些喜阳耐贫瘠的树种,如黄檀、山槐、化香。

在石灰岩地区,伴生树种常有大叶榉、黄连木、铜钱树、榔榆。

灌木层中狭叶山胡椒、构树较多。

草本层为荩草、苔草、三脉马兰、蕨等。

(3)枫香林

枫香为喜暖的阳性亚热带树种,在我省天然分布于淮河以南,淮北仅有栽培,其中在江淮之间的北亚热带以散生为多,成林多见于皖南,大多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坡上,土壤为黄壤和山地黄红壤,pH5.0~6.0o神山公园赤铸山有一片人工纯林,生长繁茂。

林内也有少量马尾松幼苗。

(4)黄檀林

多见于江淮之间和沿江、江南的低山丘陵,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地区,土壤为砂岩或花岗岩上发育的黄棕壤,pH6.0~7.0o

黄檀耐瘠薄为我省落叶阔叶林中常见的种类,一般都是森林破坏后人工营造的人工林或自然恢复的次生林。

赭山公园大赭山有黄檀林。

与黄檀伴生的,最常见的有山槐、化香、短柄枹,也有少数栓皮栋,皆为阳性树种。

林下灌丛也多为耐瘠薄的种类,一部分为有刺灌木,如多花蔷薇、茅莓、柘树,还有郁李、六月雪、扁担杆、绣线菊、胡枝子等。

草本种类多,但是优势种不明显,有黄鹌菜、瓜子金、大蓟、四叶葎、猪殃殃、爵床、三脉马兰、苔草、蕨,后两种相对较多。

2.1.2落叶-常绿阔叶林

香樟、朴树林

虽然芜湖市现已没有原生的香樟林,历史上从大别山到皖南山区皆有香樟的自然分布,香樟也为这一地区的常见的乡土绿化和用材树种。

芜湖市市区有多株百年以上的香樟古树。

在市区及周边的园林绿

化和植树造林中,也大量使用香樟。

芜湖市的香樟群落有两种。

一种是苗圃栽植供园林绿化使用的苗圃林。

另一种是各大公园特别是赭山公园、神山公园栽植的风景林。

赭山公园栽植的香樟最多,为主要优势种

朴树为芜湖常见的乡土树种,在芜湖地区生长良好,有许多百年古树。

朴树在赭山生长最为繁盛,成为次优势种。

此外还有小片的黄檀、化香散生林中,但面积较小,总体上不占优势。

灌木层以狭叶山胡椒、构树、梧桐幼树为主。

草本层主要为土麦冬、蓬藟、瓜子金等。

2.1.3常绿阔叶林

芜湖市没有典型的常绿阔叶林,仅有小面积常绿树苗圃撂荒或任其自然发展而形成的常绿树占优势的群落。

木荷林

木荷在安徽省原分布于大别山南坡和皖南山区,芜湖处于其适宜的生长的区域内,虽无原生分布,栽培植株可生长良好。

神山公园苗圃林地中有一块木荷林自然发展形成木荷-茶-苔草群落。

木荷树形高大挺直,盛花期繁花满树。

灌丛以撂荒的茶树为主,草本层多为苔草、黄鹌菜。

3竹林

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

芜湖市竹林栽培面积不大,多为园林配置的点缀。

只有神山东南山坡有一片人工栽培的毛竹林。

毛竹和原生种共同组成了毛竹-麦冬

群落。

由于毛竹林密闭度大,加上地下竹根盘交错,群落中几乎没有灌木层,草本层也只有少量土麦冬、绵枣儿等少量阴生种类。

4灌丛

灌丛是以灌木类型占优势的植被类型,在本省境内分布很广。

芜湖市处于温暖湿润地带,多为阔叶林,灌丛较少,一般都是次生灌丛。

在次生灌丛中,有许多建群种是乔木树种,如麻栋、短柄枹、白栋、黄檀、黄连木、化香、枫香等。

(1)野山楂、算盘子、柘树灌丛

该类型在神山山脚多有分布,多为乔木层被破坏后灌木生长较快,占据优势而形成的。

种类组成以野山楂、算盘子、柘树为主,结构层次不明显。

伴生种类有茅莓、多花蔷薇、蓬藟、一叶萩、卫矛、细梗胡枝子等,偶有竹叶花椒、胡颓子等常绿灌木。

草本植物有白茅、黄背草、野菊、荩草、瓜子金等。

群落中常有稀疏的落叶乔木种类,如栋类、黄檀、黄连木等。

该群落经封山育林后,落叶栋类就会发展陈次生落叶栋林,而野山楂由于生境的改变,逐步退居林缘或阳坡无林地段。

(2)麻栋、短柄枹灌丛

四褐山阔叶林的林窗和山麓地带有麻栋、短柄枹灌丛分布。

群落以麻栋、短柄枹、槲栋为主。

伴生种较多,有野山楂、盐肤木、狭叶山胡椒、多花蔷薇、算盘子、柘树、铁扫帚、牛鼻栓等。

草本植物为蕨、三脉叶马兰、野菊、苔草等。

该类型的建群种都是乔木种,若封山育林,很快可以发展成为阔叶林。

5经济作物群落

5.1经济林

芜湖市经济林以油茶林、茶园和香樟苗圃为主,主要分布于山坡和村庄旁。

原为城郊居民所种,后来城市扩张后多数撂荒形成半自然群落。

5.2果园

芜湖市的果园以桃园、李园、葡萄园为多,由于郊区改造许多果园现已撂荒。

建议可将条件适宜的果园改造为采摘园或观果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