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447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docx

附属结构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方案

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施工十三标

【北站至北辰小区项目】

 

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及110KV电缆隧道保护专项施工方案

 

中铁十五局集团

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十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附属结构基坑开挖及110KV电缆隧道保护

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及依据

1.1.编制说明

为预防建设工程围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结构变形甚至基坑垮塌等安全事故,保证施工安全,根据建质[2009]87号文件的要求,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以及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和技术负责人签字,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方案论证通过后,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经项目部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施工13标段金星站白云路站附属结构开挖深度超过5m,达到规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深基坑工程的标准,故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

1.2.编制依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2)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0]5号);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50299-1999);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6)《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金星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GB50497-2009);

(8)《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土建施工13标段车站附属结构围护结构施工设计图》;

(9)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场地及邻近区域地下地上管线、地下障碍物、地面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调查资料;

(10)施工现场的实地踏勘资料及相关技术规;

(11)总体施工组织设计;

(12)《起重设备操作规》工程机械。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金星站为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的第7个车站,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ⅡDK6+990.651。

站址位于路与金夏路交汇处,沿路布置。

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1号出入口位于西侧中站(景秀花园旁),开挖深度8m左右,2号出入口位于西南角(市人民检查院旁),开挖深度8m左右,3号出入口位于东侧中部(金星加油站旁),开挖深度11m左右;设2个风亭组共6个通风口,处车站东西侧,其中1号风亭组位于西北角景秀花园A-D栋旁,开挖深度9m左右,2号风亭组位于东南角3号出入口南侧(金星加油站旁),开挖深度11m左右。

白云路站为市轨道交通首期工程的第8车站,该站位于路和白云路路交叉路口处,沿路布置;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右ⅡDK8+165.766,车站共设4个出入口,1号出入口位于西北角(万吉利地产),开挖深度8m左右,2号出入口位于西南角(财智心景),开挖深度8m左右,3号出入口位于东南角(规划中金星宾馆),开挖深度9m左右,4号出入口位于东北角(金色年华),开挖深度9m左右,设2组风亭共6个通风口,均处车站东侧,其中1号风亭组位于东北角金色年华旁,开挖深度9m左右,2号风亭组位于东南角规划中金星宾馆,开挖深度9m左右。

2.2.附属结构与110KV电缆隧道关系

110KV电力电缆隧道是金刀营至桃源变电站电缆隧道,沿路方向南北走向,通过现场调查和测量,隧道净空高度2000mm,宽度2000mm,结构衬墙和底板、顶板厚度均为260mm,在地铁金星站的东侧、白云路站的西侧(在金星立交横穿道路)。

其中110KV电缆隧道横穿金星站附属结构3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白云路站附属结构1号出入口及2号出入口,根据电力电缆隧道距地面深3.5m至5m左右,影响附属结构的整体施工。

金星站3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

 

金星站3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结构跨度24m,平面上出入口与电力隧道冲突,电缆隧道在靠结构北侧0.5m设置加宽集水井7.5m×1m,剖面上,实测电缆隧道在附属结构位置标高1890.353m、1890.093m,对结构标高进行调整避开电缆隧道。

 

白云路站1号出入口

 

白云路站1号出入口结构跨度7m,与出入口扶梯位置相局3m,平面上出入口与电力隧道冲突,剖面上,结构顶板标高1888.830m,实测电缆隧道在附属结构位置标高1889.231m。

白云路站2号出入口

 

白云路站2号出入口结构跨度5.7m,平面上出入口与电力隧道冲突,调整结构位置避开与电缆隧道冲突位置有加宽集水井7.5m×1m,剖面上,结构顶板标高1888.533m,实测电缆隧道在附属结构位置标高1889.190m。

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3.1.工程地质情况

据地质资料基坑开挖围的土层主要为填土、粉质粘土、粘土、圆砾层以。

进入圆砾层。

各地层详细情况如下:

1、地层主要为:

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大深度为50m,按地层沉积年代、成因类型将本工程场地勘察围的土层划分为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湖层、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残积层、更迭系茅口组灰岩五大类。

与本站设计相关的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第①1层杂填土:

褐灰、黑灰,稍密~稍湿,表层为沥青混凝土,下含碎石,局部夹有碎砖块等,为路基结构层。

分布较连续,厚度1.50~2.40m,平均厚度1.69m。

第②1层粘土:

褐黄色,湿,中压缩性,含云母、氧化铁,含少许风化碎石。

局部为粉质粘土。

分布较连续,层顶埋深1.50~1.80m,厚度0.60~1.50m,平均厚度0.95m。

第②3层粘土:

褐灰~深灰色,湿,中压缩性,含少量有机质,局部为粉质粘土。

分布较连续,层顶埋深2.30~3.30m,厚度0.50~3.00m,平均厚度1.45m。

第②4层粉土:

褐灰~灰色,稍密,夹粉砂薄层。

分布不连续,层顶埋深1.60~4.00m,厚度0.80~2.30m,平均厚度1.55m。

第②5层泥炭质粘土:

黑灰~黑,软塑~可塑,高压缩性,有机质含量约12~40%,局部有机质含量大于60%,相变为泥炭。

分布较连续,层顶埋深2.20~2.60m,厚度0.50m。

第③1层圆砾:

深灰~兰灰、褐黄,中密。

圆形及亚圆形,级配较差,砾石成分为砂岩及灰岩,中等风化。

20~25m以上为粉土、粉砂为主要填充物,以下以粘性土为充填物。

夹卵石、粘性土及粉土夹层,局部夹有胶结块。

连续分布,且厚度大,均未揭穿,层顶埋深3.30~5.50m。

第③12层粘土:

褐黄、兰灰、灰,硬塑,中压缩性。

局部含5~15%砾石,砾石成分为砂岩及灰岩,中等风化。

分布不连续,厚度0.40~2.50m,平均厚度0.98m;层顶埋深8.10~37.60m。

第③13层粉土:

褐灰、灰、深灰,中密,局部地段相变为粉砂层,含砾,砾石含量3~15%,局部夹腐木。

分布不连续,厚度0.30~2.60m,平均厚度1.33m。

2.3.2.水文地质特征

金星站及白云路站位于盘龙江与金汁河之间,盘龙江在本站西侧550~700m,金汁河在本站东侧1100~1200m。

勘察期间测得本站盘龙江水位标高为1891.00~1892.00m,金汁河水位标高为1900.00~1901.00m。

与本站均有水力联系,其中金汁河河水往区间段排泄;盘龙江则在水位高时,其补给本场区,当水位较低时,场区地下水往盘龙江排泄。

现场勘察期间于钻孔测得两稳定地下水位:

合水位及圆砾(3)1层潜水水位,混合水位埋深为2.3~3.0m,潜水水位埋深为4.0~5.1m。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据在场地取地下水样水质分析结果,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在Ⅱ类场地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

2.4.围护结构形式

附属结构围护结构类型采用厚度为800mm咬合桩+支撑体系(其中金星站3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局部采用Φ1000mm1200间隔桩+旋喷止水),第1道支撑采用Φ609mm钢支撑(局部管线改迁通道采用混凝土支撑兼做管线改迁通道),第2道撑为直径Φ609mm的钢管支撑,出入口支撑间距为4m左右,风亭支撑间距为2.5m左右。

金星站3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共设置Φ800mm600钻孔咬合桩188根,Φ1000mm1200钻孔灌注桩61根,旋喷止水桩78根。

由于管线改迁路由问题,基坑增设封堵墙,先施工东侧基坑,等东侧基坑结构施工完成后,将西侧管线改迁至东侧基坑顶板上,电缆隧道位于西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

相见平面图及剖面图。

金星站1、2号出入口及1号风亭围护结构Φ800mm600钻孔咬合桩。

基坑布设两道支撑。

 

白云路站2号出入口相见平面图及剖面图。

 

3.电缆隧道悬吊保护明挖法

鉴于该电力隧道为市城区主要供电干道,且周边不具备迁改条件,经市供电局、轨道公司及相关参建单位多次研究,确定对该电力隧道采取原位悬吊保护,然后实施相关附属结构。

根据施工图纸,电缆隧道进行悬吊保护电缆隧道下方围护结构采用逆做法施工。

施工顺序为:

先施工电缆隧道悬吊的承重的桩基、格构柱及砼支撑梁,再用钢丝绳及工字钢悬吊保护电缆隧道,然后边基坑开挖边进行逆做围护墙施工。

3.1.承重桩基、格构柱及旋喷施工

结合基坑围护结构,施工电缆悬吊保护的承重的桩基、格构柱。

西基坑围护结构及承重桩全部是钻孔灌注桩φ1000mm1200mm,桩长17.02m,插入深度为7.6m,格构柱采用φ1000mm灌注桩,桩长24.42m,插入深度为15m,桩与格构柱间距7m左右。

3.2.砼支撑梁及联系梁施工

桩及格构柱采用800×1200mm砼支撑梁连接。

砼支撑梁采用400×600mm砼联系梁连接,冠梁及砼支撑梁、联系梁采用整体浇筑。

冠梁采用人工凿除桩顶凿混凝土,清除桩顶浮碴及杂物,并校正锚固钢筋位置。

并用水清洗,并使用空压机压缩空气吹干净。

剔凿完毕的桩头应是坚实、凿毛均匀的混凝土面,在凿除桩顶超灌的混凝土是要避免凿除过多。

模板采用竹胶板或钢模,模板固定依靠对拉螺杆及斜支撑组合体系,斜支撑采用5×10cm方木,模板上设置一定的肋板提高整体刚度。

混凝土浇筑前,按规要求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特别注意,尤其对模板挡头板进行检查,防止出现跑模现象。

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采用泵车。

控制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浇筑层厚度、间歇时间、振捣方式,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3.3.电缆隧道悬吊保护

一次性开挖到电缆隧道底标高,在电缆隧道底部开槽插入工字钢,每2m用6×7+1ws钢丝绳连接联系梁预埋吊钩与工字钢悬吊保护电缆隧道,钢丝绳采用花篮螺栓调节长度,详见下图。

 

开挖到位后,量测电缆隧道与混凝土支撑距离后,钢丝绳、花篮螺栓定做连接,由于花篮螺栓缩紧长度30cm左右。

定做加工保持一定精度。

底部工字钢上焊接固定挡板及两侧与钢丝绳接触处增设橡胶垫片。

 

4.基坑开挖

4.1.基坑降水

基坑开挖前采用井点对坑底进行预降水、疏干,以加固坑土体,采用疏干井降低潜水位,在基坑施工期间保持坑水位在开挖面下1m。

降水井深度为基底以下6m,成孔直径600mm,井管为钢管,直径273mm,壁厚6mm,滤管外包单层80目锦纶滤网,滤料为砾砂。

采用

273管井作坑降水,降水井沿两侧纵向各布置一个,降水井深度为基底以下6m,基坑施工期间保持坑水位在基坑底1m。

金星站3号出入口及2号风亭在电缆隧道基坑外侧设置两口降水井,两口备用降水井,在基坑电缆隧道旁设置四口降水井。

 

金星站1号风亭在基坑设置三口降水井。

金星站1号出入口在基坑设置两口降水井。

金星站2号出入口在基坑设置两口降水井。

 

白云路站1号出入口在基坑设置三口降水井,基坑外设置1口降水井,1口备用井。

 

白云路站2号出入口在基坑设置两口降水井。

基坑外设置1口降水井,1口备用井。

4.2.土方开挖施工

在土方开挖过程前,需对进行基坑降水,由于土方工程是影响工期的主线,各分项工程都要围绕这一主线组织施工,采用分层、分段流水作业,各道工序严格按进度部位要求完工。

1、做好开挖前的准备工作:

测量监测的布点、降水系统已正常运行,已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抽水设备,已备好应急措施用的物资,钢支撑的制作已满足安装要求等。

2、基坑开挖施工以保证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及节点工期为原则,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严格按照时空效应理论,掌握好“分层、分段、限时”三个要点,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支撑,后开挖;边开挖,边支撑;先中间,后两侧,主体结构紧跟,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形成流水作业,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快速施工,土方退挖应严格保证支撑及时跟进。

3、基坑开挖前开始降水,基坑开挖必须在冠梁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根据设计,严禁在基坑1倍深度围堆放弃土。

4、土方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加强测量监测工作,切实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位移及土体的不均匀沉降。

5、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规要求进行,严禁掏挖。

6、加强对地下水的处理,基坑采取开挖排水沟,集水井集中抽排的方法疏干地下水,并在开挖过程中随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7、加强对开挖标高和放坡坡脚的控制,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预留30cm厚度土层人工验底,严禁超挖,超挖部位回填夯实。

基坑土方分层

基坑竖向分层开挖,依次由车站主体边向另一边开挖,每次挖到钢支撑以下0.5m,开始架设钢支撑。

4.2.1.没有电缆隧道的基坑

竖向第一层:

挖到冠梁以下0.05m,该层开挖厚度为1.9m,架设钢支撑。

竖向第二层:

挖到第二道支撑标高,架设钢支撑。

竖向第三层:

挖到基坑底以上0.3m,基坑上0.3m采用人工清土。

序号

示意图

施工程序

1

第一步:

先施工围护结构桩基,开挖第一层,再施工冠梁,架设第一道支撑。

2

第二步:

开挖第二层,施工第二道钢支撑。

3

第三步:

开挖第三层,人工清底、验槽。

4.2.2.有电缆隧道的基坑

竖向第一层:

挖到冠梁以下0.05m,该层开挖厚度为1.9m,架设钢支撑。

竖向第二层:

挖到电缆隧道底标高,地面以下5.06m,悬吊电缆隧道。

竖向第三层:

挖到电缆隧道以下2.8m,施做砼支撑。

竖向第四层:

挖到基坑底以上0.3m,基坑上0.3m采用人工清土。

 

序号

示意图

施工程序

1

第一步:

先施工围护结构桩基,开挖第一层,再施工冠梁,架设第一道支撑。

2

第二步:

开挖第二层,到电缆隧道底标高,悬吊电缆隧道。

3

第二步:

开挖第三层,边开挖边施工逆做围护墙,施工第二道钢支撑(混凝土支撑)。

4

第三步:

开挖第四层,边开挖边施工逆做围护墙,人工清底、验槽。

4.3.支撑安装

钢支撑架设与基坑开挖是深基坑施工密不可分的两道关键工序,钢支撑架设极具时间性,钢支撑架设的时间、位置及预应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深基坑稳定,钢支撑架设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基坑土石方开挖至支撑下0.5m时,及时架设支撑。

使围护结构提前接受支撑反力作用,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

钢支撑的架设采用人工配合1台50t吊车安装,应保证钢支撑与墙面垂直并按设计要求对钢支撑施加预加力。

钢支撑施工流程:

支撑编号→对号运到现场→清理预埋钢板表面→焊接支撑托架→钢支撑就位校正→施工预应力→紧固钢楔→拆除液压千斤顶。

⑴钢支撑架设方法

①土层开挖至支撑架设位置后,凿出预埋钢板,焊接托架。

②钢支撑吊装到位后,先不松开吊钩,将一端的活络头拉出顶住钢板,再将2台液压千斤顶放入顶压位置,为方便施工并保持千斤顶加力一致,2台千斤顶用托架固定。

千斤顶一端顶在钢板上,一端顶在底座上,接通油管后即可开泵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施加到位后,用钢楔块撑紧端头处的缝隙并焊牢。

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起吊钢丝绳,完成这根支撑的安装。

施工时密切注意防止施工机械碰钢支撑,避免钢支撑因受横向荷载而造成失稳。

③支撑就位精度满足相关规要求,支撑轴线水平定位偏差在±30mm以,支撑两端定位差异标高不大于20mm,且不大于支撑长度的1/600,支撑挠曲度不大于1/1000。

支撑吊装就位后,采用50T汽车吊或龙门吊配合下放千斤顶进行预应力加设,支撑预应力加设值一般取设计轴力的50%,施工中采用2台100T的油压千斤顶,通过压力表读取预应力值,当压力读数与需要加设的预应力值相符时,稳定千斤顶压力,在活络端打设钢楔限位,完成支撑预应力加设。

钢支撑设计及预加轴力。

4.4.逆做围护墙施工

电缆隧道悬吊施工完成后,基坑进行下部开挖,每开挖1.2m采用花管注浆及施工逆做挡土墙,随开挖随支护,详见下图。

逆做围护结构墙采用C30钢筋混凝土,花管注浆采用机械钻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00mm,布置花管在端部封闭之后进行压力灌浆,灌浆压力控制在:

0.3~0.5mpa。

4.5.电缆隧道恢复

在施工完成顶板后,在顶板与电缆隧道间隙用微膨胀砼填充。

5.施工监测

在施工阶段,对110kv电缆隧道变形进行检测,累计位移不能超过20mm,变化速率不能超过4mm/d,对电力隧道和支撑梁、桩基的监测工作具体如下:

在基坑开挖及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在支撑梁上设置2个沉降监测点,在桩基设置4个桩基测斜孔,在电缆隧道设置3个沉降监测点。

基坑开挖阶段

监测频率

备注

冠梁支撑施工

二天一次

根据基坑情况适当调整监测次数。

电缆隧道悬吊保护

一天二次

基坑开挖阶段

一天一次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二天一次

电缆隧道恢复之后

二天一次

 

①严格按照市和电力部门有关技术规、规定进行施工全过程跟踪监测。

②监测点的埋置与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电力部门等多方协商,并明确标明监测点的埋置。

③在施工之前获取可靠的初始数据,本工程取3次观测所得的平均值。

④视施工情况加密监测频率,在关键部位要及时跟踪监测并提交监测报告,遇特殊情况,提供速报。

⑤监测仪器事先经过有关技术部门的校定和校正,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监测仪器采用S1水准仪和高精度铟钢水准尺,其量测精度可达0.01mm。

⑥当监测值接近报警值时,及时预警,并提请有关方面注意;当达到报警值时,立即报警。

6.电缆隧道安全保证措施

6.1.防止电缆隧道与基坑交接点变形措施

(1)在逆做逆做围护结构与电缆隧道交接面设置20mm钢垫板,并注浆填充缝隙,保证电缆隧道与逆做围护结构无缝连接。

(2)基坑开挖及时进行花管注浆,加固背后电缆隧道下方土体。

(3)根据施工监测及时调整花篮螺栓,保证电缆隧道悬吊保护钢丝绳垂直受力。

6.2.电缆隧道伸缩缝、沉降缝等保护措施

针对电缆隧道伸缩缝、沉降缝,开挖至电缆隧道顶标高准备施工冠梁支撑时,探测电缆隧道的伸缩缝、沉降缝等,在缝两边必须增设混凝土吊点。

同时在缝两边设置沉降观测点,基坑开挖时,监测沉降差异变化,同时调节花篮螺栓。

6.3.电缆隧道接地保护措施

开挖至电缆隧道底标高时,发现有接地装置,施工时,将接地装置引入基坑外侧,施工同时检测接地电阻。

6.4.基坑开挖时安全措施

﹙1﹚围护结构施工作业时,对作业人员做好关于管线保护的交底工作,禁止其发生可能损坏电缆管线的行为,特别是咬合桩机及钢筋笼安装要与悬吊管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派专人监视保护。

﹙2﹚基坑土方开挖施工时,对挖掘机司机做好关于管线保护的交底工作,挖掘机要与悬吊管线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碰坏管线。

﹙3﹚当作业人员或司机在有电缆线的可疑位置上作业时,施工人员必须随时跟进监督指导作业,避免发生意外情况;进行管线以下土方开挖时,必须小心谨慎。

(4)主体结构施工时,对钢筋、模板、砼等施工作业班组做好关于管线保护的交底工作。

(5)土方开挖过程及时对围护结构加撑,密切观察两端基础的变化情况,当发现两端基础有异常变形、位移或损坏时,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固。

7.危险源分析及对策

详见表“危险源分析对策表”。

表10-1危险源分析对策表

序号

风险点

危险源

基本措施及对策

1、支护方案或设计缺乏不符合要求。

2、临边防护措施缺乏或者不符合要求。

3、未定期对支撑、边坡进行监视、测量。

4、坑壁支护不符合要求。

5、排水措施缺乏或措施不当。

6、积土料具堆放或机械设备施工不合理造成坑边荷载超载。

7、人员上下通道缺乏或设置不合理。

8、基坑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或缺乏垂直作业上下隔离防护措施。

1、严格支撑安装方案的报审,未经报审批复,不得进行施工。

2、开挖后支撑及时跟进,遵循“时空效应”的控制原则,并加强对支撑、边坡进行监视、测量,定期检查监视、测量记录。

3、设置足够的排水设备,严格按照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基坑排水畅通。

4、起重机安全装置齐全有效,起吊时严禁超载,起吊前进行试吊,确保无问题后正式吊装。

在起重围设置警戒。

驾驶和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做到协调一致。

5、按规设置人员上下通道,并定期对其安全性进行检查、维修。

6、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设置垂直作业上下隔离防护设施。

7、积土料具堆放严格按照《土方开挖及支撑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堆放,尽量避免机械设备施工不合理造成坑边荷载超载

1、施工机械有缺陷。

2、施工机械的位置、放坡和开挖顺序不符合要求。

3、挖土机司机无证或违章作业。

4、其他人员违规进入挖土机作业区域。

5、边坡不稳定,造成坍方。

6、围护结构位移、变形超过设计要求。

1、保证机械完好,严禁机械带“病”作业。

2、严禁无证上岗和违章作业。

3、配合机械作业的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之外工作,如果必须在回转半径工作,必须停止机械回转并制动后方可开始。

4、开挖时严格按照基坑开挖施工方案进行施工。

5、开挖后支撑及时跟进,遵循”时空效应”的控制原则。

1、起重吊装作业方案或作业不符合要求。

2、起重机械设备有缺陷。

3、钢丝绳与索具不符合要求。

4、路面地耐力或铺垫措施不符合要求。

5、司机操作失误。

6、违章指挥。

7、起重吊装超载作业。

8、作业平台不符合要求。

9、吊装时构件堆放不符合要求。

10、警戒管理不符合要求。

1、编制吊装方案并经分公司总工审批有效。

2、吊装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

3、吊装期间必须设置吊装警戒区域。

4、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上岗。

5、吊装期间须指定经培训合格的监控人员进行监控。

线

1、无管线保护、防护专项方案。

2、在靠近管线的部位施工时无专人监护。

3、重要管线或紧邻管线施工。

4、工处未设置明显警告警示标志。

5、管线位移、变形超过设计值。

6、管线破裂。

1、施工前详细调查周边的管线,编制专项保护方案,并经审批确认。

2、同管线单位签订保护协议。

3、定期对管线进行检查、监视、测量。

4、按要求做好防护及保护措施。

5、重要管线或紧邻施工时,通知管线单位派人到现场实施监护。

6、设置明显的警示警告标志。

7、做好对施工人员的管线保护技术交底。

8、在靠近干线公路区域的围护施工时,按施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以切实保护好各种地下管线。

9、每日进行管线监测,一旦超过警戒值,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