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信号通路.docx
《肿瘤信号通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信号通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肿瘤信号通路
1JAK-STAT信号通路
1)JAK与STAT蛋白
JAK-STAT信号通路是最近几年来发觉的一条由细胞因子刺激的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免疫调剂等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进程。
与其它信号通路相较,这条信号通路的传递进程相对简单,它要紧由三个成份组成,即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酪氨酸激酶JAK和转录因子STAT。
(1)酪氨酸激酶相关受体(tyrosinekinaseassociatedreceptor)
7)、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H(生长激素)、EGF(表皮生长因子)、PDGF7(IL-2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来传导信号,这包括白介素2(血小板衍生因子)和IFN(干扰素)等等。
这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细胞膜上有相应的受体。
这些受体的一起特点是受体本身不具有激酶活性,但胞内段具有酪氨酸激酶JAK的结合位点。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与之相结合的JAK的活化,来磷酸化各类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以实现信号从胞外到胞内的转递。
(2)酪氨酸激酶JAK(Januskinase)
很多酪氨酸激酶都是细胞膜受体,它们统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tyrosinekinase,RTK),而JAK却是一类非跨膜型的酪氨酸激酶。
JAK是英文Januskinase的缩写,Janus在罗马神话中是掌管开始和终结的两面神。
之因此称为两面神激酶,是因为JAK既能磷酸化与其相结合的细胞因子受体,又能磷酸化多个含特定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
JAK蛋白家族共包括4个成员:
JAK一、JAK二、JAK3和Tyk2,它们在结构上有7个JAK同源结构域(JAKhomologydomain,JH),其中JH1结构域为激酶区、JH2结构域是“假”激酶区、JH6和JH7是受体结合区域(如图4)。
(3)转录因子STAT(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
STAT被称为“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顾名思义,STAT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已发觉STAT家族的六个成员,即STAT1-STAT6。
STAT蛋白在结构上可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段:
N-端保守序列、DNA结合区、SH3结构域、SH2结构域及C-端的转录激活区。
其中,序列上最保守和功能上最重要的区段是SH2结构域,它具有与酪氨酸激酶Src的SH2结构域完全相同的核心序列“GTFLLRFSS”。
2p53信号
1)p53基因的发觉
p53基因是迄今发觉与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因。
Lane和Crawford在感染了SV40的小鼠细胞内分离取得一个与SV40大T抗原彼此作用的蛋白,因其分子量为53kDa,故而取名为p53(人的基因称为TP53)[3]。
起初,p53被误以为是癌基因,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才熟悉到引发肿瘤形成或细胞癌变的p53蛋白是p53基因的突变产物。
野生型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它是细胞生长周期中的负调剂因子,在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细胞分化、凋亡和衰老等许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因此被誉为“细胞卫士”(如图6)。
随着研究的深切,人、猴、鸡、大鼠、非洲爪蟾和斑马鱼等多种模式动物的p53基因也接踵被克隆。
其中,人类TP53基因定位于染色体,小鼠p53基因被定位在11号染色体上,并在14号染色体上发觉无功能的假基因。
在这些进化程度迥异的动物中,它们的p53基因结构却异样保守,基因全长16-20kb,都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
其中第1个外显子不编码结构域,外显子二、4、五、7、8那么别离编码5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结构域,转录形成约kb的mRNA。
以后,在基因同源性的基础上又陆续发觉了p53家族的其它成员,别离是p73和p63,它们也因各自的分子量而得名,具有和p53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2)p53信号通路
p53基因受多种信号因子的调控。
例如:
当细胞中的DNA损伤或细胞增殖异样时,p53基因被激活,致使细胞周期停滞并启动DNA修复机制,使损伤的DNA得以修复。
但是,当DNA损伤过度而无法被修复时,作为转录因子的p53还可进一步激活下游促凋亡基因的转录,诱导细胞凋亡并杀死有DNA损伤的细胞。
不然,这些DNA损伤的细胞就可能慢慢离开正常的调控,有可能最终形成肿瘤。
3NF-κB信号
1975年,E.A.Carswell和L.J.Old等人发觉已接种卡介苗的小鼠注射脂多糖后,小鼠血清中产生了一种可引发动物肿瘤组织出血坏死的物质,该物质对体外培育的多种肿瘤细胞株都具有细胞杀伤作用,于是他们将这种物质命名为肿瘤坏死因子(tumournecrosisfactor,TNF)[5]。
TNF是迄今发觉的抗肿瘤成效最强的细胞因子。
1984年起,欧美国家就开始把TNF的基因工程产品应用到癌症临床医治中,并一度取得轰动的功效,但是最终由于毒副作用严峻而被迫终止。
九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切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展,科学家研制出一些高效、低毒的TNF变构体,从而从头确立了TNF在抗肿瘤中的重腹地位,掀开了TNF在肿瘤研究和医治中的新篇章。
1) TNF简介
TNF是一种糖蛋白,它以两种形式存在:
TNF-a和TNF-b。
TNF-a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它可引发肿瘤组织出血坏死,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是较强的刺激剂。
TNF-b是一种淋巴因子,又称淋巴毒素(lymphotoxin,LT)。
抗原或丝裂原都可刺激T淋巴细胞分泌TNF-b,具有肿瘤杀伤及免疫调剂功能。
人的TNF-a基因长kb,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定位在第六号染色体上。
人TNF-a前体由233个氨基酸组成,含有7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切除信号肽后形成157个氨基酸的成熟型非糖基化的TNF-a。
通过基因工程方式改造后的TNF-a具有更好的生物学活性和抗肿瘤成效。
2)TNF与NF-kB信号通路
TNF-a与TNF-b分子结构相似,所发挥的生物学效应相近。
胞外因子TNF-α以三聚体形式发挥信号转导功能,与TNF受体(TNFreceptor,TNFR)结合引发受体多聚化,这种多聚化使得TNF受体与细胞质中TRADD分子发生彼此作用。
TRADD招募相应蛋白后介导两条转导通路:
一条是通过TRAF2和RIP分子诱导NF-κB的活化,参与抗凋亡;另一条是通过FADD分子致使细胞凋亡。
TNFR只有在蛋白合成受阻的情形下才会诱导凋亡,下面咱们将着重介绍由TNF激活的NF-kB信号通路。
NF-kB(nuclearfactor-kappaB)是1986年从B淋巴细胞的细胞核抽提物中找到的转录因子[6],它能与免疫球蛋白kappa轻链基因的增强子B序列GGGACTTTCC特异性结合,增进κ轻链基因表达,故而得名。
它是真核细胞转录因子Rel家族成员之一,普遍存在于各类哺乳动物细胞中。
迄今为止,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共发觉5种NF-kB/Rel家族成员,它们别离是RelA(即p65)、RelB、C-Rel、p50/NF-kB1(即p50/RelA)和p52/NF-kB2。
这些成员均有一个约300个氨基酸的Rel同源结构域(Relhomologydomain,RHD)。
那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域介导Rel蛋白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该结构域也是NF-kB与靶基因DNA序列的特异性结合区域。
细胞内NF-kB的活化进程受到精细调控。
通常情形下,在细胞质中的NF-kB处于失活状态,与抑制蛋白IkB(inhibitoryproteinofNF-kB)结合成三聚体复合物。
当显现TNF-a信号、炎症因子和LPS、紫外线等外界刺激时,细胞因子与细胞膜表面的TNF受体结合后,TNF受体发生多聚化并与细胞质中TRADD分子发生彼此作用。
TRADD招募TRAF(TNFR-associatedfactor)和激酶RIP(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由RIP将信号传递给IKK(IkBkinase)。
在NF-kB信号通路中IKK扮演了超级重要的角色,尽管上游信号途径的不同,可是最终都聚集到IKK。
IKK由a、b和g三个亚基组成,作为激酶的IKK能使IkB的a亚基的Ser32和Ser36残基和b亚基的Ser19和Ser23残基磷酸化。
IkB随即从p50/p65/IkB异源三聚体中解离出来,经泛素化修饰后通过蛋白酶体降解。
于是,受到IkB抑制的NF-kB得以暴露其核定位序列(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s,NLS),迅速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内,与核内DNA上的特异序列相结合,从而启动或增强相关基因的转录(如图9)。
4Ras、PI(3)K和mTOR信号
1)操纵肿瘤生长的Ras、PI(3)K和mTOR信号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目前已发觉了几百种蛋白激酶。
依照它们结构上的相似性,这些激酶可分为多个蛋白家族,在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进程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Ras、PI(3)K和mTOR确实是一类与细胞增殖紧密相关的蛋白激酶。
真核细胞的正常生长受到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养分的限制。
Ras和PI(3)K信号通过调控下游分子mTOR,在调控细胞生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绝大多数的人肿瘤细胞中,Ras和PI(3)K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调控因子都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究其缘故,人们发觉这条信号通路若是发生突变,就会致使细胞的存活和生长再也不受到养分等环境条件的限制,进而诱导细胞癌变。
Ras、PI(3)K和mTOR是目前研究得最为清楚的信号通路之一。
下面,咱们将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条信号通路中的几个关键组分:
(1)PI(3)K是英文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缩写。
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脂质激酶的家族,由一个调剂亚基(p85)和一个催化亚基(p110)组成。
当配体与膜受体结合后,受体激活p85并招募p110,进而催化膜内表面的PIP2(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生成PI3P(phosphatidylinositol3-phosphate)。
PI3P作为第二信使,进一步激活AKT和PDK1(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kinase1)。
(2)AKT又称作PKB(proteinkinaseB),是PI3K重要的下游分子,包括至少3种形式,别离为AKT一、AKT2和AKT3。
它们关于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存活和糖代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mTOR(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是一类丝/苏氨酸激酶。
1991年,人们在酵母中发觉了雷帕霉素(rapamycin)的作用靶点,取名为TOR[7]。
与酵母相较,哺乳动物的TOR蛋白在进化和功能上高度保守,也就相应地称为mTOR[8]。
mTOR蛋白的C结尾具有激酶活性,它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关键调剂分子,可接收生长因子、营养、能量等多种信号,并通过PI3K/AKT或Ras/ERK信号通路来发挥作用,而对mTOR信号通路的抑制能够使细胞停滞在G1期而触发细胞凋亡。
简单地说,当EGF、胰岛素等生长因子结合到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receptortyrosinekinase,RTK)后,RTK通过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别离激活两个关键的信号转导分子:
小G蛋白Ras和激酶PI(3)K,再由Ras和PI(3)K一起激活下游关键分子mTOR(如图10)。
激活后的mTOR蛋白促使底物S6K(S6kinase)和4EBP1(4Ebindingprotein1)发生磷酸化。
由于这两个底物都是蛋白翻译进程中关键性的调剂因子,它们的磷酸化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