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008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整理

2018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程标准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习目标

1。

了解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认识公众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联系当前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

(重点)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1 转变观念

阅读教材P94~P96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发展观

(1)传统发展观: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观

2.资源观

(1)传统资源观

(2)可持续发展资源观:

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3.环境观

(1)传统环境观:

忽略自然环境的价值。

(2)可持续发展环境观:

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4.伦理道德观

(1)传统伦理道德观: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2)可持续发展观

5.消费观

(1)传统消费观

(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4—3—2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据图分析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提示 本图展示了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使用手机、电脑等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工矿企业、汽车等排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乱砍滥伐森林,造成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教材梳理2 调整行为和加强国际合作

阅读教材P96~P100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调整行为

(1)政府行为

①概念:

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②对环境影响:

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2)市场行为

①概念:

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②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公众行为

①概念:

指公众在日常生活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

②对环境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③倡议

2.加强国际合作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2)《21世纪议程》明确了世界各国对于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预习效果自测]

1.正误判断:

(1)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本身的价值。

(  )

(2)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人口的零增长.(  )

(3)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发展中国家不需要。

(  )

(4)公众认识和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

(5)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  )

(6)清洁生产没有废弃物的产生。

(  )

提示 

(1)√ 传统的资源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资源的价格只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

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认为资源本身是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应为资源开发的劳动力价格加上资源本身的价值。

(2)× 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

(3)× 停止过度消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做到的。

(4)√ 实施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

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

(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很多,循环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种,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

(6)× 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

读我国南方某农村生态农业试验场生产模式图,回答2~3题.

2.该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是(  )

A.杂草秸秆、沼渣、化肥B.沼渣、粪肥、塘泥

C.化肥、杂物、菌渣D.菌渣、沼渣、塘泥

3.该地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净化环境

B.由于杂草填入沼气池减少了秸秆还田,所以土壤的肥力下降

C.饲料、肥料、燃料之间相争激烈,农民需要根据实际调整三者关系

D.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但不利于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有机联系

解析 第2题,读图可知,箭头指向大田农业的主要肥料有粪肥、沼渣、塘泥。

第3题,我国南方为低山丘陵区,农民使用沼气作为燃料,可以降低对山地植被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可以减轻秸秆、煤等燃烧产生的大气污染,利于净化环境.

答案 2.B 3.A

2016年4月22日是世界第47个地球日。

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

据此回答4~5题。

4.可持续消费意味着(  )

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 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

5.绿色生活可以包括(  )

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 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 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 ⑤循环回收

A.①②③B.②③④⑤

C.③D.①②③④⑤

解析 第4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①是生产行为,故C项正确。

第5题,绿色生活方式应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故D项正确。

答案 4。

C 5。

D

探究点一 转变观念

案例探究

 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

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上的。

人类必须首先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

这种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结合材料探究:

(1)有的同学认为“赠送贺卡、使用一次性木筷或纸巾等不是什么大事,我不用别人照样用,厂家照样生产,我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该用还要用.”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想法?

(2)为了满足个别人的消费需求,各种野生动植物成为各大商家和消费者的新宠,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为什么?

(3)看下面漫画“五代人的营生",该图说明了什么?

太祖卖野菜太爷卖木材爷爷卖菜墩爸爸卖根雕

提示 

(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保护环境是地球上的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应从我做起,免赠、少赠贺卡,免用一次性餐具.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合适。

因为人类的不合理消费,市场的不恰当行为,很有可能破坏人与自然生物界的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若过度消费其他生物,则会带来更多的生态破坏,产生更多环境失衡问题,最终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3)上图说明,由于人们的过度索取,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反思归纳

传统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区别

观念

传统观念

可持续发展观念

发展观

发展就是经济增长,GDP是唯一衡量标志

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追求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技进步

资源观

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其价格只反映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忽视资源本身的价值

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环境观

只认识到自然资源的价值,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

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伦理道

德观

人类是自然界的中心,是使万物臣服的精灵

人类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消费观

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

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放

即时巩固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要求人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

据此回答

(1)~

(2)题。

(1)片面追求单一的经济增长,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种观点(  )

A.资源观B.环境观

C.发展观D.消费观

(2)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发展观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D.消费观

解析 第

(1)题,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而可持续发展观认为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2)题,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认为,人只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答案 

(1)C 

(2)C

探究点二 调整行为和加强国际合作

案例探究

 材料 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下图是我国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

结合材料探究:

(1)清洁生产属于哪种社会行为的调整?

其主体是什么?

(2)清洁生产与传统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3)该酒精厂是如何实施清洁生产的?

(4)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什么意义?

提示 

(1)市场行为。

主体是一般企业.

(2)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传统生产通常不考虑生产的每个环节所造成的污染,或者仅仅关注某个环节对环境的污染,如生产环节或产品消费环节对环境的污染。

(3)该酒精厂在生产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所有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废弃物”都进入到了新的生产环节,成为新的资源.污染物充分利用,减量到最小,最终排放的消化液作为农肥回归大地,得到永续利用。

该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工艺,实现了生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

反思归纳

1.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三种行为

社会行为

政府行为

市场行为

公众行为

含义

概念

国家的管理行为

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行为

主体

国家及其各级的各种组织机构

市场主体,如企业、个人等

公众

行为

举例

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消费、居家休闲、旅游

环境效应

其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公众造成的环境问题比重增大,加剧了固体废弃物污染

调整行为

目标

依靠政策、法规、机制保障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调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举例

落实环保法律;建立环境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完善环境税费征收;计算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预防为主,严控污染发生;加强对产品的环境监督管理;发展环保产业

变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清洁生产;科学管理;兼顾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目标;统一策划企业发展战略;减少流通领域的浪费;环境行为标准融入员工的考评、奖惩机制

选用环保产品;垃圾分装;减少过度包装;倡导俭朴生活;参与环保活动;普及环保知识

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项目

含义

循环经济

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工业

清洁生产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即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的一种模式。

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

农业

生态农业

用生态系统的观点,将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充分发挥以生态经济效益促进持续增产的农业经营方式

即时巩固

 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完成

(1)~

(2)题。

(1)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

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解析 第

(1)题,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令人担忧及深刻的环境危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庞大的人口压力。

(2)题,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进农业产业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答案 

(1)C 

(2)B

知识结构

晨背索引

1.比较分析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的区别。

2.举例说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对点练一 转变观念

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完成1~2题。

1.工业化起飞阶段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  )

A.发展观B.环境观

C.伦理道德观D.消费观

2.可持续发展要靠公众行为的调整才能得以实现,下列属于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等

解析 第1题,在工业化初期和起飞阶段,人们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的保护.第2题,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使用一次性物品都是传统的消费观,注射器必须使用一次性的.

答案 1.B 2.C

对点练二 调整行为和加强国际合作

下图是我国东南丘陵地区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是(  )

A.沼气池、市场、农田、农户

B.市场、农田、沼气池、农户

C.农户、沼气池、市场、农田

D.市场、沼气池、农户、农田

4.当地发展生态农业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 ③河流污染

A.①B.①②

C.①③D.②③

解析 第3题,产品指向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农户,二是市场,结合②为③提供燃料,可判断出②是沼气池,③是农户,则①是市场,④是农田.第4题,我国东南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3.D 4.A

5.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体现了(  )

A.政府行为调整B.国际合作

C.市场行为调整D.公众行为调整

解析 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这体现了国际合作。

答案 B

课后作业

基础冲A练

读“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B.乙图表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C.甲图模式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D.乙图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2.下列哪种生产方式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

A.广西贵港建立我国第一个生态工业示范园

B.杭州研制成功节水生态型“泡沫公厕”

C.不可降解包装材料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

D.海尔集团研制成功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甲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乙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2题,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因而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是C项.

答案 1.D 2。

C

读下列材料,回答3~5题。

材料一 据报道,有一位法国的老太太到中国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广场,当她把使用完了的照相机废电池用纸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回自己的口袋里时,旁边的导游小姐奇怪地看着她。

这位法国老太太平静地说:

“废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很大,而你们中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回收废电池的机构和措施,这颗电池来自法国我将带回法国,以便回收。

"

材料二 据《武汉晚报》报道,一段时间,武汉的街头树起了一个个专门回收废旧电池的箱子,但好长时间过去了,箱子里的废电池寥寥无几,并且箱子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回收废电池的计划不了了之。

3.下列对垃圾的描述,你认为最贴切的一项是(  )

A.是人们在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无用废物

B.将垃圾填埋是处理垃圾的最好方法

C.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D.为了减小对环境的污染,需将垃圾深埋

4.上述两则材料中不同人群对垃圾的不同认识和处理,反映了(  )

A.生活习惯的不同B.科学文化素质的不同

C.社会伦理观的不同D.身体素质的不同

5.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  )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C.尽快提升国民经济实力

D.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制度

解析 垃圾能变废为宝,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不同人群的素质高低决定了其行为。

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答案 3。

C 4。

B 5。

A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据此完成6~7题.

6.维持这一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

A.江河B.森林

C.村寨D.梯田

7.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解析 第6题,由于该地区降水较多且地形崎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因此森林在该区域地理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森林在维护生态循环中的地位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第7题,由于该地区的村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加大了该地区人民的劳动强度;由于该地区的地势较高,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较小;发展农业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因此把村落建在梯田上方,主要是为了获取清洁的水源。

故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6。

B 7.C

8.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仅用低温榨油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_种.

(2)按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解析 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

低温榨油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豆油;运用循环利用方法进行加工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豆油、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等。

(2)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取之于大豆纤维,属于绿色产品。

(3)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 

(1)1 8

(2)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

(3)①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②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③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④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⑤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收入。

能力达标练

猪肉涨价格是老百姓一直关心的话题.读下图,回答1~2题。

2007年1月~2008年9月我国猪肉进口数量与价格图

1.下列关于上图所示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猪肉平均价格与猪肉进口数量呈正相关

B.猪肉平均价格与猪肉进口数量呈负相关

C.猪肉平均价格有继续上涨的趋势

D.猪肉进口数量在短期内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2.下列养猪场的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为了满足人们爱吃瘦肉的习惯,在饲料中加入瘦肉精

B.缩短猪的出栏上市时间,给猪吃催生素

C.利用农村的菜叶、剩饭、粗粮养猪,并在猪圈旁建沼气池

D.加大猪的养殖规模,把部分耕地让出来种草养猪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推测,猪肉进口数量在短期内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第2题,饲料添加剂的过量使用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猪圈边建沼气,可有效处理猪粪,并把沼气作为能源,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耕地减少会带来粮食危机,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

答案 1.D 2。

C

陕西榆林地区煤炭资源非常丰富,曾“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发展高耗能工业.近年来,该地区在经历了“黑三角”的教训之后,正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

据此回答3~4题。

3.经济发展初期,当地大力发展的工业与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搭配正确的是(  )

A.洗煤工业——温室效应

B.高耗能工业——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C.能源工业—-臭氧层空洞

D.建材工业-—酸雨

4.下列关于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产业链延长模式,增大了环境治理成本,无经济效益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第3题,材料中显示:

陕西榆林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粉尘等污染物质.第4题,该发展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治理成本,但使“废弃物”得到回收再利用,并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答案 3。

B 4。

C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4亿元建设30HW秸秆发电项目在武鸣落户。

实现了中央企业在该县投资的零突破。

秸秆发电,能有效解决广大农村秸秆合理利用问题、增加当地农民收入,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举措。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