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005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docx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初三化学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及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

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

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3.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

不摸、不闻,不尝;

②节约原则:

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③处理原则:

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

“一斜、二送、三缓立”即将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

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缓缓直立起来;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

“一横、二放、三缓立”即将试管(或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或容器)口后,再把试管(或容器)缓缓地竖立起来;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

滴管吸取法:

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

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

倾倒液体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两查、三禁、一不可”。

“两查”是先要检查灯芯,如果灯芯顶端不平或烧焦,需要剪去少许使其平整,再检查灯里的酒精量。

向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容积的2/3。

“三禁”是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一不可”是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②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应用外焰部分加热;③万一碰倒酒精灯,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

预热的方法:

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

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5.量筒及滴管的使用

(1)量筒的使用: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时,再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液体的体积。

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1-4-2所示)。

(2)滴管的使用:

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

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

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6.仪器的洗涤

(1)洗涤步骤:

倾倒废液→冷却→水洗→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清水洗→晾干。

(2)难溶物的洗涤:

①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可洗去油脂,再用大量的水冲洗;②用稀盐酸可以洗去难溶性氧化物或碳酸盐,再用水冲洗。

(3)仪器洗净的标志:

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器已经洗涤干净。

7.实验

(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⒈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⒉点燃前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

形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

乳白色

状态:

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⒊点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层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考点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⒉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

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混合物和纯净物

⒈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是纯净物。

⒉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物。

3.氧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都是淡蓝色的。

(2)氧气的用途:

氧气很重要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在一般情况下,呼吸和燃烧只需要使用空气就可以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使用纯氧,例如:

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运动员、潜水员、炼钢、宇航等都需要纯氧。

4.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表2-6-1所示:

表2-6-1

物质(颜色状态)

反应现象

反应

带火星的木条

①在空气中带火星;②在氧气中复燃;③放出热量;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硫(淡黄色固体)

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③放出热量;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细铁丝(银白色固体)

①在空气中灼烧成红热,离火变冷;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尽相同;但也有共同的现象,即任何物质燃烧时都放出热量。

(3)注意事项:

做硫、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有可燃物的燃烧匙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的中下部,防止瓶中大量的氧气受热体积膨胀,扩散到空气中,使可燃物不能持续燃烧。

做铁丝燃烧实验时,瓶底要预先放一些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另外描述现象时要注意光和火焰的区别;烟与雾的区别;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5、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重点)

四个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A+BC=B+AC

复分解反应:

AB+CD=AD+CB

6.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做触媒)。

(1)在理解催化剂的概念时,应抓住“一变两不变”来正确理解。

①“一变”是指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把“改变”理解为“加快”或“减慢”;②“两不变”是指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催化剂有专一性,也就是说某一催化剂只对某个特定的反应起作用;催化剂的种类繁多,其中酶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其物理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对于某些特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该反应不能进行,只是速度较慢。

(3)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7.实验

(1)红磷燃烧测空气体积分数实验

a常用仪器及药品:

集气瓶、燃烧匙、橡胶塞、弹簧夹、乳胶管、玻璃导管、烧杯、红磷(如图2-5-2所示)。

b实验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④红磷燃烧停止,瓶内温度降低,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

c实现现象:

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d原理及结论:

①原理:

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1/5。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重点)

⒈药品: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⒉反应原理:

⑴2H2O2======2H2O+O2↑

⑵2KMnO4=====K2MnO4+MnO2+O2↑

MnO2

⑶2KClO3====2KCl+3O2↑

⒊实验装置:

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

⒋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⑺熄灭酒精灯。

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⒍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⒎验满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

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1.单质与化合物

(1)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及联系(见表3-8-1):

表3-8-1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举例

氢气(H2)、氧气(O2)、铝(Al)

水(H2O)、二氧化碳(CO2)

区别

同种元素组成

不同种元素组成

联系

均属于纯净物,单质发生化合反应可以生成化合物

(2)物质的分类:

 

2.水性质及应用

(1)水的性质。

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压强为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100℃,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3。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水的用途。

水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丰富多彩的世界。

3.

(1)硬水与软水

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软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⒉)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或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反之为硬水)。

(⒊)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⒋)硬水软化的方法:

⑴煮沸;⑵蒸馏

4.分子

(⒈)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⒉)分子的基本性质

a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c分子在不停运动。

用⑵⑶两条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⒊分子的内部结构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5.原子

(1)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

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

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

氦气、氖气等

6.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⑵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

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如:

衣服晾晒,花香等。

7.实验

(1)电解水(重点)

主要装置:

水电解器和直流电源

实验现象:

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而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通电

实验结论:

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2H2O====2H2↑+O2↑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水的净化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

⒈净化方法

⑴静置沉淀:

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

⑵吸附沉淀:

加明矾等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

⑶过滤:

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⑷吸附:

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⒉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静置→絮凝沉淀→反应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生活用水

(3)过滤

⒈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

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

⒉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4)制取蒸馏水

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3-21和图3-22,

实验讨论:

⒈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

⒉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

⒊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

(5)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重点)

⒈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

⒉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点燃

2H2+O2====2H2O

如果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⑵还原性(氢气还原CuO)

实验现象:

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⒊氢气的用途:

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冶炼金属。

第四单元物质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重点)

原子结构

 

②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③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呈电中性。

④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的,在所有原子中,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

①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以碳12(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原子质量的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计算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的符号为Ar,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③注意问题:

a.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它不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

b.由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近似相等,都约为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故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

④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的比较(见表4-10-1):

表4-10-1

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

测定出来的

比较出来的

性质

绝对的

相对的

数值

非常小

≥1,大多数为整数

单位

kg

单位是1

以碳12为例

1.993×10-26kg

12

联系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原子的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3元素种类: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不同元素的区别是因为它们的质子数不相同。

元素化学性质由元素的最外侧很难搞电子数决定

4地壳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硅铝铁钙

5.

(1)元素符号意义:

宏观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组成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微观意义:

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H”宏观意义表示氢元素,微观意义表示一个氢原子。

(2)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例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例如“H2O”中的数字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6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含义:

(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⑵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8个(氦为2个)

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

一般多于4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1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1原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阳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7、离子

⒈定义:

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

阳离子:

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

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

如:

阳离子:

Na+、Ca2+、Al3+等

阴离子:

Cl-、S2等

⒋有关离子的小结

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

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⑶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硫酸根离子CO32-碳酸根离子NO3-硝酸根离子

OH-氢氧根离子NH4+铵根离子

8化学式

⒈化学式的写法

A.单质的化学式

⑴双原子分子的化学式,如: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氯气——Cl2。

⑵稀有气体、金属与固体非金属单质:

由原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B.化合物的化学式

正价写左边,负价写右边,同时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⒉几点注意事项

⑴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到元素的排列顺序,还要考虑到表示原子个数的角码应写的部位。

⑵一般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其顺序和化学式书写的顺序正好相反。

⒊化学式的涵义(以CO2为例说明)(重点)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碳。

⑴宏观上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⑵微观上

表示分子的构成:

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构成。

9、化合价(重点)

+1价钾钠银铵氢,+2价钡钙镁铜汞锌

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

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3)-1价,硫酸根、碳酸根(SO4、CO3)-2价,

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10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重点)

⒈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⒉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⒊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