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700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检测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译: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一味地)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蒲松龄《狼》)

译: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着(屠户)。

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诸葛亮《诫子书》)

译: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

译:

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宋国的国君知道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2018年度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的问题。

B.截至2018年3月为止,达州全市的摩托车保有量已突破40万辆,电瓶车、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也在快速增长。

C.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绚丽多姿的昆虫世界。

D.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3.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ɡ)   憔悴(qiáo)   威慑(shé)    咄咄逼人(duō)

B.凯歌(kǎi)     清冽(liè)    静谧(mì)     拈轻怕重(niān)

C.霎时(chà)     愕然(è)      喧嚣(xiāo)   参差不齐(cēn)

D.嗔怪(zhēn)    蜷曲(juǎn)   绽开(zhàn)   恍然大悟(huǎnɡ)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文采和道理)皆有可观者。

(王安石《伤仲永》)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

(刘禹锡《陋室铭》)

C.又间令吴广之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所旁丛祠中。

(司马迁《陈涉世家》)

D.万钟则不辩(辩论,争论)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孟子·鱼我所欲也》)

二、现代文阅读

(题文)能藏善跑的草兔

①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的广大地区,生活着一种野生哺乳动物——草兔。

②草兔的体型较大,体长约40~68厘米。

身体背面毛色由沙黄色至深褐色,通常带有黑色波纹;体侧面近腹处为棕黄色;耳长10~12厘米,耳端有窄的黑尖;尾长7~15厘米,尾背有显著的黑色斑。

③草兔的食性简单,以各种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为食。

春夏之际,它们食植物的幼苗;秋季,以植物种子为食;冬季,大雪封山,草兔只得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埋在下面的植物茎根充饥,有时还啃食树皮。

④草兔的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捕食者。

在过去,狼和狐狸都曾是草兔的重要天敌,但现在大部分地区的狼和狐狸都已经灭绝或非常稀少,人成为它们最常遇到的也是最令它们恐惧的天敌。

⑤在与捕食者的长期周旋中,草兔练就了一身避敌的好“兵法”。

⑥草兔善于隐蔽。

春末至秋初,草兔以葱郁的植物为天然庇护,在农作物、草丛、灌木丛和幼林等隐蔽处自由穿梭。

秋末至翌年初春,树木落叶,百草凋零,它们会用前爪迅速挖掉草丛或灌木丛里面的杂草,形成一个浅浅的、有少许松软浮土的临时巢穴。

巢穴长约30厘米,宽约20厘米,刚好可以容草兔藏身。

临时巢穴正前方的枯草已被草兔压断或折断,视野开阔;两侧和后方的植物保持完整。

遇到强敌,草兔就在这种巢穴中躲藏不动。

由此可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深意。

⑦通常,草兔的活动路线较为固定,久而久之便可形成“兔道”。

它们在草丛、灌木间踩出仅比一只成人鞋稍宽的小道。

有趣的是,每只草兔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区域,行走路线很少与其他个体行走路线完全重合。

这样出行不仅节省体能,还便于它们快速躲避天敌的追捕。

⑧遇到天敌时,草兔往往选择适宜的路线逃跑。

它们的前肢短,后肢长,适于在平地或缓坡奔跑。

受到惊扰时,草兔会尽量向地势较高处奔跑;若有人阻挡,它们往往会绕道迂回奔向地势较高处;无法绕过时,便向一侧奔跑,很少选择直接冲向下方的路线。

跑起来,它们两耳紧贴颈背,躲树木,跃小坎,一路狂奔,如履平地。

⑨到了繁殖季节,草兔体内激素的急剧变化,使它们暂时“忘记”了环境中存在着的虎视眈眈的捕食者,进入一种近乎癫狂的状态。

据资料记载,草兔每胎产仔5~8只,可谓“兔丁兴旺”。

较强的繁殖能力,使草兔家族千百年来虽历经风雨却仍然繁盛不衰。

5.(小题1)文章从草兔的分布、____、____、避敌能力和____等方面说明了草兔的特点。

(3分)

6.(小题2)草兔避敌的“兵法”有哪些?

请分条概括。

(3分)

7.(小题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8.(小题4)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三、句子默写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2)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6)________________?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7)人生的旅途中,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8)“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名言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

(《孟子·富贵不能淫》)

四、课内阅读

(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 (3)出淤泥而不染()

11.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2.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13.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

14.你读过《朝花夕拾》吗?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故事,人物各不相同。

请从故事内容或人物形象的角度,做50字左右的笔记。

六、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保护非遗,最根本的是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

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可以主要从以下六点加以判断:

实践活动是否持续并富有活力;基本实践方式,如手工技艺之于某些传统工艺项目,是否得到保持;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是否得到弘扬;相关社区、群体和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及再创造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

见人见物见生活。

中国剪纸技艺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不是因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剪纸图案,而是因为剪纸深深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成为很多地方社区和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厘清了这一点,就不难把握非遗保护的对象,以及政府在剪纸项目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即保护和培育这种大众文化生态,支持开展剪纸活动的习俗和社会实践,让剪纸传统及其技艺在当代生活中得到延续和发展。

至于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是传承人或爱好者在公序良俗规范下的文化表达权利。

(摘自项兆伦《用大历史观看非遗》)

(材料二)

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少数民族非遗名录的统计情况

类别

数量(项)

省份

数量(项)

民间文学

66

云南

79

民间音乐

72

新疆

69

民间舞蹈

90

贵州

63

传统戏剧

13

内蒙古

53

曲艺

17

青海

42

杂技与竞技

18

西藏

41

民间美术

31

四川

39

传统手工技艺

61

湖南

25

传统医药

13

广西、吉林

24

民俗

96

甘肃

15

备注:

湖北、宁夏、重庆、福建、河北、广东、浙江、天津和北京等省市的名录数量都为10项以下,其他省市都暂时没有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名录。

(改编自肖远平、王伟杰《中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及传承人统计分析》)

(材料三)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的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非遗保护传承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自下而上”的。

我国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多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

非遗虽然被称为“遗产”,但又不像别的已经“固化”的遗产,它是仍然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的传统,也许已经老迈,却不是朽木;也许已见式微,却从未消亡。

对于这样活着的文化,在新的时代应有新的内容,非遗也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非遗保护传承的另一条线索是“自上而下”的。

随着对非遗的重视,国家的政策、财政的资金为非遗的保护、传播、传承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支持。

除了政府的引导,还需要更多的力量加入进来。

西方的圣诞节之所以风行于世,就在于产业的力量,让商家广泛参与。

圣诞树和圣诞老人的形象符号,圣诞歌和圣诞礼物的仪式营造,都成为商家“圣诞大餐”的内容,既调动起人们参与的兴趣,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也要与时俱进,用好网络传播工具,让“传播”与“传承”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活态存在的生命力。

(摘自杨文博《民间工艺如何与互联网结合》)

(材料四)

首先,互联网可以为民间工艺提供广泛的销售平台。

互联网的链接功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销售平台的建立——使消费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实现无时空障碍的沟通。

其次,民间工艺线上推广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线下体验机会。

线上推广、线下体验是互联网时代非常重要的商业思维。

再次,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提高。

互联网时代,商家可以利用消费数据的积累分析出商品的市场反响情况,对不同的消费者有的放矢,实现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摘自张玉玲《活态传承需全民参与》)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非遗项目是否得到有效保护,关键是传承人群是否得到保持乃至扩大。

B.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

C.非遗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因此新时代非遗也应有新的内容。

D.在非遗保护中政府要找准角色定位,积极地引导,并且尽量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剪纸是沿用过去的图样,还是创作新的题材,传承人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

B.材料二显示,我国少数民族非遗名录中类别、省份等层面的分布都不均衡。

C.非遗虽然仍存活在我们当代生活中,但是缺乏生命力,在新的时代难免消亡。

D.政府对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保障和支持,是非遗保护传承中最重要的力量。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剪纸技艺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不是因为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剪纸图案,而是因为剪纸深深融入了中国老百姓的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成为很多地方社区和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有些省市暂时没有国家级少数民族非遗名录,而有些省市的名录数量则超过了10项,如云南、新疆、贵州、内蒙古、青海、广东、广西、四川和北京等省市。

C.西方的圣诞节因为借助了产业的力量,让商家广泛参与,所以风行于世,几乎成了世界的节日。

D.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心态也随之发生改变,个性化消费需求显著提高,保护非遗,有可能面临基本文化内涵是否得到尊重的问题。

18.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互联网时代,非遗也要与时俱进,用好网络传播工具,让“传播”与“传承”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活态存在的生命力。

19.联系民间工艺与互联网结合的做法,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在互联网时代更好的保护与传承非遗的做法。

广州榄雕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请为其线上推广补全一幅宣传对联。

上联:

传统镂刻流百世

下联:

         

七、命题作文

20.写作

微笑,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给人带来信心。

人生从来没有永远平坦的道路,也从来不会有一帆风顺的生活,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微笑面对。

请以“微笑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二、现代文阅读

1、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名著阅读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命题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