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618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docx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最新整理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

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说:

“在世界历史上的这一时刻,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必须

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是正常的而不是自由的……”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A.美苏两国均想主导战后世界的重建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

C.战后科技革命使物质财富极大增长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2。

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

“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

”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  )

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                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

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           

     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

3。

表为“马歇尔计划资金分配比”(截至1951年),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主旨是()

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

购买粮食、饲料及农业生产资料

输入机械设备、车辆等重工业产品

购买燃料

其他

26%

24%

15%

12%

23%

A.向西欧倾销剩余商品

B.注重西欧工农业生产的恢复

C.稳定欧洲的社会秩序D.扶植并控制西欧国家

4。

图5漫画《恐怖的骨牌

游戏》,漫画的左下角是美国国旗;右上角是苏联国旗;中间是和平鸽;骨牌上是导弹。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漫画反映了美苏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B.漫画可能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C.漫画中的和平鸽应该指的是中国 

       D.漫画讽刺了美苏军备竞赛危害和平

5.让·莫内认为“如果欧洲各国仍然按照国家主权为基础重生,那么欧洲将不会出现和平……应有一个民主的欧洲联邦.”材料中“欧洲联邦”的设想直接推动了(  )

A.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B.欧元的发行与使用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国家干预经济盛行

6.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

“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

”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  )

A.欧共体                B.欧盟                     C.不结盟运动        D.日本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形成、日本兴起、中国重返联合国,这些事件突出反映出(  )

①新兴力量冲击着美国的霸权②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

③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并不太平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

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9。

“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

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该协定当时的影响不包括(  )

A.有利于中苏共同对付外来侵略

B.有利于中苏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C.有利于中国进行国内经济建设

D.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0。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我们应该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

”能体现以上言论原则的会议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会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日内瓦会议

11.有学者认为,世界政治力

量非常分散,根本无法用单极、多极或霸权加以描述。

世界不仅存在着“一超”和“多强”及它们之间的博弈,而且还存在越来越强大的“非极力量”(众多不能成为“极”的中小国家和没有“极”参加的非国家行为体)大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取决于它与“非极力量”寻找共同语言的能力而非其军事实力。

“非极化”发展势头强劲。

这表明(  )

A.“一超多强"被“非极化”取代          B.大国霸权的影响正在逐步遭到削弱

C.“非极化”趋势妨碍全球化进程          D.“非极力量”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1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主要职能,由防范军事威胁为主扩散到全球恐怖主义、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网路攻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多元问题上。

这一转变的背景是(  )

A.两极格局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制约着强权政治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D.第三世界的兴起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

13。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坎儿井

14。

史书记载:

“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

上述记载最早可能出现于(  )

A.魏晋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5。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的影响B.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

C.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D.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16。

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

上层建筑的变化

17.当年唐玄奘在图示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

A.科举制禁止“工贾之子”参加应试    B.长安、洛阳已成为全国性的商业中心

C.西北干旱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作物    D.瓷器制作工艺采用釉下彩绘技术

18.《春秋公羊传注疏》载:

“时(鲁)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贵族土地所有制得到巩固                    B.广大自耕农希望得到土地

C.土地私有权客观上被承认                    D.诸侯国国君失去民众信任

19.中国历史上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种土地兼并的现象,其根源在于(  )

A.土地私有制        B.中

央集权制度     C.重农抑商政策    D.政治统治腐败

20.旅美学者刘子健认为,从宋代开始,中国已经步入近代时期.不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

A.商业革命的出现                                    B.市井文学的繁荣

C.人身束缚的松动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1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租佃土地制度的兴起                            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22.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

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

23。

下列面向市场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

A.唐代的家庭手工业                                B.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C.明代私营纺织机房                                D.清代江南制造总局

24。

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25.两宋时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而到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苏湖地区指江浙地区,湖广地区指洞庭湖流域)这种变化说明(  )

A.江浙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出现转型的趋势

B.江南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湖广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之地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26.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7.北宋时许多京城文人、市民都喜欢到樊楼(如下图)这座酒家饮酒作乐,享受时光。

下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

①樊楼旁便是开封城的商业区—-市,定时开市,定时闭市

②北宋京城文人在樊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③开封市民喜欢在深夜里结伴上灯火辉煌的樊楼喝酒看戏

④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28.清康熙雍正年间,湖州双林镇陆续建有绢业会馆,并有新旧之分.这些会馆具有的特征是(  )

A.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                            B.是政治活动场所

C.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D.发行交子以利商品流通

29.史载,北宋都城中的瓦舍勾栏集演艺与消费为一体,颇为兴盛.被士大夫视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子弟流连破坏

之门”.由此可知当时(  )

A.社会上层生活腐朽堕落                        B.民众消费水平差别明显

C.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征                        D.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

30.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

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二、综合题(包括2小题,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

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

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美国在1973年提出“欧洲年”的主张,尼克松说:

“这一年之所以将成为欧洲年,是因为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引自黄安年《二十世纪美国史》

材料三:

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1)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60、70年代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担心的“挑战”力量来自哪里?

(4分)这些“挑战”力量对国际关系格局影响如何?

(2分)美国在外交上又是怎样应对的?

(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3分)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

(3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

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

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

现代的拂晓时辰》

材料二乌青镇(乌镇)地处江南水多,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四方宾客噩商贾,凡有事于浙者,率取径道,舳(zhu)舻(lu)相望".明成化弘治年间,乌镇“宛然府城气象”

,镇上汇集了各地韵商人和手工业者,而本镇“

男子皆务耕桑,服商贾。

”“里人贾鬻他方,往楚豫间贸易,四时往来不绝”.康熙年间的《乌青文献》说,若乌镇一区,市井数盈于万户,财赋所出甲于一郡。

乌镇四乡生产的湖丝,号称辑里丝,远销国内外。

每当新丝上市时,各处大郡商客投行收买,十分繁忙。

清乾隆朝鸟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十里之内,居民相接,烟火万家",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

——摘缟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6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4分)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乌镇成为江南大市镇的条件.(10分)

一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选择题1—30acddacaadbdbAddcdcadbbcdaadccb

大题答案

31

(1)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6分)

(2)力量:

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

(4分)

影响:

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2分)

应对措施:

与欧洲国家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2分)

(3)建立单极世界(或推行强权政治)。

(3分)

演变过程:

①“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③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或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3分)

32

(1)表现:

商业突破时空限制(市坊打破);海外贸易较发达;金融服务业(或商业信用)出现并使用。

(每点2分,共6分)

背景: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政策较为开明(2点即可,共4分)

(2)条件:

南北交通枢纽;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是重要的纺织业中心市镇;人口众多,市镇规模大;是明清时期重要的赋税来源地。

(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