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546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docx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张海燕

教学内容:

课本P27—29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课前准备:

主题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前谈话(讲“朝三暮四”的故事)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交换、不变)

2、情境引入:

春天到了,人们开始出去踏青,寻找春天,李叔叔也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骑车出游的计划。

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自由说)

信息:

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师:

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

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你们能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0+56=96(千米)

追问:

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

56+40=96(千米)

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结果相等。

教师接着指出:

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这样的等式。

(板书:

40+56=56+40)

(如果有学生说出这是加法交换律,就问你能说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吗?

如果有学生说出: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就及时指出,我们不能根据一个例子就做出一般的结论,应该多举几个例子,多观察几组不同数目的算式,才能从中发现规律。

)请学生根据这个等式完成第二个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汇报前置性作业第二题。

2、在列举中验证规律

象这样的等式你会写吗?

试试看,越多越好。

谁愿意来交流。

提问:

你写了几个?

说说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

有没有比她多的。

提问:

指着板书,你们写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规律?

学生能说到加数不变,交换位置,结果是一样的就行。

按照这样的规律,如果老师给你时间你还能写吗?

能写几个?

无数个,写不完,用省略号表示(板书……)

3、在反思中概括规律

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很多,写不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规律。

(四人一组讨论,然后交流。

师出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术法。

用语言表示加法交换律很长,又比较难记。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简明的表示出来吗?

需要合作的同学,可以四人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搜集信息。

估计情况: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请同学起来交流:

如果没说到:

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怎样表示这个规律呢?

板书:

a+b=b+a。

小结:

用图形,用字母,用文字来表示这类等式都起着相同的作用,简单明了的表示出这类等式的规律:

(用手势比划)“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一运算规律,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

习惯上,我们用小写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指出:

我们过去学过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用了加法交换律。

5.完成书上P28做一做。

反馈说说应用了?

(加法交换律)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在情境中感受规律

再次呈现情境图,提取信息:

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

提问:

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你们会列综合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再自备本上做,计算出结果。

交流:

估计又学生列式88+104+96=288,你先算的是什么?

(先算前两天的和)

添上小括号表示强调先算,板书:

(88+104)+96=288(千米)

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估计有学生有列式:

88+(104+96)=288(千米)追问:

这样列式先算的是什么?

(后两天的和)

如果还出现其他算式基本上都归为两种思路,(先算其中两天的和,再算剩下一天的和)

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

生一起说,师板书:

(88+104)+96=88+(104+96)

提问:

它符合加法交换律吗?

(不符合,加数的位置没变)

提问:

加数的位置没变,那究竟加数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呢?

(相加的顺序不同)

引导学生一起说出:

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但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2、在计算中验证规律。

再来看这样两组算式:

算一算,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13Ο45+(25+13)

(36+18)+22Ο36+(18+22)

如果有学生直接回答结果是一样的,教师添上=请学生分组验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那现在老师来写个算式(28+46)+27=你能按照上面三个等式的规律写出等号后面的吗?

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等式吗?

指名几个学生回答,追问:

你是怎么想的?

回答要点:

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和先算后两个加数的和的结果是一样的。

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多吗?

板书……

3、揭示加法结合律

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等式,你能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什么没变?

什么变了吗?

小组讨论:

(要点:

三个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没变,运算顺序变了,结果没变)

提问:

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谁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

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a,b,c,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这里的a,表示?

b表示?

c表示?

板书:

(a+b)+c=a+(b+c)

跟老师一起读一遍。

指出:

我们过去学过的加法的某些口算方法就是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例如:

9+7想:

=9+(1+6)

=(9+1)+6

=10+6

=16

三:

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1、出示书上P31T1填表格

  第1题,要求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如有必要,可以让学生看书说说练习的要求,使全班同学都明确依次将哪两个数相加,和填在哪个格子里。

填完后,再让学生说说表中数的规律:

以加号所对的那条对角线为对称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

所以,计算时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算出对角线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抄。

2、思考:

加法交换律有什么应用?

(验算加法计算)完成书上P31T3. 

可以提示学生想一想,以前在哪里用到过加法的交换律,旨在唤起学生的回忆,并使他们认识到以前学过的交换加数验算加法的方法,其依据就是加法交换律。

在此基础上,第3题明确提出“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 

3、出示习题  

师:

下面我们进行一场比赛,老师这有4道题,每组做一道,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快。

  

(1)38+76+24(3)(88+45)+12  

(2)38+(76+24)(4)45+(88+12)  

师:

对于这样的比赛结果,你有什么话想说?

比较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

哪道题计算更简便些?

  

师: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每组两道算式中的第二道算式相对来说比较快,因为我们在计算时第一步都可以凑整,计算的结果是100。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应用了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4、完成书上第4题 

让学生判断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或结合律。

参考答案如下:

76+18=18+76(加法交换律)

37+45=35+47

31+67+19=31+19+67(加法交换律)

56+72+28=56+(72+28)(加法结合律)

24+42+76+58=(24+76)+(42+58)(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上面的第2个算式可以认为没有运用加法运算定律。

该等式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一个加数减少了2,另一个加数增加了2,和不变。

这实际上是加法的一条运算性质,过去又称为“和的变化规律”。

这在《标准》和本套教材中都不作要求。

如果有学生认为该算式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即:

37+45=(35+2)+45=35+(2+45)=35+47

应当给予肯定和表扬。

但如果没有学生想到这一点,教师不必刻意启发。

5、游戏:

谈话:

我们班有65位学生,那么老师就是班级中66号,老师想和班级中的4、14、24、34、44、54号交朋友。

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要和他们交朋友?

(凑整,简便)

四、课堂总结

师:

今天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减法、乘法、除法有没有运算定律呢?

今后我们再研究。

不管学习什么内容,只要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相信自己能行,只要自己努力去学,就一定会学有所成。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P口算P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a+b=b+a(a+b)+c=a+(b+c)

28+17=45(人)17+28=45(人)(28+17)+2328+(17+23)

28+17=17+28=45+23=28+40

17+23=23+17=68(人)=68(人)

(28+17)+23=28+(17+23)

(45+25)+13=45+(25+13)

(36+18)+22=36+(18+22)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反思

张海燕

1、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故事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对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

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学习加法运算律之前,学生对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为新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注意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更新、深化、超越。

3、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

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在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应该再放开一些,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律。

2、安排这两个运算律教学时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因此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也应该让学生多举些列子,让学生去评价举的列子好不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合是把可以得出整百整十的数放在一起,而不是随意的乱编。

然后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

 

教学反思

1.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

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

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2.本节教材的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使本节课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教学时,也应遵循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4.在整个环节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5.学生虽能较快的体会出这两种加法的运算定律,但在总结、交流加法的结合律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教师应适当的进行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加法的运算律,提高学生掌握能力。

学生的记忆方法过于单调,教师应在开发学生思维上多下功夫。

6.练习题有梯度,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