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528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动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动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动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动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docx

《动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docx

动物学

第一章:

绪论

1.动物学:

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大分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命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具体地讲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进化、与环境和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其分支学科有:

动物形态学、动物解剖学、动物分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胚胎学、动物遗传学、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学、原生动物学、寄生动物学、软体动物学、甲壳动物学、蛛形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哺乳动物学等。

2.物种:

物种是生物分类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在有性生物,一个物种的个体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一般不能交配繁殖,即使能交配繁殖,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

3.双名法:

双名法是目前国际上统一使用的物种命名法,是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的。

它规定:

每一种动物都应该有一个科学名词,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

前一个是该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是动物的种名,多为形容词或名词所有格,其第一个字母小写,后面还要写上最初定名人的姓氏缩写。

4.三名法:

在写动物亚种的学名时,须在种名之后加上亚种名,即由属名+种名+亚种名三部分组成,此为三名法。

5.亚种:

亚种是种内个体在地理上或生态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群体;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或生殖隔离不完善;亚种形态分化的标准,常以约75%个体呈现不同为限。

6.自然分类系统:

现行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的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及生理、生化、遗传等方面的相似程度和亲缘关系来确定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系统地位;反映了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种族发生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动物界的自然亲缘关系,故称自然分类系统。

二、填空题

1.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

2.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3.界;门;纲;目;属;种

4.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5.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

6.“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7.传统分类学派;支序分类学派;进化分类学派;数值分类学派

8.动植物的基本构造是细胞

三、判断题

1.×2.√3.×

四、问答题

1.生物分界的依据有形态学特征,电镜下的细微结构,生殖隔离、生活习性、生态要求等生物学特征,细胞学特征,生化组成,DNA、RNA的序列差异及结构变化,蛋白质的结构组成等。

生命的进化经历了非细胞阶段、非细胞到细胞阶段、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阶段、单细胞真核生物到多细胞真核生物阶段,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则反映了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和多细胞生物阶段的三个分支,即原核生物代表了细胞的初级阶段,进化到原生动物代表了真核生物的单细胞阶段,再进化到真核多细胞阶段,即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

植物、动物和真菌代表了进化的三个方向,即自养、异养和腐生。

2.目的意义:

动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需要动物学作为基础;医药卫生方面也离不开动物学;工业工程方面也需要动物学的相关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有描述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3.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在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由于物种是分类系统中最基本的阶元,它与其他分类阶元不同,所以是客观性的,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明确界限,可以与别的物种相区别。

4.因为科学的一切都需要物种概念作为基础,任何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宏观的、微观的以及与农林牧渔等有关领域,都首先需要正确的鉴定判明研究材料或对象是哪一个物种,否则,再高水平的研究,也会失去其客观性、对比性、重复性和科学价值。

所以恩格斯所说的“没有物种概念,整个科学便都没有了”很恰当。

5.“双名法”是一种统一规定种和亚种的命名方法,以便于生物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

“双名法”规定每一个动物都有一个学名,这一学名是由两个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

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属名,后面一个字是它的种本名。

例如狼的学名为Canislupus,意大利蜂的学名是Apismellifera。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单位膜:

为三层,包括内外两层致密层和夹在中间的不太致密的层,厚度为5-10nm,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构成。

一般认为两层致密层相当于蛋白质成分,中间的一层由两层磷脂分子所组成,蛋白质排列不规则,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并以不同的深度伸进脂类双分子层中,有的由膜内伸到膜外。

2.神经元:

是神经组织中的形态与机能的基本单位,具有高度发达的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能力;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树突短且数目多,功能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至胞体;轴突细长,仅一个,功能是传导冲动离开胞体;有髓神经纤维是因为轴突外围以髓鞘,无鞘者称无髓神经纤维;神经细胞多种多样,按突起多少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3.细胞器:

是细胞生命活动不可缺少,散布于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器(不同于高等动物的器官),简称细胞器。

如线粒体、高尔基体、溶酶体、中性粒等。

4.细胞周期:

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称为细胞周期,它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5.染色体:

细胞中物质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称染色质,在电镜下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结合的丝状结构,称染色质丝;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盘旋折叠而形成一种被碱性染料着色明显可见的棒状体结构,故称染色体。

6.组织:

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结合在一起,共同负担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称组织。

7.内分泌腺:

腺细胞的分泌物不经过导管而将分泌物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称内分泌腺。

8.哈氏管:

在密质骨外、内环骨板之间有很多呈同心圆排列的骨板为哈氏骨板,其中心管称哈氏管。

哈氏管呈网状分支,在管内有血管和神经通过。

9.闰盘:

是相邻两心肌细胞膜的凹凸镶嵌处,此处细胞膜特殊分化,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对传导兴奋有重要作用。

10.器官:

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如小肠是由上皮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平滑肌以及神经、血管等形成的,呈管状,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机能。

11.系统:

机能上有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

如口、食道、胃、肠及各种消化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消化系统;高等动物体内有许多系统。

12.尼氏小体:

指在神经细胞的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染料的小体,实际上是成堆的粗糙型内质网,存在于树突,而不存在于轴突。

二、填空题

1.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骨组织;血液

2.横纹肌;心肌;斜纹肌;平滑肌

3.收缩;兴奋;传导;自动的节律

4.皮肤、骨骼;肌肉;消化;内分泌;神经

5.核膜;核仁;染色质;核液(核基质)

6.细胞

7.微米(m)

8.圆形或椭圆形;扁平;方形;柱形;纺锤形;纤维形;星形

9.C;H;O;N;P;S

10.有机物;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11.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

12.核苷酸

13.C、H、O

14.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15.细胞基质;内含物;细胞器

16.无细胞壁;无质体;无中央大液泡;有中心粒

17.糖元;脂类;结晶;色素

18.核膜;核仁;核基质;染色质

19.分裂间期;分裂期;分裂间期;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

20.G0期

21.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22.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3.2;2;1;减半

24.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5.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

26.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27.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28.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29.感受刺激;传导兴奋

30.胞体;胞突(突起)

31.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32.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33.多种细胞;大量细胞间质

34.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30.√

31.×32.×33.√34.×35.√36.×37.√38.√39.×40.√

41.×42.×43.√44.×45.×46.×

四、选择题

1.B2.A3.C4.B5.D6.AF7.DF8.C9.B10.D

11.A12.C13.A14.C15.B16.B17.C

五、问答题

1.细胞膜为三层,内外两层为致密层,夹在中间的不太致密层,称为单位膜,厚度为5-10nm,主要由蛋白质和脂类构成。

一般认为两层致密层相当于蛋白质成分,中间的一层由两层磷脂分子所组成,蛋白质排列不规则,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并以不同的深度伸进脂类双分子层中,有的由膜内伸到膜外。

现在认为细胞膜是由球形蛋白分子和连续的脂类双分子层构成的流体,即液态镶嵌模型。

机能是维持细胞内环境恒定,选择性吸收养分并排出代谢产物;膜上的各种蛋白质特别是酶对多种物质的出入起关键作用;还有信息传递、代谢调控、细胞识别与免疫等作用。

2.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前期:

染色体出现,中心粒参与形成纺锤体,核膜、核仁消失。

染色体向细胞中央移动,直至其排列在细胞的赤道面上。

中期:

纺锤体达到最大程度,一些纺锤丝从纺锤体两极分别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接,染色体高度螺旋化,呈浓缩状,是观察染色体形态、记述的最合适时期。

后期:

每个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向两极移动,到两条染色单体到达两极。

末期: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的螺旋逐渐解开而伸直、变长、变细,逐渐消失,同时纺锤丝也逐渐消失,形成新的细胞核。

在重建细胞核的同时,胞质发生分裂,首先在赤道区域发生缢缩,缢缩逐渐加强,直至分裂成两个细胞。

3.在形态结构方面:

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平、纺锤形、星形等;但一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少数单细胞不具有核膜,称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具有核膜的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称为真核细胞。

在机能方面:

细胞能够利用能量和转变能量,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机械能,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生物合成的能力;可把小分子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具有自我复制和分裂繁殖的能力,如遗传物质DNA的复制正是由于细胞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由于细胞具有分裂的能力,动物才得以逐渐长大;具有协调细胞机体整体生命活动的能力。

如神经细胞能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

4.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细胞核外,含有多种细胞器和内含物的胶体状物质。

尤以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中心粒等主要细胞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内质网:

由膜形成的一些小管,小囊和膜层彼此连接成网状,根据其膜外是否附有核糖体颗粒而分成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主要功能是在其核蛋白体上合成蛋白质,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运输,并与脂类物质的合成及糖类代谢有关。

内质网为细胞提供了大量的膜表面而有利于酶的分布和细胞的生命活动。

高尔基体:

由一些表面光滑的大扁囊和小囊构成的膜结构。

参与细胞分泌过程。

对内质网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进行糖的生物合成,转运糖蛋白出细胞。

溶酶体:

为一种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圆形小泡,能分解蛋白质、核酸、酯类及多糖等,在细胞内起消化作用,并可导致细胞自溶。

线粒体:

是细胞的呼吸中心,能将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物质氧化产生的能量储藏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称作细胞的“动力工厂”。

中心粒:

是动物细胞中具有相对固定位置,具有极性的柱状体结构,在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中起重要作用。

5.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核膜、核液、核仁、染色质等。

核膜对控制内外物质的出入,维持核内环境的恒定有重要作用;核仁的主要机能是合成核蛋白体;而染色质可形成染色体,在染色体上具有大量控制遗传性状的基因。

细胞核的机能主要就是保存遗传物质,控制生化合成和细胞代谢,决定细胞或机体的性状表现,把遗传物质一代一代传下去。

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表现出细胞统一的生命过程。

细胞核控制细胞质;细胞质对细胞的分化、发育和遗传也有重要作用。

6.减数分裂与正常的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是,减数分裂进行两次的核分裂,细胞分裂两次其中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

这种只发生在配子形成时的减数分裂对维持物种染色体的恒定性,对遗传物质的分配,重组以及对生物的进化都是具有重要意义。

7.

(1)上皮组织:

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覆盖于体表,体内各管、腔、囊的内表面及内脏器官的表面,有保护、感觉、吸收、分泌、排泄、呼吸等作用;可分为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等。

(2)结缔组织:

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于器官和器官或组织与组织之间,有连接、支持、营养、修复、贮存、保护等功能;有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及血液。

(3)肌肉组织:

主要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构成,一般呈长纤维状,通过收缩使机体进行各种运动;根据肌细胞的形态可分为横纹肌、心肌、斜纹肌和平滑肌。

(4)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

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中的形态与机能的基本单位,具有高度发达的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能力;包括胞体、树突和轴突,树突短且数目多,功能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至胞体;轴突细长,仅一个,功能是传导冲动离开胞体;有髓神经纤维是因为轴突外围以髓鞘,无鞘者称无髓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多种多样,按突起多少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较神经细胞数量多、体积小,有突起,但不分树突和轴突,具有支持、营养、保护、绝缘、修复等功能。

六、填图题

1.高尔基体2.线粒体3.中心粒4.细胞质

5.核仁6.染色质丝7.核膜8.细胞膜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光合营养:

又称植物性营养,如绿眼虫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此种营养方式称光合营养。

2.吞噬营养:

又称动物性营养,如变形虫等靠吞食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其他微小生物为食,此种营养方式称吞噬营养。

3.渗透营养:

又称腐生性营养,如孢子虫类等可通过体表渗透摄取周围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质,此种营养方式称渗透营养。

4.伪足:

变形虫运动时,由体表任何部位形成的临时性细胞质突起称伪足,它是变形虫的临时运动器。

5.包囊:

多数原生动物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能分泌物质形成厚壳将自己包裹起来,既不取食也不运动,这就是包囊。

环境适宜时再脱壳成为虫体。

包囊形成时,体内的细胞器全部解除,形成包囊有利于原生动物延续种族,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6.伸缩泡:

某些原生动物的水分调节及排泄的细胞器;如草履虫有一前一后两个伸缩泡,由主泡和收集管组成;电镜下收集管的端部与内质网相连,主泡及收集管上有收缩丝,收缩丝的收缩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和部分代谢废物排入收集管,注入伸缩泡的主泡经表膜小孔(排泄空)排出体外。

前后两个伸缩泡交替收缩,不断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

7.赤潮:

有些海产鞭毛虫如夜光虫、沟腰鞭毛虫、裸甲腰鞭毛虫等在海水被大量的亚硝酸根、硝酸根、磷酸根离子污染时,可因大量繁殖密布海面而造成自然缺氧死亡,并分解释放出金色拟脂物质,使海面呈暗红色或褐色,并散发出臭味,称为“赤潮”。

由于赤潮的产生使海水严重缺氧,并伴有毒素产生,因而造成沿海鱼、虾及大量贝类的死亡,给水产资源带来严重损失。

8.黑热病:

由利什曼原虫造成的疾病称黑热病;主要在人体内脏的巨噬细胞内发育,寄主被他们大量寄生时,出现发烧、肝脾肿大、贫血等症状,以至死亡;由白蛉子进行传播。

9.胞饮作用:

变形虫等单细胞动物靠身体临时的前端,象饮水一样摄取液体食物的现象称作胞饮作用。

10.细胞内消化:

单细胞动物摄食时,随着食物也带进一些水分,形成食物泡。

食物泡和溶酶体融合,由溶酶体所含的各种水解酶消化食物,整个过程在细胞内完成,此为细胞内消化。

某些多细胞的部分细胞也能摄取食物,进行细胞内消化,如肠腔动物的内皮肌细胞。

11.滋养体:

一般指寄生原虫摄取营养的阶段,能活动,摄取营养,生长和繁殖,使其寄生致病的阶段。

12.裂体生殖:

进入宿主的孢子虫滋养体成熟后,首先是核分裂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分裂,胞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个裂殖子,这种复分裂方式称为裂体生殖。

13.孢子生殖:

进入终宿主的孢子虫发育至卵囊以后,核和胞质进行多次分裂,先形成多个孢子母细胞,每个孢子母细胞形成许多孢子,一个孢子又可形成许多子孢子。

这就是孢子虫所特有的孢子生殖方式。

14.刺丝泡:

在草履虫表膜之下,整齐的于表膜排列的一些小杆状结构,与刺激时能放出具有防御机能的刺丝的细胞器。

二、填空题

1.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

2.眼点;光感受器

3.叶绿素;光合作用;光合营养

4.体表;渗透营养

5.光合作用;体表

6.包囊

7.植鞭;动鞭

8.有色素体;光合作用或自养

9.眼虫;盘藻;团藻

10.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鳃隐鞭虫

11.无色素体;异养

12.变形鞭毛虫;鞭毛虫;肉足虫

13.伪足

14.排遗

15.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物质代谢;形态发生与核的关系

16.根足亚纲;辐足

17.痢疾内变形虫

18.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包囊

19.大滋养体

20.包囊

21.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型疟原虫;疟疾

22.人;按蚊

23.肝细胞;红血细胞

24.红血细胞周期

25.白吞噬细胞所吞噬;侵入红细胞;继续侵入新的肝细胞

26.红血细胞内期

27.环状滋养体;变形虫状滋养体;裂殖体;裂殖子;配子母细胞

28.配子;孢子

29.兔肝艾美球虫;牛焦虫;碘泡虫或微孢子;弓形虫

30.红细胞前期;红细胞内期;蚊子体内期;肝细胞

31.横二分裂;接合生殖

32.全毛目;下毛目;缘毛目

33.体表

34.分裂生殖;裂体生殖;出芽生殖

35.分裂生殖;接合生殖

36.鞭毛纲;披发虫

37.鞭毛;伪足;纤毛

38.杜氏利什曼原虫;疟原虫

39.渗透;眼虫;吞噬;草履虫

40.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或系统;没有分化,细胞之间彼此具有相对独立性

41.鞭毛;纵二分裂

42.横二分裂;接合生殖;植鞭;动鞭

43.营养;肾形;生殖;圆形

44.单细胞藻类和小型原生动物;食物泡;溶酶体;细胞内消化

45.活泼;迟缓;人体红细胞;细菌、霉菌等

46.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按蚊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

四、选择题

1.B2.A3.C4.A5.C6.A7.C8.B9.D10.D

11.C12.B13.C14.A15.B16.A17.A18.B19.C20.D

21.C22.D23.B24.B25.C26.D27.C28.D29.B30.C

31.B32.B33.D34.A35.A36.A37.A38.A

五、问答题

1.身体只由一个细胞组成;由多种细胞器来完成各种机能;有三大营养方式,即植物型营养(自养,光合型)营养,动物型营养(异养,吞噬型营养),渗透型营养(腐生型营养);呼吸和排泄主要靠细胞膜的渗透作用,伸缩泡主要作用是调节水分平衡,寄生种类行厌氧呼吸,消化方式是细胞内消化;生殖方式多样,孢子纲的孢子生殖、裂体生殖和草履虫的接合生殖为原生动物所特有;具有应激性;能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2.二者结构上相似,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单细胞动物尽管只有一个细胞,但它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具有一切生物特征的有机体。

如对刺激的反应,运动,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及繁殖。

它没有像高等动物那样的系统,而是由细胞原生质分化出的各种细胞器来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如运动细胞器有鞭毛,伪足,纤毛等,营养胞器有胞口,胞咽,胞肛等。

所以说作为一个动物来说,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但作为一个细胞来说又是最复杂的。

3.单细胞动物的某些种类,如团藻等可由多个个体聚合在一起,排列成一个空心的圆球型群体,细胞彼此间借原生质桥相连。

这不同于多细胞的理由是:

两者细胞分化的程度不同。

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仅有营养细胞(又称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而体细胞本身没有什么分化,且群体内的每个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属于单细胞动物。

当体细胞进一步分化为不同组织,器官时,就成为多细胞动物。

这说明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既有明显区别,又没有绝对界限。

群体单细胞动物是单细胞向多细胞过渡的中间类型。

4.鞭毛是鞭毛虫的运动器,在光镜下,呈现为极细小的原生质丝。

但在电镜下观察其横切面,可见最外层是细胞膜,最内层是典型的“9+2”微管结构;及周围有9组双联体微管,中央有两个单独的微管;每个双联体微管上有两个短臂对着下个双联体微管,该双联体有放射辐伸向中心,双联体之间具弹性联丝。

现有资料表明,微管是由蛋白质大分子组成,与横纹肌的肌动蛋白相似;微管上的臂由肌球蛋白组成。

鞭毛的运动是靠微管间的滑动引起的,与肌肉收缩时肌肉之间的滑动类似。

鞭毛的运动需消化能量,微管上的臂有ATP酶的活性,分解ATP提供能量。

5.以鞭毛为运动器,是本纲最主要特征;具有原生动物所具有的三大营养方式,此外眼虫既能行光合营养,又能行渗透营养,故称之为混合营养;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纵二分裂,出芽生殖时期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可形成包囊度过不良环境

6.又名黑热病原虫,得病使人发热,肝脾肿大,贫血,致病性强,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基本形态分为白蛉子体内的前鞭毛体(或鞭毛体)和人体内的利杜体(或无鞭毛体);鞭毛体梭形,由基体伸出一根鞭毛;利杜体无鞭毛,呈椭圆形寄生与白蛉子体内的前鞭毛体大量繁殖后代侵入食道,口腔;当白蛉子叮咬人时,即进入人体肝细胞和脾,骨髓等网状细胞,鞭毛消失,只留下鞭毛根,虫体缩短,发育成利杜体。

利杜体大量繁殖,使人得病。

防治该病的原则时消灭白蛉子,治疗病人,杀灭病原,注意个人防护。

7.变形虫在运动时,任何方向的外质都可以向外突出成指状,内质流入其中,及溶胶质向运动的方向流动,并向外突出形成伪足。

当内质达到突起前端后,又向两边分开,接着又转变成凝胶质,同时后边的凝胶质又转变成溶胶质,不断的向前流动。

这样身体不断的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运动过程中身体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