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044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docx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期末复习三新版新人教版64

知识点一:

科学方法

1.推测法:

科学推测需要有确凿的 证据 ,需要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 联想 和 想象 。

 

2.比较法:

比较是

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 某种联系 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 相同 和 不同 之处。

 

知识点二:

生命的起源——化学起源说

1.米勒实验

实验装置:

①结果:

合成了多种 氨基酸 。

 

②科学实验表明:

原始地球

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 有

机物 。

 

2.生命起源的过程

知识点三:

生物进化的历程

1.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

(1)概念:

是生物的 遗体 、 遗物 或 生活痕迹 ,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

 地层 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结构越 简单 、越低等, 水生 化石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的化石的生物结构越 复杂 、越高等, 陆生 化石越多。

 

(3)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除了化石之外,还包括 分子生物学 证据、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等。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①无脊椎动物: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软体 动物→环节动物和 节肢动物 。

 

②脊椎动物: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由简单到 复杂 ,由 低等 到高等,由水生到 陆生 。

 

知识点四:

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选择

1.创始人:

 达尔文 。

 

2.概念: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 生存斗争 ,适应者 生存 ,不适应者被 淘汰 ,这就是自然选择。

 

3.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联系

(1)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遗传 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变异 使物种间向前发展变化

 

(2) 过度繁殖 产生大量个体,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而且还加剧了 生存斗争 。

 

(3) 生存斗争 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而 适者生存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 适应 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生物永远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之中,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

 

生命的起源

【重难解读】

1.原始生命诞生的条件

(1)物质条件:

原始大气。

原始大气主要是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与现代大气相比,最主要的差别是没有氧气。

(2)能量条件:

高温、紫外线和闪电等。

(3)环境条件:

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内含有有机小分子物质,并具有使有机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温度条件。

2.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

3.米勒实验

结论:

在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原始大气成分的实验中,合成了多种氨基酸,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转化为有机小分子物质。

【典例1】(2016玉林)现在的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形成原始生命时所需要的( D )

A.水分B.无机物

C.氧气D.环境条件

解析:

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

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

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生了改变。

【变式1

1】(2016杭州)如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模拟原始地球的大气

B.火花放电模拟闪电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

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变式1

2】

(2016盐城)下列有关证据和推测之间的逻辑关系比较严密的是( C )

A.一度干涸的池塘一旦有水就会出现各种生物,说明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

B.把大豆种子放进冰箱里不能萌发,说明菜豆种子萌

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C.把经过消毒的肉汤密封起来不会变质,但打开盖子后就会变质,说明导致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瓶外而非来自肉汤本身

D.将点燃的小木条放进盛有萌发种子的瓶子中,小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

生物的进化历程

【重难解读】

1.进化证据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还有分子生物学证据、解剖学证据等。

2.进化历程

(1)蕨类植物不是原始苔藓植物进化而来的,而是由原始藻类植物进化而来。

(2)哺乳动物不是鸟类进化而来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都是原始的爬行动物进化而

来的。

(3)生物进化趋势不包括由体型小到体

型大。

(4)化石在地层中分布的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

物越简

单、低等,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越多。

【典例2】(2016常州)下列关于动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原始的单细胞动物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

B.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C.原始的鱼类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

D.原始的爬行类进化为原始的哺乳类

解析:

脊椎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是:

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原始的两栖类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B错误。

【变式2

1】(2016保定)依据生物简易“进化树”,你认为下列各组动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B )

A.熊和浣熊 B.熊和大熊猫

C.浣熊和大熊猫D.小熊猫和大熊猫

【变式2

2】(2016盐城)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 )

A.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甲

B.乙和丙都是由甲进化来的

C.戊最有可能比甲低等

D.丁的结构比丙复杂

生物进化的原因

【重难解读】

1.图示

2.解读

(1)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普遍具有产生大量个体

的能力,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的选择材料。

(2)生存斗争:

生物生存所需要的食物、水和栖息条件是有限的,为了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遗传能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变异使

物种发展进化。

(4)适者

生存:

具有某些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的个体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3.内容之间的联系

(1)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动力,遗传变

异是基础,适者生存是

结果。

(2)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典例3】(2016东营)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

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

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B错误。

【变式3

1】(2016孝感)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A.大多数物种繁殖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现存数量

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

C.微小的有利变异在物种内能够逐代积累

D.环境对生物变化的选择是不定向的

【变式3

2】(2016绵阳)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长翅昆虫少,无翅或残翅昆虫却很多。

其原因错误的是( B )

A.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翅昆虫大量迁出

C.长翅昆虫易被大风吹到海中

D.无

翅或残翅昆虫不易被大风吹到海中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章末限时检测新版新人教版66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2,3,4,5,21

生物进化的历程

6,7,8,17,18,22,23

生物进化的原因

9,10,11,12,13,14,15,16,

19,20,24,25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53年,在实验室里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等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 C )

A.达尔文B.巴斯德

C.米勒D.列文·虎克

解析:

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

2.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B )

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

B.米勒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解析:

米勒实验模拟了原始地球环境,利用模拟的原始大气为材料,在闪电的作用下,形成了多种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并没有证明生命起源于海洋。

3.原始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是( A )

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B.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

D.原始生命→有机物→无机物

解析: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转化成有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在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再形成多分子体系,最后形成原始生命。

4.生命起

源问题是科学界的热点。

以下哪一项证据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 D )

A.陨石上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

B.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C.已经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的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

D.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解析:

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

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合成多种氨基酸,证明了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地球,不能证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5.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 B )

A.简单有机物的形成

B.有原始的新陈代谢,能进行繁殖

C.原始大气的形成

D.原始海洋的形成

解析:

新陈代谢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当具有了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能力,标志着原始生命诞生了。

应该选择B。

6.下列不能用化石提供证据的事实是( D )

A.各种生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现代生物是由古代生物进化而来的

B.生物从低等向高等方向发展

C.地球上曾经生活过许多生物

D.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解析:

化石有规律地排列在不同的地层里,能证明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及地球上出现的许多生物的形态结构,但化石不能为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提供证据。

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同源器官外形差异是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B.通过细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

C.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D.越是晚期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解析:

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是生物化石,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

除此以外,分析同源器官的差异和比较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可以分析出不同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而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适应于不同的功能,因而产生了表面形态上的分歧,也就是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

8.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进化系统树)来看,地球上现存的动、植物中,最高等的动物和植物依次是( D )

A.爬行动物和种子植物

B.鸟类和被子植物

C.哺乳动物和裸子植物

D.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

解析:

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选择D。

9.(2016广东)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都能形成新品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B )

A.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C.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解析: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基础。

10.下列事例属于自然选择的是( A )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B.无心插柳柳成荫

C.超级鼠的培育过程D.克隆羊的培育过程

解析:

长颈鹿的形成是经过了漫长的年代,通过自然选择逐渐形成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是通过扦插实现的;超级鼠的培育过程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克隆羊的培育主要

通过克隆技术实现的。

11.下列现象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C )

A.夏天的蝗虫一般是绿色的,秋天的蝗虫一般是黄色的

B.夏天的雷鸟羽毛为麻灰色,冬天的雷鸟羽毛全是白色

C.竹节虫趴在细小的竹枝上一动不动,就像竹枝的一部分

D.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桦尺蛾大多为深色的

解析:

保护色是动物与环境色彩非常相似的体色,C中竹节虫的防御现象为拟态。

12.化石证据表明,有的物种只存活了短暂的时期就绝灭了。

下列哪种说法最准确( A )

A.这些生物体缺乏可遗传的变异

B.它们的生活环境太恶劣

C.这些生物体的食量太大

D.它们的生殖能力太弱

解析:

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有的物种由于缺乏可遗传的变异,只存活了短暂的时期就绝灭了,选择A。

13.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击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C )

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

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

C.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定向变异的结果

解析:

在大风的作用下,中等翅的个体容易被风吹走,生存下来的较少。

这属于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2016聊城)雌长颈鹿在择偶时青睐于“长颈”的雄性。

下列对“长颈”的叙述不符合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C 

A.“长颈”性状是可以遗传的

B.是通过遗传物质的变异而获得的

C.是长期锻炼加强获得的

D.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

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当食物缺少时,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

因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5.(2015内江)下面是阳阳同学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节后,依据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进行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D )

A.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其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C.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骤变的结果

D.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解析:

盲鼠在暗洞中逐渐失去视觉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是因为长期不用眼睛造成的。

16.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的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C )

A.金鱼适应不同环境B.我国水域辽阔

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

解析:

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多个金鱼品种的形成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故C正确。

17.(2016岳阳)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推断鸟类可能由古代的哪类动物进化而来( C )

A.鱼类B.两栖类

C.爬行类D.哺乳类

解析:

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表明,这种动物既像鸟,又像爬行动物;由此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C正确。

18.下列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的珍稀动物中,进化等级最高的是( B )

A.蟒蛇B.大灵猫C.鹰D.白鹇

解析:

蟒蛇属于爬行动物;鹰和白鹇属于鸟类;大灵猫属于哺乳动物。

根据动物的进化历程,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大灵猫。

因此B正确。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是( D )

A.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

B.任何生物都要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

D.生物体的器官因为经常使用而变得发达,并且这种性状能够遗传给后代

解析: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选项D的说法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内容。

20.自然选择的动力是( B )

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

C.变异D.人工淘汰

解析: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和手段,选择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1.(16分)如图是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 水蒸气 、氢气、 氨 、甲烷、 二氧化碳 和硫化氢等。

这些物质主要是由于 火山喷发 产生的。

 

(2)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没有的气体成分是 氧气 ,这种气体是 绿色植物 (填写某一类生物)通过 光合 作用制造的。

 

(3)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由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形成 简单的有机物 ,所需要的条件是 闪电、紫外线和高温 。

第二步是由简单的 有机物 形成复杂的 有机物 ,这一过程是在 原始海洋 中完成的。

第三步由 复杂

的有机物 形成 原始生命 ,并进一步形成原始单细胞生物。

 

(4)你认为生命起源的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由 复杂的有机物 演化成 原始生命 。

 

解析:

(1)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火山喷发的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组成了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氧气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3)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合成简单有机物。

第二步是由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有机物,这一过程是在原始海洋中完成的。

第三步是由复杂有机物形成原始生命。

(4)在这三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复杂有机物演化成原始生命。

22.(6分)如果在某地区找到下列生物化石,请你按其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把它们填写在相应的地层中(每行代表一个地层,且由1到3地层形成得越来越早)。

化石种类:

三趾马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古苔藓植物化石、古蕨类植物化石、种子蕨化石。

植物所在的地层     动物所在的地层

1. 种子蕨化石 1. 三趾马化石  

2. 古蕨类植物化石 2. 恐龙化石  

3. 古苔藓植物化石 3. 鱼类化石  

解析:

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古蕨类植物比古苔藓植物高等,种子蕨比古蕨高等;鱼类是水生生物,恐龙是爬行动物,恐龙比鱼类高等;马是哺乳动物,比爬行类高等。

因此生物进化先后顺序是古苔藓植物化石→古蕨类植物化石→种子蕨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三趾马化石。

23.(9分)如图所示是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进化树),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数生活在 水 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 陆地 上,从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由水生到陆生 。

 

(2)较早出现的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 根、茎、叶 的分化,苔藓植物的茎中没有 输导组织 ,而较晚出现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结构复杂,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的分化。

从生物体的结构组成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由简单到复杂 。

 

(3) 化石 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

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

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由低等到高等 。

 

(4)生物之所以能不断地进化,是 自然选择 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生物进化的知识。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较早出现的单细胞动物和腔肠动物大多生活在水中,而较晚出现的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

(2)藻类植物

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而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根是假根,茎中没有输导组

织,而晚近

出现的

被子植物有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分化,由此可见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

(3)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古老的地层里只有低等生物的化石,高等生物的化石出现在较晚近地层里,由此可见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

(4)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24.(9分)如图表示斑马生活在稀树草原上。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解释斑马的进化过程。

(1)斑马群中存在着不同体色的个体,说明生物具有 变异 的特征,这种特征一般是 不定向 的, 遗传和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

 

(2)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变,体色为黑白相间、跑得快的斑马与环境相适应,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在 生存斗争 中获胜得以生存、繁衍。

这样,环境对斑马起了 选择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定向 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 方向 。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的动力是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适者

生存 。

 

解析: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变异性且不定向,这种不定向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选择材料,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并且产生后代,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自然选择,斑马体色的有利变异被不断积累而形成现代的黑白相间的体色,这是经过长期的定向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25.(10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进化

下面以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为主线,梳理一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物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它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 有限 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进行 生存斗争 。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

 

(2)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呢?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但只有那些具有 有利变异 的个体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掉。

这里所谓的“有利变异”是指 能适应环境 的变异。

在如图所示的模拟长颈鹿取食树叶的情景中,最后生存下来的长颈鹿应是标号1、2、3、4中的哪一个?

 3 。

 

(3)在生物进化中,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有利变异必定是由 遗传物质(或基因、DNA) 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通过生殖和发育过程在子代表现出来。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 是这种物质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4)综上所述,生

物通过 生殖和发育 使得生

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而生物的 进化 又使得生命不断发展。

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变异类型、遗传物质的传递。

(1)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2)“有利变异”是指有利于生物生存、适应环境的变异。

3个体

颈最长,能够获得充足的食物而生存下来。

(3)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能够遗传给下一代的,亲代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把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

(4)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能够延续种族,在遗传和变异的基础上,通过进化又使得生物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