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821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记叙的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描写的自然风光的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把握课文内容可以从写作顺序入手。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联系作者生平和与作背景。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①掌握记叙的顺序。

②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解决方法:

教师讲解。

  2.难点:

树、石、水、鱼特点及对它们的准确描写。

    解决方法:

学生自读,从书上勾画出来。

  3.疑点:

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解决方法:

教师启发,学生回答。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悉课文,疏通词句

教学设计:

  

一、导语:

杜甫曾有诗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

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一)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潭的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

   第二段,写潭中游鱼。

   第三段,写潭水的源流。

   第四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第五段,写作者游览感受。

 3.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1)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

“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

  (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4)“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

“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

“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5)“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7)“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解决疑难,品析课文

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教师提问,作者是怎样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1)先声夺人。

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

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

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

第二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

“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对比描写。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

“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5.文章结尾部分感情基调为何与前不同?

让人有低沉之感?

  了解写作背景,柳宗元是在政治上失意遭贬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到了偏远的永州以后,也不能不使他心怀恐惧,这种特定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反映、渗透在他的作品之中。

因此,小石潭那竹树环会的境界,别人身临其境也许会感幽美宜人,流连忘返;而对他来说则是“凑神寒骨,悄怆幽邃”,认为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结尾部分的感情调子的低沉,原因就在这里。

二、总结、扩展

  总结: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

小石潭结构的奇特,潭水的清澈,岸上景物的秀丽,潭中游鱼的活泼,通过作者精描细绘,图画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扩展:

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如鱼在水中“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情态,溪流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是很难描绘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完成400~5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三、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青树翠蔓

  (3)日光下彻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以其境过清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鸣珮环,心乐之。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4)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其岸势犬牙差互。

 

27、岳阳楼记

范仲淹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文导读: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

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

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

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

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

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

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

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

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

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

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

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

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

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

述,论述。

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南极潇湘:

极,尽。

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

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

诗人,战国时屈

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

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

那”。

霏霏:

连绵的雨。

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

开,放晴。

浊浪排空: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

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

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

墙,桅杆。

楫,船桨。

薄暮冥冥:

薄(比),迫近。

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

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

谗,谗言,诽谤性话语。

讥:

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

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

感,感慨。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

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

一碧万顷: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

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

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

蓝,香草。

汀,水中的小洲。

而或长烟一空:

而或,有时。

长烟,大片烟雾。

一空,完全消散。

一,全。

浮光跃金:

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

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

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

宠,荣耀。

辱,屈辱。

偕,一起。

把酒临风:

把,持,执。

临风,迎着清风。

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这样。

进,指在朝廷上做官。

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

那一定要说“在

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

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第二课时

一、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

(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

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景象。

今义:

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微斯人(微   古义:

没有。

今义:

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

二、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

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

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

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

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

点明作“记”的时间。

(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

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

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

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

“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

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

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

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

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

“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

“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先讲“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

“进”指什么?

“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

“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

(借代)

13、提问: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

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

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

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

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

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

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

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

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题。

2、预习《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结构,学习本文写景与抒情自然结合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作用。

2、 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其与民同乐的情怀。

3、 学习掌握文章中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

教学重点:

1、疏通文句,积累字词

2、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今天我们要学习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一篇著名的山水游记《醉翁亭记》,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欧阳修。

明确: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

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

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

《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

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

“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欧阳修称得上是饱学之士。

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学生朗读后,正音正字。

滁(chu)  壑(he)  琅琊(langya)   潺(chan)酿(niang) 僧(seng)辄(zhe) 

霏(fei) 暝(ming) 朝(zhao)而往   伛偻(yu)(lv)        洌(lie) 蔌(su)

射者中(zhong) 弈(yi)  觥筹(gong)    翳(yi)

2、两人互读,正音正字

三、合作学习,疏通大意。

难点提示:

 

(1)第1自然段。

  环滁皆山也: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皆,都是。

  林壑尤美:

壑,山谷。

尤,尤其,特别。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山行六七里:

山行,沿山而行。

  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转,盘旋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指亭四角飞檐翘起。

临,靠近。

  名之者谁:

名之者,给亭起名的人。

  太守自谓也:

自谓,自称,太守用自己的别名(‘‘醉翁”)来命名。

  饮少辄醉:

辄,就。

  故自号日醉翁也:

自号,给自己起了个别号。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山水之乐:

欣赏山水的乐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之心,领会在心里。

寓之酒,寄托在饮酒上。

 

(2)第2自然段。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文言里承接上文而引出另一层意思时常用,近乎“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林霏,树林里的雾气。

  云归而岩穴暝:

云归,云雾聚拢在山中。

岩穴,山谷。

瞑,昏暗。

  晦明变化者:

晦,昏暗不明。

  野芳发而幽香:

野芳,野花。

幽香,清淡的香气。

  佳木秀而繁阴:

佳木,好的树木。

秀,枝叶繁茂。

繁,浓密的。

  风霜高洁:

即风高霜洁,形容秋高气爽,霜色洁白。

 (3)第3自然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

至于,连词,多用于句子开头,承接上文,表示另提一事。

负者,背负着东西的人。

  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驼背的样子,这里指老人。

提携,拉着手行走,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

  泉香而酒洌:

互文,即泉洌而酒香。

洌,水清。

  山肴野蔌:

山肴,野味。

肴,荤菜。

野蔌,野菜。

蔌,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错杂。

陈,摆放。

  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

丝、竹,指音乐。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射者中:

射,投射,宴饮时以饮酒为赏罚的一种游戏。

  弈者胜:

弈,下棋。

  觥筹交错:

觥,用犀牛角做的酒杯。

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交错,交互错杂。

  苍颜白发:

苍颜,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4)第4自然段。

  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过了一会儿,不久。

  树林阴翳: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