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810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0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docx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

甘肃省靖远县

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

 

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

二○○九年十二月

甘肃省靖远县

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报告

 

编写单位:

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

项目负责:

郭书胜

编写人:

王在鹏郭书胜于松周永刚李元庆王硕高吉青李士达伊茂强柴少波王林田振环

单位技术负责:

郭书胜

院总工:

张明魁

 

提交单位:

银川高新区石金矿业

提交时间:

二○○九年十二月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01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一带区域地质图

1:

50000

2

02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矿区地势地质图

1:

10000

3

03

甘肃省靖远县红窝窝金矿点地势地质图〔附工作布置〕

1:

2000

4

04

甘肃省靖远县东湾台子金矿点地势地质图〔附工作布置〕

1:

2000

5

05

甘肃省靖远县东湾台子金矿点采样平面图

1:

2000

6

06

甘肃省靖远县红窝窝金矿点采样平面图

1:

2000

7

07

红窝窝金矿点第6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横剖面图

1:

500

8

08

红窝窝金矿点第24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横剖面图

1:

500

9

09

东湾台子金矿点第0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横剖面图

1:

500

10

10

东湾台子金矿点第10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横剖面图

1:

500

11

11

东湾台子金矿点第14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横剖面图

1:

500

12

12

东湾台子金矿点第15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横剖面图

1:

500

13

13

东湾台子金矿点第16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横剖面图

1:

500

14

14

东湾台子金矿点第19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横剖面图

1:

500

15

15

红窝窝金矿点②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16

16

红窝窝金矿点③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17

17

红窝窝金矿点④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18

18

红窝窝金矿点⑤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19

19

东湾台子金矿点①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20

20

东湾台子金矿点②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21

21

东湾台子金矿点③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22

22

东湾台子金矿点④、⑤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23

23

东湾台子金矿点⑥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24

24

东湾台子金矿点⑦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25

25

东湾台子金矿点⑧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26

26

东湾台子金矿点⑨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27

27

东湾台子金矿点⑩号矿体源储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1:

200

28

28

红窝窝金矿点TC7工程素描图

1:

100

29

29

东湾台子金矿点TC4工程素描图

1:

100

30

30

红窝窝金矿点PD1工程素描图

1:

100

31

31

东湾台子金矿点PD2工程素描图

1:

100

32

32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P1实测剖面图

1:

1000

33

33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P3实测剖面图

1:

2000

 

附表目录

〔另订一册〕

附表1操纵点成果表

附表2探矿工程登记表

附表3地表工程样品差不多分析结果登记表

附表4填图路线样品差不多分析结果登记表

附表5样品差不多分析内检结果登记表

附表6样品差不多分析外检结果登记表

附表7矿石体重、湿度平均值运算表

附表8单工程矿体加权平均品位运算表

附表9单工程矿体厚度运算表

附表10块段加权平均品位及平均厚度运算表

附表11块段体积、矿石储量、金属资源量运算表

附表12矿床资源储量汇总表

附件目录

附件1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柱浸实验报告

第1章绪言

1.1目的和任务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工作是受靖远华夏基业矿业托付,由宁夏核工业地质勘查院承担实施的地质勘查项目,工作周期二年。

其目的任务是:

1、通过1:

1万及1:

2千地势地质测量,差不多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及矿化蚀变等分布特点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并研究总结区内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矿床成因。

2、利用系统的地表槽探及深部坑探等工程对区内主矿体进行操纵,差不多查明矿体的空间分布、矿体规模、产状、形状、品位变化及矿石质量等特点,并探求金333+3341资源〔储〕量。

3、差不多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初步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为矿山建设提供依据。

4、进行矿石加工选冶试验,差不多查明矿石的选冶指标、选矿方法等工艺流程;并对矿床进行概略研究评判。

1.2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

测区位于扁强沟~荒凉滩一带及大青山和赵家水等地,属靖远县石门乡、水泉乡、景泰县中泉乡等管辖。

地理坐标为104°00′00″-104°46′00″,北纬36°40′00″-37°00′00″。

属国际标准分幅1:

5万水泉幅〔10-48-114-甲〕、老龙湾幅〔10-48-113-已〕。

其地理坐标范畴由20个拐点坐标〔六度带〕组成,详见〔表1-1〕。

 

表1-1矿区拐点坐标一览表〔六度带〕

点号

地理坐标

直角坐标

L

B

Y

X

1

104°26′00″

36°58′00″

4093034

18449536

2

104°28′00″

36°58′00″

4093017

18452505

3

104°28′00″

36°56′30″

4090242

18452489

4

104°29′00″

36°56′30″

4090234

18453974

5

104°29′00″

36°56′00″

4089309

18453969

6

104°30′00″

36°56′00″

4089301

18455454

7

104°30′00″

36°55′30″

4088376

18455449

8

104°31′00″

36°55′30″

4088369

18456934

9

104°31′00″

36°55′00″

4087444

18456929

10

104°32′00″

36°55′00″

4087437

18458415

11

104°32′00″

36°54′30″

4086512

18458410

12

104°30′00″

36°54′30″

4086527

18455439

13

104°30′00″

36°55′00″

4087452

18455444

14

104°29′00″

36°55′00″

4087460

18453959

15

104°29′00″

36°55′30″

4088384

18453964

16

104°28′00″

36°55′30″

4088384

18452479

17

104°28′00″

36°56′00″

4089317

18452489

18

104°27′00″

36°56′00″

4089326

18450999

19

104°27′00″

36°56′30″

4090251

18451005

20

104°26′00″

36°56′30″

4090259

18449520

区内交通比较方便,从景〔泰〕-白〔银〕公路的大水经中泉乡、石门乡枣茨滩村〔摆渡黄河〕到矿区直距约50Km,为简易公路或便道,可通行汽车。

另从国道109线的水泉乡经荒凉滩、席芨水到矿区直距约30Km,也为简易公路或便道可通行汽车,交通便利〔见图1-1〕。

测区内山脉同属祁连山系,按地貌形状分类属中低山及丘陵地区。

海拔1600-2842m,高差一样为200-400m,中等切割。

黄河为要紧水系,横亘于矿区南侧,到矿区约7Km距离。

测区属大陆性洪涝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仅为190mm,而年蒸发量达3565mm。

最高气温〔七月〕为34℃,最低气温〔元月〕为-27℃,日温差可达18-20℃。

冬春季多风,风向西北及东北,最大风力达8级。

夏秋季为雨季,多为暴雨。

区内居民为汉族,聚居于黄河两岸的较为平坦阶地上,属农业区。

靠山区兼营牧业、林业,种植小麦、玉米、糜子等;经济作物有花椒、红枣、苹果等;牧业以养羊为主。

工业不发达,矿业以开采砂金、煤、铜矿等为主,规模小,经济较落后。

1.3以往工作评述

测区内自1958年始迄今,先后进行了中小比例尺的区测,化探扫面,金矿化点的普查工作,地质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表1-1〕。

表1-1以往地质工作一览表

序号

工作时刻

工作单位及工作性质

涉及工作区的要紧地质、矿产、物化探工作及结论性意见

1

1958-1973

甘肃省地勘局第一区测队,景泰幅1:

20万区测

对图幅内地质及矿产进行了综合普查与评判:

①发觉并评判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42处,圈定重砂及金属量专门区10处,重砂及金属量增高点20个。

②划分出6个找矿远景区。

2

1989

甘肃省地质局地质一队景泰大拉排-靖远金巷梁一带金矿普查

进行了大比例尺地质测量及槽探揭露,并发觉了金矿点1处〔金巷梁〕,金矿化点7处。

3

1991-1993

甘肃省地矿局化探队景泰幅1:

20万化探扫面

共圈出46个分散流综合专门,并对专门进行了简单评判,对区内地化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

4

1993-1996

甘肃省地矿局区调队老龙湾幅1:

5万区测

对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发觉并评判金矿化点1处,砂金矿化点1处,锰矿点1处。

5

1998-2000

甘肃省地勘局第六地质队靖远县红窝窝一带金矿普查

对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发觉了化子沟、红窝窝、东湾台子一带的金矿〔化〕点,初步地表评判了各矿〔化〕体的地质、构造特点及规模形状、产状、品位变化等。

1.4本次工作情形

项目组在认真研究前人工作、区域地质、矿区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以红窝窝、化子沟实地踏勘线索为重点。

2020年8月在红窝窝一带开展以金为主的地质普查工作。

通过对全区进行1:

10000实测地质填图及针对红窝窝、东台子湾二个要紧矿点进行的1:

2000实测地质填图、山地工程揭露、浅部坑道施工,大致查明了测区内红窝窝等要紧矿点地表规模、形状、产状、品位变化及操纵构造等;对围岩蚀变特点、找矿标志等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对矿体浅部变化特点等做了概略了解;对矿石质量变化、可选性能、开采技术条件进行了概略评判,提交333+3341金资源量,通过以上工作,差不多完成了设计任务〔见表1—2〕,达到了普查目的。

表1—2完成实物工作量

工作项目

单位

设计工作量

完成工作量

备注

1:

2千地势测量

km2

2

2

 

1:

1万地质测量

km2

17

17.22

 

1:

2千地质测量

km2

2

2

 

1:

1千地质剖面测量

km

2

2.751

 

1:

5百勘探线地质剖面

km

10

2

 

槽探

m3

2000

1500 

 

硐探

m

350

 204

 

基线、勘探线测量

km

10

 7

 

工程点测量

80

14 

 

化学样

2000

697 

 

岩石光谱样

10

 0

 

光、薄片样

50

16 

 

大体重样

30

2

收集 

组合分析样

30

0 

 

岩矿石化学全分析样

30

5 

 

物相分析样

2

 0

 

矿石选冶样

1

1 

 收集

外检样

20

 

1.5勘查许可证设置情形

勘查许可证设置情形

〔1〕、勘查许可证证号:

T62120200602021184

〔2〕、探矿权人:

银川高新区石金矿业

〔3〕、勘查项目名称:

甘肃省靖远县席芨水地区金矿普查

〔4〕、其经纬度拐点坐标:

〔见表1-1〕。

〔5〕、勘查面积:

19.22平方公里

〔6〕、有效期限:

2020年6月24日至2020年6月24日

〔7〕、勘查单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核工业地质勘查院

第2章区域地质特点

区域地层区划归属祁连-北秦岭分区、北祁连地层小区。

据«甘肃省岩石地层»、1:

20万景泰幅及1:

5万老龙湾幅、水泉幅区测资料,现将区域地质特点分述如下:

2.1地层

区域内出露地层较为齐全,尤以奥陶系、下志留系较为发育。

从老到新为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表2-1〕。

2.1.1奥陶系

1、下奥陶统车轮沟群〔O1C〕

出露于进墙子及红土凹以北,厚度>1986m,呈狭长带状分布。

其岩性下部为碳酸盐岩组,以大理岩、硅质岩为主,夹千枚岩、变砂岩;上部为由绢云绿泥千枚岩、片岩、变砂岩组成的碎屑岩组。

区域内与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呈逆断层接触,为一套中等变质岩系。

2、中下奥陶统中堡群〔O1-2Z〕

出露于天池沟-南贡沟一带,厚度达1986.5m,是一套细碧-石英角斑岩的沉积建筑。

下部地层为千枚岩、硅质岩岩组;中部以安山质的熔岩和凝灰岩为主的火山岩组;上部为浅海相的碎屑岩组。

与上覆马营沟地层为逆断层接触,南贡沟的硅质铁矿即产于此套地层中,属中等变质岩系。

表2-1区域地层系统表表

年代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特点

备注

新生界

第四系

全新统

Qh

风积亚砂土及现代河床冲积石层

赋存六宝坪砂金层位

更新统

Qp

河滩冲-洪积砂砾石层冲积黄土

第三系

上新统

临夏组〔N2l〕

红-紫红色砂砾岩砾岩砂岩,桔黄色粉砂质粘土岩

角度不整合接触,局部以断层接触。

中新统

咸水河组〔N2x〕

杂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粉砂质粘土及石膏

中生界

白垩系

下统

河口群〔K3H〕

肉红-紫红色粉砂岩、粉质泥岩夹杂色细砾岩

可与新民堡对比

侏罗系

上统

享堂组〔J3x〕

紫红色泥岩、粘土状页岩

三者要紧以垂直上颜色分界明显,

中统

红沟组〔J2h〕

灰白-浅紫色砾岩、粉砂岩

下统

阿甘镇组〔J1a〕

灰白色砾岩、砂岩

三叠系

上统

延长群〔T3yn〕

湖相-沼泽环境下的碎屑岩沉积以细粒为主,为砂岩、、炭质页岩

可与南营儿组对比

中下统

T1-2

动荡环境下的干热湖相碎屑岩沉积,岩性以砾岩、粗砂岩为主。

可与西大沟组对比

古生界

二叠系

上统

红泉组〔P2h〕

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岩性为细粒砂岩、粉砂岩等。

相当1:

20万窑沟群〔P2yg〕

下统

大黄沟组〔P1d〕

上部以细粒沉积碎屑岩夹晶屑凝灰岩,下部以粗粒碎屑沉积物为主。

石炭系

上统

羊虎沟组〔C2y〕

砂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煤线及灰岩透镜体

景泰幅1:

20万的C3t、C2y组

下统

前黑山组〔C1q〕

为细砾岩、含砾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灰岩

景泰幅1:

20万的C2地层

泥盆系

上统

沙流水组〔D1〕

由红色碎屑岩组成,底部夹灰绿色-黑灰色页岩透镜体

沙流水群〔D3sh〕

中下统

老君山组〔D1-2〕

为一套巨厚磨拉石建筑,要紧由紫红色碎屑岩组成,以砾岩为主。

景泰幅1:

20万的雪山群D1-2XS

志留系

下统

马营沟组〔S1m〕

为海相岩,由变砂岩、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局部夹火山岩

老龙湾幅1:

5万划归肮脏沟组〔S1a〕

奥陶系

上中统

O2-3

上部为火山岩组,下部为碎屑岩组。

老龙湾幅1:

5万划归为阴沟群〔Oγ〕

中下统

中堡群〔O1-2C〕

上部为浅海相碎屑岩,中部为火山岩组,下部为硅质岩组。

南贡沟铁矿产于火山岩组中

下统

车轮沟群〔O2C〕

上部由绢云绿泥千枚岩、砂岩组成碎屑岩组,下部为碳酸盐组。

备注

角度不整合

未见直截了当接触

整合接触

3、中-上奥陶统〔O2-3〕

出露于米家山、宋家梁一带,厚度2189m为一套海相的火山碎屑和碎屑岩建筑。

下部以绢云石英片岩为主夹变质砂岩、硅质岩和少量绿泥片岩组成的碎屑岩;上部为由变玄武岩、变英安岩、变安山凝灰岩组成的火山碎屑岩,属亚碱性系列中的拉斑玄武岩系列,形成于岛弧环境。

银洞沟黄铁矿型铜锌矿床即产于该套地层的细碧岩内,呈大的透镜体显现。

属中-深变质岩系。

2.1.2下志留统马营沟组〔S1m〕

出露于扁强沟以东、水泉尖山及宋家梁以西地带,呈两条带分布,厚度>1159m,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建筑,在区域上构成松山复向斜两翼的要紧地层之一。

要紧岩性为变砂岩、千枚岩、绢云千枚岩,局部地段夹火山碎屑岩,属浅变质岩系,其与下覆、上覆地层呈逆断层接触,已发觉的红窝窝一带金矿体赋存于该地层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部位。

2.1.3泥盆系〔D〕

1、泥盆系中下统老君山组〔D1-2l〕

出露于阳凹山、小旋顶、雪山等地,为一套巨厚的山麓磨拉石相-河流、湖泊相红色碎屑岩沉积。

要紧岩性为灰紫色的块状砾岩、砂岩,其顶部灰绿色含植物砂岩层位为区域上查找沉积型砂岩铜矿的有得部位,与上覆砂流水组以明显的区域性角度不整合面为划分标志。

2、泥盆系上统沙流水组〔D3s〕

零星出露于沙流水北东,厚度达495.5m,也为内陆坳陷盆地势成的碎屑岩沉积,由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及少量砂砾岩组成。

底部夹灰绿色-黑灰色页岩透镜体,为铀、钍放射性矿种的高强度层位。

其与上覆下石炭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1.4石炭系〔C〕

零星分布于席芨水、小红沟等地,沿区域构造线方向呈NW-SE条带状展布。

有前黑山组〔C2q〕和羊虎沟〔C2y〕两套地层组成,前者以微晶灰岩夹碎屑岩为标志特点与后者平行不整合接触。

属滨海-岸后平原相、近岸三角洲相的陆源碎屑岩沉积建筑,为区域内要紧含煤岩系。

2.1.5二叠系〔P〕

要紧出露于孟子拉牌-井儿川等地,以NW向呈条带状零散分布。

分大黄沟组〔P1d〕和红泉组〔P2h〕,二者以灰绿色碎屑岩系的终止或紫红色碎屑岩系的始现做为分界,呈整合接触。

属河漫滩亚相的陆源碎屑岩沉积建筑。

2.1.6三叠系〔T〕

要紧出露于戚家泉、宝积山等地,为一套湖相沉积的碎屑岩沉积。

其与上覆侏罗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二叠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2.1.7侏罗系〔J〕

要紧出露于王家山、魏家地一带,沿区域构造线山前凹陷地段分布,为一套内陆湖相的碎屑岩沉积。

要紧岩性为砾岩、砂岩、粉砂岩、粘土状页岩、灰质页岩夹煤屑,为区域要紧含煤岩系。

2.1.8白垩系河口群〔K1H〕

出露于大水头东南,呈NWW向展布,为肉红、紫红色中-薄层粉砂岩、粉砂泥质岩夹细砾岩,属三角洲沉积。

2.1.9第三系〔N〕

大面积出露于区域内的低山丘陵地带,在区域上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志留系地层之上,局部呈逆断层接触。

下部咸水河组〔N1x〕为杂色砂砾岩、砂岩、砾岩、粉砂质粘土及石膏;上覆临夏组〔N2l〕为一套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桔黄色粉砂质粘土岩,六宝坪砂金专门及金重砂矿物含量高点便分布于其中。

其中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1.10第四系〔Q〕

大面积出露于区域内的河滩、阶地、沟谷中。

其中更新统〔Qp〕为冲-洪积砂砾石、冲积黄土,为六宝坪砂金的要紧赋存层位。

全新统〔Qh〕为风积亚砂土及现代河床冲洪积沙砾石层。

2.2构造

区域构造区划属北祁连构造分区〔图2-1〕。

位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松山复向斜南翼,荒凉滩逆断层的中段。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发育为特点,并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图2-1区域构造示意图

2.2.1褶皱

褶皱包括一个复向斜、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表2-2〕。

其中松山复向斜为区域内的要紧褶皱构造,已发觉的金矿化点均产于其南翼。

表2-2区域要紧褶皱特点表

顺序号

名称

轴向

规模〔km〕

两翼产状

两翼地层

轴部地层

1

永安堡背斜

283°

8

2

北翼355°∠60°

南翼190°∠83°

D3C1

D1-2

2

永安堡向斜

291°

5

1.5

北翼320°∠20°

南翼335°∠20°

C1

P1P2C2

3

松山复向斜

305°

17

5

北翼216°∠78°

南翼360°∠45°

S1

4

腰山〔北〕向斜

180°

3

1

西翼190°∠67°

D3

C1

2.2.2断层

区域内断层较发育,呈NW向展布,在空间分布上有向西扩散向东收敛的特点,要紧有6条〔表2-3〕。

其中荒凉滩走向逆断层是该区最要紧的成矿构造,与成矿有着紧密关系。

已发觉的金矿化产于其近上盘及与其相交的次级断层之中。

表2-3区域要紧断层特点表

顺序号

名称及性质

产状

规模长度〔km〕

所断地层

备注

走向

倾向

倾角

上盘

下盘

1

边墙子断层

325°-345°

15

东北盘:

O2D3C1N2

西南盘:

S1D1-2D3C1

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2

张家园逆断层

325°-295°

235°-205°

275

D1-2D3C1C2P1P2

D1-2D3C1C2

3

马家庄断层

300°-310°

16.5

北盘:

S1D1-2D3C1C2P1P2

南盘:

S1C1C2P1

4

荒凉滩断层

300°

30°

32

D1-2S1

D1-2N2

5

胡麻水逆断层

280°-305°

10°-35°

50°

55

O2-3C1N2

C2P1

6

孟子拉排逆断层

280°-295°

10°-25°

41

C2P1

N2

2.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要紧为加里东晚期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石闪长岩。

要紧分布于松山复向斜的米家山、扁强沟一带,侵入于奥陶系、志留系地层中。

2.3.1石英闪长岩〔δO33)

呈岩株状沿构造线方向侵入于马营沟组地层内,呈长条状,构成扁强沟深成复式岩体。

由石英闪长岩与闪长岩组成,二者呈脉动式接触关系,表现出由中性-中酸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特点〔据1:

5万区调资料〕。

其与金矿化关系较为紧密,为区域内找金的要紧岩性之一。

2.3.2斜长花岗岩〔ΓO33)

呈岩基状侵入于中上奥陶统的火山中,形状似等状。

岩体可分为中心相边缘相两个岩相带,与围岩接触处具角岩化。

2.3.3辉石闪长岩〔δ33)

呈似岩脉状或小岩珠状侵入于中上奥陶统碎屑岩组中,要紧岩性为辉长岩、辉石岩,与围岩接触处具有角岩化。

2.4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要紧为煤及耐火粘土、石膏,次有银洞沟铜锌多金属矿点,大全沟铜及多金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