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715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docx

最新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

 SL-QR补1

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报审表

工程名称:

常熟水利枢纽厂房维修改造及清污工程  编号:

SL-QR补1-   

致:

 苏州市水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总工室

  兹报验:

   1、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

  

  本次申报内容系第次申报,申报内容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已审核。

附件:

 1、工程监理重点难点分析。

2、工程图纸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项目管理部签收时间

计划重难点分析会议时间地点

项目管理部审查意见:

 

项目管理部主任:

日期:

总师室审核意见:

 

  总师室主任:

      日期:

  

注:

项目监理机构应在收到通知后7日内提出本报审表。

SL-QR补2

常熟水利枢纽厂房维修改造及清污工程

监理重点难点分析

内容提要:

工程概况

监理工作重点

监理工作难点

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专业监理工程师: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苏州市水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总师室制

常熟水利枢纽厂房维修改造及清污工程重点难点分析

一、工程概况:

1、项目概况:

常熟水利枢纽厂房维修改造及清污工程位于常熟市海虞镇,是太湖流域骨干引排河道望虞河入长江的控制性工程。

为满足“引江济太”要求,保证枢纽运行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现实施枢纽厂房维修改造及清污工程。

2、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厂房、控制楼维修改造,新建检修用房、门卫,增设长江侧清污配套设施,以及枢纽管理区道路的维修和环境整治等

3、项目工期:

计划施工总工期为6个月。

4、工程质量:

达到省市水利质监部门核定的合格等级。

5、工程造价:

本工程施工造价为2902万元。

6、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常熟水利枢纽厂房维修改造及清污工程建设处

质监单位:

江苏省水利水务工程质量监督站

设计单位:

苏州威利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苏州市水利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曲阜恒威水工机械有限公司中标价4486157元工期150天

常熟市虞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3423452.49元工期180天

苏州威利士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价13900687.19元工180天

二、监理工作重点

结构安全关乎生命的“安全”问题,传统对于建筑结构安全的考虑多集中于材料强度、构件设计等,而且多以强度达到一定限度(如倔服强度等)作为控制结构安全的手段,而忽略了建筑施工质量;然而近些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倒坍事件,有证据证明一部分为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事故,所以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是监理工作重点,就本工程而言检修用房桩基施工及主体结构、小屋檐植筋、设备制造等是监理工作重点控制对象。

因屋面渗漏是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故屋面防水作为本工程监理工作重点。

三、监理工作难点

本工程的工作难点:

装修工程的装修材料及施工质量控制。

近几年装饰业的发展带动了装饰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材料的研发和使用也促进了装饰行业的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装饰装修也开始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热点,诸如人性化设计、绿色设计、文化回归设计、简装修、重装饰理念的体现,强调装饰材料的多能性、安全性、环保性等等。

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使装饰材料品种繁多。

繁多的装饰材料也引发了许多问题,一是对各种材料性能、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二是装饰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导致室内空气污染;装饰材料形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人们必须要面对并且重视的问题。

因此,对装饰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监理人员的难点,也是我们每个监理人员研究和掌握的重要课题。

四、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一)监理工作方法

4.1.1、现场记录:

监理机构认真、完整记录每日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和材料、天气、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4.1.2、发布文件:

监理机构采用通知、指示、批复、签认等文件形式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4.1.3、旁站监理:

监理机构按照监理合同约定,在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实施连续性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与管理;

4.1.4、巡视检验:

监理机构对所监理的工程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和管理;

4.1.5、跟踪检测:

在承包人进行试样检测前,监理机构对其检测人员、仪器设备以及拟订的检测程序和方法进行审核;在承包人进行对试样进行检测时,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确认其程序、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可信性,并对该结果确认;

4.1.6、平行检测:

监理机构在承包人对试样自行检测的同时,独立抽样进行的检测,核验承包人的监测结果;

4.1.7协调:

监理机构对参加工程建设各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争议进行的调解。

(2)监理工作措施

主要是从组织、技术、合同管理、经济上采取有效的保证措施,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4.2.1组织措施

要求项目参建各方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的组织体系,完善职责分工,落实相关的质量控制责任制度,严格施工程序的控制制度和监督制度,做到层层把关,人人管事,事事项项质量问题有人监督检查。

4.2.2技术措施

严格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方法,熟悉分部工程、施工工序及各专业工种的施工特点,强化质量预控工作的管理,明确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关键部位和重要工序的“见证点”和“停止点”,从技术上保证过程控制工作的优质化,产品质量的精品化。

4.2.3合同措施和经济措施

按合同相关技术条款的规定,严格质量检查和验收的过程控制,采用经济的手段,对项目施工质量的相关责任人员实施制裁或奖励。

如合同规定本工程不得发生安全事故。

若发安全量事故,一切责任由承包方承但总工期不得延误:

如承包人延误总工期,则按每延误一天承担500元/天的违约金计算,延期赔偿的最高限额为合同价的5%,发包人可考虑终止合同或继续履行合同,并要求承包人因此导致的的直接经济损失等。

4.2.4旁站监督措施

在关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

4.2.5见证措施

由监理人员现场监督某工序全过程完成情况的活动。

4.2.6平行检验措施

项目监理部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验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分项工程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结构受业主委托,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验的活动。

4.2.7巡视措施

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4.2.8指令文件措施

监理工程师适用监理合同赋于指令控制权对施工提出书面的指示和要求。

4.2.9支付控制措施

质量监理以计量支付控制权为保障手段。

4.2.10监理通知措施

监理工程师利用口头或书面通知,对事项发出指示,并督促承包商严格遵守和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

口头通知:

对一般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事项,口头通知承包商整改或执行,并用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形式予以确认;

监理工作联系单:

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提醒承包商注意的事项,用监理工作联系单形式;

监理工程师通知单:

监理工程师在巡视旁站等各种检查时发出的问题,用监理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商,并要求承包商整改后再报监理工程师复查;

工程暂停令:

对承包商违规施工监理工程师预见到会发生重大隐患,应及时下达全部或局部工程暂停令(一般情况下宜事先与业主沟通)。

4.2.11质量缺陷处理措施

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缺陷,在质量缺陷发生后,监理工程师应及时发出书面指令。

承包人收到指令后,应报告质量缺陷的详细情况、形成原因、影响程度、处理的方案和技术措施。

缺陷处理后,监理工程师将对其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确保质量缺陷已经消除。

原材料质量缺陷,如钢材、砂石、水泥等,处理方法为:

对不合格材料作退场处理;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如钢材焊接质量,模板质量、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等,处理方法为:

加强中间环节检查,及时纠正;

成品及半成品质量缺陷,如施工拆模后发现峰窝麻面、裂缝,局部损坏等,处理方法为:

修补、加固,直到拆除重新施工。

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缺陷,监理工程师将邀请有关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专家参加论证,以确定事故的原因、影响范围、性质和对工程的危害或影响的程度、缺陷处理方案等,并形成书面材料。

五、针对本程重点及难点监理主要控制要点,并分析存在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桩基工程监理控制要点(略:

详见监理实施细则)

(二)桩基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桩身质量差.现象→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

原因分析:

桩身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和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钢筋骨架制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桩身模板差,不符合规范要求。

浇筑顺序不当和浇捣不密实。

混凝土养护措施不良或龄期不足。

防治措施:

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制。

钢筋骨架尺寸、形状、位置应正确。

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从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

桩在制作时,必须保证桩顶平整度和桩间隔离层有效。

按规范要求养护,打桩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8d。

2、桩身偏移过大

现象→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编移超过规范要求。

原因分析:

场地松软和不平使桩机发生倾斜。

控制桩产生位移。

沉桩顺序不当,土体被挤密,邻桩受挤偏位或桩体被土抬起。

接桩时,相接的两节桩产生轴线偏移和轴线弯折。

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使桩尖挤向一侧。

防治措施:

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垂直度在1/200(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桩基轴线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处,开工前、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

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3、桩头打碎

现象→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桩顶钢筋外露。

原因分析:

混凝土强度偏低或龄期太短。

桩顶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网片位置不准。

桩顶面不平,处于偏心冲击状态,产生局部受压。

桩锤选择不当,锤小时,锤击次数太多,锤大时,桩顶混凝土承受锤击力过大而破碎。

桩帽过大,桩帽与桩顶接触不平。

防治措施: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

桩顶处主筋应平齐(整),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度一致。

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

按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形状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严禁“轻锤高击”。

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

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

4、断桩:

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

原因分析:

桩身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原材料不符合要求,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

桩在堆放(搁置)、起吊、运输过程中,不符合规定要求,产生裂缝,再经锤击而出现断桩。

接桩时,上下节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而产生弯曲,或焊缝不足,在焊接质量差的部位脱开。

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值,沉桩时桩身发生倾斜。

桩的细长比过大。

沉桩遇到障碍物,垂直度不符合要求,采用桩架校正桩垂直度,使桩身产生弯曲。

防治措施:

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制桩时各分项工程应符合有关验评标准的规定,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养护期和正确的养护方法。

堆放、起吊、运输中,应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当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严禁使用。

接桩时,要保持相接的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全面检查,若桩身弯曲大于1%桩长,且大于20mm的桩,不得使用。

沉桩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在初步沉桩过程中,若桩发生倾斜、偏位,应将桩拔出重新沉桩;若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倾斜、偏位,不得采用移动桩架的方法来纠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不超过40,软土中可适当放宽。

在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处理。

5、沉桩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

现象→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标高。

原因分析:

勘探资料不准,设计选择的持力层和桩尖标高不当,或设计错误。

在沉桩时遇到下层土为粉砂层或硬夹层,沉桩时穿不透而达不到标高。

在沉桩过程中,因故停压,停歇时间太长,土体固结,无法沉到规定标高。

由于桩身强度不够,桩身被压碎,而无法沉到设计标高。

由于桩身倾斜,而用桩机强行校直,产生桩身断裂、错位而达不到设计标高。

防治措施:

在施工前,应核查地质钻探资料,一般宜用大吨位桩机。

桩机必须满足沉桩要求,确保桩机在施工前和沉桩过程中机械完好,一旦出现故障,应及时抢修。

按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验收预制桩质量合格后才能沉桩。

桩机必须保持平整且垂直,一旦出现桩身倾斜,不得强行校正。

遇有硬土层或粉砂层时,可采用植桩法或射水法施工。

6、静压桩桩位偏移

现象→沉桩位移超出规范要求。

原因分析:

桩机定位不准,在桩机移动时,由于施工场地松软,致使原定桩位受到挤压而产生位移。

地下障碍物未清除,使沉桩时产生位移。

桩机不平,压桩力不垂直。

防治措施:

施工前对施工场地进行适当处理,增强地耐力;在压桩前,对每个桩位进行复验,保证桩位正确。

在施工前,应将地下障碍物,如旧墙基、混凝土基础等清理干净,如果在沉桩过程中出现明显偏移,应立即拔出(一般在桩入土3m内是可以拨出的),待重新清理后再沉桩。

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桩机平整,不能桩机未校平,就开始施工作业。

当施工中出现严重偏位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如采用补桩措施,按预制桩的补桩方法即可。

(三)主体结构监理控制要点(略:

详见监理实施细则)

(四)主体结构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4.1模板工程

1)模板缺陷

现象→上钉钉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中心线位置不准,芯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侧向偏移,芯模难拆除;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侧向胀模、松动、脱落。

原因分析:

模板拼接处的上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模板上口未设定位支撑,支撑围檩刚度不足,在混凝土侧压力下向外位移(俗称胀模)。

模板中心线弹线不规方,芯模的拼装或外表面处理不当,芯模底板不透气,芯模四周混凝土浇捣不同步,造成芯模上浮或侧移;拆模时间超过混凝土终凝时间,造成芯模难拆除。

上阶侧模未撑牢,下口未设置钢筋支架或混凝土垫块,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造成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上台阶根部产生“烂脖子”。

防治措施:

支模前,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

上口应定位,以控制上口宽度。

复查标高及中心线位置;弹出四面边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侧板应包底板;底板应钻孔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应按照设计尺寸,在四边模中间通过楔板用M12螺栓连接、柠紧,组合成模板,内侧设一道水平支撑以增加刚度,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芯模位移;采用芯模无底板时,杯口底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0~50mm,拆模后立即将浇捣时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标高。

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

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浇筑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筑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上外观质量。

2)柱模板缺陷

现象→模板位移。

倾斜、扭曲。

胀模、鼓肚、漏浆。

原因分析:

群柱支模不跟线、不规方。

组合钢模板重复使用前未经修整,两侧模板组装松紧不一。

模板刚度不够,拼缝不严,拉结、固定不牢。

柱箍不紧固,或提前拆模。

防治措施:

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的基准线,按线序安装柱模;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柱间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支撑和水平支撑;大截面柱间距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保证柱模位置准确。

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

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型枋木加强阳角部位;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

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型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

3)梁模板缺陷

现象→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

圈梁上口宽度不足。

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

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

原因分析:

梁的侧模刚度差,对拉螺栓设置不合理,斜撑角度大于60°,致使梁上口模板歪斜。

梁底模刚度差或中间未起拱,顶撑不牢,浇筑混凝土时荷载增加,支撑下沉变形,导致梁模中部下挠。

木模下口夹木未钉牢,围檩未夹紧。

组合钢模板使用前未经清理、修整,拼缝缝隙过大。

卡具未卡牢或侧模支撑不牢,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侧模下口向外歪斜造成胀模漏浆。

支模时梁底模端头与柱模间未留空隙,木模在浇筑混凝土后吸水膨胀,造成拆模困难。

钢木混合模板材质不同,接头固定不紧,拼缝不严。

防治措施:

圈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

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

组合钢模板采用挑扁担支模施工时,枋木或钢管扁担长度为墙厚加2倍梁高。

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

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

4.2钢筋工程

1)钢筋错位

现象→柱、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

原因分析:

钢筋未严格按设计尺寸安装,浇捣混凝土过程中钢筋被机具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或被操作人员踩踏、砸压或振捣混凝土时直接顶撬钢筋,造成钢筋位移。

防治措施:

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

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

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φ8~φ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

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

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

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

2)焊接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现象→接头处轴线弯折或轴线偏心过大,并有烧伤及裂纹。

原因分析:

钢筋端部下料弯曲过大,清理不干净或端面不平;钢筋安装不正,轴线偏移,机具损坏,卡具安装不紧,造成钢筋晃动和位移;焊接完成后,接头未经充分冷却。

焊接工艺方法应用不当,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操作技术不过关。

防治措施:

焊接前应矫正或切除钢筋端部过于弯折或扭曲的部分,并予以清除干净,钢筋端面应磨平。

钢筋加工安装应由持证焊工进行,安装钢筋时要注意钢筋或夹具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钢筋是否安装牢固,过长的钢筋安装时应有置于同一水平面的延长架,如机具损坏,特别是焊接夹具垫块损坏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经验收合格后方准焊接。

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CJ18—98)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

焊接完成后,应视情况保持冷却1~2min后,待接头有足够的强度时再拆除机具或移动。

焊工必须持有上岗证,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焊接完成后必须坚持自检;对接头弯折和偏心超过标准的及未焊透的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或采取补强焊接措施;对脆性断裂的接头应按规定进行复验,不合格接头应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3)套筒挤压接头质量不符合要求

现象→挤压后的套筒有肉眼可见裂纹;挤压后套筒长度达不到原套筒长度的1.10~1.15倍,压痕处套筒的外径波动范围达不到原套筒外径的0.8~0.9倍。

原因分析:

套筒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套筒、压模与钢筋没有相互配套使用。

钢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不够。

挤压力过大,挤压操作方法不对。

防治措施:

套筒的材料及几何尺寸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并应有相应的套筒出厂合格证。

套筒在运输和储存时,应按不同规格分别堆放整齐,防止碰撞,避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沾污。

压模、套筒与不同直径钢筋应相互配套使用,不得相互串用、混用;压模上应有相对应的连接钢筋规格标记;钢筋与套筒应进行试套,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

挤压时务必按标记检查钢筋插入套筒内深度,钢筋端头离套筒长度中心点不宜超过10mm。

挤压时挤压机应与钢筋轴线保持垂直,挤压宜从套筒中央开始,并依次向两端挤压。

挤压力、压模宽度、压痕直径波动范围以及挤压道次或套筒伸长率应符合规定的技术参数。

对挤压后的套筒有可见的裂纹、套筒伸长率和压痕直径波动范围不符合要求的接头,应切除重新挤压。

4.3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坍落度差

现象→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

原因分析:

预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运输途中坍落度损失过大。

现场搅拌混凝土设计坍落度偏小。

原材料的颗料级配、砂率不合理。

防治措施:

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筑时随意加水。

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

细骨料通过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

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

2)混凝土离析

现象→混凝土入模前后产生离析或运输时产生离析。

原因分析:

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主要原因是小车运输距离过远,因振动产生浆料分离,骨料沉底。

浇捣时因入模落料高度过大或人模方式不妥而造成离析。

混凝土自身的均匀性不好,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防治措施:

通过对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控制运输小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面的平整畅通,小车卸料后应拌匀后方可入模。

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

正确选用振捣器和振捣时间。

3)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

现象→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过长,使得表面压光及养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

原因分析: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现场浇筑混凝土时随意加水。

外加剂使用不当(如高效缓凝型减水剂与所用水泥的适用性未经试验),或掺量过大。

防治措施:

正确设计配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工地上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与搅拌站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

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对于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应事先进行与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试验。

4)混凝土表面缺陷

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露筋及孔洞。

原因分析:

模板安装质量差,接缝不严、漏浆,模板表面污染未清除,新浇混凝土与模板表面残留混凝土“咬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