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215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新人教版

一、类题精练

(一)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春望

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 卢纶(739—799),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

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

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生不得重用。

“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

②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

溪边唤渡柳边行。

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

未知明日定阴晴。

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注 ①韩南涧:

韩元吉,号南涧,南宋词人。

②绿野先生:

唐代宰相裴度隐退后,于洛阳建别墅,名绿野堂,与白居易、刘禹锡等诗酒相娱,不问政事。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拟人、比喻。

点出时令,总写平原如画的特征,引出下文对春景的具体描绘。

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

蓝靛,蓝色染料。

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二)表达方式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秋

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本词运用多种手法描写秋景,试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采用视觉描写写秋色和秋光,采用听觉描写写秋声,梧桐叶落,蛩吟唧唧,月色凉如水,孤灯之黯淡,突出秋景之萧索;“风露寒”前着“逼人”二字,采用拟人手法,融情入景,突出秋景之凄寒。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

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抒情。

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人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三)表现手法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秋[注]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

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

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 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时所作。

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色彩(视觉)描写。

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

②寓情于景。

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

[颈联有比喻,尾联有拟人;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注]。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 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

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简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虚实结合。

前句实写,汝水流动,诗人的心也随波起伏,思念着远方的友人。

后句虚写,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想象朋友在并州赏月怀我”亦可)。

这一联前实后虚,抒写对友人的怀念。

8.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调笑令·边草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起兴。

开头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

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

②烘托。

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

(答“顶真”“反复”也可)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芳树①

[南北朝]李爽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②时。

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

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

欲寄边城客③,路远谁能持?

注 ①诗人作此诗时在代州古城(今雁门关附近)任职。

②三阳:

早阳、正阳、晚阳。

均含阳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意。

③欲寄边城客:

倒装句,即“边城客欲寄”。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不得归的浓厚悲凉的思乡之情。

本诗前六句通过自己的细微观察,描写初春之时,芳树千株竞相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再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阳春之时鲜花怒放,晚春之时枝繁叶茂,就连鸟儿也留连在芳树花丛之间,不愿离开。

最后,诗人笔锋陡转,写长年漂泊在外的边城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可是山长水阔,恐怕这份思乡之情也无法到达。

诗人极力渲染春光明媚、芳树蓬勃生机之景,而在这物候变化中,诗人体会到的是这美好春光又将过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的思乡的痛苦伤感之情。

诗人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对照反衬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四)结构技巧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山寺

项 斯

栗叶重重复翠微,黄昏溪上语人稀。

月明古寺客初到,风度闲门僧未归。

山果经霜多自落,水萤穿竹不停飞。

中宵能得几时睡,又被钟声催著衣。

简述本诗的行文思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时间为顺序(黄昏——月明——中宵)。

首联写山寺所处的环境,颔联写初到山寺,颈联写夜宿山寺的所闻所见,尾联写诗人的感想。

二、综合训练

11.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虚写(想象)、夸张

(2)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借代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偶、对比

(4)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拟人

(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象征

(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反语

(7)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写(想象)

(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象征、比喻

(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写法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对偶、反衬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

(12)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反问、用典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1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用典

(15)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用典、虚实对比

(16)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动静结合、反衬

(17)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借古讽今

(1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反衬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①

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

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 ①该词是词人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

②孙郎:

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作具体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比、比喻。

(2)虚写:

三国孙策游宴高歌,未来谈笑收复失地。

实写:

瓜步暮云、落日旌旗、鼓声风声。

虚实相生,拓展了词的意境。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太原早秋

李 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试赏析“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的妙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标题中的“早秋”在颔联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

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的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2)尾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喻情。

用绵绵不断的汾水来比喻自己的悠悠思乡之情,既写出了太原城的地理形势、风景特点,又明确表达了诗人的归思不断的情怀。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骆谷晚望[注]

韩 琮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 韩琮于宣宗时出任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该诗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秦川沃野千里、渭水东流如白练的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

(2)乐景衬哀情,首句描写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与下文断肠人的悲伤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景结情,尾句“岭花断肠”含蓄隽永。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章古诗鉴赏考点训练二鉴赏古诗的语言新人教版

一、类题精练

(一)炼字

1.(xx·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情感,鉴赏诗歌的语言。

开头两句通过细节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情感,鉴赏时要联系整个画面,抓住典型细节“高卧”“仰看”来分析。

作者卧在一叶小舟上,仰头观看山光水色,姿态安闲舒适,心境自然也是悠闲自得的。

动词“插”,本义有直插之意,应抓住江上绿峰的特点“尖峭、挺拔”来理解。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

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词句,把握诗歌内容。

解读时不可断章取义,要结合上句来分析。

“乱篙撑处”指碧波之上,“仔细”与“怕”相对,是小心、担心的意思。

据此不难推断:

“悬崖”与诗歌开头句“江峰”相对,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有表层义和深层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前美景的珍视和流连。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①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②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③,剔④尽寒灯梦不成。

注 ①朱淑真是一位容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乐交游的才女,但婚姻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

②著摸:

撩拨、沾惹。

③仍:

重复。

④剔:

剪剔灯芯的动作。

请就上片中的“独”字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独,孤独。

无论是行走静坐还是吟唱应和,以至卧倒于床塌,都是凄楚孤零、独自一人,揭示了其婚姻不美满的现实。

②五“独”连用(重复使用),充分表现出女词人的孤独与寂寞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女词人的形象。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惜 花

于 鹄

夜来花欲尽,始惜两三枝。

早起寻稀处,闲眠记落时。

蕊焦蜂自散,蒂折蝶还移。

攀著殷勤别,明年更有期。

全诗的诗眼是“惜”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看到花儿快凋零了,起了怜惜之心,早起闲眠(时时刻刻)都记挂着花儿;花儿凋零了,还约定明年再见。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

苏 轼

七千里外二毛②人,十八滩头一叶身。

山忆喜欢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

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

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

注 ①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赴惠州途中所作。

②二毛:

头发花白。

③喜欢:

地名,在大散关上。

这里代指故乡山水。

首联数字的运用非常巧妙,请作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千里”极言被贬路途之远,“二毛人”写自己头发花白,“十八滩”写滩多险大,“一叶身”写孤独凄苦。

这些数字构成了比喻、对比,既写出了被贬路程之远,又刻画了自己神态之憔悴,还写出了艰难的处境。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献封大夫①破播仙凯歌六首(其二)

岑 参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②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注 ①封大夫:

封常清,历任安西副大都护、安西节度使等职。

②月窟:

古以月的归宿处在西方,因借指极西之地。

有人说首句“官军西出过楼兰”中用“过”字不好,用“征”字更好。

你认为呢?

请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过”字好。

从“西出”到“过楼兰”表明军队已经攻克此地,一个“过”字从战火初起的场景一下跃到了捷报传来,体现了戍边将士一“出”即“过”、所向披靡的气势,充满了雄壮豪迈的激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而“征”字只是表明征战的事实,没有讲出其结果。

(二)炼句

6.(xx·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注]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玉花:

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洞霄宫[注]

林 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 洞霄宫:

在今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

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色彩绚丽。

用了“碧”“红”“青”“白”四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彩绘画。

②充满生机。

涧水载着红叶奔流,白云点染着树林。

③对比强烈。

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色,却映白云。

④动静相生。

“流红叶”何其匆匆,“点白云”何等悠闲。

(任选其二)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透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该词“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一句在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句运用比拟的写法,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作者似乎埋怨花不知人,实则表达了词人渴望被理解的心境。

(或:

这一句运用对比的写法,花依旧与人变瘦对比,“人怜花”而“花不知”对比,突出了词人的幽思寂寞之苦。

(三)语言风格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拟古十二首(其三)

李 白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①无留光,还如世中人。

即事②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注 ①石火:

石头打击冒出的星火。

②即事:

眼前、当下的事。

诗的前四句是怎样体现出李白想象丰富、夸张豪放的写作风格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李白常将想象、夸张的手法综合使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的意境。

诗的前四句就是运用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手法,极言人们自古就试图要用超长的绳子系日,要用堆到接天高度的黄金买光阴。

虽然是极度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引起读者的共鸣,感受到诗人不绝的忧思和万古的愁绪。

二、综合训练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秦 观

千里潇湘挼蓝②浦,兰桡③昔日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④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 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

②挼蓝:

形容江水的清澈。

③兰桡:

兰舟。

④妃:

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清寒(冷)、幽静。

孤独、悲凉的心情。

(2)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化用前人诗句,自然、贴切”);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

1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闻笛

张 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夜笛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1)张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描写笛声的表达技巧上有何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

(2)相同:

两首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不同:

张诗还运用了比喻(通感)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施诗还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