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9077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入侵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生物入侵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生物入侵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生物入侵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生物入侵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入侵者.docx

《生物入侵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入侵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入侵者.docx

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交流,讨论“卖苹果理论”,略。

师:

下面我们学习《生物入侵者》。

你们见过水葫芦没有?

生:

见过。

师:

什么颜色?

可爱吗?

生:

绿色……可爱。

师:

水葫芦,看起来鲜嫩可爱,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用它来净化污水。

就是这个样子(图)。

但引入我国昆明的“高原明珠”──滇池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每年,国家需花费巨资打捞水葫芦,清除它的危害。

这就是水葫芦疯长时的情景(图),这时候还是绿的,再看这个(图),烂泥塘啊!

再来看几个网页。

第一个是深圳新闻网:

绿色杀手薇甘菊蚕食八万平米红树林──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深圳滨海大道北侧的红树林区,过去的80000多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如今仅剩下不到2000平方米。

专家称,“绿色杀手”薇甘菊是红树林消失的致命原因。

(图)现在你所看到的,就是覆盖在红树林上面的微甘菊。

  这种薇甘菊啊,生命力特别强,它争夺阳光,经它覆盖的植物,都会被它覆盖死,英文名“一分钟一英里”。

这里还有一个网页──搜狐新闻中心:

薇甘菊“暗杀”万亩郊野公园,内容和上面大致一样。

再看这个──人民网:

紫茎泽兰现身四川凉山所到之处“惟我独尊”──一种美丽的植物,开白色的小花,一年四季常绿,繁殖能力极强……有它在的地方,任何植物都不能生长,它就像一个“绿色杀手”,将所有的植物“杀死”,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

目前由中美洲入侵的这种可怕植物已经将四川凉山州800万亩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而且它们正以每年30公里的速度悄悄向成都逼近……这就是紫茎泽兰(图)。

和水葫芦不同,这种草是臭的,它的叶子还有毒,牲畜吃了会中毒……

归纳:

我们看的这些是什么?

……这就是生物入侵啊!

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下面我们就学习《生物入侵者》。

这篇文章把我们领到这一特殊的“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师:

这篇文章作者是谁?

生:

梅涛。

师:

想看看梅涛吗?

生:

想。

师:

让我们上他的网页看看──梅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

1982年7月获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精密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

1982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工作,其间担任过:

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传感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5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下面是他的在研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授权专利、获得奖励等。

(二)整体感知

师:

接着咱们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提几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生:

说明文。

师:

对。

文章介绍的是什么知识?

生:

生物入侵者。

师:

你们答得基本上是对的,但语言不严谨。

应当说是……关于“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下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归纳大意。

可以这样分: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2.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3.人们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师:

第一段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

一二自然段。

师:

是一二自然段还是一到四自然段?

生:

一二自然段。

师:

那三、四自然段是什么?

生:

是例子。

师:

所以,第三四自然段也属于第一段。

……

师:

哎?

这是什么顺序啊?

生:

逻辑顺序。

对,逻辑顺序。

批在书上。

(三)阅读研讨

师:

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自渎课文一定要自读,老师只起点拨作用。

怎么自读?

有一种最基本的方法现在不太常用了──就是朗读啊。

你们重视朗读吗?

……重视,好。

可是许多地方不重视,教室里不闻琅琅读书声,唯闻什么?

……唯闻写字刷刷刷,唯闻分发试卷哗啦啦。

咱们班谁读得最好啊?

生:

我。

师:

好!

我非常欣赏你的自信!

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一字不错,一字不磕绊。

生:

读。

师:

哎呀,你读得果然非常好!

(鼓掌)我有一个小建议:

将来你考大学的时候,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去当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

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

我读得比她还好呢!

师:

也非常欣赏你的自信。

那你读读第二段

生:

读。

 

师:

哇,也很好啊!

甚至我感觉到,咱们26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级,将来真有可能出一批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把什么水均益、王小丫都给他超过去!

我提一个问题:

与“自然条件下”相对的概念是哪个?

生:

是非自然条件下……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是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

究竟哪个对?

生:

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

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不就是自然条件下了吗?

我说的是“相对”的概念。

生:

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师:

对了,是人为干预的条件下。

这才是“相对”。

下面进行点思维训练。

根据课文第二段归纳:

“自然条件下”和“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各有什么特点?

请在书中画住,然后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生:

在自然条件下,物种的迁移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

在人为干预条件下,物种的迁移速度会极大地加快,也很容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师:

说得好。

你的名字叫──张曼──好学生!

你会大有作为的!

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说:

从时间方面说──

生:

一个快,一个慢。

师:

从空间方面说──

生:

一个范围大,一个范围小。

师:

从危害方面说──

生:

一个危害大,一个危害小。

师:

这样就有条理了。

结论,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那种因素?

生:

人为干预。

师:

下面继续读。

还有谁认为自己读得好?

生:

我。

师:

哇,一个男同学。

我最欣赏男同学读。

生:

读。

师:

读得也不错,鼓鼓掌!

……不过你读的有个小毛病:

“制约”、“纽约”你读的有点地方音,读成了“哟”。

如果把地方音改一改就更好了。

对了,这个字──“蚌”该怎么读?

bàmg,还是bèng?

生:

bàmg。

师:

对,安徽人,可不该把这个字读错,因为安徽有个城市叫──蚌埠。

这一段举了哪几个例子?

生:

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

师:

这三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问题?

──我们先在书上画出来,然后一块儿读,看能不能读准。

生:

(齐)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师:

哎呀,真齐呀!

英雄所见略同啊!

(故作迷惑)但有一个字我拿不准:

是诸多,还是“zhù多”?

生:

zhū多……zhù多。

师:

究竟是哪个?

根据是什么?

生:

诸葛亮,读zhū。

师:

有道理,但万一它是多音字呢?

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对错?

……今天我看好像没有带字典的,是不是?

──我给大家一个忠告:

上语文课,一定要带字典。

因为,字典,是装在口袋里的老师,它比你这个老师(指自己)高明啊!

你这个老师才疏学浅啊,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也拿不准,但我们从字典一查,就解决了。

这样,究竟读“zhū多”还是“zhù多”,我们现在不作定论,回去查一查,怎么样?

生:

好。

师:

这里有一个词──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繁衍。

我的问题是:

“繁衍”换成“繁殖”可以吗?

为什么?

生:

老师,我认为“繁衍”换成“繁殖”是不行的。

因为繁衍是大规模的,还有植物可以是繁殖,而动物和微生物得用繁衍。

生:

我觉得动物和植物都可以用繁衍,也都可以用繁殖,但繁衍是没有节制的,大规模的,繁殖是有节制的,有规律的。

师:

究竟谁说得对?

我看又该查字典了──查一查“衍”是什么意思,或直接查“繁衍”和“繁殖”各是什么意思。

可惜你们没带字典。

现在我先把我查的结果告诉大家:

衍,是“多出来”的意思;也指发展,发挥。

繁衍的意思是:

繁殖并发展、增多。

那么它能换成“繁殖”吗?

当然不能。

今后记着,大规模地,无节制地繁殖时,用繁衍还是繁殖?

生:

繁衍。

师:

由此可见,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谁来着?

生:

梅涛。

师:

梅涛虽然是研究机器人的,但在语言上也很有功力,用词很准确啊!

下面继续读。

我看咱们班朗读的积极性特别高,这回咱们齐读,怎么样?

生:

(齐读)“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师:

我猜着咱们26班是个非常优秀的班,从读课文就能听出来。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有一句话我给它加上了红色──“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生:

承上启下。

“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是总结上文;“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是引领下文。

师:

哎呀,你才能非凡啊!

和老师准备的竟然完全一样。

读这样的句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啊,聪明的同学会根据这个特点归纳出文章的段落和层次。

好了,批上四个字,什么字?

生:

承上启下。

师:

再接着读。

谁是语文科代表啊?

……我认为科代表是语文学得最好的,也是读得最好的。

好,请你读。

生:

(朗读)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

师:

也读得很好,你这个科代表,名副其实!

下面我们解释几个词语:

归咎是──

生:

归罪。

师:

藩篱是──

生:

篱笆。

比喻门户或屏障。

师:

啸聚山林──

生:

指盗贼盘踞山林。

啸聚,形容其互相呼叫,拉帮结伙。

师:

对──就像一伙强盗互相呼叫着:

走哇,咱们打家劫舍去了!

哎?

“逃出藩篱,啸聚山林,为害一方”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

拟人。

师:

有什么表达作用?

生动形象……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幽默风趣。

师:

对。

可见,作者很重视修辞。

批上:

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文中还有这样生动风趣的句子吗?

能找出三个以上再说。

生:

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

生: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生:

还有题目:

生物入侵者

生:

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

师:

“漏网之虫”是什么修辞手法?

生:

我认为是比喻……是引用……我认为是引用后再加以修改。

师:

数你说的最接近正确答案。

但我估计你们不可能答得完全正确,因为这是一种没有学过的修辞方法──这叫“仿拟”,也叫“仿词”──仿“漏网之鱼”为“漏网之虫”。

批上“仿拟”这两个字。

你在别处还见过这样的例子吗?

下面我们就把语文学习扩大到生活中了,就不仅限于课本了。

生:

“鸟为食亡”改为“鱼为食亡”。

师:

对。

在生:

一次作文时我们班有一位同学把“与狼共舞”改成“与狗共舞”。

师:

对,那时谁呀?

生:

张涛。

师:

谁是张涛,站起来叫我看看。

(张涛站起来)你有语言天赋!

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改成“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师:

你从哪儿看到的。

生:

一个台湾校长的报告。

师:

是,我也看到过。

你很注意从课外学语文啊!

我估计你知识面很宽。

学语文的最大诀窍,就是注意在生活中学习并积累。

生:

还有把古诗《春晓》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师:

这是谁改的?

生:

我们班的一个调皮男生……王帅。

师:

谁是王帅,叫我看看。

生:

他没有来。

师:

其实啊,调皮男生,都是聪明的。

有一句俗语:

男孩淘,是好的;女孩淘,是巧的。

一旦他们不淘了,干正事了,往往比咱们不调皮的干得还好。

调皮学生往往也是很有前途的,当然关键是不再调皮,走正路。

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北京烤鸭店。

口水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

啊,幽默,幽默!

你这是哪里来的?

生:

听同学说的。

师:

听同学说话,也能学语文啊!

生:

还有电视广告吧“默默无闻”改成“默默无蚊子”──蚊子的蚊……

师:

是。

有个成语叫“望洋兴叹”,见过没有?

……我很穷,面对几十万的房价,我买不起啊,只能──

生:

望房兴叹……望楼兴叹。

师:

许多贫困家庭的子女交不起学费,念不起书,那叫──

生:

望学兴叹……望书兴叹。

师:

还有许多穷人看不起病──前一段媒体报道,一个当老师的在哈医大二院住了60多天院,医院收了人家550多万,记者找到医院的纪检委,纪检委还说我们不但没有多收他的,还少收了他180万──医院很黑哟!

在这种情况下,下岗职工只好──

生:

望医兴叹。

师:

看过《天下无贼》没有?

……《天下无贼》里有个人仿拟了一把──

生:

打劫了……

师:

那一段很逗笑,很好看,但它不是仿拟。

有个人说,竟敢这样目中无──

生:

人……贼。

师:

谁说的?

生:

刘德华……

师:

鲁迅也仿拟过,仿《黄鹤楼》: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陋室铭》也有人仿拟: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后面的自己查去。

这都是仿拟。

以后说话的时候,作文的时候,要尽量运用仿拟,尽量把话说得幽默、风趣。

……哎?

你们做笔记了吗?

没做的快补,把刚才有趣的词语记上,像“望书兴叹”“望学兴叹”“望楼兴叹”“望医兴叹”,还有“与狗共舞”之类。

还要批上两个字,什么字?

生:

仿拟。

(四)归纳复习

师:

行了,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下面是归纳、复习。

课文后面有个“读一读,写一写”,我们一起读读:

生:

劫掠 藩篱 监控 归咎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师:

读得很齐。

问题是,除了这些,还有应该积累的吗?

我们不能只完成课本和老师安排的任务啊,学习的更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安排学习。

生:

还有“繁衍”。

师:

是啊,这么重要的词语怎么能没有啊?

生:

还有扼制……栖息……失衡……在劫难逃……酝酿……为所欲为……

师:

好了,可能还有,只要你觉得那个词儿好,你就把它积累下来──不仅是课本里的,读书读报,看电视,不管从哪儿见到好词语都积累下来。

这样,你的词汇、语言就越来越丰富了,语文能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五)扩展迁移

师:

接下来是扩展、迁移。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

特别是,我们梨都砀山有没有“生物入侵者”的威胁?

生:

有,我们农村,有一重土蚕,专门叮咬棉花,让它们的子叶和根系都烂掉。

师:

嗯,是。

生:

黑猩病,让梨上长黑点点,卖不出好价钱。

师:

哦,我第一次听说这种病。

可见你的知识能面很宽。

生:

前几年从外国传来的非典。

师:

非典是一种生物入侵,但不是从外国传来的,是国产的。

生:

禽流感。

师:

对,这也是。

生:

从菲律宾进口的凤梨,里面有穿孔线虫。

师:

哦,这种虫我也没听说过,你的知识面比我还宽……其实咱们的砀山梨也有危险啊,美国有一种虫就叫美国白蛾,如果传入中国,将是所有果木的大劫难。

所以如果你从美国坐飞机回国,包里装了几个苹果,海关发现了一定会没收。

生:

还有美国的斑潜蝇……

师:

哎哟,这种蝇我也没有听说过,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

报纸上。

师:

看报纸也是学语文哟,这就叫大语文。

……我建议同学们再登陆两个网页看一看:

一个是《“生物入侵”触目惊心》,一个是《一场抵御外来生物“恐怖分子”的保卫战》。

你看,生物入侵──引狼入室!

……什么是“生物入侵”:

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

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虽然是故乡鱼巴西人提起食人鱼也怕(附图):

食人鱼瞬间可吃掉大它十几倍的动物(图):

仅在巴西的一个州,每年会有超过1200头牛被食人鲳吃掉……揭开“食人鱼”面纱……专家:

当心“养鱼为患”──这叫什么?

生:

仿拟。

师:

总之,在电脑任意一个搜索引擎打上“生物入侵者”这个关键词,你就能查到无数的资料,有上网条件的同学,课下去查一查。

师:

最后一个问题,是“主人论坛”──对“生物入侵者”,你有什么见解?

生:

我觉得我们应当提高社会责任感,打一场消灭生物入侵者的人民战争。

师:

据说深圳就动员全市人民群众消灭微甘菊。

生:

我们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师:

问题是怎么打。

生:

要加强对从外国进口的动物植物、水果的检查。

……当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不要掉以轻心,要想想它从哪里来的,要到……有关部门去报告。

师:

我现在所关心的是生物入侵者该怎样消灭它?

用药?

动员全民去拔?

──这方法太费力了吧?

你有什么高招?

生:

我觉得应该把它的天敌也一块引进,用他的天敌消灭它。

师:

哎呀,你就是才能非凡啊,你的办法高明!

这就叫生物防治法。

生:

监控各种交通工具……建立一个跨部门的监控系统。

生:

我觉得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

师:

哦,你的观点其实就是课文中某些专家的观点,你很注意读课文。

师:

(还有许多同学举手要求发言)……你最后一个发言。

生:

我觉得应当用我们的梨树去进攻那些生物入侵者。

师:

你这是反向思维啊……同学们还有许多意见要发表,但我们没有时间了,我给大家提供另外一个发表园地──人民教育出版社有一个“中学语文学生论坛”,听说过吗?

网址是:

你们可以在那里发表。

我这里有一个高招:

发明一种药物,让美国白蛾之类的生物入侵者都得不孕症,那就会怎么样呢?

生:

断子绝孙了。

师:

对,再发明一种药物,让紫茎泽兰之类都得传染病,而且只传染它,不传染别的,这法子怎么样?

请大家在“中学语文学生论坛”讨论讨论。

还有,如果你能解决这些个问题,你就为祖国的科学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估计,说不定我们班真会出几个科学家解决这个问题。

有没有这个可能?

生:

有!

师:

好,下课。

编辑点评:

这堂课有新鲜有趣的导入,有扎实的本文解读,有字词句的基础训练,还有开阔的视野,把目光引向社会,关注当代生活,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

只是名曰“自读课”,结果还是上成了教读课,这是略为不足之处。

(刘真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