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54876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1.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

《(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份试卷合集)江苏省名校联考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docx

一、选择题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此诗中的“此河”的中心是( )

A.北京B .洛阳C .南京D .杭州2.下列选项不属于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的因素的是( )A.陈朝腐朽B.隋朝强大C .他是外戚D .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3.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有( )

①“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③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④“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A.①②③B.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贞观时期B.武则天时期C .开元时期D .安史之乱时期

5.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先进生产力的是( )

A.B .

C.D .

6.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他的诗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诗史”

之称。

他指的是( )

A.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苏轼

7.下列人物不属于唐代的是( )

A.颜真卿B.吴道子C.柳公权D.顾恺之8.唐朝时期,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多达十多次,其目的是( )A.投奔唐朝B.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D .破坏中国文化9.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曾经游学于佛学最高学府( )A.白马寺B.少林寺C.那烂陀寺D .麦加清真寺

10.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导致唐朝被外族所灭B .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D .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11.在陈桥驿被部下“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的是( )

A.李世民B.赵匡胤C.黄巢D.安禄山

12.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 )

A.提高文臣的地位B .军队需要文臣掌权C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D .促进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13.宋代时期政权并立,下列关于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和建立者搭配错误的是( )

A.北宋-----赵匡胤B .辽 阿保机

C.金------阿骨打D .西夏 元昊

14.下列有关政权被灭亡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辽—金---北宋---南宋B .金---北宋----辽 南宋

C.辽----北宋----金---南宋D .辽---北宋---南宋 金

15.岳飞是我国历史上备受人民尊敬的英雄,下列关于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南宋抗金英雄B .取得郾城大捷,收复许多失地

C.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D .达成宋金和议,形成对峙局面

16.宋代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苏湖熟,天下足”说的是哪一地区成为了丰饶的粮仓?

()A.黄河流域B.珠江流域C .太湖流域D .淮河流域17.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兴起,南宋发展为著名的瓷都的是( )A.江西景德镇B .河南汝窑C .海南岛D .河北的定窑

18.蒙古族历史上在12世纪出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的局面,后来结束这个局面,统一草原的历史人物是( )A.阿保机B.铁木真C.忽必烈D.阿骨打

19.下面是小军同学收集到的历史知识卡片,“隋朝建立和统一;盛唐气象;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

”请你给卡片拟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

(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 .闭关锁国的时代

C.科技发达的顶峰时代D .封建社会逐步衰落的时代

20.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原因不包括( )

A.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B .南方战乱较少

C.北方人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生产技术D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二、填空题

21.隋炀帝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2.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23.唐朝都城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24.太宗时期,把 嫁入吐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交往。

25.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割据太原的 ,史称“五代十国”。

26.北宋前期,在 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7.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海外贸易。

三、判断题

28.太宗“以人为镜知得失”,房玄龄死后,太宗痛惜失去一面“镜子”。

()

改正:

29.1271年,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改正:

30.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907年,被原为农民起义军的黄巢所灭。

()改正:

31.宋太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

()改正:

32.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在北宋时完成。

()

改正:

四、综合题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

材料二: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谚语

(1)宋太祖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收其精兵”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出现的局面是因为宋初哪一政策的实施?

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什么积极作用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垂老别》

材料二:

玄宗宠幸杨贵妃,荒废朝政,重用奸佞李林甫、杨国忠,致使朝政黑暗腐朽。

材料三: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人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无家别》

(1)材料一诗中描绘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此为何事件?

(2)材料二中记述了上面事件发生的一个原因,请说出其他两个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事件带来了两点危害?

35.

(一)经济发展篇

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宋代《耕获图》

(1)上面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唐代和宋代在农业方面的繁荣景象。

请说出唐代在农业上发明的先进生产工具两件。

(2)宋代耕作技术有所提高,为增加水稻产量,我国从越南引进了成熟早,抗旱力强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二)文学艺术篇

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与高峰,文人才子层出不穷,传世佳作更是经久不衰。

(3)请你列出唐代在书法、绘画方面的代表人物各两位。

(三)民族关系篇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4)太宗对当时各民族一视同仁,没有偏见和歧视。

说出他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他被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四)对外交往篇

他用时12年,六次东渡日本,双眼失明,百折不挠,到达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

(5)文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在日本主持修建的什么建筑被日本定为国宝?

参考答案

1.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可知诗句的意思: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条河”是指隋朝开凿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是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他积极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一系列改革,隋朝实力增强;而当时南方割据政权是陈朝,由于陈朝腐朽;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实现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心声和愿望。

选项ABD是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的原因;而杨坚是外戚,这是他夺取北周政权的因素,不属于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的因素,故选C。

3.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①“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了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选项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体现唐太宗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选项④“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反映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而选项③“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与秦始皇相关,不符合题意。

因此属于唐太宗治国智慧的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4.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5.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反映唐代先进生产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唐朝的时候,为便于水田的耕作,江南地区出现了耕作工具曲辕犁;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是唐三彩,手工业品;选项C是货币;选项D是桥梁,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诗人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了悲愤凄婉之情。

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7.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他被称为中国书画之祖;而选项ABC

都是唐朝人;因此不属于唐代的是顾恺之。

故选D。

8.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多达十多次,其目的是学习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先进文化等。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到达天竺(印度)

后,在当时天竺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学习,成为了著名的佛学家。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0.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尖锐,中央权力衰微,节度使权势加大,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而唐朝不是被外族所灭,因为藩镇割据是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

因此关于

“安史之乱”说法错误的是选项A,故选A。

11.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用黄袍加身,拥立为皇帝。

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2.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宋太祖有意重任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实行

“重文轻武”政策,强化宋朝的中央集权。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国是契丹人阿保机建立的,西夏是党项人元昊建立的,金是女真人阿骨打建立的;辽、西夏、金都属于少数民族政权;而北宋是汉族人赵匡胤建立的,不是少数民族政权;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