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8148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考试分析】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从历年真题来看每年的分值在2分左右。

该部分内容与时事政治联系较为紧密,特别是党的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考点以识记为主。

【考点精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党的十三大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形成;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随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党的思想路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2、实事求是地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依据。

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指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这种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四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实现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统一。

3、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意义。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一分配制度的依据。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尊重和保障人权。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涵义、内容和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过程。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和谐社会的特征: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谐音记法:

民工有活定和谐)。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十、“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2、“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实践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重大意义。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纲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的活动决不妥协)。

十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于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任务。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是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2005年9月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并发表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第二,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第四,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各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附录:

党的十七大专题

1.大会的主题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十七大报告的新论断

对新时期(改革开放29年来)的论述: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是什么?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演变过程。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和任务,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这一表述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将“建设”改为“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伟大征程。

⑤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⑥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关于科学发展观

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什么?

A.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B.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是什么?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C.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要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D.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3)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新)。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⑤建设生态文明(新)

(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

①关于经济建设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的新思路。

同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优化国土开发格局”的新要求。

在继续重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在对外开放方面,提出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关于政治建设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重要论断。

这是对邓小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重要论断的延伸和拓展。

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标。

指出: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首次明确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建议,把这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重要举措之一。

在党代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即:

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

报告强调必须把这“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行政机构“大部门体制”问题。

要求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首次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这作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的前提和条件,并提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③关于文化建设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提法。

鲜明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和根本要求。

首次使用“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使用了“思想库”一词。

提出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首次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

报告倡导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并决定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提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④关于社会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明确把“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

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改变十六大报告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组织”等概念首次纳入党代会报告之中。

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等等。

⑤其他方面

“一个中国”原则的新表述: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尽管两岸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中国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两岸同胞理应携手维护好、建设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台湾任何政党,只要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流对话、协商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建议。

报告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十三亿大陆同胞和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

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关于党的建设

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即:

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等等。

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

鲜明提出“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提出: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并且首次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

 

【真题回顾】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B)(2008年江苏真题A类)

A科技进步B安定有序C发展有序D竞争有序

2、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BCD)(2008年江苏真题A类)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党的十七大报告建议逐步实行(D)(2008年江苏真题A类)

A阶层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B行政区划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C职业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D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B)(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