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933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小学三年级科学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和教案

教学计划部分

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

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习科学课的信息。

二、班级情况分析

我任教三

(1)班,本班共有学生36人。

“科学”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厚,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

我班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维发散性强,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很好的参与课堂学习,理解能力较强。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

同时,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的现象。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在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的时候,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这就必须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的发生。

三、教学要求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

和“磁铁”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个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

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命周期为目的,让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从卵中孵化,经过生长变化成蛾,然后产出卵,最后死亡这一生长变化的生命全过程。

在此基础上建立动物生命周期的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周期现象。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4.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很多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磁铁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继续研究磁铁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磁铁”单元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本单元将从学生交流知道的磁铁知识开始,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时要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证意识的培养。

5.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

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习、去练习,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习。

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五、课题名称

1.课题名称:

学校课题: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研究子课题:

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

2.目标要求:

《标准》指出:

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诸如各种音像资源,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教学内容服务。

科学信息技术集图片、动画、音效、语言、解说于一体,能起到优化课堂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实施要求如下:

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最优应用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通过研究,弄清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潜件建设的基本要求,研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确保在试验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3.具体做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直观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2)增强直观,吸引学生注意。

利用多媒体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材料来进行教学,解决学生知识面窄,理解能力不强,观察不细致,生活经验少,很难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难点。

(3)指导实验,提高操作技能。

力求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自主的探究,在实践中领悟科学的真谛。

不仅要为课堂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提供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还要协助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

(4)浓缩信息,突破时空局限。

自然学科涉及面广,有些内容只依靠教材上的文字、图片和说教,对学生的触动不大。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部份内容集成、形象、生动、直观地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像等综合信息。

(5)以动制静,激发参与意识。

教材中有些自然现象,学生无法亲身经历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运用电教媒体来辅助教学,能使抽象、静止的事物变得形象而生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进度安排

内容

课时

周次

第一单元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1

1

2、我的大树

1

1

3、各种各样的叶

2

2

4、一片完整的叶

2

3

机动

1

4

第二单元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1

4

2、蜗牛

2

5

3、蜗牛和蝗虫

1

6

4、蚂蚁

1

6

5、我的观察研究

1

7

机动

1

7

第三单元

我们自己

1、观察身体

3

8~9

2、我的手

2

9~10

3、运用感官

1

10

机动

1

11

第四单元

1、一杯水的观察

2

12

2、各种各样的液体

1

13

3、比较水的多少

1

13

机动

1

14

第五单元

1、纸的观察

1

15

2、我来造一张纸

1

15

3、不同用途的纸

1

16

4、做一辆纸车

1

16

机动

1

17

第六单元

米饭和淀粉

1、米饭的观察

2

18

2、淀粉的踪迹

2

19

机动

6

 

课题:

植物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课前准备】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

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导学一:

猜想

1、组织讨论:

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

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导学二:

观察、验证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

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

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导学三:

全班交流、讨论

1、讨论:

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

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

交流实验记录。

三、归纳提升:

你学到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

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检测反馈:

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板书设计】

植物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课题:

校园的树木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能够用自己可以表达清楚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大树,学会与同伴交流;会拓印树皮;会写树的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树木的兴趣,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描述一棵大树。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条理、有系统的描述。

【课前准备】用于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导学一:

猜想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真正的大树。

你们能不能告诉我,你们观察到的那棵大树是什么样子的?

导学二:

观察、验证

再观察描述大树的活动。

1、阅读课本第7页的树的观察记录。

2、大树的观察记录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记录课本第6页?

3、介绍拓印书皮图案的方法,课本第6页。

导学三:

全班交流、讨论

实地观察大树。

1、收集素材、完成观察记录。

2、交流观察记录。

对典型观察记录进行展示。

三、归纳提升:

你学到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

1、我们观察了很多棵大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2、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四、检测反馈:

科学活动手册

【板书设计】

校园的树木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课题:

大树和小草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①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②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③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关注像小草这样的小生命。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小草活动;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前准备】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你们记录观察的结果,两个图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

比如:

只属于大树的特点和只属于小草的特点,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二、导学一:

猜想

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

1、师:

小朋友,你们认识哪些小草?

说说你们认识的小草。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导学二:

观察、验证

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

1、组织讨论:

使学生认识木质茎、草质茎。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

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

导学三:

全班交流、讨论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大树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小草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相同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三、归纳提升:

你学到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你们记录观察的结果,两个图可以呈现不同的信息。

比如:

只属于大树的特点和只属于小草的特点,应分别记在一个圆里,而它们的共同特点则应记入两个圆的交叉部分。

四、检测反馈:

指导学生填P9页的维恩图。

【板书设计】

大树和小草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课题:

观察水生植物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②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过程与方法:

①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②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水上水生植物活动;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课前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常见的水生物。

二、导学一:

猜想

你认识哪些水生植物?

(了解学生认识水生植物情况)

导学二:

观察、验证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1)、师:

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

(2)、生:

画图。

(3)、交流:

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导学三:

全班交流、讨论

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1)生:

(猜测)水葫芦里面的结构

(2)生:

(观察)用小刀剖开水葫芦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

(学生用小刀时,教师要提示学生:

一定要注意安全)

(3)生:

(交流)水葫芦里面有什么?

(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所以,水葫芦会浮在水面上

三、归纳提升:

你学到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

生:

(讨论)讨论水葫芦和狗尾草的不同和相同。

水葫芦的特点:

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狗尾草的特点:

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

生长条件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

四、检测反馈:

作业:

预习第5课:

植物的叶;准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的叶。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课题:

植物的叶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②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③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2.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准备:

捡一些落叶。

为每小组准备: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

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课文树叶插图,感受秋天的美丽。

(1)、师:

大家观看课文P12上的插图。

(2)、生:

观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导学一:

猜想

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1)、师:

上节课,老师要你们捡树叶,你们捡到了几片树叶?

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的和小组的统计与分类。

(2)、生:

进行统计和分类。

(3)、交流:

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和分类情况。

(4)、师:

统计有几片树叶的活动会比较顺利。

要知道:

有几种树叶就有难度了。

你们是根据什么理由对它进行分类的?

(5)、师:

这么多树叶,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导学二:

观察、验证

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师:

请大家比较一下:

新鲜的树叶和你捡到的落下的树叶,有什么不同?

(2)、生:

比较后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

长在树上的新鲜的树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新鲜的树叶是活的,落下的树叶是死的。

让学生体会的叶的生命特征。

(4)、师:

观察一条树枝上的叶,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观察去发现:

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描述树叶的生长阶段。

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

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导学三:

全班交流、讨论

4、课堂总结:

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

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三、归纳提升:

你学到了什么(或有哪些收获)?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四、检测反馈:

作业:

预习第6课: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设计】

植物的叶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课题: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②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2.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课前准备】

分组材料:

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

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导学一:

猜想

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1、师: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

讨论:

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

3、师:

我们怎样观察?

(1)量量:

树干是否变粗了。

(2)看看:

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

(3)数数:

每天有多少落叶落下。

(4)瞧瞧:

狗尾草会不会枯死。

(5)找找:

树叶的变化。

导学二:

观察、验证

观察树叶的生长变化

1、师:

用直尺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

2、生:

量树叶的长和宽并记录。

3、师:

感觉一下,这条树枝上大小不同树叶的软硬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4、师:

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着)

5、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会衰老直至死亡)

6、师:

从树叶的大小变化、软硬不同、颜色变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我们知道了:

树叶都有一个生长过程就是生长、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

导学三:

全班交流、讨论

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师:

分小组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

(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生:

(交流)汇报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

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

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

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四、检测反馈:

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师:

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我------------的变化记录表〉中,你能做到吗?

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

【板书设计】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后记】

审核签阅:

 

课题:

植物的共同特点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②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③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④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导学一:

猜想

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

1、师:

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你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生:

回忆记录:

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记录在P17页书上的记录单里。

3、师:

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呢?

请交流。

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4、生:

学生思考后,交流、填空。

阅读P21页的“植物需要阳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