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752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docx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一中学年高二下学期份月考化学试题

玉溪市易门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试

高二年级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S—32Cl—35.5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分离混合物常见的仪器:

从左至右,用于分离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萃取、蒸馏、过滤

B.蒸馏、过滤、蒸发、蒸发

C.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2.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  )

A.淀粉溶液B.有色玻璃C.烟D.碘酒

3.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必须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该装置可以用于制备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C.为了防止固体颗粒堵塞导气管,常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D.若用该装置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管撤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4.下列关于价电子构型3s23p4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的元素符号为O

B.它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

C.可以与H2化合生成液态化合物

D.其电子排布图为

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结构的表述均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

6.下列叙述中可说明氯元素比硫元素非金属性强的是(  )

A.硫酸比次氯酸稳定

B.高氯酸是比硫酸更强的酸

C.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

D.稀盐酸不跟铜反应,浓硫酸能跟铜反应

7.只能用焰色反应才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NaCl、CuCl2B.NaCl、Na2CO3

C.Na2CO3、K2CO3D.NH4Cl、Ba(NO3)2

8.原子团SCN化合价为-1价,在很多方面跟卤素原子相似,因此称为“拟卤素”。

拟卤素离子与卤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Br-<SCN-<I-,又知氧化性I2>S,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SCN)2+2Br-

Br2+2SCN-

B.(SCN)2+H2S

2H++2SCN-+S↓

C.4H++2SCN-+MnO2

Mn2++(SCN)2↑+2H2O

D.(SCN)2+2I-

2SCN-+I2

9.化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

A.门捷列夫B.汤姆生

C.卢瑟福D.道尔顿

10.下列有关说法中是为了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用冰箱保存食物

B.过氧化氢分解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合成氨气时采用高温条件

D.将块状固体药品研细混匀后进行反应

11.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过氧化钠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  )

A.最后溶液变蓝色

B.溶液先变蓝色最后褪色

C.溶液仍为紫色

D.因为过氧化钠与石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无气泡产生

12.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五种溶液:

①CH3COOH ②(NH4)2CO3 ③NaHSO4 ④NaHCO3⑤Ba(OH)2,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⑤③①④②B.⑤③①②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④①③⑤

13.下列溶液中,所给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有大量NO的溶液:

H+、Fe2+、

、Cl-

B.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Na+、Ca2+、

C.含有大量Fe3+的溶液:

Na+、Mg2+、

、SCN-

D.含有大量Al3+的溶液:

Na+、

、Cl-

14.按如图装置,持续通入X气体,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

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是()

A.H2

B.CH3CH2OH(气)

C.CO2

D.CO和H2

15.a、b、c、d、e分别是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

已知:

(1)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

(2)b与d的硝酸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e可被磁铁吸引。

由此推断a、b、c、d、e依次为(  )

A.Fe、Cu、Al、Ag、MgB.Mg、Cu、Al、Ag、Fe

C.Mg、Cu、Al、Fe、AgD.Al、Cu、Mg、Ag、Fe

16.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7.铜片、锌片和稀硫酸组成的铜锌原电池,工作一段后,铜片上有4.48L气体(标准状况)放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外电路中转移电子0.2molB.铜为负极,有12.8g铜溶解

C.锌为正极,有13g锌溶解D.反应过程中消耗0.4mol氢离子

18.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19.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来制取金属铝,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分解反应B.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金属铝是氧化产物D.说明氧化铝是电解质

20.相同物质的量的Na2O2和Na2O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所含原子个数之比为4∶3

B.两种物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两种物质与足量的CO2反应,消耗气体的质量比为1∶1

D.两种物质中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1.实验室欲配制480mL浓度为0.1mol·L-1的碳酸钠溶液,下列操作可以实现的是(  )

A.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溶于480mL水配制成溶液

B.称量5.3g碳酸钠固体溶于水配制成0.5L溶液

C.称量5.3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溶于水配制成0.5L溶液

D.称量5.3g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溶于0.5L水配制成溶液

22.在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肯定显碱性B.该溶液肯定显酸性

C.该溶液的pH可能是11,也可能是3D.该溶液的pH肯定不是11

23.近期我国冀东渤海湾发现储量达10亿吨的大型油田。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②石油的分馏是化学变化

③石油的分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因为它测的是混合液的温度

④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仍是混合物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4.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是(  )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B.砹的熔点、沸点比碘低

C.砹是有色物质D.砹是固态物质

25.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3Cl2+6KOH===5KCl+KClO3+3H2O

②2NO2+2NaOH===NaNO3+NaNO2+H2O

③SnCl4+2H2O===SnO2+4HCl

④NaOH+HCl===H2O+NaCl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分卷II

三、填空题(共4小题,共50分)

26.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将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后,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直线交点处的圆圈为NaCl晶体中Na+或Cl﹣所处的位置,这两种离子在空间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都是等距离排列的.

(1)请将其中代表Na+的圆圈涂黑(不必考虑体积大小),以完成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

(2)晶体中,在每个Na+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个.

(3)晶体中每一个重复的结构单元叫晶胞.在NaCl晶胞中正六面体的顶点上、面上、棱上的Na+或Cl﹣为该晶胞与其相邻的晶胞所共有,一个晶胞中Cl﹣的个数等于,即(填计算式);Na+的个数等于 ,即(填计算式) .

 

28.

(1)向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H2SO4,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基本正确的是________。

(2)甲、乙两个烧杯中盛有等体积等浓度的两份稀H2SO4,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粒,要保证产生H2的量不变而使甲烧杯中的反应速率减慢、乙烧杯中的反应速率加快,可向甲烧杯中加入的一种盐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向乙烧杯中加入的一种盐是________。

 

29.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的原子得2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形成的微粒均与氩原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C元素的原子只有1个电子,A、D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B元素原子质子数多9个。

(1)A的元素名称是_______,B的元素符号是______。

(2)D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B+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图中给定的仪器:

蒸馏烧瓶(蒸馏)、普通漏斗(过滤)、酒精灯(蒸馏或蒸发)、蒸发皿(蒸发)。

2.【答案】D

【解析】碘酒属于溶液;淀粉溶液、有色玻璃和烟属于胶体。

3.【答案】B

【解析】此装置只能用于加热固体制备气体,如制备氧气、氨气,不可以用于制备氢气。

4.【答案】B

【解析】由它的价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元素为硫,S与H2化合生成H2S,其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洪特规则。

5.【答案】B

【解析】A项I2是非极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小;C项氧族元素中的氧元素,卤素中的氟元素与同族的其他元素的化合价不完全相同;D项,P4O10溶于水后和水反应生成H3PO4,其溶液导电。

6.【答案】B

【解析】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高氯酸的酸性比硫酸强,可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硫酸比次氯酸稳定、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的酸性强,都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稀盐酸不跟铜反应,浓硫酸能跟铜反应,可说明浓硫酸的氧化性比盐酸强,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7.【答案】C

【解析】根据对象的不同性质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鉴别方案。

除用焰色反应可以鉴别各组物质外,A还可以利用溶液颜色的不同来鉴别,错误;B还可以用盐酸来鉴别,错误;D还可以用NaOH溶液鉴别,与NaOH反应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的为NH4Cl,D错误;C中Na2CO3与K2CO3阴离子相同,阳离子不同,而检验Na+、K+的方法只能用焰色反应,C正确。

8.【答案】A

【解析】依据拟卤素离子与卤离子还原性强弱顺序为Cl-<Br-<SCN-<I-,又知氧化性I2>S,可知: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2>Br2>(SCN)2>I2>S。

若(SCN)2+2Br-

Br2+2SCN-能够发生,则氧化性Br2<(SCN)2,与题干不符合,A不正确;氧化性:

(SCN)2>S,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强弱规律可知,(SCN)2+H2S

2H++2SCN-+S↓能够发生,B正确;氧化性:

Cl2>(SCN)2,二氧化锰能氧化氯离子生成氯气,则4H++2SCN-+MnO2

Mn2++(SCN)2↑+2H2O也能够发生,C正确;氧化性:

(SCN)2>I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强弱规律可知(SCN)2+2I-

2SCN-+I2能够发生,D正确。

9.【答案】A

【解析】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汤姆生、卢瑟福、道尔顿等与电子发现及原子结构模型有关。

10.【答案】A

【解析】冰箱中温度较低,反应速率较慢,可防止食物腐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速率加快;合成氨气时采用高温条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将块状固体药品研细混匀后进行反应,增大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

11.【答案】B

【解析】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过量过氧化钠粉末,首先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生成氢氧化钠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由于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过量的过氧化钠会慢慢将有机色素氧化为无色物质,所以最后溶液变为无色。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A项中,由于H+、

、Fe2+能发生反应而不共存;B项中,Ca2+与

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C项中,Fe3+与SCN-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D项中,各离子间均不反应,能大量共存。

14.【答案】B

【解析】分析解题的基点:

能还原氧化铜的气体及其产物的不同。

图示的实验装置中持续通入X气体时,a处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棕色的金属铜,说明X气体具有还原性,不可能为二氧化碳;b处的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变为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晶体,说明反应中有水蒸汽生成;水蒸汽被无水硫酸铜吸收后,经c处冷凝仍得到液体,说明X气体不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所以X气体为乙醇蒸汽,最后得到的液体为乙醛。

15.【答案】B

【解析】 c与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则c为Al,e可被磁铁吸引,则e为Fe,a、c均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a为Mg,b与d的硝酸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d,则b为Cu,d为Ag,选B。

16.【答案】C

【解析】部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存在电子转移,如CaO+H2O===Ca(OH)2、CaCO3===CaO+CO2等,A、B错误;置换反应是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C正确;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存在电子转移,D错误。

17.【答案】A

【解析】铜锌原电池中,锌为负极:

Zn-2e-===Zn2+;铜为正极:

2H++2e-==H2↑。

由正极、负极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Zn~2e-~2H+~H2,当产生4.48L氢气(物质的量为0.2mol)时,

需要0.4mol氢离子,有0.4mol电子转移。

18.【答案】A

【解析】生铁硬而脆易断,钢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弹性。

19.【答案】C

【解析】电解熔融氧化铝制取铝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O3

4Al+3O2↑,该反应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铝是还原产物,氧气是氧化产物。

熔融的氧化铝能导电,氧化铝是电解质。

20.【答案】B

【解析】 Na2O2中的阴离子为O

,Na2O中的阴离子为O2-,Na2O2与Na2O物质的量相等,则两种物质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21.【答案】B

【解析】容量瓶的选择原则是“近而大”,无480mL容量瓶,应选择500mL容量瓶。

需要碳酸钠的质量=0.5L×0.1mol·L-1×106g·mol-1=5.3g。

22.【答案】C

【解析】水电离的c(H+)和水电离c(OH-)永远相等,则c(OH-)水=c(H+)水=1.0×10-11

mol·L-1。

与纯水电离产生c(H+)=1.0×10-7mol·L-1相比,水的电离平衡受到抑制,溶质一般为酸或碱。

若为酸的溶液,H+来源于酸和水,OH-来源于水,则溶液中c(H+)=[1.0×

10-14/(1.0×10-11)]mol·L-1=10-3mol·L-1,pH=3;若为碱的溶液,H+来源于水,OH-来源于碱和水,则c(H+)=10-11mol·L-1,pH=11,综合以上可知C正确。

23.【答案】C

【解析】石油的分馏是依据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经加热气化和冷凝而分离的操作,故为物理变化,②错;石油分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以测量馏出蒸气的温度,故③错。

24.【答案】B

【解析】卤素单质一般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卤素随着原子序数的依次增大,其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温下的状态由气态到液态再到固态,熔点、沸点逐渐升高。

25.【答案】A

【解析】凡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判断反应中各物质所含元素在反应前后的价态可知,①、②项中的反应有化合价的升降。

26.【答案】

(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溶液逐渐变蓝,有红棕色气体逸出

(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再加稀硫酸时,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稀硝酸,继续与铜反应

【解析】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不断减小,反应结束前实质上是铜与稀硝酸反应。

反应停止后再加稀硫酸,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稀硝酸,继续与铜反应。

27.【答案】

(1)

(2)12

(3)4,12×0.25+1=4,4,8×0.125+6×0.5=4

【解析】

(1)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或氯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氯化钠晶体的结构示意图为

(2)在NaCl晶胞中,Na+或Cl﹣所处的位置是顶点面心和棱边的中点,钠离子、氯离子的配位数都是6,所以与Na+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

(3)根据均摊法:

①处于顶点的离子,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8属于晶胞.②处于棱上的离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4属于晶胞.③处于面上的离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有1/2属于晶胞.④处于晶胞内部(体心)的离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由此可知,在NaCl晶胞中,含Cl﹣:

12×0.25+1=4个;含Na+:

8×0.125+6×0.5=4个.

28.【答案】

(1)A 

(2)CH3COONa(或HCOOK等) CuSO4(或CuCl2等)

【解析】

(1)Zn粉的质量相等、H2SO4过量,H2的量由Zn粉的量决定。

a中部分Zn与CuSO4发生反应置换出Cu并形成“Zn-Cu-H2SO4”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了,但产生H2的体积减小了。

(2)向甲中加入一种盐使V(H2)不变而反应速率减慢,应使c(H+)减小而H+的总量不变,加入CH3COONa等弱酸盐最合适,但不能加入Na2CO3、NaHCO3、Na2S等盐,因为它们与H2SO4反应产生气体而使H2的量减少;欲加快反应速率,可加入CuCl2、CuSO4等盐,因为Zn粉足量,所以不影响产生H2的量,但不能加入Cu(NO3)2,因为若加入Cu(NO3)2,溶液中就有了H+、NO

,与Zn反应不产生H2。

29.【答案】

(1)硫 K 

(2)

【解析】由题意可知,A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所形成的微粒均与氩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A为硫元素,B为钾元素;C元素的原子只有1个电子,则C为氢元素;A、D两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B元素原子质子数多9个,则D是镁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