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736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docx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题精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胚芽和子叶)。

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凤仙花的播种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植物时要注意: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千万不要让种子(浸泡在水中)。

5、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6、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7、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

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8、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是由植物绿色的叶依靠(太阳)提供的能量,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成的。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10、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11、植物叶都是(平展的,且在植株上是交叉生长的,这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12、绿色开花植物一般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13、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4、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生长(初期)茎的生长速度较快,(中期)生长速度最快,(后期)较慢,最后几乎(停滞)。

15、凤仙花等植物的茎垂直地面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直立茎);牵牛花的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生长,这样的茎叫(缠绕茎);葡萄的茎攀缘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叫(攀缘茎);红薯的茎平卧地面蔓延生长,叫(匍匐茎)。

16、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果实)是由花的(雌蕊)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中有(种子)。

17、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熟)这几个阶段。

凤仙花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91)天。

18、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种子萌发的条件是(:

水分、温度和空气。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9、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

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当凤仙花凋谢后,会在原来(花的位置)长出果实。

大多数凤仙花的果实成熟后,果皮(裂开),将里面的种子显露出来,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

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

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一株凤仙花可以结出(300-400)粒种子

20、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21、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2、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3、凤仙花种子萌发时,最先出土的第一对“叶子”是(子叶)。

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同的。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是为了吸收更多的(阳光)。

24、植物体内有(叶绿体),因此大多数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实践探究一、怎样证明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材料:

油、试管、水,有根的一株植物

实验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把植物根浸入水中,

在水面滴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每天定时进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二:

实践探究二、怎样证明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

新鲜的芹菜,烧杯,红墨水,小刀。

实验步骤:

取一段新鲜的芹菜放入烧杯中。

观察芹菜的变化。

将芹菜横切开,观察横截面。

实验现象:

芹菜的外皮由下到上逐渐变红,芹菜的横切面上出现小红点。

实验结论:

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简答题:

1、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起什么作用?

答:

防止花盆内积水。

2、怎样播种才能看到凤仙花种子发芽的过程?

答:

在一个玻璃杯内放入是的纸巾,再把种子放在纸盒杯壁之间,从外面能看到种子就行了。

3、在植物根的作用的实验中在水面滴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有什么作用?

答:

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

4、在证明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红色的水?

答:

让实验效果更明显,便于观察。

5、在密闭透明玻璃钟罩内是一盆不缺水的绿叶植物和有充足食物和水的小老鼠。

放在阳光下,老鼠会憋死吗?

答:

不会,因为老鼠会呼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叶子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供老鼠呼吸。

第二单元资料库部分内容

1、完全变态的昆虫的一生和蚕一样,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形态。

常见的昆虫中,(蜜蜂、蚂蚁、苍蝇)等以及各种(甲虫)都是完全变态的。

2、不完全变态的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常见的昆虫中(蝗虫、蜻蜓、虱子)等都是不完全变态的。

3、在人的一生中,人出生时婴儿脑重已达成人时期脑重的(25%)。

有两个时期长得最快,第一个时期是(出生前后)即胎儿期到出生后1岁,第二个时期是(青春发育期),即10-20岁间。

4、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乳牙),共(20)颗,一副(恒牙),共(28颗-32颗)。

5、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高)和(体重)增长得很快,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有显著的变化。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自然界中的动物有很多种,它们身体的(外形)、(结构)以及(生活习性)千差万别,所有的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个过程就是它们的(生命周期)。

2、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蚕卵的形状是(近似圆形),刚产下的蚕卵的颜色是(淡黄色或黄色)。

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

3、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如果天气干燥,可以在蚕卵上(洒些水)。

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些孔),因为蚕卵需要(呼吸)。

4、观察、测量记录小蚕的生长变化情况可以采用(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制作标本)等方式。

5、蚕宝宝的外形特征:

形态是(圆筒形)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6、蚕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

胸部(三对足),蚕用(足协助口器)来吃桑叶。

腹部(五对足),用(腹足)爬行,爬行时身体作(波浪式)运动。

身体两侧有小黑点是蚕的(呼吸器官)(气门),

7、蜕皮之前,蚕(不吃食物),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这样的现象叫做(“眠”)

8、蚕宝宝最爱吃的食物是(桑叶)。

9、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做(蜕皮)。

蚕一生要蜕(5)次皮。

10、蚕蛹的体形(粗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蛹有(眼睛)和(足),身上有(环节)。

11、蛹一般情况下不会动,但受到外界刺激会(动),蛹的胸部背面有一(盾片),从盾片长出(两对翅膀)。

两侧都有(气门)。

体色呈(褐色)。

1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3、在茧里还有(一层皮),它是蚕第(五)次蜕的皮。

14、养蚕、抽取(蚕丝织成丝绸),是我国的伟大发明。

远在(4000)多年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养蚕),利用蚕丝织成华丽的绸缎和各种丝制品。

现在可以养(彩色)的蚕,吐出(彩色)的丝。

15、蛹还会变化,会变成(蚕蛾),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16、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着(眼睛)和(1对触角),(口器)退化。

胸部长着(两对翅)和(三对足)。

由于两对翅较小,已失去(飞行能力),腹部已无(腹足)。

蚕蛾交配后会产大量的(卵)。

17、雌蛾和雄蛾的区别:

雌蛾(体大),触角(灰色),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爬行(较快)

18、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蚕生长发育到一定的阶段会变成(蛹),从蛹里出来的(蚕蛾)交配产卵,(蚕蛾死亡)是蚕生命的结束。

19、从卵里出来的蚕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阶段。

所以蚕的一生为:

(卵--幼虫—蛹—成虫)。

然后从(卵)开始又产生一个新的循环。

这个全过程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20、蚕的一生经历了(卵、蚕、蛹、蚕蛾)四种形态。

21、蚕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食物)、(气温)、(有害气体)、(疾病)等,都会影响蚕的生存。

22、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17、有些动物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样子(很不相同),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变态)。

21、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

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有的动物一生中要经历(变态),有的则(形态不变),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

20、动物:

动物分类方法2种,

一种按卵生和胎生(由有母亲直接生下)分类:

卵生:

(从卵孵化而来)。

如鸡、蝴蝶、鸟、蜻、鱼……动物

胎生:

(由母亲直接生下来)。

如山羊、狗、熊猫……

一种按变态和不变态分类;

变态:

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太大。

如蜻蜓、蟾蜍……动物

不变态:

幼年期与成年期差别不大。

如鸡、狗……

21、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以育的重要条件。

22.昆虫的特征是: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3、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名称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的时间

卵—>雏鸡—>成鸡

约14年

蝴蝶

卵—>幼虫—>蛹—>成虫

约20年

蜻蜓

卵—>幼虫—>成虫

约1年

山羊

小羊—>成羊

约15年

卵—>幼鱼—>成年鱼

约50年

24、身体特点:

年龄段

身体变化的主要特点

自己

身高、体重不断增加,身体各器官功能不断增强,各种能力不断发展。

爸爸、妈妈

生长已经停止,器官的功能开始减退。

爷爷、奶奶

各器官开始衰老,功能逐渐衰竭,直到死亡。

25、15岁以下称为(儿童),16岁至35岁称(青年),36岁至60岁称(中年),60岁以上称(老年)。

简答题:

1、为什么要在孵化小蚕的盒盖上扎小孔呢?

为什么要洒水呢?

小蚕的孵化与什么有关?

答:

①因为小蚕要呼吸。

②这是因为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怎样养好蚕?

答:

小蚕一出生就及时用羽毛轻轻把它刷到桑叶上。

让小蚕吃饱吃好,桑叶要新鲜干燥,并切成碎片。

每天做好清洁,清除粪便残叶。

把小蚕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不要用杀虫剂。

3、蚕不吃叶子了,身体发黄发亮了,它要干什么了?

在蚕吐丝之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答:

蚕要吐丝结茧了。

为它搭小架子或者用纸做些小格子。

4、怎样把蚕丝拉出来,并测量一条蚕吐的丝有多长?

答:

首先把茧放在热水中浸泡,然后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将丝一圈一圈地绕在纸板上,就可以知道丝有多长了。

5、蚕和蛹的外形的外形有什么不同?

答:

蚕的外形是圆筒形白色,蛹的外形是纺锤形棕褐色。

6、蚕蛾和蛹有什么不同?

答:

①蛹:

纺缍形,外皮黄褐色,硬。

有体节。

长出了复眼和触角、翅。

②蚕蛾:

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有三足,长出翅,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不吃食物。

7、蚕蛾是昆虫吗?

为什么?

答:

蚕蛾是昆虫,因为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温度计正确的读数方法是(平视)。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3、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5、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气温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体温计用来测量(人身体)的温度。

人的正常体温平均在(36℃--37℃)之间,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发热)。

6、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科学家(伽利略)在159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7、使用温度计时,我们应该选择(平视)来读数。

8、温度计越往上数字越大,温度(越高)。

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零摄氏度以下,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

9、测量水的温度可以选择(水银温度计)

10、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它变热,温度计里面的液柱会(上升)。

11、对一个物体来说,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热量减少);温度上升,说明物体(热量增加)。

12、水烧开时的温度大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13、液态的水降到(0℃)时,就开始凝固成(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4、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成水;从固体状态变成了(液体状态)。

冰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6、(温度)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做(凝结)。

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做凝固。

18、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19、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由于水蒸气(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

20、水在自然界中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温度)有关。

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2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变成看得见的小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22、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存在。

水的形态

变化的过程

变化的条件

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水蒸气(气体)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水(液体)冰晶(固体)

温度降到0℃以下

水蒸气(气体)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水蒸气(气体)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水蒸气(气体)水(液体)

温度降到0℃以上

简答题

1、使用温度计前要弄清楚哪些问题?

答:

是不是摄氏温度计。

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度。

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是多少。

2、测量水温的方法?

答: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冰与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

相同点:

它们都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体。

不同点:

冰有固定的形状、温度低,不会流动,很坚硬,是固体。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较凉、会流动、是液体。

水变成冰后体积变大,能浮在水面。

4、让冰融化速度快的方法有哪些?

答:

加热、在太阳下晒、用手捂。

5、雨过天晴后,地面上的积水到哪里去了?

答:

地面上的积水都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6、在桌面上放一小玻璃杯热水,再用一只大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说说为什么会这样?

答:

大玻璃杯壁上有小水滴,这是应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小水滴。

7、装满碎冰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从哪里来?

答:

小水珠从空气中来。

因为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看得见的小水滴。

8、如果在装有冰的玻璃杯中加入大量的盐,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

璃杯壁上就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冰中放盐后使冰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摄氏度以下的玻璃杯就直接变成了小冰晶。

9、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答: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的越快。

②空气越干燥,水越容易蒸发。

③有风吹水蒸发得快。

10、夏天,在棒冰周围可以看到“白气”,这是怎么回事?

答:

这是棒冰周围的水蒸气遇到冷凝结成了小水滴形成的。

11、江河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海洋里的水却总也不会溢出来,江河里的水也一直流不完,这是什么原因?

答:

江河湖海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是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汇成小溪,流入江河湖海,江河湖海水就这样不停循环着。

12、温度的读写

零下五摄氏度写作:

—5℃

三十七摄氏度写作:

37℃

9℃读作:

九摄氏度

—15℃读作:

零下十五摄氏度。

13、把下面的温度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起来。

—17℃27℃58℃0℃—108℃17℃

14、我们靠近温度计读取温度时应该怎样呼吸?

答:

应尽量屏住呼吸。

实践探究给你两把相同的金属勺子,水,蜡烛等材料,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蒸发的快慢与温度(加热)的关系,写出实验方法。

分别在两勺子里加入三分之二的水。

一只勺子就平放在桌上,把另一只勺子放蜡烛上加热。

观察比较,发现被加热勺子里的水很快没有了。

得出结论:

温度增加(加热),水的蒸发更快。

第四单元《磁铁》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常见的有(环形磁铁)、(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等。

它们也就有不同的(用途)。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磁铁能(吸铁),被广泛地利用在许多方面:

(冰箱门的封条)、(门吸)、(指南针)等。

3、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1元硬币为钢芯镀镍,(能)被磁铁吸引。

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等其他很多金属。

4、比较磁力大小,可以用(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判断。

5、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

(有铁)。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

(没有铁)。

6、磁铁隔着一些物体,比如水、纸、木板等(也能吸铁)。

7、把小钢珠放到条形磁铁的中间,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小钢珠总向磁铁的一端滚动)。

8、磁铁磁力(两端强中间弱),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2个)磁极。

不管是什么形状大小的磁铁都有(2个)磁极。

9、一个能够自由移动的磁铁,静止时,磁铁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

10、人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做(北极),用字母(N)表示;把指南的磁极叫做(南极),用字母表示(S)。

11、各种形状的磁铁都有(南、北极),并且当磁铁断成几节后,每一节都有(2个)磁极南极和北极。

12、我们把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相同的磁极叫(异极)。

13、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叫(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叫(相互排斥)。

我们称为(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14、磁铁总会指向(南北)方向,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体)。

15、两个或多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把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变大增强),)把相互排斥的磁铁捆绑在一起,磁力会(变小减弱)。

16、磁悬浮列车就是根据(同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制造的。

17、(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人们用磁石制成(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南极(S)在(勺柄),北极(N)在(勺口)。

18、指南针是利用(磁铁指示南北方向)的仪器。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19、(900多)年前,人们把铁片和钢针(磁化),制作出了(指南鱼)和(水浮式指南针)。

20、人们把(磁针)和(方位盘)组合在一起,制造了叫做(罗盘)的定方向的仪器。

有了罗盘,航海就不容易迷失方向了。

21、一般的指南针都由(磁针)和(方位盘)等组成。

钢针经过磁铁沿(一个)方向磨擦可以变成(磁铁)。

22、做磁针的方法: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次。

23、检测磁针南北极的方法有:

(用指南针)(悬挂法)(用已知南北极的磁铁)

24、指南针方位盘上字母的含义是:

N—(北);S—(南);W—(西);E—(东);

NE—(东北);SE—(东南);SW—(西南);NW—(西北)

25、把小钢珠放在磁铁中间它会很容易滚到(两端)去。

简答题

1、你知道哪些物体上有磁铁?

答:

冰箱门、扬声器(喇叭)、耳机、电话、麦克风。

2、磁铁根据它的形状,分别有什么名字?

答:

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圆形磁铁、等。

3、下列物品中哪些能被磁铁吸引?

铁钥匙铁钉铝丝铜电线回形针玻璃珠木块纸片布条橡皮擦塑料尺易拉罐罐头盒

答:

铁钥匙铁钉回形针罐头盒

4、辨认铁制物品用什么方法最可靠?

答:

用磁铁吸

5、一块蹄形磁铁用纸包严,它还有磁性吗?

为什么?

答:

有,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只是物体不能太厚。

6、磁铁有哪些性质?

答:

磁铁能吸铁;并且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磁铁能指示南北;

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7、司南的勺子为什么要放在光滑的铜盘上?

答:

底盘中间部分光滑,勺状磁石可以在上面旋转

8、磁铁为什么能指示南北?

答:

地球本身就是一块巨大的有磁性的物体,也有南北两极。

能与指南针的两极相互作用,让指南针总是指向南北。

9、怎样让一根钢针变成磁针,怎样检验他是否变成了磁铁?

答:

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20-30次。

然后用钢针去吸大头针,能吸住说明钢针变成了磁铁。

10、用指南针定方向的方法:

把指南针盒放平,让磁针自由转动。

待磁针停止摆动后,转动指南针盒,使方位盘上标明的南(S),北(N)方向与磁针指的南、北方向一致。

对照方位盘确定各个方向。

1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门的地方常常装有“门吸”,“门吸”里面有什么?

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发挥作用的呢?

 答:

“门吸”里有磁铁,它是根据“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引铁”的原理发挥作用的。

12、怎样辨别磁铁的南北极?

答:

用悬挂法:

用线系住磁铁中间,把它挂在空中,等静止下来,指南的一端是南极,指北的一端是北极。

用指南针法:

用一块已知南北极的磁铁的一个磁极去靠近这一磁铁,相吸,磁极相反;相斥,磁极相同。

13、有A、B两块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已知一块为磁铁,一块为铁块。

问:

只利用这两物体,判断磁铁和铁块?

答:

用A去吸B的中间,如果能吸住,A为磁铁;不能,则A为铁块。

14、实验探究怎样制作指南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