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429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docx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

全民创业概念、特点及有关问题思考

马定保

前不久,陆浩书记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下功夫改善创业环境,鼓励全民创业。

这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甘肃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的高度,深刻强调了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2005年以来,我们着手开始研究全民创业问题。

2006年起草了《关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今年已报省政府。

今年省政府研究室牵头,劳动保障、商务等部门参加,对我省酒泉等地的全民创业工作开展了调研活动。

本人在起草文件和调研中,对全民创业问题作了初步的了解和思考。

本文可看作是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创业和全民创业的概念

创业一词已经成为促进就业再就业、创造社会财富、发展经济的时代概念。

创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劳动的一种形态。

从就业角度看,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是就业之源,因此政府把营造有利于创业的社会环境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努力构建创业环境和提供创业条件。

从经济角度看,创业是创办企业和实体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创造财富的过程和活动,是企业之源,所以社会要为创办企业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提供最优良的环境。

从个人角度看,创业是一个人或组织寻找致富机会的过程,是财富之源,故而国家要为个人自主创业、组织起来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鼓励个人创业和全民创业。

从字面上看,创业可以泛指一切开创性的社会活动。

成立新的国家视之为创业,有谓“创业容易守成难”之说。

开办新企业也能叫创业,比尔·盖茨即为典型之例。

个人自谋职业或自营项目仍可谓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创业的事例举不胜举。

许多学者专门从事创业研究,也给创业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形成了“创业学”。

许多大学、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学,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全民创业”一词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

将近30年的改革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革命,也是思想理念精神的革命。

改革开放为各类创业活动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最优良的创业环境和最佳机会。

从“十亿人民十亿商”的“全民下海”,到“十亿人民十亿股”的“全民炒股”,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深刻变化的过程。

这其中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兼职兼业、一职多业等从过去的“瞧不顺眼”到如今的“刮目相看”即是证明。

由此带来全民创业的高潮。

许多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推动创业活动,作为推动就业再就业和发展经济有效措施,列为政府的一项工作。

我国上海、北京市、河南、江西、辽宁、吉林等省市先后连年开展一系列全民创业活动,通过落实1998年以来的三轮就业再就业政策,提出了“全民创业”概念,制定了相关推动全民创业的政策规定,从理论、实践上推进了全民创业的研究和进展。

2006年6月,劳动保障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了落实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座谈会(以下简称“江西会议”),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政策推动创业,以创业推动就业,探索促进就业的新路子。

推动创业是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劳动者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促进劳动者择业观念的转变,要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努力开拓就业工作新局面。

国务院有关部委负责人分别代表各部门作了发言。

吉林省、江西省、大连市等10个地区负责同志介绍了工作经验。

会议还印发了23个地区书面交流材料,其中有定西市《结合实际,用好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在农业领域创业》的交流材料。

会议通报了上半年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总结了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经验,进一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鼓励支持劳动者创业的政策,研究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会议要求将推动创业作为我国促进就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将落实好新政策作为推动创业促就业的关键,全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

今年第29和31期《瞭望》杂志上,刊登了两篇白津夫同志《建立全民创业型社会》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章,文章对全民创业有着全面、具体和新颖的看法。

他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财富之源,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推动全民创业,建立创业型社会,将更好地达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这一社会和谐目标。

建立创业型社会有利于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成果,有利于化解当前就业矛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要从解决就业转向积极创业。

世界经济正在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转型,我国处在工业化深入发展过程中,大工业的就业能力也呈下降趋势,“高增长低就业”开始显现。

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建立创业优先的体制和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通过创业扩大就业。

变过去政府主导创业为民众自主创业,由过去以政府提供岗位、安置就业,转变为“自造饭碗”、自我就业。

二、提高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国家政府逐渐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更多的财力精力人力用到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上。

这就要求把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作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作为增加就业岗位、发展中小企业、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渠道,作为落实省委“四抓三支持”工作思路的具体行动,积极鼓励、支持和倡导全民创业,让创业成为推动甘肃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开展全民创业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

我国就业的主要矛盾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在相当长时期内,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通过推动创业来促进就业,不仅具有现实作用,并且具有长远意义。

今后我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攻坚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加速期,就业的压力非常集中,迫切需要广开就业门路,扩大就业机会。

在城乡就业人员中,几千万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从业者,都是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道路上走出来的。

他们通过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不仅为自己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而且还带动了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实现了就业的倍增。

创业已成为并且在今后仍然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和新途径。

因此,推动创业来促进就业,不仅有利于在经济发展中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并且有利于将积极的就业政策融入劳动者的创业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劳动者在市场中的主体作用,将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与增加就业更好地结合。

(二)开展全民创业有利于发展中小企业

鼓励全民创业,就是政府创造宽松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制定金融、财政、税务、工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资创业,创办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

通过小本投资、实用技术、经营管理和劳动投入,造就大量的个体和中小业主,形成资产积累,同时提供大量的就业和个人发展的机会,包括非正规就业岗位,使广大劳动者谋求事业、自主就业和居有家业。

从过去国家创业,政府办企业和事业,通过党政社团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吸收就业,转变为如今的鼓励全民创业,不仅对微型和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而且可以带动大量地城乡劳动者通过非正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就业。

既符合企业、就业结构和创业及就业的规律,也是我国国情、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的一种必然趋势。

(三)开展全民创业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

创业是创业者根据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和个人的追求,通过创业者的智慧,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劳务,既增加了个人的财富,又增加了社会的财富。

创业增加的社会财富在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减轻社会的负担以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开展全民创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充满活力的社会,就是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全民创业的本质,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人人参与创业,各业竞相发展的局面,这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开展全民创业,就是要营造城乡平等的就业环境,激活城乡人力资源,激发全体劳动者的致富欲望,动员全体劳动者兴办实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充分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营造全民创业环境

(一)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将全民创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政策引导、典型带动、服务扶持、优化环境上来。

不断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各类中介服务机构。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各项服务,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创业管理服务体系。

(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规范和简化审批手续;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的行为;注重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完善服务机制,健全援助制度。

政府要对各类创业者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资源分配、上市融资、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政府计划项目、科技奖励、取得许可证和资质等级证书以及安排使用的各类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开发费、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以及社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等税收政策上,均一视同仁,实行同等待遇。

同时,应制定对各类创业者和从业人员享有与其他企业同等的户籍管理、档案管理、职称评定、住房及子女入学入托等政策。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全面推动全民创业活动的开展。

(三)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政府执法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以良好的“软”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引资规模和领域。

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执法者的执法行为和各类收费行为,积极为各类创业主体提供法律支持和援助,为创业者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倡导“创业有功,致富光荣”的价值观念,培育“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努力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发挥人才在自主创业中的关键作用。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大力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和表彰非公有制经济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倡导全社会支持、爱护企业家的社会风气。

动员和号召城乡劳动者不拘创业形式和内容,全民参与工、农、商和第三产业,增强全社会的创业意识,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甘肃形象的理念,形成以优良的投资环境吸引项目、以和谐的人文环境留住项目、以诚信的社会环境做大项目的良好氛围。

通过发展加工、制造、修理、经营和服务业,千方百计拓展创业门路,以小规模、大群体,扩大经济总量,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全民致富。

四、甘肃省全民创业现状和特点

我省酒泉市于2005年提出了全民创业以“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为指导方针,坚持“四创三化两提高”的工作思路,重点落实好“五个一批”的工作任务。

四创,即创新观念、创优环境、创办实业、创造财富;三化,就是以项目为支撑、以改革为动力、以党建为保证,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市化进程;两提高,就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地方综合经济实力。

“五个一批”,即着力培育一批创业主体、积极兴办一批产业项目、开发一批新的就业岗位、向外输转一批劳动力、搭建一批创业平台。

兰州市2006年提出“创业实干打硬仗,建设创业型城市”的工作思路。

武威市凉州区从2003年以来,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首位,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实施工业“二次创业”,立足自主创业,激发内在活力。

几年来,遵循区域经济增长规律,科学选择区域主导产业,着力推行“集群式发展”模式,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产业群相继涌现。

同时由于工业升级带动农业发展,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转移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促进了农村人口的城镇化,推动了城乡就业发展,有效缓解了城乡就业的二元性结构矛盾。

永登县自2006年以来,本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提出全民创业重点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中创业,主要围绕改革开放、园区和项目建设、工业强县、新农村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劳务经济、服务业、城镇建设、社会事业、机关作风等10个方面大力开展全民创业,采取思想发动、干部带头、教育实践、能力培训、培育典型等方式促进全民创业活动深入开展。

我省在学习借鉴江西等省全民创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酒泉等市全民创业工作,研究起草了《全民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共27条,目前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

(一)艰苦性。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逐渐摆脱相对不发达的状态,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这就决定了艰苦创业是一切创业者都应当遵循的原则。

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相对不发达,这些因素使全民创业的艰苦性更加突出。

(二)自主性。

创业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创业者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闯出一番新天地。

因此,赋予创业者较大的自主权,使其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领域和方式,自主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整合各方面资源进行创业,使鼓励和支持创业的基本要求。

(三)和谐性。

目前,我国正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既是充满机遇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充满挑战的“矛盾凸显期”。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必须积极主动地正视问题,化解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切创业活动都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积极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倡导和谐创业,就是让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通过创业实现自身权利、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其他阶层和群体的权利与利益。

五、关于全民创业的几点思考

随着《劳动合同法》、《中小企业法》、《就业促进法》、《物权法》等法律及配套文件的制定实施,创业和就业方面的体制保障将进一步消除,全社会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将更加激发。

我省要向浙江、江苏等省学习,不论学历高低、不论资金多少、不论年龄大小,人人是创业主体。

也不论单位性质、级别、权力等,都要支持创业鼓励创业,建立创业型社会。

要从“4557”方面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推动全民创业深入发展。

(一)要树立四个观念

一是大创业的观念。

所谓大创业即全民创业的广称,涵盖一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创新项目和新兴活动,就是所有的层面都要行动,所有的领域都要开放,所有的环节都要打通。

它囊括了社会所有成员和一切项目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就业和再就业。

如个人创办实体、企业创新项目、政府创新措施、国家创新机制和出台新的法律法规都应属于大创业。

二是实创业的观念。

要树立“百姓创家业、能力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大局观念,创实体,办实业。

克服不敢想、不敢闯、不敢干的保守思想,树立务实的开拓精神;克服只唯书唯上、不唯实,只想做官、不善谋事的官本位思想;克服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强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干实事、求实效的敬业精神。

三是新创业的观念。

新创业是全民创业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不断兴办新型的企业实体,才能为全民创业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全面推动全民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新创业还表现为推动“二次创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各类个体工商业主变一业为多业等等,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创办新实业,创建新品牌,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快创业的观念。

目前,江西、吉林、陕西、山西等省份都已于去年制定出台了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大张旗鼓地开展全民创业活动,环节了就业压力,提高了生活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面对我省就业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应尽快出台推动全民创业的政策文件,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行动起来,以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创办实业为平台,充分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和发展机遇快创业,创实业。

(二)要处理五大关系

一是创业与项目的关系。

项目是创业的基础,是开展创业活动的载体,无论是个人创业、合作创业都是在有一定项目活动的前提下进行的,项目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项目是创业的关键,它与资金、社会环境等要素成为创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项目的选择、考察、评估,到最后的投资,

二是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创业与就业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实质性的区别,换一句话说就是:

创中有就,就中有创。

以职业为“参照物”下的关系,创业属于就业的范畴。

因为创业的目的与就业一样,都是为了谋个职业,都是为了获得劳动收入,都是为了有个基本的“生活来源”,这种创业处于就业的中、低层次阶段。

以事业为“参照物”,创业与就业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这里的创业与就业的高级阶段相同,都是作为一种事业、作为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手段,所以就业又属于创业的范畴。

在以事业为“参照物”的创业者,创业就意味承担着一份社会责任,也就是创造社会财富,懂得对每个人都有所交代、对每个家庭有所交代、对社会有所交代。

事业背景下的创业远远大于就业,这时的创业和就业是不等值的。

三是创业与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而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发展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上来,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社会资本和市场力量来驱动。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资本有市场机制也具备了自主发展的条件。

我们要因势利导,让创业成为转变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拓宽发展领域的强大动力。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活跃的微观主体,通过鼓励和支持创业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既可以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四是创业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新的成效,只有通过未来的创业实践来检验。

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只有创业,形成实业,才能鼓励创新。

创新是对人的发展总体的把握,创业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的体现。

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

创新与创业内容的相似,并不说明二者可以相互替代,因为,仅仅具备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它只是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准备,如果脱离创业实践,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创新精神所具有的意义,只有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才能有所体现,才有可能最终产生创业的成功。

创业与创新二者目标同向、内容同质、功能同效、殊途同归。

围绕创业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创业与创新要有机融入。

创新与创业内容结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三)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是解决基层创业服务环境问题。

基层工商、税务、质量监督、环保等服务部门和供电、供水、供暖等服务单位普遍存在支持力度不够、环境不宽松、准入门槛高等问题。

要改善创业环境,取消各种限制性因素,增强服务意识,保证创业公平。

二是解决公务员创业问题。

要解决公务员身份转换与创业之间的矛盾,鼓励公务员带薪创业或辞职创业。

三是解决困难群体创业难问题。

困难群体创业普遍存在资金困难问题。

目前,小额担保贷款个人为2万元,额度小,小企业贷款为100万元以内,支持力度也不大。

应研究提高个人和小企业贷款额度。

四是解决创业服务机制问题。

目前,各地已经建立由科技创业、企业创业等服务机制。

省政府2005年出台的96号文件要求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创业开业指导中心,开展创业服务活动。

这个规定至今落实还不够理想。

五是解决创业人员后顾之忧问题。

创业人员普遍存在住房、社会保险、子女就业等后顾之忧。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切实解决有关问题,保证创业人员积极开展创业活动。

(四)要完善七大政策

一是金融政策。

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对民间中小融资实行较为宽容的合理合法的管理;发展融资担保、风险投资、租赁融资等融资方式;鼓励银行为人民创业贷款,对向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积极贷款的银行,国家在银行税收方面给以优惠。

政府还要在信息服务、贷款贴息、扶持基金、经营场地等方面创造创业的环境。

要进一步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为解决自主创业者的资金筹措问题,国家通过继续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予以扶持。

针对以往政策覆盖面窄的问题,新政策扩大了贷款的对象范围和贴息项目范围;针对以往操作门槛高、特别是反担保的问题,新政策强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降低反担保门槛;针对银行实际操作中的难题,新政策提出了调动信贷部门积极性的条件、措施。

在前三年的工作中,不少地方反映这项政策落实难度最大,但江西、重庆、河南等地的实践说明,只要下定决心花大力气,这项工作就肯定能够取得突破。

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在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配合银行和财政部门,充分利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优势,做好放贷的管理服务工作,使更多创业者能够顺利贷到款。

同时,加快个人信用档案和信用社区的建设,协助做好到期的还款的督促工作。

要努力保持较高的还款率,实现小额担保贷款放贷与还款的良性循环。

二是财政政策。

省级财政应每年安排并逐步增加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民创业的辅导、培训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补助,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型、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发展,扶持服务体系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技术创新、高新技术研发、名优产品开发、品牌和免检产品争创以及著名商标争创和奖励先进等。

同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省财政每年可从再就业资金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充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激励机制,对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的信用社区,按社区内当年实际回收贷款金额的2%给予奖励,其中1%用于经办银行的手续费补贴,1%用于信用社区的工作奖励,资金从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补助资金中列支。

三是税费减免政策。

进一步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

为降低创业成本、减轻经营负担,国家继续实行税费减免政策。

在继续免收有关行政管理费用的同时,税收从原来的没有限额改为在每人每年8000元限额内按四个税种依次减免,这样既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实际需要,又有利于防止税收征管的漏洞。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配合税务、工商等部门做好政策的宣传工作,具体操作中要做好前后政策的衔接,特别是要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和管理,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继续完善与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协查制度和信息交换制度。

四是场地政策。

进一步落实好经营场地安排政策。

帮助自主创业者解决经营场地的问题,是积极就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前几年,不少地方政府在城市建设、建立商贸市场、整顿市容市貌时,努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解决经营场地。

有的依托当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或是利用部分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厂房,建设了一批相对集中的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安排相对集中的生产经营实验和培育性场所;有的以低价或免费租赁的方式,为有创业项目和创业能力的人员提供经营场地。

在落实新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建设、工商、税务等部门,进一步落实经营场地安排,将它作为提供创业服务、创造创业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

五是创业培训政策。

引导和帮助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了解创业环境,熟悉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掌握申办各类经济组织的方法,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的数量、规模和效益。

对城镇退役军人应免费提供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应积极开展“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努力造就一批创业带头人和“小老板”,创办一批微小型企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六是科技创新政策。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要加快发展生产力中心、科技孵化器,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体的创新能力。

同时还应该鼓励企业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

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联合研究开发,共建技术中心、科研生产联合体,联办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

七是创业文化政策。

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是在新时期发扬“甘肃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加快全省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

开展全民创业活动,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业有功、合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