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418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docx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

深圳三十而立重拾自信:

改革开放排头兵再闯新路

纪念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周年

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里,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罕见奇迹。

  30年间,曾经成功“杀出血路”的深圳,一直就在自信地“探索新路”。

深圳如何在三十而立之年,再闯新路,再现深圳精神,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

  中央有关部门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回顾经济特区发展历程、重大成就和经验,探讨下一步改革开放攻坚方向。

王荣:

深圳特区30年不辱使命 勇当四个排头兵

8月22日,“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图为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发表讲话。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中央有关部门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今日在深圳举行。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同志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王荣指出,深圳要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

深圳要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民主法治建设的排头兵,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隆重开幕了。

这次研讨会是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对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深圳新一轮科学发展、开创特区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里,我代表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再一次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深圳,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深圳就肩负着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先行探索的特殊历史使命。

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不断地探索实践,30年来始终处在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的前沿、实践的前沿、探索的前沿,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承担的特殊使命是与深圳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这样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与我们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创举紧紧联系在一起。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倾注了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量心血和智慧。

邓小平同志不仅倡导建立了深圳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发展的关键时期两次亲临视察,明确指出深圳的发展和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要求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创,杀出一条血路来。

  江泽民同志在特区发展的重要时期,进一步明确了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勉励我们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胡锦涛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深圳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在新形势下为我们指明了科学发展的新的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深圳经济特区30年来不辱使命,敢为人先,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深圳以年均25.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5.78万亿元GDP,实现中央各项税收1.23万亿,其中2009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8201.2亿元,人均GDP9.3万,折合1.36万美元。

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从边陲小镇迅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法制健全的现代化大城市。

30年来,深圳不仅自身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的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历史性的探索和贡献,较好地实现了中央当年建立特区的战略意图。

  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的30年,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奋进的30年,是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壮大的30年,是广大干部群众大胆创新、不懈奋斗的30年。

深圳经济特区的辉煌成就是我国30年来成功发展道路和巨大发展成就的精彩缩影。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光辉杰作,充分证明中央举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也充分印证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科学性,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勃勃生机和光荣前景。

深圳经济特区的生动实践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经验数据。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开拓发展的理论体系,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越走越宽广的道路。

在新的历史阶段,深入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有许多实践课题需要继续探索,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进一步开拓,也仍然要有先行者披荆斩棘、开拓新路。

深圳作为经济特区责无旁贷肩负着先行探索的崇高使命。

为此深圳市第五代党代会确定新目标,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以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科学发展征程中走出一条新路,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

  我们将加快推动经济方式根本转变,推动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两需并重,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勇当转变发展方式排头兵。

我们抓住关键领域、关键环节的攻坚改革空间,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我们将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着力增强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量,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勇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

我们将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大力提升民主法治水平,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体现中国特色特区法规体系,率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城市,勇当民主法治建设的排头兵。

  我们将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社会建设,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努力提升幸福指数。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倡导和鼓励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率先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

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这一次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深圳召开,众多领导与专家学者齐聚鹏城,这是对深圳的信任和厚爱,也是难得的机遇,必将给新一轮深圳改革发展带来智慧力量和理论支持,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位学者和专家指导下,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深圳经济特区一定能够在建立30周年的起点上再造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理论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在深圳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马利:

深圳是最大胆的实践 改革开放的旭日朝阳

“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图为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发表讲话。

人民网深圳8月22日电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中央有关部门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今日在深圳举行。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利出席研讨会并发表讲话。

马利在讲话中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圳地位独特,作用重大,意义非凡。

这里有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大胆的探索,这里有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实现强国梦想最鲜活、最生动的实践。

深圳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生、而成长、而发展的。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

如果说小岗村的红手印是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那么深圳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旭日朝阳。

  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理论研讨会。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深圳地位独特,作用重大,意义非凡。

深圳是幸运,也是骄傲的。

这里有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大胆的探索,这里有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实现强国梦想最鲜活、最生动的实践。

  深圳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生、而成长、而发展的。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

如果说小岗村的红手印是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那么深圳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旭日朝阳。

正是因为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排头兵”,所以才有了新闻媒体的大量关注。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同级的城市,能像深圳这样,拥有这么多的媒体关注,这么多的大篇幅报道、这么多的报道数量、这么重要的报道位置。

  30年,人民日报记录着深圳的发展:

1981年3月刊发《深圳两年胜过30年》;1982年3月刊发《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加速进行》;1984年1月刊发《深圳迈向现代化城市》。

读着这些文章,我们能够感受到,深圳束缚着的手脚被放开之后,前进的步伐是多么轻快!

我们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吸收了时代元素和中国特色之后,迸发出的活力是那么的昂扬!

  正是因为思想的不断解放、行动的不断创新,才激荡出深圳强大的活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影响力,体现在经济上:

从海归精英到民营企业家,从普通白领到农民工,这里是无数中国人的“下海之地”、“追梦之地”。

辐射力,体现在体制机制上:

这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田”,是撬动中国改革发展的支点,“深圳模式”引来世界关注,它不断书写着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华章。

  30年的发展,深圳已经跨入了“而立之年”,进入了成熟阶段。

深圳的精神、深圳的传统,让这种成熟是一种认清了发展道路的坚定,是一种不断突破旧观念、不断开创新事业的执着。

  30年,深圳经历了三次大的转身。

人民日报上有文为证:

1、《高科技托起新深圳》;2、《深圳抢占自主创新制高点》;3、《深圳 涵养文化绿洲》;这正是深圳从“速度”转向“效益”的诠释。

可以说,深圳的每一次转身,都是一次全新的亮相。

  改革开放前沿之地的转身,也折射出一个执政党、一个国家在思想上的不断创新、行动上的不断突破。

在长期快速发展之后,我们需要提升发展的质量,来谋取持续的前进;在劳动力优势、环境优势,日趋减少之时,我们需要更加科学的发展,求取更广阔的空间。

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是极其重大、极有意义的时代命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然要面临的全新课题。

今天的深圳,已经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今年8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的《三十而立,再塑深圳精神》,这里深圳已经给出了答案:

 就是正视当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有“克难而进”的自信和“争先排头”的气魄,有“动大手笔”的胆量,再现“实干快干”的作风,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在新起点上“走出一条新路”。

  深圳的明天,可以从我身边的例子说起。

美国最著名的一所大学的一位教授,2006年从美国回国创业,他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停留考察过,从一个记者哪里了解了深圳,最终选择了深圳。

为什么?

他说,在深圳他看到了发展的活力、创业的氛围。

更让他下定决心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他只身回国,举目无亲,只能用信件向领导和有关部门,了解政策、寻求支持。

只有深圳,每一个领导,每一个职能部门,都认真地给他回复,并解决他每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

就是这个教授,现在已经在深圳这块土地上开了花,结了果。

细节决定成败,真诚赢得成功。

  改革开放靠什么?

靠政策、靠资金、靠技术,但说到底,还是要靠人。

深圳就是一块吸引人才的热土。

  今天召开的“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研讨会”,邀请八方来客,四海嘉宾,集思广益。

这就是特区人的胸怀、智慧和眼界。

  明天,我们人民日报理论版将整版推出“纪念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篇”,头条刊登王荣书记的文章《牢记经济特区历史使命,当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这说明深圳已经准备好了,并时刻准备着!

  多年来,人民日报一直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特别是勤劳智慧的深圳人民,以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实践,为人民日报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报道素材,同时也为人民日报的发行、人民日报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来前,人民日报社长张研农和总编辑吴恒权都一再嘱咐我,一定要向王荣书记、许勤市长和特区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未来改革开放的征程上,衷心希望人民日报社和深圳特区,更加紧密合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

 

李君如:

深圳成功不要忘记人才贡献 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图为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发言。

人民网深圳8月22日电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中央有关部门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今日在深圳举行。

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出席研讨会并发言。

李君如说,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就是深圳成功的经验。

建立人才高地吸引全国人才,这也是成功因素之一,深圳特区成功不要忘记人才贡献。

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即,解放思想不能丢、改革创新不能丢、引进人才不能丢、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能丢,这样深圳才能开创更好的局面。

  发言全文如下:

  深圳特区已经走过了30年的路程,应该讲创造了许多重要的经验,我想在这里就深圳的经验问题谈我自己一些看法,它的重要性有四点是特别重要。

  第一,在思想解放中发挥深圳的区位优势。

深圳经济特区本身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

特区建立后怎么搞呢?

当年深圳能创造性发展被称为“三来一补”的新经济,对此当时很多人不理解。

还有人认为租界又回来了。

但是正是这“三来一补”发挥了深圳区位优势。

当时搞的“三来一补”依然功不可没,所以今天在往前走的时候,不应该否定过去,而应该总结其中经验。

经验就是解放思想中发挥深圳的区位优势。

  第二,改革创新求得深圳快速发展。

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深圳搞的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在建立特区之初我们没有这样说过,但是人们已经感受到深圳经济特区的做法与传统经济是完全不同的,这个就是创新、就是改革开放。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在创新中发展,就是深圳经济特区最重要的经验。

特别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深圳没有被外界所左右,改革开放的方向没有摇摆、没有倒退,像1982、1983年深圳面对着外界压力很大,到底是继续往前走还是往后退。

后来小平对深圳提出“深圳的发展经验证明我们建立深圳经济特区是正确的”。

当时的压力之大是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

能够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就是深圳成功的经验。

  第三,建立人才高地吸引全国人才,这也是成功因素之一。

深圳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全国各地人才汇集深圳创业是一个很重要经验。

我们平时常说深圳在改革开放中解放和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那么什么是解放生产力呢?

人的解放、土地资源的解放、各个方面都解放才叫做解放生产力。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都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这两方面都解放了,才有深圳的大发展。

深圳特区成功不要忘记人才贡献。

  第四,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讲人的优势、人的解放,要讲人才的贡献,也要讲普通劳动者的贡献。

吸引大量劳动力来深圳就业,既为深圳发展做出贡献,又为深圳富余劳动力找出一条出路。

人们常说深圳特区靠廉价劳动力,这似乎有道理,但是如果当时待遇不高,各地的劳动力会来吗?

现在我们发展起来了,员工待遇没有相应增加,是今天的问题。

要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待遇问题是对的,但是绝不能否定深圳当年吸引劳动力的做法,绝对不要否认深圳为吸引农民工做出的贡献。

不要忘记过去,更不要贬低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贬低过去也是背叛。

我们要忠诚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忠诚于改革开放事业,今天继续往前走,是我们有希望的表现。

但是往前走不能把我们过去否定了,今天改革开放要深化,要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在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往前走。

总之,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时候,解放思想不能丢、改革创新不能丢、引进人才不能丢、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不能丢,这样深圳才能开创更好的局面。

  对深圳下一步究竟怎么发展,还是要在这些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向前发展。

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结合中实现深圳科学发展,深圳除了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要配套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特别要让深圳的市民在深圳的改革开放中有更多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如果说过去靠一个领导人的决策可以改变一个地方的面貌,那么今天靠一个团队的决策都很难处理好所要面对的一系列的复杂矛盾。

要让更多人参与决策,尤其深圳作为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对政治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经济建设一般是通过把权力交给企业和社会,是通过从上到下放权改革来促进发展。

这是过去30年经济改革发展运作的路线。

但是社会建设情况比较复杂,要解决医疗、教育、社保、养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政府的责任,主要靠从上到下的政府权力推动的。

既然如此,政府能不能为所欲为?

绝不能,政府要受到市场制约。

政府决策一定要和老百姓的真正需要结合起来,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中,政府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让公民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深圳在这个问题上有条件大胆探索、认真研究。

特别是涉及到重大民生问题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创造合力组织决策,让群众参与、讨论、决策。

只有用民主的力量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使我们创造出不断向前发展的新经验。

  总之,我们祝愿深圳人民站在中国新的发展起点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探索,谱写出深圳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卢中原:

深圳特区成立30年有三个里程碑意义

8月22日,“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发言

人民网深圳8月22日电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中央有关部门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今日在深圳举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在研讨会上发言。

全文如下:

  我讲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先行先试、再闯新路。

第二个观点,创新升级,助推转型。

第一个观点如果我们换一个字,就是先行先试,勇闯新路就是深圳30年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

但是今天探讨不仅是回顾,还要对深圳未来发展做一些展望。

因此第一个观点重在再闯新路,把“勇”字换成“再”字。

为什么我提出这个观点?

主要是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状况、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我们国内各个区域分别推出本地区的发展战略,我们深圳特区的周边已经在崛起很多的新的区域热点,所以我认为深圳下一步仍然要考虑如何通过先行先试、再闯一条新路。

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国家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到现在为止我个人认为已经发生了三个里程碑意义的变化。

第一个,上世纪80年代由温饱不足实现了温饱。

第二个里程碑,上世纪90年代由温饱到初步小康。

第三个里程碑,本世纪初以来我们要经过20年的奋斗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军。

  本世纪头20年已经过去了10年,这1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最近热炒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确实发展的很快,但是我们人均GDP还在100位以后,当然深圳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那么中国全国是一个什么状况?

预计2010年我们的人均GDP可以达到4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换算标准由中等偏下收入进入中等偏上这个行列。

我们的人民对我们生活、政治、文化会提出一系列期待。

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涉及的面很广,今天不再展开。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区域经济布局如何更加合理化也就是按照国家国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各地要谋划自己的发展战略。

过去我们没有这样一个国土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现在在十一五规划和党的十七大当中都明确提出来,特别是十七大提出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的这样一种发展格局。

我们各地就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纷纷出台本地区发展战略。

我们不谈更多中西部的,就谈和深圳比较接近的,比如泛北部湾合作地区,一下就出台了四个: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等,而深圳早期从来没有一下批过四个。

福建在成立海西经济区,明确提出先行先试。

我曾经跟他们交流过,你们能不能争取像泛北部湾地区这样的政策,说我们不再追求这个,我们要的就是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有一个载体,现在已经落实到开发的平台上。

和台湾合作开发,这就是海西经济区先行先试。

珠海有一个横琴岛和澳门合作开发,深圳又该怎么样?

十几年前在同样这样一件会议室我们也讨论“特区不特”的争论,现在这个争论应该平息了,特区还要特,特不是争优惠,而是争先行先试。

我们深圳下一步就要争取先行先试,再闯一条新路来。

  第二个观点,创新升级,助推转型。

深圳30年来,可以说也是这样一条路径,这样一种思路,但是现在看,这条思路、这个路径走得不平坦,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争论,在决策层也提出来不同的思路。

比如深圳曾经提出来要适度重化工业化。

作为一个学者,我提出个人的观点,这个思路可能大家认为不一定合适、不一定适应深圳发展需要,但是在几年前这个思路提出来确实影响还是很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在几年前明确提出中国正进入重化工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是用数据得出的,而不是我们的主观想象,向全国鼓噪都要搞重化工业化,我们始终讲要发挥本地资源的禀赋优势、比较优势、要素组合优势,一定要有地区特色,而不是都搞重化工化。

下一步深圳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挑战我们应当密切关注,现在美国提出要成为第一出口大国,加强制造业。

法国也提出要贴“法国制造”这个品牌。

日本也提出新增长战略应对老龄化。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振兴日本的制造业。

发达国家并不是把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是保留着高端的、战略性的先进制造业。

这是决定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最关键的基础部分。

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因此我想下一步中国的发展方式转变,要靠我们的创新、升级来推动,深圳的下一步发展同样要依靠更多的创新和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我想深圳应该立足于现有的技术层次高、产业层次高,还有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特别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的新能源革命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

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个机遇以及所带来的挑战,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助推深圳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于平:

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 建立创新型文化形态

8月22日,“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深圳举行。

图为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发言

人民网深圳8月22日电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

中央有关部门与深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今日在深圳举行。

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艺文化建设》的发言。

    发言全文如下:

    刚才很多领导和学者谈了很多宏观的战略的问题,很有启发,前面因为在听到人民日报马利副主编说细节很重要。

我想谈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就是叫做《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艺文化建设》。

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视野。

去年转岗到文化部科技司之前,我一直在文化部艺术司工作。

对深圳的演艺文化建设一直比较熟悉。

我也注意到在这块,我们深圳的演艺创作是有质量,但是缺数量,有产品,但缺产业。

 

    第二个原因,对深圳文化实践和前瞻的一些了解,这方面了解我应该说是非常的不足。

我读了三篇文章,一个是谈到了深圳文化建设的历程,谈到最初有一个大家乐广场文化阶段,这个主要由打工者来创造。

第二个阶段,快速增长和休闲消费需求催生了歌舞厅娱乐文化。

然后我注意到我们文化建设主要是加强建设文化设施、组织艺术节、演出高雅艺术,提升整个城市文化格调,还有像文博会这样培育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