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4063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B)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仁”字在《尚书》中开始出现。

到了春秋时代,这个字的使用率比较高,其基本意义都是爱人。

孔子继承了仁的本意,并将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

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仁”的思想出现于上古时期B.儒学的创立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C.孔子之前,中国没有人本思想D.“仁”的思想被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2.有人在评价诸子百家某一学派时说:

“事事那样想得开那样机智和通透,几乎可以通向宇宙笼罩四极,那种极度的出世,也真的有些可怕。

我们感觉不到……感情——也许它是更内在的、变形的?

”这里评价的学派应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

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

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

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A.孟子B.董仲舒C.李贽D.王夫之

4.唐朝武则天崇佛,唐武宗灭佛,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独尊儒术。

这四个实例从本质上说明了()

A.思想服务于政治的需要B.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C.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D.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

5.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主张是()

①挑战正统权威②反对神权统治③提倡个性解放④批判君主专制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

6.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

“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

”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

A.否定程朱理学B.强调经世致用C.主张君主立宪D.批判君主专制

7.宋应星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 之义”。

材料表明中国传统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重人伦,轻自然B.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经验性

C.重视科学实验D.注重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探索

8.如果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是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奖励和弘扬的话,那么,此次屠呦呦的获奖,则是对中医这一国粹的认定和传承。

下列对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开始系统论述了中医“四诊法”

B.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被后人称为“医圣”

C.《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D.《本草纲目》代表了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

9.下图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康熙书法作品,从书法形体上看,它应属于()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

10.右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

A.风俗画B.山水画C.宫廷画D.文人画

11.“宁穿破,不穿错”、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

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

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

这体现了戏剧的表演特性是()

A.综合性B.写意性C.程式性D.虚拟性

12.古代希腊文明萌芽了早期人文主义精神。

下列言论体现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是()

①知识即美德②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③人是万物的尺度④人非工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右图中的《椅中圣母》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圣母形象的顶峰。

该画的人文主义特点主要表现在()

A.画风规模宏大雄浑壮伟

B.充满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

C.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温情

D.作品体现了圣母的神圣、庄严、神秘

14.1521年,德国某地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

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的主要寓意是()

A.倡导宗教宽容B.推销“赎罪券”C.抨击罗马教会D.反对宗教改革

15.“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上述言论应出自

A.《九十五条论纲》B.《论法的精神》C.《社会契约论》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

”这场运动是指()

A. 希腊先哲人文主义精神的觉醒   B.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C.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D. 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17.下列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成果说法正确的是()

①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欧洲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②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③启蒙思想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④进化论有力冲击了“神创说”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8.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材料中将取代“蒸汽大王”的应是()

A.煤炭B.石油C.电力D.核能

19.莎士比亚戏剧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与其风格特点一致的作家是()

A.雪莱B.拜伦C.列夫·托尔斯泰D.贝克特

20.近现代艺术史上对某一美术流派的风格描述如下:

“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A.《坐在椅子上的女人》B.《日出印象》C.《最后的晚餐》D.《圣母像》

21.“(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进步思想是()

A.经世致用B.师夷长技C.中体西用D.托古改制

22.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果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23.“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

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

A.中体西用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民主与科学

24.学者季羡林认为,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

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

这里“心的部分”是指()

A.外国先进的科技B.外国的思想文化

C.外国的政治制度D.外国的生活方式

25.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思想作出的最后一个版本的修正。

下列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②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③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④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6.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

怎么办呢?

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这段论述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7.1976年,针对当时存在的是否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A.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区分开来

  B.没有把毛泽东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区分开来

  C.没有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区分开来

D.没有把毛泽东与党的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区分开来

28.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不少报纸全文转载。

时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一位老同志在会上说:

“我就听到了两种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说文章很好,另一种意见说很不好。

我也还没有完全搞透”;“不要认为《人民日报》登了,新华社发了,就成了定论”。

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29.近年来,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迅速崛起。

2016年初,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右图)及其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研究,获得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该项成果还入选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且位居榜首。

在量子世界里,人类最早的突破是在()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0.郭沫若鉴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拓片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而断定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写,而高二适则举出种种可靠事实,认为兰亭序的确出于王羲之手笔。

当时毛泽东主席支持打这场官司,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主席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百花齐放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D.“为人民服务”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16分,共40分)

31.(12分)下列材料均摘编自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

因以前教育,都限制在政治圈中。

以后教育,乃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

孔子的学生,有父子同来受教的,有贵族,有平民。

有的很穷,有的很阔。

亦有些不是好出身,不务好行业,但经孔子教育,都变为学成行尊,出类拔萃,显于当时,传于后世的一批人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实亦可称为开天辟地旋乾转坤一伟人”。

(4分)

 

材料二西汉教育制度之重要性,乃以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

换言之,乃是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之配合行使。

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授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

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教育制度的新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太学生考试的主要内容。

(4分)

 

材料三宋代特矫唐弊,公私教育皆特盛。

当时所谓书院,亦渐由私立变为公立。

宋初有四大书院,皆不由政府创建,其后乃如僧寺,亦受政府赐额。

书院又称精舍,精舍之名,其先起于东汉儒家之私门授徒。

其后僧侣所居亦称精舍,最后理学家讲学又用此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的主要教育成就?

理学于宋代兴起,指出其主要派别。

(4分)

 

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苏格拉底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级高名望的人物之一,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蕞富有智慧的人,对此他解释道,神谕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不是自以为是。

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必修三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格拉底哪一著名哲学追求?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4分)

 

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

“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

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2)材料二主要表明路德的什么思想?

它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4分)

 

材料三“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

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

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的理解。

(4分)

 

3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第一位驻英法的公使(1876—1878年)郭嵩焘是另一位提倡渐进式改革的人,他对西方的直接观察使他公开承认,西方国家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优秀的政治体制和道德学说。

他在谴责自强运动局限性的同时,赞扬日本派学生赴英国学习法律和经济学,并敦促李鸿章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

郭主张,这些知识,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他的呼吁没有引起多少关注,因为李鸿章认为自己已被委以保家卫国的重任,所以别无选择,只能加强军事方面的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郭嵩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突破?

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李鸿章不接受郭嵩建议的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二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使人间之思想云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2)材料二中作者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主要原因。

(6分)

 

材料三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本近代思想家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3)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4分)

 

高二历史试题(B)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5BCBAC6—10DBDCD11—15CACCB

16—20DBCCB21—25CCBBD26—30CABDA

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6分,共40分)

31.(12分)

(1)使教育脱离政治圈转入社会而自为发展。

(兴办私学或创立民办教育)

有教无类(扩大的教育对象的范围,或推进教育公平)

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答出任何两点即可)(4分)

(2)育才与选贤双轨并进(教育制度与选举制度配合行使);儒家经典(4分)

(3)官办教育和民办教育都有较大发展(公私教育皆特盛);

派别:

程朱理学和心学。

(4分)

32.(12分)(1认识人自己;苏格拉底开创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分)

(2)因信称义(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分)

(3)破:

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立: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

(4分)

33.(16分)

(1)突破:

认识到了自强运动局限性,认为应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

(2分)

原因:

李鸿章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强调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李鸿章自身思想认识的局限,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等。

(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4分)

(2)科学与人权并重(2分);

原因: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思想革命;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学习外国的经验,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言之成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6分)

(3)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过程(日本则是全面学习西方)。

这一观点有道理。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说明了这一点。

(4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