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257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

《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导与练答案.docx

生物导与练答案

生物导与练答案

【篇一:

2010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导与练】

txt>对应训练?

1.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是()

①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弱②根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③植物的蒸腾作用④物种自身的遗

传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

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的强弱决定了提供能量的多少,而遗传性决定了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吸收量关系的是()?

答案c?

解析植物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呼吸作用为其提供的能量,所以植物对

钾离子的吸收量随呼吸作用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根细胞膜上运载钾离子

的载体达到饱和,植物对钾离子的吸收将保持一个平衡值。

3.(2008年大连模拟)用完全营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

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营养液中各种离子与试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

结果如图所示:

?

该试验结果不能说明

()?

a.植物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b.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性?

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d.水稻吸收si的载体多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两植物吸水速率相等”和柱状图可知,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引起营养液

中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说明吸收水分和吸收矿质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由柱状图可

知,同一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不同,说明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而离子

吸收多少,与其根细胞膜上离子载体的数目有关,水稻对si的吸收明显多,说明水稻根细胞

膜上吸收si的载体多;植物对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与溶液中离子浓度没有直接关系。

4.将等量的、微量的nh+4、po3-4、k+、ca2+共同置于100ml蒸馏水中,再放入一些新鲜的水

稻根尖,一段时间后,测定溶液中上述四种离子和水的含量变化(见下表)。

实验结果可以

说明()?

①根对水的吸收和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②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不是等

比例进行的③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④根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不受温度的

影响?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都正确?

答案a

5.(2009年太原模拟)如图是某高等植物中矿质元素在绿叶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含量示意

图。

依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ca、fe、s是植物体中只能利用一次的元素?

b.n、p、mg是植物体中可以再次利用的元素?

c.n、p、mg是大量元素,ca、fe是微量元素?

d.叶片对n、p、mg比对ca、fe、s的需求量大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ca、fe、s的含量在成叶和老叶中含量不变,可推知它们是不可重

复利用的矿质元素;而n、p、mg在老叶中含量下降,可知它们是可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图

中n、p、mg的含量均高于ca、fe、s,因此可推知叶片对n、p、mg的需求量大于ca、fe、

s

而依图不能判断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2008年石家庄模拟)对植物嫩叶所必需的矿质元素fe和mg的来源叙述中,正确的是()?

a.fe和mg既来源于土壤又来源于老叶?

b.fe和mg来源于土壤,mg又可来源于老叶?

c.fe和mg只来源于土壤,不能来源于老叶?

d.fe和mg来源于老叶,mg又可来源于土壤

答案b?

解析n、p、k、mg等在植物体内以离子或不稳定化合物形式存在,属于可重复利用的矿质

元素,一旦缺乏,老叶将贡献出来给新叶利用,因此缺乏症首先表现在老叶上,而fe、ca在

植物体内形成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只利用一次,当缺乏后,嫩叶先表现出症状。

矿质元素的应用

【例1】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

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不在新的茎叶中b.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c.主要在老的茎叶中d.主要在老的根中

答案b?

解析各种矿质元素吸收进入植物体以后,随着水分运输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往往以不同

的方式被利用。

其中n、p、k、mg等在植物体内以离子或形成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

可再利用的元素。

植物体一旦缺乏,可以由老的器官、组织向新生的、幼嫩的部位转移被再

利用。

ca、fe等元素在植物体内形成了稳定的、难溶解的化合物,不能被再度利用。

变式训练?

(2008年襄樊调研)番茄种子萌发后,置于完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发

现叶片甲中的k、p等矿质元素不断被运到叶片乙中。

下列关于叶片甲和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矿质元素储备多,可将多余部分供给乙?

b.甲的细胞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

?

c.乙的细胞比甲更趋于衰老?

d.叶片乙的生长速度小于叶片甲

的生长速度

答案b?

解析k、p是可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它们由叶片甲向叶片乙中转移,说明叶片甲逐渐衰老,

其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

【例2】水和无机盐是由植物木质部的导管输送的。

用32p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

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下图。

?

(1)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主要方式是。

?

(2)在与a、b、c、d四点相对应的细胞中:

?

①32p累积量最高的是点处的细胞,这是因为根尖在该部位没有结构。

?

②吸收量大小依次为。

?

③c点处的细胞主要靠作用吸收水分。

该处细胞的形态是下图

中。

?

④最适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是点处的细胞。

?

(3)制约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直接因素有()?

①植物的呼吸作用②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细胞膜上的多糖④细胞膜上蛋白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

④?

(4)由磷构成的细胞化合物有(写出两种)。

?

答案

(1)主动运输

(2)①a导管②c>d>a>b?

③渗透d④b(3)d(4)

核酸、atp?

解析根的前端叫根尖,根尖可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

根冠由薄壁细胞

组成,像个帽子套在根的顶端,可保护幼根在伸入土壤时不致被坚硬的土粒所伤害。

分生区

全长约1~2毫米,大部分被包围在根冠内,是产生新细胞的主要地方。

伸长区长度约几毫米,

靠近分生区的细胞有分裂能力,距分生区越远的细胞,分裂活动越弱,细胞开始伸长、生长

和分化。

根毛区在伸长区以上,这一区的细胞不再伸长,已经分化成各种成熟组织,因此根

毛区也叫成熟区。

这一区的特点是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毛区的名称由此而

来。

由于根毛的大量形成,大大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是靠根毛区来完成

的。

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其呼吸作用密切相关,尤其是有氧呼吸,因为呼吸作用为根

细胞进行离子交换吸附提供了可供交换的离子,即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同时根细胞呼吸

作用过程中合成的atp又为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矿质离子进入根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提供了

能量。

1.(2008年全国理综Ⅱ,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的生长发育状况

答案d?

解析判断某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矿质元素,其证明思路就是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中,除

去或加入某一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在不同营养液中生长发育的状况,根据前后的生长

发育状况作出判定。

2.(2007年天津,6)某植株成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

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

正常。

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成叶正常,幼叶病态,缺乏不可移动元素。

刚施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植物吸水

2+减少,随着ca的吸收,吸水会逐渐增多,幼叶部分也会恢复正常。

3.(2007年江苏生物,27)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主要是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而来。

影响根系

吸收矿质元素的外界条件包括(多选)()?

a.土壤通气状况b.土壤温度?

c.土壤含水量

d.土壤微生物

答案abcd?

解析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土壤温度: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

温度过高,使酶钝化,影响根系代谢活动,从而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减少矿质离子吸

收;温度过低,代谢减弱,主动吸收慢,细胞质黏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

②土壤通气状况:

土壤通气不良,会抑制有氧呼吸作用,导致产能减少,从而影响矿质元素的吸收。

③土壤溶

液浓度:

当土壤溶液浓度较低时,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随土壤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是,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浓度再增加,根系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再增加,甚

至失水。

④土壤ph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如在酸性条件下,根瘤菌会死亡,固氮菌失去固

氮能力;在碱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增多,减少氮素营养的吸收。

⑤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一种

离子的存在会影响另一种离子的有效性,表现出协同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4.(2006年全国)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

b.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

c.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

d.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种载体的协助

答案b?

解析小麦根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

直接来

【篇二:

【导与练】2015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

专题24生态工程(近3年真题+模拟)】

>考点六十九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

高考试题

1.(2013年广东理综,t26,16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富含有机质和无机成分,可用作肥料,但其多环芳烃(pahs)等有机污染物含量通常较高,施入土壤会带来二次污染。

生物质炭是由作物废弃秸秆等炭化而成。

将污泥、含7%生物质炭的污泥均堆放一段时间后用于盆栽实验,研究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及pahs迁移的影响,结果如表。

(1)生物质炭孔隙结构发达,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

加强,合成增加,从而促进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

从而促进黑麦草生长;污泥的施用使土壤和黑麦草的pahs含量,但生物质炭的输入,从而降低pahs污染的风险。

由此可见,生物质炭有望用作污泥改良剂,促进污泥的推广应用。

污泥的应用符合生态工程的原理。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及生态工程的原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

(1)生物质炭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使根系细胞有氧呼吸加强,故能量产生增加,促进atp的合成。

(2)由表可知,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时,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增加,从而促进黑麦草的生长。

施用含生物质炭的污泥能降低土壤和黑麦草中pahs的含量,从而降低了pahs污染的风险。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成分,施用污泥的目的是使其中的养分直接或间接地被植物吸收利用,利用了生态工程原理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答案:

(1)有氧呼吸atp

(2)能增加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使光合作用增强升高能吸附pahs物质循环再生

2.(2011年江苏单科,t29,9分,★★☆)池塘养殖普遍存在由于饵料、鱼类排泄物、换水不及时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现象,研究者设计了一种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

人工养殖池塘水体的n、p含量容易升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加之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等死亡,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有。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有效减少水体中的n、p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4)该养殖系统中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因为。

(5)保持池塘水体中适当的n、p含量是必要的,该养殖系统可以通过、进行调控。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是对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析:

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高。

据题目信息可知,污染发生后引发的一系列反应使污染进一步加重,这种调节属于正反馈。

据图可知,该养殖系统比传统养殖池塘增加了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该养殖系统中,越往后,n、p的含量越高,因此串联的池塘不宜过多。

答案:

(1)高正反馈

(2)生态塘和潜流湿地净化作用

(3)增加水中的溶氧量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4)后面池塘水体中的n和p含量(浓度)越来越高

(5)补水和排水水泵控制水的流量(循环频次)

模拟试题

1.(2013北京石景山模拟)“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既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又要考虑到树种的多样性。

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

解析:

考虑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原理,考虑树种的多样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

b

2.(2011江苏南京模拟)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b.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c.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解析:

生态工程也需要消耗环境资源,所以a错。

答案:

a

3.(2013重庆一中模拟)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工程要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b.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c.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都相同

d.生态工程是一类少耗能、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解析:

建立不同的生态工程时要因地制宜,所依据的原理不尽相同,c错误。

答案:

c

4.(2013江苏南师附中等四校调研)(多选题)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模式图,对该生态系统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光开始

b.该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整体性等原理

c.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d.饲养鸡鸭能提高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利用效率,增加产量,但由于食物链延长,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会降低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光能开始,a错误。

在生态农业中,延长食物链能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会因此升高或降低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答案:

ad

5.(2012南通模拟)如图是我国南方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刺激水稻生长,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稻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该系统中将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废弃物合理地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该系统将多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整合在一起,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

生产的大米无公害的原因是。

(3)在发酵装置里的b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与水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

是。

(4)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试分析其增产原因:

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比单纯种植蔬菜和单纯培育蘑菇带来的效益之和还要高,体现了生态工程中的原理。

解析:

(1)图示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建立沼气池,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其遵循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图中生态农业施用的都是有机肥,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因此生产的大米无公害。

(3)发酵装置中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4)蘑菇为分解者,可将有机物分解为co2等无机物,可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1)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物质循环再生

(2)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对水的污染

(3)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

(4)蘑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供蔬菜进行光合作用,使其光合作用增强系统整体性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杭州一检)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步骤,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

pstⅠ酶和smaⅠ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

a.图中甲代表的是基因表达载体,乙可代表番茄细胞

b.可用pstⅠ酶和smaⅠ酶切割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

c.若用pstⅠ酶和smaⅠ酶切割质粒产生的dna片段有3种

d.图中③、④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番茄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解析:

pstⅠ酶和smaⅠ酶切割基因后产生的黏性末端不同,因此用这两种酶切割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可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b正确。

质粒是环状的,用pstⅠ酶和smaⅠ酶切割后只得到两个片段,c错误。

图中①~④依次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脱分化、再分化,d正确。

答案:

c

2.(2013北京西城区模拟)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烟草—菠菜”——一种新型的烟草品种。

下图为培育杂种植株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操作不是必需的是()

a.在融合之前除去两种细胞的细胞壁

b.原生质体先进行脱分化处理再融合

c.原生质体融合后筛选杂种细胞继续培养

d.诱导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成植株

解析:

筛选出杂种细胞后再进行培养,诱导其脱分化和再分化,融合前无需脱分化处理。

答案:

b

3.(2013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表示抗人体胃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实验小鼠注射的甲是能与抗人体胃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

b.利用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和电激等方法均可诱导细胞融合获得乙

c.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乙筛选,融合细胞均能生长,未融合细胞均不能生长

d.丙需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后可获得大量能分泌所需抗体的丁

解析:

注射特异性抗原可使相应的效应b细胞大量形成,a正确。

在选择培养基上,只有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生长,同种细胞融合和未融合均不能生长,c错误。

通过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可筛选出能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

答案:

c

4.(2013杭州一检)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它一般都能分化出成体动物

b.滋养层细胞发育成胚胎的附属结构或胚外结构是在囊胚期

c.早期囊胚经酶处理得到的细胞能直接进行胚胎移植

d.人工繁殖获得试管动物的主要技术包括核移植和胚胎移植

解析:

胚胎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化,但一般不能分化出成体动物,a错误。

滋养层在囊胚期分化出现,原肠胚期之后分化、发育为胚胎的附属结构,b错误。

培育试管动物的主要技术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不需要核移植技术,d错误。

答案:

c

5.(2013珠海六校第二次联考)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是()

a.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种

b.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c.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白菜—甘蓝”

d.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具有抗虫特性的新植株

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时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基因型相同,因此不需要筛选。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进行至少两次筛选,分别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和产生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需要筛选出杂交细胞;在抗虫转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中,需要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进行鉴定。

答案:

a

6.(2013茂名一模)下图为某生物工程操作流程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此图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若a为质粒,则b表示重组dna分子

b.如果此图表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则形成c(杂种细胞)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c.若此图为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则应包括人工授精、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方面

d.若此图为试管牛生产的技术流程图,则获得a(精子)后可直接与b进行体外受精

解析:

如果此图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若a为质粒,则b为目的基因,c表示重组dna分子,a错误。

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采集的精子必须获能后才可与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d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7.(2013黄山一检)因为猪的基因和人类的基因存在一定相似度,据报道经过特殊处理的猪皮可在人身上存活3周左右,起到保护创面免受感染的作用。

移植猪皮后,还要在猪皮上开很多小口,移植患者的自体皮放入其中,自体皮慢慢生长,覆盖裸露的皮肤,而猪皮最终会掉光。

为了使移植的猪皮存活更长时间,有人设法导入人的相关基因(用p表示),获得转基因小白猪。

其简单流程如下图所示:

(1)过程①中形成重组dna常用的酶有和;将目的基因导入成纤维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2)过程②中,常用酶处理将皮肤组织块分散成单个成纤维细胞。

在培养成纤维细胞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无菌、无毒的环境、、温度和ph、。

(3)过程③中所用的胚胎工程技术是,然后将早期胚胎移入另一头与供体,但未经配种的代孕母猪的相应部位。

(4)图中的卵母细胞应在体外培养到期。

解析:

图中①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需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②表示将动物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③表示早期胚胎培养,使重组细胞发育为早期胚胎。

答案: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显微注射法

(2)胰蛋白(或胶原蛋白)营养气体环境(或通气环境)

(3)早期胚胎培养同期发情(4)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8.(2013泉州一模)狂犬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其表面的g蛋白可作为主要抗原用于制备狂犬病疫苗。

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转g基因番茄,实现g蛋白的大量生产。

其基本技术流程如下图。

请回答:

m

n

(1)图中,过程①称为;过程②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2)图中,n称为;过程③称为。

服时会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失效。

答案:

(1)逆转录农杆菌转化法

(2)愈伤组织再分化(3)不能

9.(2013福建宁德质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需求来改造生物的性状。

如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据图回答:

(1)此生产过程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