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241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docx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听课手册详细答案

第八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18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基础自主梳理】

1.

(1)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2)集聚 (3)商业区 中心商务区 住宅区 中高级 低级 交通比较便捷

2.

(1)分布 

(2)交通便捷程度 距离市中心远近 收入差距 (3)同心圆模式

3.

(1)多 大 少 小 

(2)层层嵌套

【考点互动探究】

1.B [解析]仔细读图,甲区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少,不可能有较多的公共服务设施,A错;乙区出行能耗高、出行次数多,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距住宅区远,人员往返频率高,符合题意,B对;丙区出行次数少,不可能是商业网点,C错;丁区出行能耗低、出行次数多,可能为距住宅区比较近的商业区,D错。

2.

(1)功能相对独立,互相影响少;发展空间大;有利于居住环境改善

(2)地形平坦,城镇盛行风下风向,城镇河流下游 靠近工业区;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3)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合理布局各类城市用地(任答两点)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形态。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镇规划的空间形态由集中式向组团式发展,其优点可以从独立发展、干扰小、发展空间大等方面回答。

(2)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布局的理由。

从风频玫瑰图可以看出,该城镇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将工业用地集中布局在西南方,有利于保护环境;此外西南方地势平坦,处于河流下游。

W处被规划为工业仓储用地,其有利条件可以从靠近工业区、交通便利等方面回答。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联系的措施。

为使城镇五个组团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各组团联系的道路和桥梁建设、优化城市结构等。

3.

(1)A 

(2)C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城市内部,与其他功能区相比占地面积最大,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是住宅区,所以A正确。

(2)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和地租的因素。

城市中工业、人口密集的地方气温较高;一般城市中心地租最高,交通线路交会处地租较高。

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C项。

4.

(1)B 

(2)A (3)C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一种形式,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站点周边的人流量。

(2)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由图可知,甲、乙、丙站点位于城市中心附近,该区域交通便利,地价相对较高,应属于中心商务区。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

根据图中一级站点的分布,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5.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最大,并且其辐射范围跨越了县(区)界和省级行政区界,即⑤是服务范围大、服务等级高的机构,最有可能为博物馆,故B项正确。

③的服务范围直接受到了县(区)界的限制,故可能是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服务范围最小,应为①④⑥其中之一。

  图B18-1为某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单位:

千人/千米2)剖面图。

据此完成1~2题。

                   

图B18-1

1.导致该城市1995—2010年各区域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是(  )

①第二、三产业向城区迁移 ②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③城区绿化面积增大,环境不断改善 ④近郊区土地价格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下列城市结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的是(  )

  A     B    C      D

图B18-2

[解析]1.D 2.B 第1题,1995—2010年,该城市中心城区与城区的人口密度降低,而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加,是由于近郊区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且土地价格低,而城区和中心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土地供应紧张,地价高昂。

所以一些工业会向郊区迁移,一些新布局的工业企业也大多分布在近郊区,导致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加。

第2题,从该城市1980年、1995年和2010年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人口密度剖面图看,城区和中心城区位置偏西偏南,近郊区位置偏东偏北。

  图B18-3为我国某中等城市零售业、工业或批发业、多层住宅和农业的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模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B18-3

3.图中表示农业付租能力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4.一般情况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图中甲、乙两点将发生的变化是(  )

A.甲点向上移,乙点向左移

B.甲点向上移,乙点向右移

C.甲点向下移,乙点向左移

D.甲点向下移,乙点向右移

[解析]3.D 4.B 第3题,不同行业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而不同,变化最快的是零售业,其次是住宅,再次是工业或批发业,变化最小的是农业。

因此,图中表示农业付租能力的是④。

第4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服务功能的种类增多,级别提高,市中心的商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地租水平提高,商圈范围扩大。

因此,甲点向上移,乙点向右移。

  图B18-4为某平原地区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图B18-4

5.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  )

A.多核心模式B.同心圆模式

C.扇形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

6.该城市高速铁路通车后,长途汽车站拟搬迁至M地,其主要原因是(  )

①分散城市过多人口 ②密切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 ③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输压力 ④城市边缘地带土地租金较低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③

[解析]5.B 6.B 第5题,由图可知,该城市空间结构大体环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属于同心圆模式。

该城市只有一个核心,不属于多核心模式。

该城市的形状也不是扇形,不属于扇形模式。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能够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第6题,长途汽车站由主城区附近搬迁至外缘区附近,可以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输压力,但不会分散城市过多的人口。

仔细观察图可知,长途汽车站搬迁到火车站附近,可以密切铁路与公路的联运,使旅客集散便捷。

车站设置主要考虑方便人们乘坐,而不是考虑城市边缘地带土地租金较低。

小专题3 城市区位因素

1.A 2.D 3.C [解析]第1题,根据文字材料可知,历史上欧洲殖民者为了扩张其在亚洲地区的势力范围,纷纷向亚洲开辟航线。

由于欧洲距亚洲较远,开普敦地处非洲南端,是早期欧洲殖民者前往亚洲的海上必经之地,是欧洲殖民扩张重要的物资供应站。

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开普敦早期城市迅速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

第2题,读图可知,开普半岛是开普敦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远离开普敦城区;半岛东西窄,南北狭长。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开普半岛生态环境脆弱,南非政府已将半岛地区划分为多个自然保护区,因此,开普半岛最适宜发展城市生态功能区。

第3题,开普敦是南非重要的港口和城市,从开普敦辐射出的多条铁路线、公路线对开普敦港口和城市、沿线城市、沿线经济、内陆地区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开普敦港口和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

铁路线不仅扩大了开普敦港口的服务范围,而且大大改善了开普敦城市对外交通的通达度。

4.D 5.A [解析]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

水陆交通便利这个有利的区位条件使得东京城人口高度集聚、商业繁荣发达、文化底蕴深厚。

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

东京当时为北宋都城,为政治中心,所以它的主要功能是行政功能。

6.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优势可以从气候、地形、河流、交通、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

甲、乙两城市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故两城市成为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典图判读14 地租(地价)分布图的判读

典例呈现

(1)C 

(2)A [解析]第

(1)题,该城区地租等值线南部密集、北部稀疏,地租梯度南部地区大于北部地区,故A错;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故B错;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向外凸,说明交通通达度高,故C正确;反之可判断东南方向交通通达度较低,可能交通拥堵等情况严重,空气质量较差。

(2)题,甲地所处的西北方向交通便捷且地租较高,适合布局对快捷交通依赖程度最大且占地较少的电子信息产业,故A正确。

应用提升1.A 2.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①地的地价为3000~6000元/米2,②地的地价为15000~18000元/米2,③地的地价为9000~12000元/米2,④地的地价为6000~9000元/米2。

因此,廉租房应选建在图中的①地。

第2题,由图可知,④地建有创意软件园,产业附加值高,地价涨幅较大,同时建有奥体新区,所以吸引人口不断迁入。

 

第19讲 城市化

【基础自主梳理】

1.

(1)城镇 城镇 

(2)人口增长快 就业机会多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聚落形态 价值观念 社会进步

(5)S (6)25%~30% 中期阶段 60%~70% 城市化 60%~70% (7)C A或B

2.

(1)改善环境 环境质量 减少 热岛 

(2)绿色交通 自然景观

【考点互动探究】

1.

(1)B 

(2)A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及其相关判断。

从图中不难看出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的时间是在1965年前后,这时对应的城镇化率最高值出现在图中最上面一条线所示的国家,其城镇化率为60%~70%,与此同时其乡村人口比重在四个国家中是最小的,为30%~40%。

(2)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及其相关判断。

从图上不难看出,2000—2010年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是图中最下面一条线所示的国家(至少有四个不同的黑点),其有可能代表的是中国。

在此期间,我国的工业化程度明显提高;这时我国的人口增长率总体在降低;到目前为止,我国没有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还在稳定健康地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是最高的。

2.D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

城市化水平主要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印度属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达的德国、美国。

中国、印度是人口大国,虽然城市化水平低,但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并不一定比德国、美国的少。

最后根据图中表格数据,中国总人口比印度的多,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比重又大于印度的,可推断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的多。

3.

(1)C 

(2)A [解析]第

(1)题,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地区自然景观的分布特征。

据图可知,盘山的上盘以奇松取胜,中盘以怪石取胜,下盘以飞瀑取胜。

在夏季黄昏时三盘常被云雾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似雨非雨”之象,此时水汽较多,容易形成降雨,雨水下泄,在下盘地区汇流成河,形成下盘飞瀑景观,所以C正确。

(2)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据图可知,天津称“沽”的村落几乎都坐落在海河沿岸地区。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稳步推进,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原来的村落集中连片发展为城市用地,距离原来的河流水系也越来越远,因此再称“沽”已经名不副实,所以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已难寻觅,故A正确。

  半城市化地区为已经初步具备城市的某些特点和功能,但尚未被划为城市的地区,在我国主要指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

据此回答1~2题。

1.半城市化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郊区大力发展农业

B.外来资本的投入

C.乡村工业化

D.政府的规划

2.为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B.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

C.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

D.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

[解析]1.C 2.C 第1题,工业化可以带动城市化,乡村工业化可以带动乡村城市化。

郊区大力发展农业不是半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乡镇地区外来资本的投入少,半城市化多数是自发形成的,也非政府规划。

第2题,半城市化主要集中在乡镇,加快中小城镇的产业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做法合理;加大对半城市化地区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也可以促进其城市化发展;加大对中心城市的投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对城乡接合部、小镇、乡和非农产业发达的村影响不大;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分配,也可以促进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法国的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导致其市区过度膨胀,市郊衰落。

1965年,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

据此完成3~4题。

3.1960年,巴黎城市发展的特征可能是(  )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B.市郊人口大量增加

C.市郊基础设施落后

D.市区交通发达畅通

4.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巴黎城市规划的措施是(  )

A.完善市区与市郊间的交通

B.市区第二产业全部转向市郊

C.实行优惠政策让人才入城

D.更加侧重市区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3.C 4.A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法国的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导致其市区过度膨胀”判断,巴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人口集中于市区,交通拥堵。

而“市郊衰落”,说明市郊基础设施落后。

第4题,依据材料信息“1965年,巴黎开始进行从市区向市郊的统一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可知,其重点向市郊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市郊基础设施建设和向市郊引入人才,并完善市区与市郊之间的交通运输条件。

  图B19-1为中国、英国和美国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据此完成5~6题。

图B19-1

5.关于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城市化进程1970年后停滞

B.英国城市化起步最早,水平最高

C.中国2000年后出现逆城市化

D.美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最高

6.200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经济

C.交通D.资源

[解析]5.B 6.B 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美国城市化在1970年后进程缓慢。

英国在1850年城市化水平就已经最高,说明起步最早,目前城市化水平最高。

中国2000年以后进入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一般出现在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美国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早,且美国城市化水平低于英国的。

第6题,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化发展。

2000年前后气候、资源因素没有太大变化;交通的发展会带动某一个或几个城市的发展,但其不是全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