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107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济南市贸易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济南市贸易服务局

  一、“十五”发展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市商贸流通业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五年。

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总量越来越大

  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亿元,为2000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9%;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463.7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26.6亿元,为2000年的2.2倍,年均增长16.8%,辐射带动能力和消费拉动作用明显。

  

(二)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十五”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商贸流通业外向度明显提高,利用外来资本逐年增加,已成为济南服务业吸引和利用外来资本的重要领域。

“十五”是我市商贸流通业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国内外商贸巨头大规模进入济南市场,所占市场份额快速攀升。

北京国美、苏宁、上海联华、台湾大润发等国内大型零售企业和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泰国的易初莲花、日本伊势丹等国外商贸巨头先后入驻济南,抢滩济南市场。

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是2000年的28.2倍,年均增长9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0.2%提高到2.4%。

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的进入,壮大了济南市场规模,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经营管理技术水平和总体素质的提高。

  (三)非公有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市商贸流通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成长为商贸流通领域的主力军。

2005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8.1亿元,是2000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66.1%提高到88.9%。

  (四)规模档次明显提升

  “十五”以来,全市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迅速。

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十五”期间累计投资达到90亿元,是“九五”期间投资总额的3.56倍,年均增长28.9%。

到2005年底,全市批发零售餐饮业商业网点达18.6万个,比2000年增加1.3万个,其中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服务网点达108个,比2000年增加48个;限额以上批零贸易餐饮企业达到550家,比2000年增加334个。

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到2005年底,全市各类市场达到736个,占地面积1238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248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67个,比2000年增加13个;全年市场交易额达到583亿元。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一个以1个中心商业区、5个区域性商业中心为支撑,以20多条特色商业街和108处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服务网点为骨干,各类星罗棋布的中小零售网点和商品交易市场为网络,辐射周边、贯通城乡的商贸流通格局已经形成。

  (五)新型业态方兴未艾

  连锁经营、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仓储经营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和商业业态发展迅速。

到2005年底,全市各类连锁企业发展到60个,门店3000多个,平均门店数由“九五”末的不足30个增加到50个。

三联商社、银座商城、济南华联等3家企业跨入全国连锁百强行列。

2005年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全市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5.9%,比2000年提高24.5个百分点。

在巩固本地市场的基础上,三联、银座、人民商场等骨干商贸企业积极在外埠布局扩张,2005年,实现跨地域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六)餐饮服务业蓬勃发展

  到2005年底,全市餐饮网点达到近3万个,其中拥有100个至200个餐位的企业186家,200个以上餐位的266家。

餐饮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星级餐饮住宿企业达到64家,国家特级酒店6家。

2005年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5.1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2%,是2000年的3倍,年均增长24.4%,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6.6个百分点,发展速度居商贸业各行业之首,成为全市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拉动力量。

  (七)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

物流园区(中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启动。

总投资110亿元、规划占地面积1.15万亩,华东地区最大的物流基地——山东现代国际物流基地已开工建设。

盖家沟物流基地电子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并已吸纳海尔、海信、美的、LG电子、华宇、三联等500多家客户入驻,开通货运专线1000多条,日均物流量1.2万吨,成为山东省规模最大、辐射最广的物流集散中心。

济南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已成为国家青岛至郑州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中的重点场站,是山东省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二类内陆口岸。

山东交运集团、山东佳怡物流、山东中邮物流、鲁能帆茂物流、山东博远物流、三联家电配送中心、山东国铁天龙物流等7家物流企业入选中国物流百强,占全省入围企业的近一半。

物流成为社会投资的一个热点、重点,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达1786家,2005年货运周转量达到860亿吨公里,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八)会展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十五”期间,新建现代化、大体量展馆两处,全市专业展馆展览总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5万平方米,其中,济南国际会展中心达到11.5万平方米。

展览队伍初具规模,专业展览公司已发展到20家。

2005年全市举办各类展会96个,营业收入17500万元。

展会向展期固定化、内容专业化、规模大型化、展商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批有较大影响的展会,如全国医疗器械展、电力电工展、国际信博会、旅交会等展会成为我市会展业的品牌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别是2005年秋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商品交易额140.8亿元,创历届糖酒会之最,给济南增加各方面收入9.1亿元,促进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2.3亿元,同时产生20亿元的购买力,增加税收收入2亿元。

糖酒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我市举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实现了我市会展业发展质的跨越,并对于拉动我市服务业快速增长、提高城市形象和知名度、推动会展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九)流通秩序进一步好转。

按照建设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立足省城实际,强化了规划引导职能。

编制发布了《济南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及物流业、会展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相关专业规划、意见,合理引导行业发展和社会投资。

建立了贸易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重点行业、新兴行业和关键领域。

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引导和促进健康消费。

加大了畜禽屠宰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屠宰加工和市场交易秩序,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积极开展酒类、煤炭等重点商品市场专项整顿活动,净化了市场,维护了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利益。

建立了重要节假日市场监控和情况报告制度,加强了节日市场商品供应的监测调度工作。

  “十五”期间,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为:

一是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发展商贸流通业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组织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商贸流通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先导作用不够突出。

二是规划引导力度不强,行业管理缺乏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的手段和经验不足,造成重复建设严重,无序竞争问题突出;公益性便民利民商业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影响了城市形象。

三是缺少统一高效的产业信息平台。

由于地域分割、行业限制等问题的存在,造成政策信息、市场信息交流、共享不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现象比较严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五是农村市场开拓力度不够。

商业网点配套不足、交易方式落后,以及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制约了农村市场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使其滞后于全市市场总体发育水平,抑制了商贸流通业规模的扩大和刺激内需方针的顺利实施。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

特别是在经济增长由资源性增长、投资性增长转入消费性增长的条件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机遇。

一是城市发展的机遇。

我市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为商贸流通业在发展规模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展质量上实现新提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是政策的机遇。

在固定资产投入适当收缩、出口约束加大的情况下,扩大消费势在必行。

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配置资源、抵御风险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将日益突出。

进一步扩大最终消费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

省委、省政府着眼于新世纪全省经济的发展,将发展流通业摆到了重要战略位置,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流通强省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特别是关于“中部突破济南”要求的提出,必将为济南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三是扩大开放的机遇。

从国际上看,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服务贸易领域将全面对外资开放,商贸流通业将成为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领域。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使济南可能成为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对接的平台,进而为济南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四是消费升级的机遇。

在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5000美元迈进的过程中,济南将进入新一轮消费升级阶段。

从消费水平看,我市居民的消费能级正从日常消费向住房、汽车等更高层次消费跨越。

消费水平的提高与消费结构的优化,为济南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二)比较优势

  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政治优势。

省委、省政府和两级军区机关都在济南,这为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协调政策、争取项目,将提供很多便利条件。

同时,省级机关和驻济部队有60万人,加上为数众多的中央和省属驻济企业,也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

二是省会优势。

济南是全省各项事务活动的中心,由此带来的商机非常丰富。

三是教育、科技优势。

我市是全省的科教文化中心,占全省30%的66所高校,以及127所科研机构聚集在济南,加上雄厚的专业技术人才储备,济南市发展商贸流通业人才整体优势突出。

同时,48.7万在校大学生也是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

四是区域性金融中心优势。

完备的金融、保险业为商贸流通业发展融资、贷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是基础优势。

济南市工农业生产发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

特别是商贸流通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施网络比较健全,业态形式比较先进,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销售网络渠道相对完善,这些都为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主要挑战

  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特别是入世过渡期结束以后,我市部分竞争力不强或发育不成熟的领域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二是近两年来,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商贸流通业各项指标位次排名有所后移,与南京等原来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与全省其他16个城市相比,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9年的领先地位,2005年已被青岛超越。

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加速发展,济南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地位将很难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三是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及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和其他市场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任务,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的总要求,以实现“三产富市”,建设现代流通业强市为目标,以发展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方向,以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流通形式和商业业态、增强发展后劲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开放,完善政策,加快发展,努力提高规模化、规范化、组织化和现代化水平,推进商贸流通业整体素质、综合竞争力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城市化促发展的原则。

抓住新一轮城市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完善产业服务功能,优化产业形态布局,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2、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迅速扩大商贸流通业规模总量,不断优化内部结构的同时,以新兴业态和骨干企业发展为龙头,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档次质量。

  3、以结构优化促发展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居民需要,提升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为目标,把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和调整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行业结构、城乡结构、组织结构、业态结构的不断优化。

  4、以区域一体化促发展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促进资源、市场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巩固和发展济南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地位。

  5、以科技创新促发展的原则。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益、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巩固和发展产业优势。

  6、以服务社区促发展的原则。

加强便民利民商贸设施建设、改造和提升,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和条件,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7、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原则。

要进一步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充分利用和发挥民营经济活力强、效率高和外资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使其成为带动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市贸易服务业发展要确立以下四大奋斗目标:

一是到“十一五”末,基本建成全省业态领先、销售规模领先、购物环境领先,布局合理、功能清晰,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现代化商业网络体系。

二是建成立足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济南、德州、滨州、聊城、泰安、淄博、莱芜),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大都市级商品流通中心。

积极调整贸易结构,创新批发功能,继续在济南都市圈占据主导地位,使济南成为全省商品交易的集散地、商品信息和消费信息的重要传播区,知名商业企业和商业品牌的集聚地,并成为国内外商品进入山东,我省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周转地。

三是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会展名城。

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引导会展业向规模大型化、展会品牌化、展期固定化、展览队伍专业化方向发展。

到2010年,全市举办展会要超过150个,其中500个展位以上的大中型展会要达到30%以上,会展业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收10亿元以上,使我市跻身国内先进会展中心城市行列。

四是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

要充分发挥济南优势,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设施,培育壮大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点,在山东中西部地区占据主导地位,覆盖半岛城市群,沟通周边省份,省内外货物集结与交换的全省综合性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重要节点,将物流业打造成为济南市服务业的支柱之一。

  “十一五”时期,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50亿元,年均增长14%;争取达到1620亿元,年均增长15%。

商品销售总额达到2810亿元,年均增长14%;争取达到2940亿元,年均增长15%。

  四、空间布局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二区”城市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按照商业布局体系“三大商圈”的总体设想,围绕建设跨省际现代化区域性大商都的目标定位,“十一五”期间,我市商业网点总体布局要形成“一核两区四片四心”的基本框架。

构筑与城市总体布局相适应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商业设施布局体系,着力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商业中心新形象,形成立足济南、带动山东、辐射黄河中下游及环渤海地区、服务全国的大都市级商业中心。

  

(一)一核——都市级商业核心区

  核心区以老城区为主体,以泉城路为核心,呈放射状。

这一地区地处古城,是以泉城路、泉城广场、趵突泉、大明湖为标志,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商业区。

核心区要充分发挥历史与区位优势,按照在历史中改造建设,在整治中配套完善的原则,建设古城、泉水、老字号商业等代表济南特色的中心商业核心区。

“十一五”期间,依托银座商城、贵和商厦、三联家电、伊势丹百货等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和索菲特大酒店、中豪大酒店等高档酒店、商务大厦,以泉城路商业金街为中心,打造以泺源大街、黑西路、泉城路、明湖路为纵轴,以趵北路、省府前街-榜棚街、县西巷-舜井街、天地坛街、黑北路为横轴,“四纵五横”的特色商业街区。

区内,要精心规划发展一批不同业态、不同特色、既保持传统风貌又引领现代消费潮流、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特色商业街、专业店、品牌店、主题商厦等商贸流通业设施,并相机建设一处大型购物中心(摩尔),重点打造国际商务区,培育形成世界500强企业的聚集地,形成规模庞大、网点密集、功能齐全、商品丰富、高中档结合的全市商业最繁华的地区,成为反映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窗口。

  

(二)两区——两个特色商业区

  传统商埠区。

位于顺河街以西、西二环以东、经十路以北、经一路以南的区域。

积极复兴该区域传统商业文化,将其发展成为体现历史文脉特征和传统文化特色,兼具休闲娱乐功能的历史文化商埠区。

“十一五”期间,主要是整合资源,改善环境,更新功能,挖掘提升老字号商业,进一步丰富商业业态。

科技文化商贸区。

位于历山路以东、东外环路以西、经一路(延长线)以南、经十路以北的区域。

以洪楼广场、山大路科技一条街为中心,依托济南科技市场及现有大型商贸设施,加快大型商场、高档专卖店、休闲娱乐中心、中西餐饮、金融、通讯等相关设施建设,将其培养成为以山大路科技市场为龙头,以IT企业为核心,具有全国影响,全省最大的现代化科技商务区。

  (三)四片——四个商业片区

  英雄山商贸片区。

依托银座八一店、经十一路人防地下商城、山东大厦、会展中心、齐鲁宾馆等大型商贸设施,借助旅游路和伟东、党家新区建设改造,及英雄山、千佛山、佛峪等自然风景区的深度开发,重点抓好经十一路美食街东扩、海鲜大市场提升改造、鲁能广场整体运营、经十一路人防商城扩建、马鞍山路到英雄山路地下商业街建设五大工程,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休闲观光商贸区。

商品市场商贸片区。

位于经一路(延长线)以北,北外环路以南的区域。

该区域铁路沿线、小清河沿线已形成钢材、汽车、建材、机电、家居、装饰、服装、茶叶、农副产品等生产、生活资料批发市场群和盖家沟物流园区、泉胜物流等多处现代流通基地。

“十一五”期间,要依托交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批发市场,实现片区内各类批发市场群的合理布局和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增强辐射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构建城区北部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商品市场商贸片区。

奥体燕山现代商业片区。

位于二环东路以东、大辛河以西、龙洞附近,按照城区东部大发展的总体思路,以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为契机,在这一地区规划建设奥体中心、政务中心和金融商务区。

“十一五”期间,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层次引进、大手笔运作的原则,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与东部新区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中心地位相适应的、能充分体现现代化大都市风貌的现代商业片区。

高校科技园文化休闲商业片区。

位于西部城区的崮山片区。

结合高校科技园的建设,突出灵岩寺、五峰山、莲台山等名胜古迹的文化内涵,建设为高等教育、高科技产业、生活居住和旅游休闲配套服务的现代化商业新区,形成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旅游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商业片区。

  (四)四心——四个市级商业副中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一城二区”城市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顺应城市未来东西两翼扩展的带状发展格局,围绕都市级商业中心,分别在主城商圈的东部燕山新区和西部腊山新区、新城商圈的东部城区和西部城区的核心区规划设置4处市级商业副中心,承担城市的部分商贸职能,以有效地疏解老城,形成城市新区较强的吸引力和服务功能,促进新区的形成和发展,为新区居民提供高档次服务,凸现现代化城市新区的崭新风貌。

  五、发展重点

  

(一)会展业

  围绕建设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会展名城的发展目标,一是要注重举办特色品牌展会。

要把会展业的发展与济南产业和资源特点相结合,特别是要依托五大产业群的发展,创办富有济南特点的展会。

要努力开发和挖掘新的展会题材,精心策划和开发一批影响力强、规模大、特色鲜明的国际性或全国性展会项目,办成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品牌展会。

加大争会办会力度,吸引一批国际国内大型展览展示、商品博览、品牌发布、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在我市召开,每年争取举办1—2场全国性的知名大型展会。

引导一批已初具规模和影响的大型展会由综合性展会向专业化、国际化和品牌自主化、展期固定化方向发展。

二是积极推进会展业的市场化建设。

充分发挥会展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推进会展服务专业化、市场化。

大力培育大型会展龙头企业。

积极发展各类会展公司、会务公司及中介服务机构,延长会展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推进会展管理标准化建设。

尽快建立我市会展业服务标准体系,对会展企业实行资质管理和服务质量信誉等级制度,建立会展企业淘汰机制,整顿会展秩序。

四是加强会展设施建设。

要加强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充满活力的会展产业集群。

  

(二)现代物流业

  以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为中心,按照“规划先行,择优发展,突破重点,带动全局”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加快建设物流设施、物流运输、物流信息三大平台和三大物流园区,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努力把济南建成省内外货物集结与交换的全省综合性物流中心和全国区域物流中心及重要物流节点。

  1、规划建设三大物流园区和四个专业物流中心。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建设现代、盖家沟、郭店三大物流园区和邢村、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桑梓店和空港等四个物流中心。

  

(1)三大物流园区。

  现代物流园区。

形成集货运配载、信息服务、仓储运输、交易展示、流通加工、商品配送、公铁联运等物流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集散型物流园区,成为济南连接环渤海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及周边省市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盖家沟物流园区。

以盖家沟国际物流基地为中心,以大型商业、连锁超市和消费品生产企业为服务对象,形成以商业配送为主,集仓储、配送、商贸、展示、信息、交易、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郭店物流园区。

主要面向东部产业带提供生产资料物流服务,建设生产资料物流功能区和国际物流功能区。

  

(2)四个物流中心。

  邢村物流中心。

主要为周边地区工商企业提供物流和储存服务,同时承担东部地区的物流配送服务。

  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

重点为中心城和济南市周边地区外贸货物提供仓储、堆存、拆装箱、换装箱、中转等集装箱运输服务。

  桑梓店物流中心。

重点提供储存、流通加工和货运中转等物流服务,并为济南市区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和公铁联运服务。

  空港物流中心。

主要为航空货运和空港组团及临港开发区提供物流服务,并为周边地区货物提供集散、储存和配送服务。

  2、建设三大网络平台。

信息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九网通衢”的网络资源优势,整合政府、企业的各类信息资源,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电子商务平台。

  交通网络平台。

结合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干线公路网与农村公路网建设,搞好物流园区集散运输通道与交通网络的有效衔接。

结合物流园区的布局,合理规划配置铁路货运场站布局。

结合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加快建设连接国内外的空中物流网络。

  行业技术标准平台。

参照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制定物流网络系统的规范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技术标准。

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卫星技术在仓储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物流网络体系的运作效率。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集团型物流企业。

按照引进、剥离、转型和培育相结合的思路,打破条块分割和行业垄断,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推进物流业的社会化和规模化建设。

重点培育壮大佳怡、博远、国际集装箱分流中心等综合性第三方物流企业。

加快重汽、轻骑、济钢、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