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7103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 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docx

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32题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1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

第32题遗传、变异、育种与进化

(1)

1、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下图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__________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__________(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杂交,F2植株的表现型与比例为__________。

4.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

下图是基因型为zzEeFf的两种突变体类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__。

②现有纯合的紫花和蓝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确定aaEeFff植株属于上图中的哪一种突变类型,请完善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

让该突变体与__________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Ⅰ.若子代中蓝︰紫=3︰1,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__;

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__________。

2、子叶黄色(Y,野生型)和绿色(y,突变型)是孟德尔研究的豌豆相对性状之一。

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1.在黑暗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型豌豆的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见图1,其中,反映突变型豌豆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_。

2.Y基因和y基因的翻译产物分别是SGRY蛋白和SGRy蛋白,其部分氨基酸序列见图2,据图2推测,Y基因突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和________。

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都能进入叶绿体。

可推测,位点__________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还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

为验证水稻基因Y的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一)培育转基因植株:

Ⅰ.植株甲:

用含有空载体的农杆菌感染___________的细胞,培育并获得纯合植株。

Ⅱ.植株乙:

______________,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

(二)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

植株甲:

____________维持“常绿”;植株乙:

___________维持“常绿”。

(填“能”或“不能”)

(三)推测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雌雄同株植物有开红花和开白花两种类型,A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

研究人员将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都开红花,F1自交所得F2代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

在连续繁殖红花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突变体M),研究人员将突变体M进行自交,发现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只占1/4为了解释此现象,有人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

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命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

假说二:

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而—的,基因型表示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假说一成立,突变体M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花和白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突变体M植株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__。

(2)如果假说二成立,推测B基因的作用效应可能是__________;突变体M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3)请利用突变体M和正常白花植株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对假说一和假说二进行验证__________。

(要求:

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I型遗传病,在连续几代遗传过程中有逐代提早的现象。

相关基因用A、a表示(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遗传)。

回答相关问题:

正常基因与病变基因DNA检测统计表

Ⅰ2、Ⅱ4

Ⅱ2、Ⅱ3

Ⅲ1、Ⅲ3

Ⅳ1、Ⅳ2

CGA重复次数

19~38

40~45

48~60

61~81

开始发病年龄

不患病

35岁

28岁

19岁

(1)据遗传系谱图分析,该病最有可能为_____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病。

(2)据遗传系谱图推断,Ⅲ1和Ⅲ2的基因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表中CGA碱基序列重复次数可知,该变异类型为____________,由图表信息可知,与Ⅳ1情况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最多可能有___________种。

A.1B.2C.3D.21

5、某学校生物小组在一块较为封闭的低洼地里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

同学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

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第一组:

取90对亲本进行实验

第二组:

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亲本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交配组合

F1表现型

A︰30对亲本

红花×红花

36红花︰1白花

D︰绿茎×紫茎

绿茎︰紫茎=1︰1

B︰30对亲本

红花×白花

5红花︰1白花

E︰紫茎自交

全为紫茎

C︰30对亲本

白花×白花

全为白花

F︰绿茎自交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

(2)若任取B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

(3)由B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

(4)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

(5)如果F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是__________.

(6)A、B两组杂交后代没有出现3︰1或1︰1的分离比,试解释:

__________.

6、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①步骤的产物需要经过__________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此mRNA作用是作为__________的模板。

(2)实验发现,通过对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该育种方式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同时跨物种间的转基因过程能正常表达体现了生物间共用__________,随后科研人员也发现酵母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为提高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的产量,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思路__________。

2.已知青蒿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色素)和黄色(含黄色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隐性基因b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

(1)开黄花的青蒿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

(2)现有AAbb、aaBB二个纯种白花青蒿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花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第一年:

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年:

将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第三年:

再将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重复步骤Ⅲ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①F1植株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四种配子,原因是__________。

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③若F1与基因型为aabb的白花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④F2自交,在开黄花的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黄花纯合子占__________。

⑤有同学认为这不是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本上进行修改,以缩短培育年限吗?

请用遗传图解及简要文字叙述你的方案。

7、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

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跟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

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____,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8、下图所示为用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养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

 

1.用①和②通过Ⅰ和Ⅱ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

由③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2.通过Ⅲ和Ⅴ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

该方法培育出的个体都__________(是或不是)纯合体。

3.由③培育出的⑥是__________倍体。

该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是__________个。

4.⑤通过Ⅵ过程培育出⑦的过程叫__________。

5.③培育出④过程叫__________,Ⅴ过程需要用__________处理。

9、下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解中,①是__________过程;②是__________过程,后者是在__________中完成的。

2.图中③是__________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过程中,这是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__________。

3.④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__________,转运缬氨酸的RNA—端的碱基是__________。

4.比较HbS与HbA基因的区别,HbS基因中碱基为__________,而HbA基因中喊基为__________。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十分少见,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_____。

1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_____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_____多样性。

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_________。

3.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__________。

4.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__。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

1.抑制;2.紫色     aaeeff        5/36

3.白花︰蓝花=13︰3;4.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易位);蓝色;蓝花;甲;蓝︰紫=1︰1;乙

解析:

1.研究发现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白色,则基因A对基因E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2.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说明F1无A基因,含E和F才能表现为紫花,推断图中有色物质Ⅱ代表紫色物质,亲本的基因型为aaeeff   (白花)和aaEEFf(紫花)。

F2中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E_F_,自交有蓝花出现的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2/9aaEEFf和4/9aaEeFf,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2/9×1/4×4/9×3/4×1/4=5/36。

3.基因型为AAeeff的植株和纯合的蓝花植株(aaEEff)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Eeff,F2植株的基因型与比例为A_E_ff(白)︰A_eeff(白)︰aaE_ff(蓝)︰aaeeff(白)=9︰3︰3︰1,所以白花︰蓝花=13︰3。

4.①图中甲所示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乙所示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故基因型为aaEeFff的突变体花色为蓝花。

②让该突变体与纯合蓝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若为突变体甲,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Ff︰f︰fff=1︰1︰1︰1,子代的基因型是Fff︰Ff︰ff︰fff=1︰1︰1︰1,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所以子代中蓝︰紫=3︰1;若为突变体乙,其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ff=1︰1,子代的基因型为Ff︰fff=1︰1,所以子代中蓝︰紫=1︰1。

2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

2.替换;增加;③

3.突变植株y2;用含Y基因的农杆菌感染纯合突变植株;能;不能;Y基因能使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

解析: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由绿色变为黄色”,可推测出野生型豌豆成熟后,子叶发育成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

分析图1:

在1~12天,A和B的叶绿素含量都逐渐下降,B从第6天开始总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因此B代表野生型豌豆,则A代表突变型豌豆。

2.根据图2可以看出,突变型的SGRy蛋白和野生型的SGRY有3处变异:

①处氨基酸由T变成S;②处氨基酸由N变成K,可以确定是基因中相应的碱基发生了替换;③处多了两个氨基酸,可以确定是发生了碱基的增添。

SGRY蛋白的第12和第38个氨基酸所在区域的功能是引导该蛋白进入叶绿体,根据题意,SGRy和SGRY都能进入叶绿体,说明①2处的变异没有改变其功能;所以突变型的SGRy蛋白功能的改变是由③处变异引起的。

3.根据培育转基因植株中对植株乙处理方式中的信息“培育并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纯合植株”,表明要导入一段目的基因;结合预测转基因植株的表现型中“植株甲‘常绿’”,设计受体细胞为突变植株y2的细胞。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应排除因载体导入引起的细胞变化。

3答案及解析:

答案:

(1)A和A+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11/16

(2)抑制A基因的表达;AABB或AABb;

(3)将突变体M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选取F1中的白花植株再自交,观察F2代的表现型。

若F2代不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一成立;若F2代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二成立

解析:

(1)根据“某雌雄同株植物有开红花和开白花两种类型,A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

研究人员将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都开红花,F1自交所得F2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说明红花是显性,P:

AA(红花)×aa(白花)→F1:

Aa(红花)→F2:

1/4AA(红花)、2/4Aa(红花)、1/4aa(白花),在连续繁殖红花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突变体M),若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根据题文“研究人员将突变体M进行自交,发现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只占1/4”,说明基因A+(白色)对A为显性,M进行自交,后代是1/4AA(红花)、2/4AA+(白花)、1/4A+A+(白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基因A和A+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突变体M(AA+)与正常白花(aa)杂交,F1的基因型是1/2Aa、1/2A+a,F1配子中基因A出现的概率是1/4,基因A+出现的概率是1/4,基因a出现的概率是1/2。

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a)2=12,因此F1个体自由交配,后代表现红花的基因型是AA、Aa,AA出现的概率=(1/4)2=1/16,Aa出现的概率=2×1/4×1/2=1/4,因此白花出现的概率是1-1/16-1/4=11/16。

(2)假说二是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若假说二成立,根据题文在连续繁殖红花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突变体M),研究人员将突变体M(AABb)进行自交,发现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只占1/4,说明只有出现bb时,A基因才能表现,B基因抑制A基因的表达;因此M进行自交,后代是白花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3)将突变体M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选取F1中的白花植株再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若F2不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二成立;若F2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二成立。

[假说一:

突变体M(AA+)与正常白花(aa)杂交,F1的基因型是1/2Aa(红花)、1/2A+a(白花),选取F1中的白花

(A+a)植株再自交,F2是1/4A+A+(白花)、2/4A+a(白花)、1/4aa(白花);假说二:

突变体M(AABb)与正常白花(aabb)杂交,F1的基因型是AaBb(白花)、Aabb(红花),选取F1中的白花(AaBb)植株再自交,F2会出现A_bb(红花)。

]

4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常显

(2)Aa;аa

(3)基因突变;D

解析:

(1)分析遗传系谱图,该遗传病体现连续遗传的特点,属于显性遗传病,假设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Ⅰ1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传给Ⅱ2和Ⅱ3不符合系谱图,因此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Ⅱ1不患病基因型为aa,Ⅲ1患病,则Ⅲ1的基因型为Aa,Ⅲ2不患病基因型为aa。

(3)CGA碱基序列重复属于碱基对的增添,因此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根据表中信息,Ⅳ1发病,CGA重复的次数介于61到81之间,即重复的次数有61、62、63…81 次,每种重复产生的致病基因均互为等位基因,因此致病基因共有21 种,所以与Ⅳ1情况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种类最多有21 种。

5答案及解析:

答案:

(1)白色;A;

(2)全为红花或红花︰白花=3︰1;(3)2︰1;(4)紫茎;D组和E;(5)绿茎︰紫茎=3︰1;(6)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解析:

(1)由A组中“红花×红花”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定白花为隐性性状。

依据C组不能作出判断,因为若亲代全为显性纯合子或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后代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2)B组亲本中的任意一株红花植株,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因此自交后代出现的情况是全为红花或红花:

白花=3︰1。

(3)B组中的白花个体为隐性纯合子,因此F1中5红花︰1白花就代表了亲代中的所有红花亲本所含显隐性基因的比为显性基因︰隐性基因=5︰1。

如果设显性基因为R,则RR︰Rr=2︰1。

(4)第二组的情况与第一组不同,第一组类似于群体调査结果,第二组为两亲本杂交情况,由D组可判定为测交类型,亲本一个为杂合子,一个为隐性纯合子;再根据E组可判定紫茎亲本为隐性纯合子。

(5)杂合子自交,后代将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6)亲本中的红花个体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因此杂交组合有多种情况(如A组可能有RR×RR、RR×Rr、Rr×Rr三种情况;B组有RR×Rr、Rr×rr两种情况),所以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6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加工;合成“FPP合成酶”;基因重组;一套遗传密码;降低ERG9酶的合成量(干扰ERG9酶合成的过程或降低ERG9酶活性)

2.

(1)AABB、AaBB、AABb、AaBb

2)①A、a和B、b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子一代形成配子时.遵循基因由组合定律

②黄花:

白花=9:

7

③黄花:

白花=1:

3

④1/4

⑤注:

遗传图解,“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从中选育出AABB黄花植物”。

解析:

7答案及解析:

答案:

(1)3/16;紫眼基因;

(2)0;1/2;

(3)红眼灰体;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红眼/白眼;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解析:

(1)根据题意,图中出现的基因均为隐性基因。

翅形基因用Dp/dp表示,眼形基因用Ru/ru表示。

同学甲用翅外展(dp)粗糙眼(ru)果蝇dpdpruru与野生型纯合子DpDpRuRu杂交,F1基因型为DpdpRuru,F2中翅外展正常眼dpdpRu_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由于紫眼基因与翅外展基因都位于2号染色体上,故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

(2)同学乙用焦刚毛(sn)白眼(w)雄蝇(XsnwY)与野生型纯合子雌蝇(XSnWXSnW)杂交,子代雄蝇全为直刚毛红眼(XSnWY)。

若进行反交,即XsnwXsnw×XSnWY,后代所有雌蝇均为红眼,所有雄蝇均为白眼,概率各占1/2。

(3)为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的实验可用如下图解表示:

验证伴性遗传时,要分析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即红眼/白眼,F2中红眼雌蝇(XWX-)︰红眼雄蝇(XWY)︰白眼雄蝇(XWY)=2︰1︰1。

8答案及解析:

答案:

1.基因重组;16分之1;2.单倍体育种;是;3.四;4;4.基因工程或DNA拼接技术或转基因技术;5.花药离体培养或组织培养;秋水仙素

解析:

1.①和②通过Ⅰ杂交和Ⅱ自交过程培育出⑤的过程为杂交育种,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③AaBb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bb所占的比例为1/4×1/4=1/16。

2.通过Ⅲ花药离体培养和Ⅴ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组加倍,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培育出的个体都是纯合子。

3.③培育出的⑥需要诱导染色体组加倍,为多倍体育种。

⑥含有的相同基因各有四个,体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为四倍体。

4.⑤通过Ⅵ过程移植入目的基因培育出⑦的过程叫基因工程育种。

5.③培育出④过程叫花药离体培养,Ⅴ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组加倍。

考点:

本题考查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9答案及解析:

答案: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