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6682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docx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1.《姓氏歌》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

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第一小节中的6个生字,书写“姓,什、么、双”4个汉字。

了解常见的姓氏,区分读音相近的姓氏的不同写法。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一小节并练习背诵。

   3.结合学生自身的姓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步骤:

  一、结合学生姓氏,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姓名卡片,说说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通常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相机指导生字“姓”的书写:

左右结构,女加生,“女”字在作偏旁时,第三笔横画改为提画,不能出头。

   3.板书课题:

姓氏歌,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正音:

“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与“低”加以区分。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第一小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李”,指名学生认读,注意正音:

“什”是前鼻音,“么”读轻声;“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

上下结构,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法:

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吴”“双”,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

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徐”和“许”。

      师质疑: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

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

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三、书写指导

   1.出示第一小节要求会写的字:

什、么、双,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师范写讲解:

“什”左右结构,要写得左窄右宽;“双”左右相同,左边略小,又字的捺画变成点画。

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姓氏,区分了它们的字形,还学习了写字。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了解自己的家人还有哪些姓氏,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李 张 胡 吴 徐 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儿歌第二小节中的6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国、王、方”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3.了解有关百家姓的小知识,培养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

姓氏、什么、张、胡、吴、徐、许,指名认读。

   2.说说自己班上还有哪些不同的姓氏,师相机板书。

   3.师过渡:

我们中国的姓氏有很多,古人曾经编过一本书,叫《百家姓》,里面收集了常见的姓氏,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小节。

    

(2)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并出示词语卡片:

中国、赵、钱、孙、周、郑、王、东方、上官,指名学生认读,强调:

“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

    (3)全班齐读第二小节。

   3.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朗读第二小节,画出其中的姓氏,再读一读。

    

(2)指名学生交流第二小节中出现了哪些姓氏,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张贴相关卡片: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再次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一认这些姓氏,并说说自己的家人或同学有哪些人是这个姓。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形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并渗透一定的识字方法。

如:

“赵、钱、孙”都可以用第一小节的汉字组合法来识记;“周”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土”加“口”;“王”是“三”字中间加一竖。

   4.了解单姓和复姓。

    

(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黑板上这些姓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中国的姓氏中,大部分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

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5.游戏进一步巩固:

师出示一张姓氏卡片,班上是这个姓氏的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

示例:

我姓钱,金钱的钱。

   6.朗读并背诵第二小节:

生自由朗读第二小节,通过拍手读感受其中的节奏,练习背诵。

  三、适当拓展,激发兴趣

   1.师过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的姓氏有很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姓氏,你们还知道哪些姓氏呢?

   2.学生自主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拓展学生的识字量。

   3.师小结:

古人也把常见的姓氏编成《百家姓》一书。

师简介《百家姓》:

此书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并不是按照姓氏人口的多少来排序的。

据最新的资料统计,“王李张刘”这四个姓氏的人最多。

   4.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姓什么:

学生自主交流,师适时板书。

(预设:

司马光姓司马,诸葛亮姓诸葛,毛泽东姓毛,周恩来姓周,朱德姓朱,王二小姓王,等等。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第二小节要求会写的字:

国、王、方,指名认读,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观察字形,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笔顺,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教师范写讲解:

“国”是全包围结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字的笔顺中,第三笔是横折钩,略呈仰势。

学生观察书空。

   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

   5.交流反馈,评议提高。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百家姓》,知道中国姓氏有很多,其实,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来历和故事,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去查一查自己姓氏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2.姓氏歌

     常见姓氏:

李、张、胡、吴、徐、许

    《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单姓)

          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复姓)

 

2.《姓氏歌》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中国姓氏。

能照样子做问答游戏,了解班里同学的姓氏。

   4、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正确认读新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问:

谁会背诵《百家姓》?

   2、谈话:

你姓什么?

请你写一写。

   3、板书课题,指导认读、书写"姓",辨析:

姓、性。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

带音节生字。

   3、检查:

去掉音节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着重是合一合方法。

     师生对答,如:

木子李,口天吴等。

   4、辨析:

王、玉、主。

   5、指导写字:

王。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句朗读,要求:

读通顺。

   2、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要求读流利。

   3、教师范读,圈出课文中的姓氏。

认读。

   4、交流:

班里的同学都有哪些姓氏?

练习句式说话:

     我知道班里的同学有的姓(),有的姓(),还有的姓()。

   5、师生问答方式朗读课文,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相机讲解:

单姓,复姓。

并再举几个例子。

  四、指导写字

   1、认读:

方。

组词,造句。

   2、辨析:

方、万、放。

   3、指导书写:

方。

  五、布置作业

    找一找自己的亲人、朋友都是什么姓氏。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二、练习说话

   1、朗读课文前两行:

你姓什么?

我姓李。

什么李?

木子李。

    问:

你发现什么?

    仿照例子说话。

   2、出示三四两行:

他姓什么?

他姓张。

什么张?

弓长张。

    同法练习。

   3、小结:

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三、指导背诵

   1、采用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2、熟读成诵。

  四、指导写字

   1、认读:

什、么、双、国。

   2、写字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和家人做有关姓氏的问答游戏。

   2、诵读《百家姓》。

 

3.《姓氏歌》教学设计之三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

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

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师生)

   2.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

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

“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

(可以用部首+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

“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

开课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一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

儿歌一共几个小节?

从中读懂了什么?

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

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

木子李。

     什么张?

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了什么。

(通过把字拆开的方式来介绍姓氏。

    

(2)出示几个姓,让学生尝试拆解。

如“章——立早章”“吕——双口吕”“林——双木林”“陈——耳东陈”“黄——草头黄”等。

    (3)齐读第一节。

    (4)同桌用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第一节。

   4.采用不同的方法讲述。

    

(1)除了拆字法,还有什么方法也能讲清自己的姓氏呢?

    

(2)照样子说一说。

     出示:

你姓什么?

我姓方。

     什么方?

方向的方。

     ①师生问答。

     ②学生同桌之间游戏问答。

   5.齐读第一节,背诵第一节。

  

(二)诵读第二节。

   1.引读:

    师:

中国姓氏有很多--

    生: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指导读好“郑”字,它的韵母是后鼻音。

   2.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姓氏,接一接。

   3.出示第四、五行,认识复姓。

    

(1)跟着老师读好复姓。

    

(2)教师介绍复姓。

    (3)学生补充自己知道的复姓。

    (4)教师补充常见的复姓。

   4.指名读第二节。

   5.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三)比赛朗读,加深记忆。

   1.个人挑战赛。

   2.男生女生集体比赛。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采用拍手游戏、朗读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张”“赵”“钱”,学习新部首。

    

(1)指名朗读生字。

    

(2)介绍部首:

“弓、走、钅”。

    (3)说说一个字在做部首时和原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生字:

么、国、方、什、双、王……说说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快速记住它们。

   3.小组合作交流。

    预设:

     国:

四四方方一个框,里面住着小玉儿。

(猜谜法)

     方:

“放学”的“放”去掉反文旁,就是方。

(熟字拆解法)

     双:

又又成双。

(部件组合法)

     王:

王王王,王嘉成的王。

(介绍班级同学姓氏法)

     …………

   4.出示字卡,学生领读、自由读、小组读、开火车读。

   5.比一比,看谁组的词语多。

(把生字进行组词。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组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对多种识记生字的方式的肯定,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从而达到对字形字义的整体识记。

  五、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

(“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观察例字:

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

国--方框儿要稍微大一些,竖画要直,“玉”字要写得小,里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双--两个“又”在写的时候要注意变化,左边的捺要变成点,稍稍比右边的“又”小;王--笔画少,注意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稍短,第三横最长,稳稳托住上面的笔画。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设计意图:

本环节采用动画演示、课本观察、集中讲解、教师示范、自由练写等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并针对关键笔画进行了反复强调,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一个汉字的书写,为后续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1.趣味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我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朗读教学。

通过师生问答游戏,生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与节奏。

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4.《姓氏歌》教学反思之一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它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小学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姓氏歌》时,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本堂课效果还不错,我认为主要是内容吸引孩子,提前让孩子介绍自己的姓氏,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姓出现在课文当中,明显会很兴奋,同时也会去找自己爸爸妈妈的姓,家里长辈的姓氏。

学习这样跟自己有关的知识,孩子的兴趣就被激起,有了兴趣后孩子们会跟着你走,迫不及待想学习后面的。

看孩子们学习情绪高昂,我就顺便让他们上台表演,运用成语接龙一样的形式,把自己的姓给描述出来。

  生1:

你姓什么?

  生2:

我姓王。

  生1:

什么王?

  生2:

大王的王。

(组词法)

  生2:

你姓什么?

  生3:

我姓吴。

  生2:

什么吴?

  生3:

口天吴。

(加一加)

  这样既新颖又简单的小活动,让学生都很踊跃参加。

既加深了对我们课文的理解、记忆,又锻炼了孩子上台表演的勇气,与语言表达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就愿意学了,这是教学中最最基础的。

最后通过拍手,有节拍的游戏方式熟记课文,调动学生积极性,玩中学。

5.《姓氏歌》教学反思之二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姓氏歌》时,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齐读第一节时,采用同桌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每个孩子都高兴得不得了,不认识的字就主动读拼音,很快就认识了所有的生字。

识字时,我让学生用拆一拆的方法记住生字,如:

张=弓+长,李=木+子,吴=口+天,许=言+午。

倒过来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课上还进行编辑识记:

子+小=孙,调动孩子编记自己姓氏的积极性。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间编,小组内编,让其他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姓。

孩子们七嘴八舌不停地编,不亦乐乎,从而达到了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的目的,并注重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6.《姓氏歌》教学反思之三

《姓氏歌》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它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小学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理念,我在教学《姓氏歌》时,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教学本课时,诵读儿歌,我让学生齐读第一节时,采用同桌玩拍手游戏的方式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各个孩子都高兴的不得了,不认识的字就主动读拼音,很快就认识了所有的生字。

识字时,我让学生用拆一拆的方法记住生字,如:

张=弓+长,李=木+子,吴=口+天,许=言+午。

倒过来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我还用我的姓氏进行编辑识记:

子+小=孙,调动孩子编记自己姓氏的积极性。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间编,小组内编,让其他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姓。

孩子们各个活跃的七嘴八舌不停地编,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说的不亦乐乎,从而达到了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本领,认识掌握更多的汉字的目的,并注重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