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详细.docx
《经济学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详细.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详细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经济的理解
一、几个基本问题
1、经济的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的各个方面、国际关系、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
2、计划经济:
通过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3、市场经济:
★通过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来配置资源的经济。
4、经济体制的目的:
促进高效率。
促进高效率的方法:
竞争、激励、分权。
5、经济的分类:
①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产值占大部分的经济。
②工业经济:
工业生产产值占大部分的经济。
③信息经济:
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占大部分的经济。
二、★经济的影响因素
1、国民素质的高低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人的理解:
①人的生命:
人生来应该是平等的。
②人的价值:
人对社会的贡献大于对社会的索取才是合理的,这样一来人类社会才会进步。
③人的财富观:
人人都追求美好生活,而名利观是其中之一。
(2)、勤奋精神:
人只有付出才有回报,只有勤奋社会才会产生价值,个人才能得到满足。
(3)、责任感:
人要敬业、文明,具有组织性、纪律性社会生产才有高效率。
(4)、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思想、能力然后知识。
能力:
学习、组织、表达、沟通、合作、实践等能力;知识:
外语、计算机、专业等知识。
2、应用和掌握的技术:
一个民族要学会对外来技术进行引进然后通过技术革新吸收其有益部分然后再创新,这样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3、经济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现在的公有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同时政府体制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也很大。
4、本土战争和突发事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也很大。
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
买方:
消费者,只有消费者的存在才形成了买方市场是市场的重要主体。
卖方:
企业,提供服务、商品和销售商品,它形成了卖方市场也是市场的重要主体。
中介:
金融机构通过货币的流通来参与经济活动。
政府:
它为整个市场提供服务并且管理市场,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买方。
四、★经济和管理的区别
经济:
(1)人类从事生产、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称。
(从形态上)
(2)经济是组织以上经济活动的制度系统。
(从制度上)(3)经济是以节省消耗,以较少的花费获得较大的效益的一种高效率行为。
(从效率上)
管理:
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是为经济而管理的,没有脱离经济的管理,脱离经济管理将失去意义。
同时经济和管理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五、★经济学:
是探索人类如何经济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某种欲望或实现某种目标的社会科学。
★资源:
(1)劳动:
劳动者通过劳动来获得报酬同时提供了资源。
是两个基本劳动要素之一。
(2)资本:
包括原料、资金、设备、厂房等是生产的基础是两个基本要素之一。
(3)土地:
生产存在地,有地租。
(4)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利益和目标的原动力。
六、★经济学的学基本假设
1、研究思路:
给定假设、简化关系、放松假设、逼近现实!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各经济事物间的关系将理论进行发散,放松经济理论的限制条件以期与现实相吻合。
2、假设、
(1)理性人: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①消费者:
支出一定效用最大。
②生产者:
成本一定利润最大。
他们的理性是目标既定条件下的理性。
(2)资源的有限性和多用性①有限性:
如何节省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
②多用性: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选择各种资源最大的用途获得最大效用。
(3)、★机会成本:
一定资源用于某一用途时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益叫做这一资源用于这一用途的机会成本。
(3)完全信息:
交易各方对于交易相关的各种信息都完全了解,而这些信息是免费的、随时的。
信息经济学:
是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怎样促成交易的完成。
第二节、经济学的理解
一、主要研究内容
1、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经验。
2、某一部门或行业的研究成果(部门经济学)
3、纯的经济理论(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
4、微观经济学:
是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科学。
注意:
(1)企业:
厂商。
消费者:
居民。
(个体)
(2)核心问题:
供求机制、价格机制。
(3)★解决的问题:
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
a生产什么。
b生产多少:
计划经济是由政府来决定;市场经济是由市场需求来决定。
c如何生产:
生产一千件衣服可选择①五十人二十台机器②二十人五十台机器。
劳动密集型。
d为谁生产:
收入如何分配:
劳动:
工资;资本:
利息;土地:
租金;企业家才能:
利润。
5、★宏观经济学:
通过研究国民经济总量的决定、变化和联系来说明资源的充分利用。
注意:
(1)研究对象:
国民经济。
(一个国家)
(2)核心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需求GDP。
(3)解决的问题:
资源利用问题(充分就业,经济的稳定均衡增长,通货膨胀。
)。
二、经济学的发展史(四个阶段)
1、重商主义(15——17世纪)是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包括①重金主义:
少买,它未涉及生产。
②重商主义:
多卖,开始涉及生产。
代表人物:
约翰海尔斯(英)、托马斯曼(英)——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主要观点:
衡量财富的标准——金银。
2、★古典经济学(17——19世纪)经济学诞生。
又称为经济学的第一次革命。
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英)代表作:
〈国富论〉〈道德情操论〉主要观点:
①提出“经济人”的假设。
②“看不见的手”原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③衡量财富——生产的物质产品的多少。
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社会分工:
每个人都从事自己最擅长专业的工作。
大卫李嘉图(英)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他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世界各国应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他的这种观点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
3、★新古典经济学(1870——1930)是微观经济学形成时期。
代表人物:
门格尔(奥地利)。
杰文斯(英)。
马歇尔(英),他的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他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的主要观点:
供求决定价格理论、提出边际理论又称增量理论。
4、当代经济学(1930——至今)宏观经济学形成时期。
代表人物:
凯恩斯(英)他与亚当斯密齐名。
代表作: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简称〈通论〉。
主要思想:
①总需求决定总产出(GDP);②社会充分就业;③政府干预经济。
到了却60、70年代以萨缪尔森(美)的新古典综合派提出应该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这样资本主义经济就能良好的运作。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及有关基本概念
第一节需求与供给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生产者和消费者以不同的身份同时相遇与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一、需求函数
1、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
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大多数商品来说,消费者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大。
(3)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它的相关商品价格越高它的需求量也越大,即与相关商品价格成正比关系。
(4)关于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对某商品偏好大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大。
(5)关于消费者对价格预期:
当消费者对某商品价格预期增加时该商品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减少。
3、需求函数:
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我们同时分析多种因素时,问题会变得很复杂,为简化处理,采用控制变量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仅考虑价格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Qd=f(P)式中P为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与数学上的习惯相反,在经济学分析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时,通常以纵轴表示自变量P,以横轴表示因变量Qd。
在经济学分析中为了简化,在不影响结论的前提下大多用线性需求函数。
其表达式为:
Qd=α—β*P式中α、β为常数,且α、β>0该需求曲线是一直线。
需求曲线的特征:
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既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需求定理)但一些炫耀性的商品不符合:
珠宝、古董、股票、黄金等,名牌产品价格高表示质量好。
三、供给和供给曲线
1、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生产者必须同时有提供商品的欲望和出售的能力,否则不能算作有效供给。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关于商品自身的价格:
价格越高生产者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越小。
(2)关于生产的成本: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高会减少利润从而商品的供给量减少,反之供给量增加。
(3)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商品供给量会增加。
(4)关于相关商品的价格:
与相关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谁的价格高生产谁。
(5)关于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预期看好商品价格上升,则会扩大生产增加产量供给,反之减少产量供给。
3、供给曲线:
为简化也采用线性曲线(直线)Qs=f(P)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s为商品的供给量。
Qs=—γ+δP,式中γ、δ为常数,且γ、δ>0。
式子表示价格还没有为零时商品的供给量已经为零了。
4、供给曲线的特征: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供给曲线的斜率是正值,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但如:
股票、古董等商品的供给没有规律性。
劳动市场的供给开始符合,一定阶段后不再符合。
随着收入的增加,劳动强度也增加,人们休息的愿望增加,高能力的人减少,所以变了。
第二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1)局部均衡:
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2)一般均衡:
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也称为市场出清状态。
两曲线的交点称为均衡点。
图: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这种变动虽然表示需求数量的变化,但是并不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动的点都在同一条曲线上。
图:
(2)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的移动,表示整个需求状态的变化。
图:
2、供给曲线的移动
(1)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该种变化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供给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的运动,不表示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
图:
(2)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所引起的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表示整个供给状态的变化。
图:
3、★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1)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需求减少会使需求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图:
(2)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图:
4、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5、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需求和供给同时发生变化,这要结合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它取决与需求和供给各自变化的幅度。
第三节需求曲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定义:
弹性是用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则弹性的一般公式还可以表示
e=(ΔY/ΔX)*(X/Y)
(1),式中,e为弹性系数;ΔX,ΔY分别为变量X,Y的变动量。
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即ΔX0,且ΔY0时则弹性公式为:
e=lim(dY/dX)*(X/Y)
(2)(其中有一个取极限的过程)
(1)式称为弧弹性公式,
(2)式称为点弹性公式。
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和自变量、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含义
1、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敏感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其公式为: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负需求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1)、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若需求曲线为:
Q=f(P),则ed=—(ΔQ/ΔP)*(P/Q)——(3)。
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式子前加了一个负号,以使价格弹性为正。
(2)、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
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d=—(dP/dQ)*(P/Q)——(4),式中dP/dQ是函数的斜率,它只需对函数关系式先求导然后带入自变量的值计算即可。
(3)、★中点弹性(弧弹性):
在计算某一弧段上的弹性,为了避免是降价还是涨价,一般取两点价格的平均值和两点需求量的平均值来分别代替(3)式中P的值和Q的值。
因此需求价格的弹性计算公式为:
ed=—(ΔQ/ΔP)*((P1+P2)/2)/((Q1+Q2)/2)——(5)
2、★需求的价格弹性的五种类型
(1)、富有弹性:
ed>1:
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是比较敏感的。
(2)ed<1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即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欠敏感。
(3)ed=1单位弹性(单一弹性):
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率刚好相等。
(4)完全弹性:
ed=∞需求曲线是水平线,对水平线来说只要价格有一个微小的变动,就会使无穷大的需求量一下子变为零。
(5)完全无弹性:
ed=0需求曲线是一垂直的直线,对于垂直的需求曲线来说,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的变化总是零。
图:
P(a)富有弹性P(b)缺乏弹性P(c)单位弹性P(d)完全有/无
5Q=f(P)5Q=f(P)5Q=f(P)5Q=f(P)
4A4A4A4
3B3B3B3
O1020304050O1020304050O1020304050O1020304050
3、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
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的位置越高,相应的点弹性的系数值就越大;相反,点的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值就越小。
4、非线性需求曲线的点弹性:
书本44面。
直角双曲线上每一点的点弹性均为一。
5、弹性系数与曲线斜率的关系:
与曲线的斜率成反比例的关系,同时和点的位置有关。
三、★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1、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
因为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
即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部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
所以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是增加的。
2、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商品的价格与下手收入成方向的变动。
因为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
即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
所以最终的销售收入减少了。
3、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因为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
图:
P(a)ed>1P(b)ed<1P(c)ed=1
P1aP1aP1a
P2bQ=f(P)P2bQ=f(P)P2bQ=f(P)
OP1P2QOP1P2QOP1P2Q
四、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1、商品的可替代性:
一种商品的可替代品越多相近程度越高,则该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
2、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商品用途越广泛,它的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3、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弹性小,非必须品的价格弹性大。
4、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比重越大弹性越大,而柴米油盐小。
5、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时间越长弹性越大。
6、商品的耐用性:
商品越耐用其弹性越小。
五、弹性概念的扩大
1、供给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高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同样具有需求的各种性质,只需做一下推广即可:
点弹性、弧弹性(中点弹性)五种弹性表示。
2、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表示:
它等于供给曲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和该点投影的距离和原点到点投影的比。
图:
书51面
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
(2)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在生产能力范围内扩大生产则成本较小,对弹性的影响大;反之则对弹性的影响小,因为此时的可变成本大。
(2)生产的难易程度:
难时对供给弹性的影响小,反之则大。
(3)计算弹性的时间:
时间长时对供给弹性影响很大反之则小。
6、规律:
(1)对于同一图上的线性供给曲线:
点弹性都相等。
(2)若供给曲线的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
左侧时,弹性大于1;右侧时,弹性小于1;原点处时等于1。
书52、53面。
7、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同样也有点弹性、弧弹性(中点弹性)书54面。
(1)替代品:
如果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2)互补品: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8、★需求的收入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同样有点弹性、弧弹性(中点弹性)书55面。
(1)正常品:
是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化的商品。
(ed>0)①必需品:
0ed>1
(2)劣等品是指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商品(ed<0)。
(3)当ed=0时,M增加,而Q不变,则这种商品叫中性品。
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支出
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国家中或一个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是:
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第四节运用供求曲线举例书57面。
一、最高限价(限制价格):
政府规定某种产品的价格总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供不应求时)主要是为了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
对垄断性很强的共用事业也采用最高限价。
书59面。
二、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产品过剩)通常是为了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
如农产品支持价格就是,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谷贱伤农:
由于农民总是根据上一年的价格来决定下一年的农产品的产量,所以会这样。
详细论述在:
书60面。
第三章效用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效用论概述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特点:
(1)是一种心理学的评价。
(2)不考虑伦理学含义即没有好坏之分。
(3)效用的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二、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2、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有点类似于香、臭、美那样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是无法用具体的大小来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二、★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1、总效用(TU)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2、边际量:
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
因变量的变化量/自变量
3、边际效用(MU):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4、边际效用函数:
即是对总边际效用函数求导,有些是求偏导函数。
5、效用函数:
总效用函数TU=f(Q)边际效用函数MU=ΔTU(Q)/ΔQ或MU=dTU(Q)/dQ
6、效用曲线:
书73。
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求导)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的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8、边际效用递减原因:
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映程度是降低的。
或当一种商品具有多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把第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
9、消费者均衡:
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即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假设:
①收入一定且全部用来购买商品。
②消费者偏好不变。
(2)条件:
消费者应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或者说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MU=P)
P1X1+P2X2=I:
收入用完MU1/P1=MU2/P2=λ:
最后一元钱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10、需求曲线的推导
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假设消费者只购买一种商品则均衡条件为MU/P=λ由于边际效用MU是递减的,于是为了保证上式的成立,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必然同比例于边际效用的递减而递减。
所以需求曲线是递减的(向右下方倾斜)。
11、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消费者剩余三角形:
图:
80
第二节★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