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757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docx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docx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

  同心一体的修炼

  ——读《西游记》真假美猴王有感

  原创:

缘点文化 王俊立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每一难都是对取经成员们的心性和团队团结、取经意志的考验。

  在第五十六回——第五十八回出现了真假悟空,而在这一部分唐玄奘再次驱赶悟空。

这是取经团队遭遇的严重内部危机。

与其他难相比,这一难却没有遇到多么难缠的妖怪。

起因是悟空仅仅是打死了几个强盗。

貌似不严重,何以酿成了危机呢?

  唐僧的管束

  其实,危机在团队创建之初已经埋下。

在整个取经过程中孙悟空一共有三次离开。

第一次是在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孙悟空保唐僧正式踏上西天路。

路遇六个强盗。

被孙悟空打杀之。

唐僧认为悟空滥伤人命,教训悟空应有慈悲之心。

悟空觉得,强盗该杀。

而且悟空一生又是受不得人气的主儿。

一怒一下,负气出走(第一次是主动)。

途中在东海龙王处逗留,被老龙王用张良的故事打动,又回转取经路。

而在此期间观音菩萨插空出现了。

干嘛来了呢?

给唐僧送来紧箍咒,用以约束孙悟空。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绝妙的安排。

没有这个矛盾冲突,还真不好给猴戴紧箍的机会。

所以危机也常常蕴含转机。

或是重建团队纪律的好时机呢。

对于团队中的得力干将,不但要能委以恰当职位,还要有必要的约束。

任何团队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才能保证团队行动的一致性。

为什么金箍只给孙悟空戴呢?

孙悟空本领最大最强。

一旦管理失当,要么撂挑子走人,要么另立山头。

当然这个紧箍还真让孙悟空头疼,不但念咒疼,还摘不下来。

这很要命。

惹怒了唐僧,唐僧就念咒。

受不了,走人吧,紧箍还摘不下来,走哪儿都受制,这对心高气傲的悟空而言,很难受啊。

紧箍及紧箍咒的传授,将孙悟空从外在上约束在取经团队里面。

但是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和磨合也由此展开。

  西游记是同心一体的修炼过程。

对于每个人而言,整合自己的内在心性。

对于整个团队而言,是不同个性、不同背景的个人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

共同的目标将四人一马连结的一起。

但四人各有不同性情,悟空首次出走,是唐僧和悟空个性的冲突的体现。

唐僧乃十世高僧,慈悲为怀。

对生命总保有怜悯之心。

悟空个性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不服说教。

唐僧试图教化悟空,悟空则认为唐僧太过絮叨。

为后面师徒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接着说孙悟空第二次出走。

这次出走,是被撵走的。

也就是在三打白骨精的那一回。

原名叫《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这一回中,孙悟空打死白骨精变化的少妇、老妇和老夫。

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妖怪,加上猪八戒从中挑唆,以为孙悟空滥伤无辜,将悟空撵走。

这一章的冲突在于唐僧不信任悟空,还有猪队友的挑唆。

猪八戒的挑唆,源于对孙悟空的嫉妒和不满,更是其好吃好色自私本性的呈现。

到了后面宝象国遇难,唐僧被变为猛虎,八戒、沙僧先后战败,白龙马不得已变化人形,试图解救唐僧也告以失败。

取经队伍没有孙悟空不但寸步难行,而且面临灭顶之灾。

透过这一难,悟空在取经团队中重要性充分显示。

而悟空对于唐僧的情分,在被赶走的时候,被描写的淋漓尽致。

师徒之间虽有冲突,但情感也逐渐加深。

尤其孙悟空走时,几番叩拜,而唐僧却嫌弃万分。

可见,唐僧心里,“行善”最重要,本领在其次。

然而“行善”仅仅有善心是不够的。

连自己都不能自保,如何行善,如何将善发扬呢?

此次危机仍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中必然出现的。

  观音的慈悲

  到了孙悟空第三次出走,也就是再次被驱逐,危机达到高峰。

出现在离了女儿国,灭了琵琶精之后。

取经团队出现严重裂痕。

每个人的劣根性在真假悟空这一难中都显现出来。

与其说真假悟空,不如说真假取经队伍。

因为那个假悟空还真变出个取经队伍,试图取而代之,前往西天取经。

起因悟空打死了两个强盗头子。

悟空逞能,八戒沙僧嫉妒,唐僧嗔怪,师徒四人离心离德。

紧接着,悟空又打死强盗若干,并把留宿人家张老儿的逆子割头提到三藏面前,彻底激怒三藏。

把那紧箍咒念了十余遍还不住口。

完了,撵走悟空。

悟空恼闷,回花果山怕小妖们笑话;去天宫,也不得久住投海岛,又羞见三岛诸仙;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

竟然无所去处。

不得已又回去求告唐僧,那知唐僧铁了心不要,又念紧箍咒二十余遍。

无奈离开,找观音菩萨理论。

这一回可见唐僧在伤及人命这一点上的坚决。

无论猴儿你本领再强大,但触及师父的底线是绝对不可以的。

在这一难观音对猴儿有个很重要的点化。

当孙悟空满怀悲愤去找菩萨时,菩萨可谓真正菩萨心肠。

那悟空见了菩萨下拜便哭。

那是真委屈啊。

菩萨也懂心理学,说:

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

同理得多到位。

她不说,你怎么了。

而是看到了猴儿的伤感。

然后悟空就开始诉说委屈。

听完叙述,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就显现了。

先是顶唐僧。

再次强调树立唐僧作为领导人的正当性。

意思是说,那是如来钦定之人。

就得是唐僧取经才给经,别人来了都不给。

首先说唐僧是奉旨投西,言唐僧为奉命行事。

再说唐僧之秉性为善不轻伤性命,其实在这里是肯定唐僧的人品及做事原则。

在从事助人工作时,作为助人者,首先要把求助者的父母放在心里,无论个案怎么抱怨父母,助人者在心里总是给个案父母以崇高位置。

不管悟空如何抱怨师父,菩萨首先把如来、唐僧放在首位。

(你看,和家族系统排列里讲的助人原则非常一致!

)观音若不给唐僧树威信,那唐僧就更不好管理取经队伍了,那三个徒弟那个是等闲之辈呢?

这是极为高超的平衡与制约艺术!

  对悟空呢,既肯定也批评。

说你无量神通,和草寇叫什么劲呢。

这是孙悟空最受用的话。

美猴王一生争强好胜,说到底是希望被肯定。

这句话绝对是入心话,而且里面顺带做了点化。

再说是悟空的不善,悟空也接受了。

只是悟空对三藏动辄就念咒驱赶仍感不平。

甚至说要去找如来。

菩萨说,你师父顷刻就有难,会来寻你。

你在这里等。

意思是你师父离不开你,一定会来找你的。

又给予悟空肯定与支持。

可见,菩萨就是菩萨,大慈大悲有大智慧。

  如来的法力

  就在孙悟空留在菩萨那里时,妖怪出现。

而这妖怪恰恰是孙悟空的模样。

打晕三藏,抢去行李马匹,自建取经队伍,要去取经。

而假悟空不但容貌一样,本领和金箍棒也都一样。

天界,地界,菩萨,阎王都无法辨识。

只有谛听知道,却不敢说,让真假悟空到如来佛那里分辨。

如来佛遥指真假两猴说:

汝等皆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

这句话很点出关键。

虽然后面如来抛出六耳猕猴说,那妖怪却也化为六耳猕猴,但二心争斗才是本质。

即取经成员心性里善与恶、真与假的相斗。

在两个悟空来之前,如来讲法,恰恰讲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难道是巧合吗?

如来讲的是什么呢?

  “不有中有,不无中无。

不色中色,不空中空。

非有为有,非无为无。

非色为色,非空为空。

空即是空,色即是色。

色无定色,色即是空。

空无定空,空即是色。

知空不空,知色不色。

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对于这一难的隐喻就是:

假亦是真,真亦是假。

  譬如假悟空打晕师父,何尝不是真悟空内心的真实?

从取经伊始打死强盗,就开始受气;而后又被金箍束缚,火眼金睛识出妖怪打死妖怪变化的人身,不但被训斥,动辄还得遭受师父冤枉加念咒之苦,想想心中得有多少恼怒而不得发?

而在假悟空现身之前,把杀死的那个老者家的强盗儿子的首级直接提到三藏面前。

公然对抗三藏。

假悟空则意味着真悟空的真实想法:

保个凡僧上西天费时费力,还不落好——还不如我自己去,你们不认我变出假的取经团队来。

狂妄让人迷失。

猴儿忘了如来佛是如何把它压在五行山的。

或者根本就是不服。

电视剧里,悟空在五行山下大叫:

“如来你骗了俺老孙”。

原著中虽未有这样的话,但纵观取经上半场,孙悟空是不服的。

但在这一章,孙悟空真正见识了如来的法力。

假悟空只有地府的谛听和如来能识破。

谛听不敢说,因其法力太小。

所以世间唯一能勘破并能降服真假悟空的,也只有如来。

连观世音菩萨都识辨不出真假。

  为什么假悟空只有如来能勘破呢?

因为如来代表的是唯一真相。

在唯一真相面前,不存在假相。

在家族系统排列也有一句话叫:

千现象,万现象,唯一能疗愈心灵的,就是面对真相。

这一回也是破除取经人内心幻象的重要章节。

没有了幻象,大家自然都能以真心相待,同心一体。

  如来一语道破假悟空的本相,当假一旦被识破,便无处藏身。

所以六耳猕猴起身便逃,却被如来用钵盂罩住。

而后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与其说这一棒是除妖棒,莫若说是自打自心,除去自己心中的妖魔。

三藏训诫孙悟空时曾说:

你欺天诳上,才有500年之灾。

这个“欺天诳上”的心,并不因受到惩罚而泯灭。

唐僧第一次念紧箍咒时,孙悟空就起了打死师父的心。

而后再而三地遭逐,其内心的愤懑可想而知。

假悟空打唐僧那一棒,何尝不是其内心的真实呢?

当人们对某个人有极度愤怒时,常都有恨不得杀死对方的冲动。

只是大多数能控制情绪,但不意味着这个情绪消失了。

没有正确的心理疏导,便化身为内心的魔鬼。

在某些契机下,就会蹦出来。

所谓“冲动是魔鬼”,是心中积攒了太多的怨气和愤懑。

  再者,与其说假悟空是六耳猕猴,不如说是作者假借六耳猕猴暗喻人性中阴暗面。

所谓阴暗面也是人性的一部分,需要见光,需要被看见和被理解。

一旦被看见,真假就合一了。

  在这里还有个小细节,六耳被打死时,如来看着就不忍心,道生:

善哉,善哉。

可见,佛门第一要务就是:

善字当头。

而悟空打杀六耳,也是斩草除根啊。

有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在世上,多可怕!

此劫难无疑是对取经团队成员们的心性的考验,也是对两个重要人物之间协作的大考验。

对唐僧而言,奉守为善,这没问题,但得学会信任人,认可人,学会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念紧箍咒,滥用权力。

悟空首次出走时,是老龙王的旁敲侧击。

二次被逐的时候,是猪八戒用了激将法。

三次被逐,先是菩萨贴心入里的教诲和如来的教化。

对于悟空而言,心中怨气有了平息,功劳苦劳都被上层看见。

而且也认识到降妖除魔时要遵循的底线。

作为肉体凡胎的取经领导人,虽然没有辨识妖怪的火眼金睛,但要有一颗识人的慧眼慧心,借助他人的火眼金睛和超凡才能实现个人及团队抱负。

是谓:

“好风须借力,送尔上青云”,或说:

“善用人者为之下”。

  在团队建设和发展中,勠力同心最重要。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突破的”,团队内部分化是团体瓦解的前奏。

团队同心一体,可以排除万难,无往而不胜。

其实不只团队如此,伴侣、家庭、企业组织亦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