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754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docx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日期:

2011-04-01来源:

防城区政府办作者:

阅读:

840次

序言

《防城港市防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防城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防城港市防城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

《纲要》主要阐述2011—2015年期间防城区经济和社会总体战略和发展布局,重点明确发展的基础和环境、总体思路、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园区和产业布局、重点任务、重点建设项目及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防城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工业先导,‘三化’互动,整体推进”的战略,全面实施“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三年计划,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先后荣获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畅通平安区、中国金花茶之乡、广西“县域经济进步奖”、“经济发展十佳县”、“科学发展十佳县”等殊荣,“十一五”时期是我区历史上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改变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五年间,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由25.87亿元增加到69.8亿元,增长2.7倍,年均增长15.2%,比“十五”时期高6.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1693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3.6:

32.5:

33.9调整为2010年的23.1:

44.3:

32.6。

财政收入由1.49亿元增加到6.12亿元,增长4.1倍,连续四年保持财政增收超亿元,年均增长32.6%,比“十五”时期高25.3个百分点。

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7倍,年均增长57.9%。

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8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

工业先导成效显著。

制糖、冶金、制纸、香料、化工、建材、制药、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优势初步形成。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5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1家,防城工业园区列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

全区工业总产值由21.8亿元增加到74.41亿元,增长3.4倍,年均增长27.8%。

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由8亿元增加到57.51亿元,增长7.2倍,年均增长48.4%。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27%提高到2010年的36.8%,工业化率由0.8提高到1.6。

城市建设新格局逐步拉开。

坚持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并举,投入资金4亿多元,加快推进城南新区、河西新区的开发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城南新区“五横两纵”路网全部开工建设,建成环城路、珍珠大道、民族大道等城市进出口主干道,完成城区120多条小街小巷泥路硬化改造,建成港都大厦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9平方公里提高到2010年的12.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13.2万人,城镇化率由22.2%提高到39.2%。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

耕地保有面积稳步扩大,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发展,被评为自治区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列入广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

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无公害蔬菜、火龙果、莲雾、柑橘、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甘蔗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红金”系列特色农产品带动效应显著,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6家,各类专业合作社44家。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成了小陶等一批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建成长歧干渠防渗加固扩能等一批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造林绿化工程取得新成效,森林覆盖率达64.5%。

建成华石镇冲敏村等6个新农村示范点。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培育“五中心”(交通、物流、商贸、文化教育、休闲旅游)初具规模,建成防城南站至企沙铁路、江山至东兴一级公路、江山至白龙二级公路、垌美至扶隆三级油路等一批干线公路,加快推进钦防高速铁路、防东高速公路、防城至贵台二级公路等项目建设,不断夯实交通枢纽地位。

建成大西南商贸城、河西水果批发市场等一批专业市场,消费市场兴旺活跃。

开发建设阳光山水、江畔明珠等40多个房地产项目,销售商品房面积49.8万平方米。

规划建设冲仑物流园区并成为投资热土,恒达五矿物流、艺高竹木市场等一批项目落户园区建设。

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中越边境高山漂流群、南山长寿风景区等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加快推进,滨海游、高山游、城郊游、边关风情游品牌逐步打响,人气越来越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完成36家中小企业的改制,政府机构、投融资、医药卫生、集体林权等改革取得新进展。

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区等多区域合作,全区招商引资项目205个,实际到位资金41.42亿元,利用外资2412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1倍、1.6倍。

峒中、里火、江山港等一批口岸设施加快建设,通关效率和边贸成交额大幅提升,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21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2倍、4倍。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6751元增加到2010年的18768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22.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702元增加到2010年的5847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16.7%。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8.9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87亿元,增长2.5倍,年均增长19.7%。

一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泥草房)改造工程、农林场危房改造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一批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得到有效解决。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城镇就业2.2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整村扶贫开发工作和兴边富民行动取得实效,减少贫困人口3.9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事业加快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达47.8%,比2005年提高2.8个百分点。

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7.5%、71%。

人才资源整体性开发水平稳步提升。

公共文化事业迅速发展,举办了金花茶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五大保险覆盖率达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3%;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85‰以下。

防城区民族事务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荣誉称号。

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738件,办复率达100%。

强化基层政权建设,扩大基层民主。

加强法制建设,“五五”普法取得良好成效并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

那良镇高林村、防城镇司法所分别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推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安全生产、信访、调处和应急工作扎实开展。

第二节发展面临新形势

从国际国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中蕴藏着新机遇,国际环境总体有利。

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从广西区内市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发展,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要求广西承担更多使命、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制定进一步支持广西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产业转移加速,使得广西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或总量连续几年创全广西第一。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钢铁、核电、铜镍等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确定并全面推进,防城港作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西南第一大港地位的确立并朝着10亿吨国际枢纽大港迈进,这些都给我市今后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已具备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腾飞条件。

从我区看,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钢铁、核电、铜镍等“三大天字号工程”加快推进,给我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区拥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

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经站在了新起点。

加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区的发展,出台了理顺市、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等措施,并要求我区要着力建设大项目的后勤保障基地、配套产业基地,这些机遇和有利因素都为我区今后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也面临新挑战,经济总量小,要求我们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成为“十二五”的首要目标;传统工业发展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凸显,运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和积极引进高端产业成为产业布局的重中之重。

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放开思想想问题,放开手脚干事业,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章总体战略

第一节指导思想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种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两基地五中心”建设为引领,坚持工业强区、服务旺区、城建壮区、商贸富区、旅游兴区、农业稳区、生态立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边疆安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富民强区”就是要以民为本,富民为先,发展惠民,藏富于民。

通过抓产业、抓城建、抓就业保障、抓社会事业,实现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推进、同步提高。

强区就是综合经济实力更强大,产业更发达,城建更完善,环境更优美,体制机制更有活力。

努力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城市、文化、对外开放的全面振兴,迅速壮大经济总量。

“和谐发展”就是社会要和谐,发展要上新台阶,以发展保和谐,以和谐促发展。

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努力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在发展中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和谐,让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增强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让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节发展定位

产业发展定位。

第一产业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建设防城港市后勤保障基地和菜篮子工程为目标,以“红金系列”、名优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发展壮大糖料蔗、金花茶、热带亚热带水果、非粮生物质能源、水产禽畜、无公害蔬菜、香料、油茶、中药材、工业原料林等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二产业方面,坚持工业主导地位,推进“工业强区”战略,以钢铁、核电、铜镍三大“天字号工程”为引领,推进大项目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与钢铁、核电、铜镍等大项目配套的钢铁深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水泥建材、金属包装、仓储配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大力发展制糖、食品、木材、香料、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建材、冶金、矿产品加工、造纸等临海工业以及边境口岸进出口加工等临边工业;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产业方面,坚持把第三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互融互动;大力发展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消费潜力大的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服务产品类型,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依托“边、海、山”等优势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快滨海游、高山游、城郊游、边关风情游等特色旅游业发展,做大做强“假日经济”。

城市发展定位。

依托紧邻市行政中心和全市大项目产业配套基地、后勤保障基地的突出优势,以及防城港市“双连东拓西延”城市发展布局,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城区,主攻城南新区,完善河西新区,配合市推进西湾新城,改造旧城区,不断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辐射力,把我区建设成为防城港市核心城区。

开发开放定位。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入发展为引领,举全区之力主动融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参与国内外多区域合作。

第三节战略举措

实现上述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走科学发展之路,从更宽视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更远前景来谋划和推动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主线。

继续坚持已经明确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质量、更大的发展效益。

必须把创新发展作为实现“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撑。

立足创新推动,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整体竞争力。

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加大绿色投入、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公平正义,大力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发展,加强扶弱济困,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实现“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坚持放开思想想问题,放开手脚干事业,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第四节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高于广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达到146.6亿元。

到2015年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4.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1亿元,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以上,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居民消费率较大幅度上升。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

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

城镇化率提高13.8个百分点。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

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江两岸”城市格局基本成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20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以上,着力引导农村新增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产业工人,城镇化率达53%,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住房、交通、文化和环境等条件有较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075元和1035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数60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6万人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6%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0万亩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7.2%,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在市下达的范围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森林覆盖率达到65.5%以上,森林蓄积量增加到582万立方米。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

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备,基层民主政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各族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发展。

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及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焦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取得重大突破。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左右,引进区外境内资金年均增长21%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0%左右。

 

防城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速%

属性

经济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69.8

146.6

16

预期性

财政收入

亿元

6.12

14

18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78.25

194.71

2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1.87

59.11

22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比重

%

36.6

42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32.9

39

 

预期性

城镇化率

%

39.2

53

 

预期性

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88

93

约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71

82

预期性

 

资源环境

耕地保有量

万亩

43.5

40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5.8

7.2 

 

约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0.4

0.55

 

预期性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2.5

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 

下达范围内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

%

 

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

 

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

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

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 

约束性

氨氮排放

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

控制在市下达范围内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

64.5

65.5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557

582

 

约束性

人民生活

全区总人口

万人

41.22

50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4.5

 

预期性

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0.55

0.6

 

预期性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3

3.6

 

约束性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

95.3

96

 

约束性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470

700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768

33075

12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847

10350

12.1

预期性

注: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第三章主动融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实行边海联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全力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高度开放的边海新城区。

第一节大力发展边海开放型经济

要举全区之力,主动融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推动我区开发开放。

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

重点建设以江山半岛-城区-茅岭工业园为轴心的沿海经济带,全力配合市抓好江山半岛国际港口物流和国际滨海旅游、茅岭国际临港工业以及城区国际商务金融等功能区建设,大力推进港口码头、矿产加工、水泥建材、造纸和木材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度假、金融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

全力打造沿边经济带。

以峒中口岸和里火、滩散互市贸易点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峒中、里火等口岸加工业、边境贸易和国际物流,加快推进峒中东盟农副产品集散市场、里火国际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大力发展小商品和农副产品等进出口加工制造、商贸集散、仓储物流、边境休闲旅游,形成以那良、峒中为主体,以沿边公路为依托的沿边经济带。

积极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经验。

根据东兴试验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大力推进纳入东兴试验区范围的我区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加强峒中、里火、滩散等边境口岸建设,扩大口岸开放,提高口岸通关便利水平,重点在边境管理、跨境合作、综合保税、国际商贸物流、国际投资、国际服务、国际旅游等方面先行先试,致力推进边境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为提升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探索新模式。

第二节做大做强对外贸易

依托边境口岸和沿海沿边优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对外贸易水平。

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培育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宗出口拳头产品,不断扩大我区特色优势商品出口。

鼓励支持高科技企业开展出口业务,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加工贸易,提高加工贸易水平。

进一步开拓越南等东盟国家市场,扩大对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积极开辟新的国际市场。

鼓励发展转口贸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流通企业。

第三节做活做旺边境贸易

充分发挥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和口岸优势,进一步扩大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经济技术合作规模。

完善边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大桥及配套一级公路、江山港边地贸口岸码头;完善里火、滩散互市贸易点、茅岭海关监管卸货点的货场、仓储、通关、联检等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沿边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滩散海产品交易市场、白龙边贸交易市场、峒中东盟农副产品集散市场、里火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

进一步扩大贸易品种,加大煤炭、矿产品、菅草、木材、橡胶等国内紧缺资源的进口,拓展日用百货、家电、机电、纺织等产品的出口。

第四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全面扩大对我区三次产业尤其是产业配套基地、后勤服务保障基地建设的投资。

大力拓宽利用外资、内资渠道,推进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BOT招商、以商招商,不断丰富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我区企业到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合作,建立矿产、食品、造纸等我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境外原材料基地,发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第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