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718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化学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5课时溴碘的提取学案苏教版必修1

第5课时 溴、碘的提取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碘单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知道氯、溴、碘单质的性质及其差异。

3.掌握Cl-、Br-、I-的检验方法。

一、氯、溴、碘的性质比较

1.根据所熟悉的有关知识,填写下表:

性质

氯气(Cl2)

溴(Br2)

碘(I2)

颜色

黄绿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状态

气体

液体

固体

溶解性

能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溴和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溶液颜色

水中黄绿色,CCl4中黄绿色

水中黄→橙,

CCl4中橙→橙红

水中棕→褐,

CCl4中紫→紫红

2.Cl2、Br2、I2的氧化性比较

(1)NaBr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

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呈橙红色。

化学方程式为2NaBr+Cl2===2NaCl+Br2。

结论:

氧化性:

Cl2>Br2。

(2)KI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化学方程式为2KI+Cl2===2KCl+I2。

结论:

氧化性:

Cl2>I2。

(3)KI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溶液分层,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化学方程式为2KI+Br2===2KBr+I2。

结论:

氧化性:

Br2>I2。

3.将下列各实验中的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现象

滴入几滴AgNO3溶液

加入少量稀硝酸

①NaCl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②NaBr溶液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③NaI溶液

有黄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1)请写出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

①NaCl+AgNO3===AgCl↓+NaNO3;

②NaBr+AgNO3===AgBr↓+NaNO3;

③NaI+AgNO3===AgI↓+NaNO3。

(2)卤化银(AgCl、AgBr、AgI)沉淀的颜色不同,可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卤素离子。

1.Cl2、Br2、I2的性质比较

卤素单质(Cl2、Br2、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2>Br2>I2;卤素离子(Cl-、Br-、I-)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I->Br->Cl-。

2.卤素离子X-(Cl-、Br-、I-)的检验

(1)AgNO3溶液—稀HNO3法

(2)氯水—CCl4法

(3)氯水—淀粉法

溶液变蓝色…I-

1.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往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往此溶液中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

A.Br-、I-、Cl-B.Br-、Cl-、I-

C.I-、Br-、Cl-D.Cl-、I-、Br-

答案 A

解析 由题目给定条件“往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知:

甲溶液中只有Br-,且加入氯水后,生成Br2使溶液显橙色。

显然,若把此溶液加到含I-的溶液中,将会因生成碘单质而使溶液变蓝色(因为第一步往溶液中加了淀粉溶液)。

再往此溶液中加入丙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说明丙中无I-。

2.鉴别Cl-、Br-、I-三种离子,宜选用的试剂组是(  )

①溴水和淀粉溶液②AgNO3溶液和稀硝酸

③氯水和CCl4④氯水和KI淀粉溶液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区别这三种离子可用AgNO3/HNO3法和氯水/CCl4法。

二、从海水或海产品中提取溴和碘

1.在海水中溴以溴化镁和溴化钠的形式存在。

经过晒盐后的卤水中,溴的含量提高了100倍左右。

只要把卤水加入反应塔中,通过氯气和水蒸气蒸馏,就可以把“溴”蒸出来。

也可以借助煤油从海水中提取溴,煤油用过之后,还可以回收。

(1)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要经过浓缩、氧化和提取三个步骤。

其流程为

(2)卤水中通入Cl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Br+Cl2===2NaCl+Br2。

(3)通过水蒸气就可把溴蒸出来的原因是溴单质易挥发。

(4)借助煤油从海水中提取溴是利用了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

2.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燃烧的灰烬中碘元素以I-的形式存在。

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

①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写出实验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设含I-的溶液为NaI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苯、酒精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D.汽油、甘油

(3)为使海藻灰中I-转化为碘的有机溶液,实验室里有烧杯、玻璃棒、集气瓶、酒精灯、导管、圆底烧瓶、石棉网以及必要的夹持仪器、物品,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过滤 萃取分液 2NaI+Cl2===2NaCl+I2

(2)B (3)分液漏斗、漏斗

1.海水提溴

2.海产品提碘

干海带→灼烧

浸泡液

滤液

氧化

粗碘

碘单质

3.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1步:

灼烧。

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瓷质或玻璃质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限填3项)。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脚架

E.泥三角F.酒精灯G.烧杯H.量筒

(2)第2步:

I-溶液的获取。

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步:

氧化。

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D.H2O2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碘单质的检验。

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EF 

(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

(3)D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4)取少量第3步后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解析 

(1)灼烧操作需用到的仪器有酒精灯、瓷坩埚、铁三脚架、泥三角、坩埚钳等,其中瓷质和玻璃质实验仪器是酒精灯、瓷坩埚和泥三角。

(2)应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充分搅拌,再过滤即可。

(3)主要从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以及不能氧化碘等角度考虑,如新制氯水虽然能氧化I-,但只能适量,过量的氯水会继续氧化单质碘。

1.氯、溴、碘的性质比较

氧化性:

Cl2>Br2>I2

还原性:

I->Br->Cl-

2.溴、碘的提取

(1)海水

母液

溴水

Br2

粗溴

纯溴。

(2)干海带

海带灰

浸泡液

滤液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易升华,可保存在酒精中

B.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C.新制的氯水长期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

D.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

答案 B

解析 碘易溶于酒精,所以不能保存在酒精中;新制氯水应保存在棕色瓶内,且不能长期保存;酒精易溶于水,不能从碘水中萃取出碘。

2.向某无色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溶液变成橙黄色,再向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四氯化碳溶液后,充分振荡,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为(  )

A.Cl-B.Br-C.I-D.Fe2+

答案 B

解析 此题是对Cl2的强氧化性和Br2、I2的物理性质的综合性考查。

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四氯化碳溶液的作用和Br2、I2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的不同颜色,防止因混淆而错解。

值得注意的是,Fe3+的水溶液也为黄色,但Fe3+不溶于四氯化碳溶液,且Fe2+的水溶液为浅绿色。

3.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有人设计如下步骤:

①将海带灼烧成灰,在灰中加水搅拌;②加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③通入氯气;④过滤;⑤用分液法分离液体混合物。

合理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③⑤

C.①②④③⑤D.①④③②⑤

答案 D

解析 海带灼烧成灰后,有不溶性的物质,需经过滤,过滤之后,需通入适量氯气将I-氧化为I2,再萃取分液。

4.将适量的Cl2通入溴化钠溶液中,等反应停止后,实验室从该溶液中提取溴通常所需的主要仪器和方法是(  )

A.蒸发皿:

蒸发后灼烧

B.烧杯:

冷却、结晶、过滤

C.分液漏斗:

分液

D.分液漏斗:

加萃取剂,振荡静置分层后分液

答案 D

解析 反应停止后,溶液中存在Br2、NaCl等溶质,需采用合适的有机溶剂(如苯、CCl4等)来萃取Br2,采用分液操作来完成溴的提取。

5.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

下面是实验室从海藻里提取碘的流程的一部分。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步骤④的操作是过滤

B.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步骤②的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C.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

D.步骤③中加入的有机溶剂可以是酒精或CCl4

答案 C

解析 A项,碘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提取碘,应该用蒸馏的方法提取碘;B项,淀粉遇I2变蓝,遇I-不变色,因此不能用淀粉检验I-;C项,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方法为过滤,从水溶液中提取碘一般用萃取的方法,步骤①③的操作分别是过滤、萃取,正确;D项,萃取剂和原溶剂不能互溶,而酒精能与水互溶,故酒精不能作此步骤中的萃取剂。

6.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

(1)将NaC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2、__________、__________或H2、__________。

(2)步骤Ⅱ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可制得HBr和硫酸,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l2 NaOH NaClO 

(2)Br2 H2SO4

(3)Cl2+2HBr===2HCl+Br2

[基础过关]

题组一 卤素单质的性质

1.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如图所示现象。

正确的结论是(  )

A.①加入的是四氯化碳,②加入的是苯,③加入的是酒精

B.①加入的是酒精,②加入的是四氯化碳,③加入的是苯

C.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四氯化碳,③加入的是酒精

D.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酒精,③加入的是四氯化碳

答案 C

解析 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苯的密度比水小,酒精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据此可判断①加入的是苯,②加入的是四氯化碳,③加入的是酒精。

2.欲将食盐固体与碘的混合物分开,最好的方法是(  )

A.溶解、过滤

B.溶解、过滤、蒸发

C.溶液、加AgNO3溶液、过滤

D.加热使碘升华

答案 D

3.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有Cl-存在

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有SO

存在

C.先通入Cl2,溶液变成棕黄色,再滴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又变蓝,则原溶液中有I-存在

D.加入盐酸,生成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有CO

存在

答案 C

解析 A中不能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Cl-存在,因为加入的盐酸本身会引入Cl-;B中若存在SO

也会有此现象;D中可能存在HCO

、SO

、HSO

离子。

4.向含有K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进行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

A.NaCl和KClB.KCl和NaBr

C.NaCl和KID.NaCl、KCl和I2

答案 A

解析 通入过量的氯气先后发生反应:

Cl2+2NaI===2NaCl+I2,Cl2+2KBr===2KCl+Br2;蒸干并灼烧后,单质溴和碘均逸出,所得固体为NaCl和KCl。

5.某溶液中阳离子只含K+,其中Cl-、Br-、I-的个数比为1∶2∶3,欲使这些离子个数比变为3∶2∶1,需要通入的氯气分子与原溶液中I-的个数比应为(  )

A.1∶2B.2∶1

C.1∶3D.3∶1

答案 C

解析 将比例看成具体数字,即3种微粒分别是1mol、2mol、3mol,反应后Br-的物质的量不变,又剩余1molI-,说明氯气只和I-发生了反应,且只反应掉2molI-,化学方程式是Cl2+2KI===2KCl+I2,每反应掉2molI-时,消耗1molCl2。

6.已知常温下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放出氯气,现按下图进行卤素的性质实验。

玻璃管内装有分别滴有不同溶液的白色棉球,反应一段时间后,对图中指定部位颜色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A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白色

B

无色

橙色

紫色

白色

C

黄绿色

橙色

蓝色

无色

D

黄绿色

无色

紫色

白色

答案 A

解析 Cl2是黄绿色气体,故①处呈黄绿色;

②处反应:

Cl2+2NaBr===2NaCl+Br2,溴水呈橙色;

③处反应:

Cl2+2KI===2KCl+I2,淀粉遇I2变蓝色;

④处反应:

Cl2+2NaOH===NaCl+NaClO+H2O,棉球仍呈白色。

7.已知Br2跟NaOH溶液的反应类似于Cl2跟NaOH溶液的反应。

用溴水作试剂可以将下列各组中的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①水、汽油、酒精 ②AgNO3、NaOH、KI ③NaCl、NaBr、NaI ④汽油、酒精、NaOH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汽油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呈橙色,下层几乎无色;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得到的溶液显橙黄色。

NaOH与Br2反应使溶液为无色;在①④两组中,①组不能区别水和酒精,④组能用溴水区别。

②组三种溶液均能与溴水反应,且出现三种不同的现象,即浅黄色沉淀、溴水褪色、溶液显褐色,故②组能区别。

③组前两种与溴水均不反应,现象相同,故不能区别。

题组二 溴、碘的提取

8.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D.加入适量的NaBr溶液

答案 D

解析 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都能与溴反应,不能用于除杂。

9.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涉及下列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海带灼烧成灰应在坩埚中进行;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碘的苯溶液在分液漏斗中位于上层,应待下层液体放出后从上口倒出;分离碘并回收苯应用蒸馏的方法,用水浴加热能控制温度不至于太高而防止碘的升华。

10.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

干海带

海带灰

悬浊液

滤液

碘水

I2的CCl4溶液

I2

下列关于海带制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

B.含I-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C.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D.碘水加入CCl4得到I2的CCl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

答案 A

解析 A项错误,实验室是在坩埚中灼烧干海带;B项正确,碘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C项正确,碘水中有碘单质,能使淀粉显特殊的蓝色;D项正确,这是一个富集提取的过程,化学上称为萃取。

[能力提升]

11.某学生往一支试管里按一定次序分别加入下列几种物质:

A.KI溶液,B.淀粉溶液,C.NaOH溶液,D.氯水。

发现溶液颜色按下面次序变化:

①无色→②棕黄色→③蓝色→④无色。

依据溶液颜色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以上药品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写出①→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法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D、B、C 

(2)

(3)I2+2NaOH===NaI+NaIO+H2O

解析 溶液显棕黄色,说明溶液中有I2生成,氯水和KI溶液反应生成I2,而氯水显浅黄绿色,故①为KI溶液,②为氯水;溶液显蓝色是由于淀粉遇I2形成的,故③为淀粉溶液;又由于I2+2NaOH===NaI+NaIO+H2O,I2逐渐消失,蓝色将逐渐褪为无色,故④为NaOH溶液。

12.溴的氧化性介于氯和碘之间,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

将含有下列分子或离子的试剂加入到含有Br-的溶液中,可以将Br-氧化为Br2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I2B.I-C.Cl2D.Cl-

(2)如果把氯气缓慢地通入含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Br-、I-的混合溶液中,________先被氧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混合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KI试纸。

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少量氯气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I- 还原性I->Br- (3)变蓝色 Cl2将I-氧化成了I2,I2使淀粉变蓝色

解析 

(1)因为氧化性Cl2>Br2,所以Cl2可以氧化Br-。

(2)因为氧化性Cl2>Br2>I2,所以还原性:

Cl-

(3)湿润的淀粉KI试纸遇到Cl2发生下列反应:

2KI+Cl2===2KCl+I2,I2使淀粉变蓝。

13.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

Br2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

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装置简图:

请你参与分析讨论:

(1)图中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2)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液体产物颜色为_______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冷凝管 

(2)Br2腐蚀橡胶 (3)控制温度计b的温度、并收集59℃时的馏分 (4)深红棕色 萃取、分液(或蒸馏) (5)除去少量有毒性的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图中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是蒸馏法,先将烧瓶在热水浴中加热到59℃,此时液溴变成溴蒸气,经过冷凝管冷却得到液溴。

因为溴有强腐蚀性,所以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因为溴易挥发而且有毒性,所以D装置是尾气吸收装置,目的是除去少量有毒性的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

向残留少量Cl2的液溴中加入NaBr溶液,发生反应:

Cl2+2NaBr===2NaCl+Br2,然后加入苯或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分液即可得到溴的有机溶剂溶液,然后用图中的装置再进行一次蒸馏,将溴和有机溶剂分离,这样得到的溴纯度更高。

14.海洋植物如海带和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室里从海洋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下图所示操作。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提取过程①③中实验操作的名称:

①________,③________。

(2)写出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氯化碳是________色、密度比水________的液体。

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______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4)从F中得到固态碘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5)在灼烧过程中,使用到的实验仪器有(除泥三角外)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瓷坩埚 ③坩埚钳 ④蒸发皿 ⑤酒精灯

答案 

(1)过滤 萃取

(2)Cl2+2KI===2KCl+I2 (3)无 大 紫红(或紫) KCl (4)蒸馏 (5)②③⑤

解析 

(1)从实验流程看①操作为过滤,③操作为萃取。

(3)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后,上层液体为KCl溶液,注意不含Cl2和I2。

(4)对F中的两种液体进行分液,然后用蒸馏的方法得到I2。

(5)给固体物质加热灼烧时用到坩埚、坩埚钳和酒精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