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6868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docx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教案

南通大学许琼

【课标分析】了解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教材分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畴,内容包含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中本课时"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主要介绍了洋流的概念、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形成和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等。

从知识的内在联系来看,"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基础性知识,为后一节"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好知识的预备。

从整个高中地理教材来看,本节课是经典的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中的内容,是对“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的深化和理解。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洋流的概念以及性质分类;明确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2.说出主要洋流名称;

3.运用气压带和风带图来说明风海流的形成原因;

4.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画出表层洋流分布简单模式图。

5.掌握利用海水等温线来判断寒、暖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掌握利用海水等温线来判断寒、暖流的方法。

2.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归纳表层洋流分布规律;运用地图分析归纳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3.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4.通过对洋流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说明洋流成因(风海流的形成);

画出表层洋流分布简单模式图

2.难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运用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说明洋流成因(风海流的形成);

原因——所学内容呈现的地理空间范围大,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学生对于风带的有关旧知识掌握不牢,风带本身即为难点知识;洋流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

运用简单易懂的模式图说明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同学理解记忆。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思路】

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海水的运动,进而引出洋流的概念。

关于洋流的性质分类,让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从图中归纳出寒、暖流的判断规律。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洋流名称的记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让学生观察《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找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于世界洋流的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主。

结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老师边绘制简图边讲解其形成过程。

最后从理论洋流模式图过渡到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1:

1、1992年,一艘从中国香港出发的货轮在太平洋海域遭遇风暴,船上近3万只塑料玩具鸭坠入大海,漂浮在海面上,形成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并随波逐流。

随后几年,玩具鸭先后抵达印尼、澳大利亚、美洲等地,平均每天漂流7英里。

有人预测,其中的1万多只玩具鸭组成的“小鸭舰队”在海上漂流了15年后,将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

老师:

是什么动力使得这些玩具鸭从太平洋漂到英国海岸的?

学生:

洋流的动力

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找出太平洋、大西洋、大洋洲、美洲、英国的位置,帮助学生形成心理地图,建立空间思维。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海水是运动的。

情景引入2:

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走的是沿欧洲至美洲的直线距离,路程较近,一共用了37天。

第二次去美洲经非洲北部,然后再向西航行,路程更远,却只用了20天。

老师:

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时间差了17天?

海水每时每刻都在运动,那么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呢?

学生:

洋流,沿着洋流的方向前行的

老师补充:

除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洋流外,还有两种形式——潮汐、波浪,简单引导学生知道三者异同

——设计意图:

引出海水运动是有方向的,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老师总结:

那么通过以上两个情境我们知道了洋流的存在,并且时刻影响着我们,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板书: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洋流

老师:

(讲授法)请同学们快速阅读57页的文字,思考洋流定义、分类以及成因。

学生:

洋流就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老师:

在这之中同学们可以看看对于这个流动有哪几个修饰词,那就是“常年”、“稳定”、“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板书)

这说明洋流并不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才发生的海水的流动,就比如说火山地震等,而是常年都发生的,而且洋流的运动方向以及它的流量等都是相对稳定的。

这样的海水运动才能称为洋流。

老师:

(过渡)我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在这样大的面积之下,洋流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洋流的性质和成因是否是一致的呢?

自然是不同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按性质洋流可以分为哪几类:

学生:

按性质可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

学生活动: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指导学生在太平洋海区找出“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性质,让学生尝试从字面上看归纳出寒、暖流的定义。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用具体的洋流实例培养学生读图归纳的能力。

学生: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板书)

老师:

对,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只能体现大多数洋流的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赤道暖流、赤道逆流、西风漂流的特殊性。

知识运用: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

10℃

20℃

30℃

30℃

20℃

10℃

(1)甲海区在半球,乙海区在半球

(2)从性质上看,甲海区经过的洋流是流,乙海区经过的洋流是-流。

(3)甲海区洋流的流向,乙海区洋流的流向

规律:

海水等温线的凸向就是洋流的流向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学会等温线图的判读,能利用等温线数值和弯曲情况来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掌握利用等值线解题的技能,达到知识的迁移。

老师:

那么同学们看图3.5观察一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侧寒暖流的流向有什么规律:

是不是暖流都是从低纬度海域流向高纬度海域,而寒流则相反。

比如我们的加里福利亚寒流和日本暖流,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之前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五个温度带吧!

温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递减的,海水的温度也是这样的,所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流向低的通常也是寒流。

板书:

暖流:

低纬流向高纬

寒流:

高纬流向低纬

老师:

(过渡)那么我们再简单了解了一下洋流的基本概念后呢,同学们思考一下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是否遵循一定的规律呢?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法)将学生分成3组,对照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分别探讨:

A.中、低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

B.中、高纬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

C.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冬、夏季)

[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

老师总结:

(结合绘制的简图讲授法总结)

全球海域的洋流运动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

南半球:

逆时针

(2)、中、高纬海区

北半球:

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

南半球:

形成一支自西向东的西风漂流

(3)、北印度洋海区:

季风洋流

夏季:

顺时针

冬季:

逆时针

学生活动:

与自己归纳的规律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总结规律,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老师:

(过渡)那么这些洋流是怎样产生的呢?

为什么会在大洋上形成这样的流动方向的呢?

学生:

盛行风

老师:

嗯,对!

在全球洋流成因中,近地面风带也就是盛行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在第二章第二节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几个风带,同学们还记得吧,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几个风带之中吹定向风的有哪些?

请同学们翻到书58页,完成活动题的第一小题。

但是由于全球并不是处在这样一个模式之下,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受地形和地转偏向力也影响着洋流,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北半球形成了怎样的大洋环流。

(老师画简图指导说明洋流成因)

陆地形状

地转偏向力

板书:

海面盛行风吹拂表层海水运动带动下层海水运动 形成洋流

学生活动:

请同学上台类比北半球的洋流成因,画出南半球的洋流分布模式图。

(如上图)

老师:

在我们完成了洋流模式图后,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理想模式下,全球有四个大洋环流圈。

同学们可不可以对比气压带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的纬度、以及环流的方向,总结有何规律呢?

也就是活动题的第三小题:

学生:

(1)从世界洋流模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两个大洋环流,两个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的大洋环流

(2)两个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又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北逆南顺的大洋环流

因此,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老师:

在完成了洋流模式图后,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在实际的大洋中的大洋环流是怎样的呢?

学生活动:

(对比分析法、合作探究法)请同学们对比洋流模式图和57页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图分析各大洋的洋流分布那些与模式图相符合哪些有不和,并结合读图思考题,总结归纳各大洋中低纬度,中高纬度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

(老师指导得出)

1.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向为逆时针。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在极地东风吹拂下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

3.冬季北印度洋形成反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北印度洋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盛行西南季风)。

【总结练习】

现在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玩具鸭能过飘到英国海岸,以及哥伦布两次航行为什么用时不一致了吧。

【结课练习】若从欧洲横跨北大西洋至北美洲,而后再返回欧洲,要求一路都要顺水,请同学们设计一条路线。

——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

老师小结:

根据本节的知识结构,和所讲的内容,带着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主要的知识(洋流:

定义,形成因素,分布规律)

同学们在课后阅读60页的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解释,他们的形成也是与洋流紧密联系的,思考并预习一下,洋流对地理环境会有哪些影响呢?

我们下节课一起讨论一下。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洋流

1、定义:

“常年”、“稳定”、“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2、性质分类:

暖流: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低纬——高纬)

寒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高纬——低纬)

3、分布规律:

4.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