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578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

《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 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3第2课时.docx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3第2课时

第2课时 补集及综合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全集、补集的概念.2.准确翻译和使用补集符号和Venn图.3.会求补集,并能解决一些集合综合运算的问题.

知识点一 全集

思考 老和尚问小和尚:

“如果你前进是死,后退是亡,那你怎么办?

”小和尚说:

“我从旁边绕过去.”在这一故事中,老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共有哪些?

小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共有哪些?

答案 老和尚设定的运动方向只有2个:

前进,后退.小和尚偷换了前提:

运动方向可以是四面八方任意方向.

梳理 

定义

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记法

全集通常记作U

知识点二 补集

思考 实数集中,除掉大于1的数,剩下哪些数?

答案 剩下不大于1的数,用集合表示为{x∈R|x≤1}.

梳理 

文字语言

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A

符号语言

∁UA={x|x∈U,且x∉A}

图形语言

类型一 求补集

例1 

(1)若全集U={x∈R|-2≤x≤2},A={x∈R|-2≤x≤0},则∁UA等于(  )

A.{x|0

C.{x|0

答案 C

解析 ∵U={x∈R|-2≤x≤2},

A={x∈R|-2≤x≤0},

∴∁UA={x|0

(2)设U={x|x是小于9的正整数},A={1,2,3},B={3,4,5,6},求∁UA,∁UB.

解 根据题意可知,U={1,2,3,4,5,6,7,8},

所以∁UA={4,5,6,7,8},∁UB={1,2,7,8}.

(3)设全集U={x|x是三角形},A={x|x是锐角三角形},B={x|x是钝角三角形},求A∩B,∁U(A∪B).

解 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可知A∩B=∅,A∪B={x|x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U(A∪B)={x|x是直角三角形}.

反思与感悟 求集合的补集,需关注两处:

一是认准全集的范围;二是利用数形结合求其补集,常借助Venn图、数轴、坐标系来求解.

跟踪训练1 

(1)设集合U={1,2,3,4,5},集合A={1,2},则∁UA=________.

答案 {3,4,5}

(2)已知集合U=R,A={x|x2-x-2≥0},则∁UA=________.

答案 {x|-1

(3)已知全集U={(x,y)|x∈R,y∈R},集合A={(x,y)|xy>0},则∁UA=________.

答案 {(x,y)|xy≤0}

类型二 补集性质的应用

命题角度1 补集性质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

例2 已知A={0,2,4,6},∁UA={-1,-3,1,3},∁UB={-1,0,2},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

解 ∵A={0,2,4,6},∁UA={-1,-3,1,3},

∴U={-3,-1,0,1,2,3,4,6}.

而∁UB={-1,0,2},

∴B=∁U(∁UB)={-3,1,3,4,6}.

反思与感悟 从Venn图的角度讲,A与∁UA就是圈内和圈外的问题,由于(∁UA)∩A=∅,(∁UA)∪A=U,所以可以借助圈内推知圈外,也可以反推.

跟踪训练2 如图所示的Venn图中,A、B是非空集合,定义A*B表示阴影部分的集合.若A={x|0≤x≤2},B={y|y>1},则A*B=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0≤x≤1或x>2}

解析 A∩B={x|1

由图可得A*B=∁(A∪B)(A∩B)={x|0≤x≤1或x>2}.

命题角度2 补集性质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3 关于x的方程:

x2+ax+1=0,①

x2+2x-a=0,②

x2+2ax+2=0,③

若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有解,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假设三个方程均无实根,则有

解得-

∴当a≤-

或a≥-1时,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根,

即a的取值范围为{a|a≤-

或a≥-1}.

反思与感悟 运用补集思想求参数取值范围的步骤:

(1)把已知的条件否定,考虑反面问题;

(2)求解反面问题对应的参数的取值范围;(3)求反面问题对应的参数的取值集合的补集.

跟踪训练3 若集合A={x|ax2+3x+2=0}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假设集合A中含有2个元素,

即ax2+3x+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解得a<

,且a≠0,

则集合A中含有2个元素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a<

且a≠0}.

在全集U=R中,集合{a|a<

且a≠0}的补集是

{a|a≥

或a=0},

所以满足题意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

或a=0}.

类型三 集合的综合运算

例4 

(1)已知集合A,B均为全集U={1,2,3,4}的子集,且∁U(A∪B)={4},B={1,2},则A∩(∁UB)等于(  )

A.{3}B.{4}

C.{3,4}D.∅

答案 A

解析 ∵∁U(A∪B)={4},∴A∪B={1,2,3},

又∵B={1,2},∴∁UB={3,4},

A中必有3,可以有1,2,一定没有4.

∴A∩(∁UB)={3}.

(2)已知集合A={x|x≤a},B={x|1≤x≤2},且A∪(∁R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a≥2

解析 ∵∁RB={x|x<1或x>2}且A∪(∁RB)=R,

∴{x|1≤x≤2}⊆A,∴a≥2.

反思与感悟 解决集合的混合运算时,一般先计算括号内的部分,再计算其他部分.有限集混合运算可借助Venn图,与不等式有关的可借助数轴.

跟踪训练4 

(1)已知集合U={x∈N|1≤x≤9},A∩B={2,6},(∁UA)∩(∁UB)={1,3,7},A∩(∁UB)={4,9},则B等于(  )

A.{1,2,3,6,7}B.{2,5,6,8}

C.{2,4,6,9}D.{2,4,5,6,8,9}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求得U={1,2,3,4,5,6,7,8,9},画出Venn图(如图所示),可得B={2,5,6,8},故选B.

(2)已知集合U={x|x≤4},集合A={x|-2

解 如图所示.

∵A={x|-2

∴∁UA={x|x≤-2或3≤x≤4},

∁UB={x|x<-3或2

A∩B={x|-2

∴(∁UA)∪B={x|x≤2或3≤x≤4},

A∩(∁UB)={x|2

1.设集合U={1,2,3,4,5,6},M={1,2,4},则∁UM等于(  )

A.UB.{1,3,5}

C.{3,5,6}D.{2,4,6}

答案 C

2.已知全集U={1,2,3,4},集合A={1,2},B={2,3},则∁U(A∪B)等于(  )

A.{1,3,4}B.{3,4}

C.{3}D.{4}

答案 D

3.设集合S={x|x>-2},T={x|-4≤x≤1},则(∁RS)∪T等于(  )

A.{x|-2

C.{x|x≤1}D.{x|x≥1}

答案 C

4.设全集U=R,则下列集合运算结果为R的是(  )

A.Z∪∁UNB.N∩∁UN

C.∁U(∁U∅)D.∁UQ

答案 A

5.设全集U=M∪N={1,2,3,4,5},M∩(∁UN)={2,4},则N等于(  )

A.{1,2,3}B.{1,3,5}

C.{1,4,5}D.{2,3,4}

答案 B

1.全集与补集的互相依存关系

(1)全集并非是包罗万象,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它是对于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仅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如研究整数,Z就是全集,研究方程的实数解,R就是全集.因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

(2)补集是集合之间的一种运算.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随着所选全集的不同,得到的补集也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3)∁UA的数学意义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必须具备A⊆U;其次是定义∁UA={x|x∈U,且x∉A},补集是集合间的运算关系.

2.补集思想

做题时“正难则反”策略运用的是补集思想,即已知全集U,求子集A,若直接求A困难,可先求∁UA,再由∁U(∁UA)=A求A.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已知全集U={0,1,2,3,4},集合A={1,2,3},B={2,4},则(∁UA)∪B为(  )

A.{1,2,4}B.{2,3,4}

C.{0,2,4}D.{0,2,3,4}

答案 C

解析 ∁UA={0,4},所以(∁UA)∪B={0,2,4},选C.

2.已知全集U=R,集合M={x|x2-4≤0},则∁UM等于(  )

A.{x|-2

C.{x|x<-2或x>2}D.{x|x≤-2或x≥2}

答案 C

解析 ∵M={x|-2≤x≤2},

∴∁UM={x|x<-2或x>2}.

3.已知全集U={1,2,a2-2a+3},A={1,a},∁UA={3},则实数a等于(  )

A.0或2B.0

C.1或2D.2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知

则a=2.

4.已知集合U=R,集合A={x|x<-2或x>4},B={x|-3≤x≤3},则(∁UA)∩B等于(  )

A.{x|-3≤x≤4}

B.{x|-2≤x≤3}

C.{x|-3≤x≤-2或3≤x≤4}

D.{x|-2≤x≤4}

答案 B

解析 ∁UA={x|-2≤x≤4}.

由图知(∁UA)∩B={x|-2≤x≤3}.

5.已知U为全集,集合M,N⊆U,若M∩N=N,则(  )

A.∁UN⊆∁UMB.M⊆∁UN

C.∁UM⊆∁UND.∁UN⊆M

答案 C

解析 由M∩N=N知N⊆M.∴∁UM⊆∁UN.

6.设全集U={x∈N|x≥2},集合A={x∈N|x2≥5},则∁UA等于(  )

A.∅B.{2}C.{5}D.{2,5}

答案 B

解析 因为A={x∈N|x≤-

或x≥

},

所以∁UA={x∈N|2≤x<

},故∁UA={2}.

7.如图,已知I是全集,A,B,C是它的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

A.(∁IA∩B)∩CB.(∁IB∪A)∩C

C.(A∩B)∩(∁IC)D.(A∩∁IB)∩C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阴影部分中的元素属于A,不属于B,属于C,则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A∩∁IB)∩C.

二、填空题

8.已知全集U=R,A={x|x≤0},B={x|x≥1},则集合∁U(A∪B)=______,(∁UA)∩(∁UB)=________.

答案 {x|0

解析 A∪B={x|x≤0或x≥1},∁U(A∪B)={x|00},∁UB={x|x<1},∴(∁UA)∩(∁UB)={x|0

9.若全集U={(x,y)|x∈R,y∈R},A={(x,y)|x>0,y>0},则点(-1,1)________∁UA.(填“∈”或“∉”)

答案 ∈

解析 显然(-1,1)∈U,且(-1,1)∉A,

∴(-1,1)∈∁UA.

10.已知全集U,集合A={1,3,5,7),∁UA={2,4,6},∁UB={1,4,6},则集合B=________.

答案 {2,3,5,7}

解析 因为A={1,3,5,7},∁UA={2,4,6},

所以U={1,2,3,4,5,6,7}.

又∁UB={1,4,6},所以B={2,3,5,7}.

11.设U=R,已知集合A={x|x>1},B={x|x>a},且(∁UA)∪B=R,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a≤1

解析 ∁UA={x|x≤1},

∵(∁UA)∪B=R,∴B⊇{x|x>1},

∴a≤1.

12.若集合A={x|0≤x≤2},B={x|x<0或x>1},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________.

答案 {x|x≤1或x>2}

解析 如图,设U=A∪B=R,A∩B={x|1

∴阴影部分为∁U(A∩B)={x|x≤1或x>2}.

13.已知全集U=R,集合A={x|x<-1},B={x|2a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得∁RA={x|x≥-1}.

①若B=∅,则a+3≤2a,即a≥3,满足B⊆∁RA;

②若B≠∅,则由B⊆∁RA,得

所以-

≤a<3.

综合①②可得a≥-

.

三、解答题

14.已知全集U=R,集合A={x|1≤x≤2},若B∪(∁UA)=R,B∩(∁UA)={x|0

解 ∵A={x|1≤x≤2},

∴∁UA={x|x<1或x>2}.

又B∪(∁UA)=R,A∪(∁UA)=R,

可得A⊆B.

而B∩(∁UA)={x|0

∴{x|0

借助于数轴

可得B=A∪{x|0

15.已知U=R,集合A={x|x2-x-2=0},B={x|mx+1=0},B∩(∁UA)=∅,求实数m的值.

解 A={-1,2},B∩(∁UA)=∅等价于B⊆A.

当m=0时,B=∅⊆A;

当m≠0时,B={-

}.

∴-

=-1,或-

=2,即m=1或m=-

.

综上,m的值为0,1,-

.

16.设全集U={(x,y)|x∈R,y∈R},集合M={(x,y)|

=1},P={(x,y)|y≠x+1},求∁U(M∪P).

解 集合M表示的是直线y=x+1上除去点(2,3)的所有点,集合P表示的是不在直线y=x+1上的所有点,显然M∪P表示的是平面内除去点(2,3)的所有点,故∁U(M∪P)={(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