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432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4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docx

追寻幸福以西方伦理视角笔记按集

追寻幸福:

以西方论理视角

集数

课程

内容

1

追寻幸福:

西方伦理视角?

(一)

知识点亮世界。

内部世界是没有太阳的。

英雄人物是被智慧和哲学点亮的人就是一个火把,照亮着他人。

人在社会上,人有一种潜能,心灵进货的高度:

一、从头开始;二、从最高点开始;三、文化的高度与起点的高度;四作为工具的知识和心灵的刻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专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通过文化和知识就可以达到自我实现需求。

在中国的顺序是:

金钱、权力、名望、自确认和友爱。

自确认---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成为伟大的人,达到生命的永恒,永留人间。

2

追寻幸福:

西方伦理视角?

(二)

韦教授用她自己的男性名字与性别的与一般人的取名规律,生动的例子巧妙地讲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人包括两方面:

身体(容器)和生命。

生命的特征有容器特征和生命特征。

凡是能解决生存外,人是可以快乐的。

心理调整不能解决吃饭等刚性问题。

人不高兴或痛苦,主要是比较的缘故,只要下到底,要求不高,就不会不高兴。

生活的目标就是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根本。

生活质量用幸福指数来衡量。

3

追寻幸福:

西方伦理视角?

(三)

幸福原理:

生活质量、人际关系(自己有幸福的能力,也要有给予别人幸福的能力)、领导力(能给群里带来幸福---公正无私)、幸福指数GNH。

课程大纲:

罗马帝国之前(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罗马时代(奥古斯丁、阿奎那)

罗马时代之后(霍布斯、康德、边沁和密尔、黑格尔、马克思、萨特)

西方哲学的继承关系很强。

思考不是只言片语的分析,不是经验主义的体现。

思考是对只言片语的连接和论证,这样的知识才具有活性。

放之四海而皆准是教条。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联系在一起的。

真正思考的,所追求的,不要坐在马车上,要醒过来驾驭者马走。

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参考资料:

1.幸福的方法泰勒-本-沙哈尔

2.幸福之路罗素

3.理想国柏拉图

4.黑格尔小逻辑

5.未来形而上学康德

6.社会契约论卢梭

7.尼采叔本华难懂康德黑格尔难读

4

追寻幸福:

西方伦理视角?

(四)

1、关公为什么没有因为他是杀人犯而感觉不幸福?

2、张飞为什么不做富商了而要去投入这个事业?

3、刘备为什么不开心?

4、刘备为什么成为了领导人?

 ❀关公的幸福感 :

得了肉以后 分给众人。

散钱财给大家。

 觉得自己做了道德高尚的事情 ❀刘备的一席话,哲学、理性的论证力量。

得到尊敬 ❀不要学张飞的某方面 只会说一句 “俺也一样”

5

什么是幸福?

(一)

很多人参加工作之后,就只用其所学的一部分。

拍马屁的人是不会持久的。

如果你的公正无私的品质能坚持下去的,就能胜利。

对人公正,对己也公正。

无私就是不贪。

让自己最后陷入到没有任何机会的地步的人,就是爱耍小聪明的人。

公正无私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公正无私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带队的人,一个备受重用的人。

人可以欺骗别人,但不能骗自己的感觉。

把心灵打扫得干干净净。

要做一个真诚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心灵洁净的人。

6

什么是幸福?

(二)

幸福是一切事情的终点。

狭义幸福是从心灵的角度来讲,广义的幸福是包含快乐,没有需求,就不会产生快乐。

需要得到满足就快乐、幸福,又需要没有满足就会难受,就会感到痛苦。

人的一切都是和需要结合在一起的,需要得到满足程度的不同,决定了人是不是幸福和快乐。

期望也是一种需要。

心理调整就是调整需要。

需要有:

生存需要,从生存层次讲就有舒服、奢侈。

由此产生道德问题。

从追求快乐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可能的。

 

7

什么是幸福?

(三)

人有生存的需要,有快乐就会诱因。

人的尊严,人有思维,就有自尊的需求,人的价值被贬斥时,就会有反抗,如说脏话。

被伤了自尊,就会感到痛苦。

顾及别人面子就是尊重。

不知道尊严来源时,就会模仿,就是从众。

生存条件对物质有依赖性。

社会就用快乐来引诱人去工作。

任何一种在社会当中被普遍化以后会产生社会道德虚荣是人对尊严的追求的一种变种。

追求快乐,有人吸毒任何一种在社会当中被普遍化以后会产生社会发展问题的东西,就会被当成是社会批评的不道德的东西。

人有尊严,在道德上的批评就会使人感到难受。

道德也是一种社会制约。

被骂会使人不去做不道德的事。

如果一个事物普遍化的结果是整个对社会有益的,就会社会当成是道德的,如果普遍化对社会的发展不利,就不能被社会当成是道德的东西。

人的快乐与痛苦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融入的更高层次机能的东西,就是人类对尊严的需求。

当一个社会没有办法普遍地用一种真正地给人带来尊严的东西来鼓动人工作的时候,就会通过鼓动人的欲望给一个人本来的需要变得无穷大。

人的欲望无限化,人就不会快乐了。

本来和生存有关系的东西变得跟生存毫无关系,且驱动着人们去疯狂工作,这表明人们已经被世俗和社会左右了。

虚荣的人最终会感到空虚,是因为满足人虚荣心的东西并不指向外界对人自身的肯定。

8

什么是幸福?

(四)

1、虚荣本身不能给人带来幸福。

人的才能与自己所获得东西相匹配,得到真正的尊重。

2、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希望留下自己的东西。

3、真正能给我们带来尊严的是才华和道德。

4、爱情中不是没有那个人不行,而是那个人那么了解你最后却选择否定你,让你在自尊心上受不了。

还是那句话,能够让一个人真正获得尊敬和幸福感的事一个人的才华和道德。

老师认为,爱情的基础是有一份两个人共同认同的事业。

(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5、老师经历:

丈夫在自己重病的时候让自己感动的话、”你还是跟以前一样“还有共同承担痛苦的承诺

9

什么是幸福?

(五)

1、自己的丈夫对自己的欣赏。

让自己感动又知足。

2、在很优秀的圈子里,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才华,自尊更容易受损,压力更大。

提出的职业:

(1)公务员的两个角度。

熊和鱼长不可得兼。

如果从拿钱的角度可能会产生痛苦,因为公务员不能发财,除非你贪赃枉法、贪污受贿。

而从为人民服务的角度来看,是可以一点点积累幸福感的。

进入公务员队伍,如果有主体性的话,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的(比如沧浪之水)。

(2)私企,部分奴隶制度,拿到钱的实践自我工具化。

老板为大。

自己要去符合老板的需求和意愿,自我经常被老板否定,会感到不幸福。

终点的幸福如果是拿到钱去买更大的幸福,那么或许是你想要的选择。

当一个人只是被当成工具使用,自己的意志不能得到体现的时候,就会感到痛苦。

3、在社会贫富差距大得情况下,很多孩子已经感觉到不幸福了。

在一张张照片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想到,现在的社会人们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代的社会都要大。

因为对比,人的精神在这种对比中鸭梨山大,可能还会走向崩溃。

所有人追求的第一目标是金钱,求生存是对的(比如冯小刚的电影《1942》)。

但金钱不是终极目的。

本做驱动力的社会当中,就是刺激人的欲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社会的伦理道德何以维系呢?

富贵子弟的孩子,偏远山区的孩子,生长在不同环境当中的孩子幸福感是不一样的。

但目前社会大家仅以有钱为荣,让我们的下一代如何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现代的劳工承受的痛苦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重!

因为贫富差距太大了!

这些人精神上一旦崩溃,必然会走上与社会决裂的邪路。

值得我们深思啊。

或许以后的我们可以为这些人作出一些事情。

国外上流社会中,人一定要有才华,没有才华在这种圈子中是难以承受。

能够真正主一个人幸福的就是自身的才华与道德。

在自己才华得不到赞同,是很郁闷的。

当一个人只是被当成工具使用,自己的意志不能得到体现的时候,就会感到痛苦。

因为外界有压力,贫富差距大时,就会感到痛苦。

10

伦理与幸福

(一)

1、真正的马哲可以带动你的分析能力。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西方哲学热和现代哲学热。

这些都是虚热,马克思是虚冷,实际上不冷。

如果你真正的把握了实质内涵,就会把西方和中国的东西给理清,会掌握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就相当于安装了一个强大的理论系统。

等我们学完了,深进去,才会体验到马哲的强大!

不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老师引导——不专业,没有深入研究,讲的不是马克思的东西,甚至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就会误人子弟,中毒太深。

其实,很多年来,马克思里面很大的智慧库并没有启动起来。

2、对于幸福,有些东西是必要的。

有些东西是锦上添花的。

逃避代表不幸福。

找根本原因。

这段视频和话语都非常喜欢(《泰坦尼克号》中的女主人公,拥有美貌、地位和财富,为什么从快乐一下到了郁闷?

)。

要把它写下来。

从婴儿到儿童。

在你眼中每一件东西都那么有趣那么值得你去探索。

几乎没有一件东西让你气馁,你的好奇心很重,整天都想知道为什么,在你眼中一切都那么美好。

而最重要的是你充满热情,做什么都乐在其中。

没有一样东西让你厌烦,哪怕是最简单的白纸,如果你想得到一样东西就勇往直前。

你从来没想过自己达不到目标,你不知道什么是悲观厌倦愤世嫉俗,你可能会跌倒但很快会爬起来,你明白只要不断尝试就不会失败。

哎,狗来了,没有人告诉你它不怀好意。

是这样的,不冒险怎么会有收获。

我想说,还记得你的小时候吗?

小时候的你有多少优秀的品质,不要说是因为小时候没压力没责任,现在的你本来可以,本来就可以像孩童般幸福,是内心的自我产生的压强太大。

3、排序很重要

秩序应和人的心理秩序相吻合。

比如饭局的座次。

主席台的座次。

这是中国的特殊文化。

想清楚对不对应该不应该

4、西医的误诊给梁启超(清华的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而他却为这个医生作辩护。

一个目标后面可能会有更大的目标。

11

伦理与幸福

(二)

梁启超支持西方医药在中国的发展,尽管他的一个肾被错割了,但还是替医生辩护。

梁启超冧做体现了他的伟大,他病好后,还被传为佳话。

他的思想影响了当时湖南师范的一些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学校的校风积极向上。

任何时代总会有些人(如马克思)超越时空,超越当时时代的人,引领他们。

每个人都有缺点,在心理上有否对将此作为负担。

在看问题上,人习惯于静态观察,这是一种惯性,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就能突破静态观察。

幽默把矛头指向自己,在自己不受影响就可用幽默,而讽刺则是矛头指向别人,幽默和讽刺要正确运用。

接收就是要一揽子接受。

在接受前就要考虑。

幸福与伦理有关,两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不知道论理,怎能知道幸福?

 

12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幸福观

(一)

马克思看出人的最深层的东西,使人认识到幸福或不幸福的原因。

苏联、东欧的瓦解,他们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胜利了就是一个贡献。

对我们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机遇。

13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幸福观

(二)

 

14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幸福观(三)

幸福观属于意识,存在决定意识。

家庭中孩子受双亲的影响中,孩子喜欢哪个人,就受到其影响。

马克思爱父亲的影响大。

马克思的父亲是律师,信犹大教,为了做历史就信了新教。

虽然富有,但不被重视,是平民家庭。

被第一个崇拜的社会是法国其岳父是贵族,因战功成长为新贵族,接触了社会主义思潮,燕妮受其影响很大。

马克思中学时的校长,要求学生为人类奋斗。

中学时代的马克思的智能相当高,在语言、数学和历史学上显示过人的才能,调皮、讽刺能力强,且特别到位,睿智。

马克思父亲要求他做律师、法学家。

马克思对人热情,他接触人时先假定是好人,当发现是坏人时,就坚决摒弃。

15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幸福观(四)

马克思的魅力完全来自人格的魅力,他具有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在波恩大学城,当局禁止结社,他却组织了同乡会。

他一度酗酒。

一学期选修了9门课,成绩很好,后来就撬课,他后来就不去上课,看书自学,摘串评,他是最大的愤青,要推翻现有的制度,要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他接纳流浪者在家,18岁时与长其4岁的燕妮私定终身。

他写了许多爱情诗,有两本。

但没有选出好的,这其中有天赋,但他指导海捏写诗,海涅却成功了。

马克思要把许多观点串连起来形成法律体系,这就需要哲学。

马克思开始学哲学,师从康德。

后来他发现没有用,就推翻了康德的哲学。

后来,他找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纳入他自己的体系。

这时马克思实际上接触了中国,因为,道德经许多东西讲述了辩证法。

16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幸福观(五)

马克思跟青年黑格尔派相处,马克思对思想观念不同的人就与之决裂,道不同不与为谋。

大学毕业后,接触到费尔巴哈唯物论,成为无神论者。

他创造了辩证唯物理论。

这时他的第二次脚又踏上了中国。

他于1842年成了莱因报的主编。

有人指责这份报是共产主义者。

他为之辩护,他当时还认为共产主义是空想的。

此时,恩格斯出现了,出身于纺织产业主。

恩想成为诗人,他的文才较好,外语及写作能力强。

他接触工人,了解资本家剥削工人。

立志要成为伟人。

恩格斯的父亲要他经商。

他主要自学。

他怀疑基督教,比较苦闷。

他匿名发表一些文章。

恩很急躁。

恩格斯不是理论的创立者。

恩没学康德。

恩接受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硫酸钠在经商时接触马克思,马和恩都是鲍威尔兄弟的朋友,但后来马离开鲍威尔兄弟。

看了空想社会主义,意图解决资本主义的病根。

17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幸福观(六)

恩格斯看空想社会主义早于马克思,他在创立马克思于1843年与人合编辑德法年鉴。

恩和马都发表了一些文章,两人观点相同,因而两人结识。

1844年两人见面。

合著了三篇文章。

当时马克思处于流浪状态。

马克思的手记很少有人看懂,是天书,只有他夫人、三个女儿,其次是恩格斯。

恩格斯到布鲁塞尔与马克思一起,写文章(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创立他们的学说。

此时马克思经济相当困难,恩格斯以其英国工人阶级状态的稿费支持。

要有清晰的理论,有一种追求,有一整套理论思想。

1848年恩格斯从父亲遗产中获得一笔巨款。

后来钱还是紧张,恩格斯又去经商,同时用马克思的名义在美国的报纸上发表文章。

18

社会体系与幸福

(一)

讲马克思就是根绝痛苦的根源,搞清了就享受了幸福,就是仿效马克思寻求幸福。

在处于痛苦时,会需要阿Q等作为止痛剂。

马克思是幸福的一个样板。

老师是载道者,老师没有一个体系就没有多少能给学生。

老师就用马克思这个体系,提供了一种办法,功能特殊,可用以分析。

言传的力量比书本、网络更好,有利于对书的理解。

在幸福观的排序上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在追求更高的价值时,会放弃、牺牲一些低层次的事。

要从伦理体系来考虑。

社会存在决定意识。

社会上大多数人是普通人,过普通的生活。

对于清华人来说,全国人民都对清华人寄予希望,当成优秀的标识,是优秀人才。

对别人就不是这样。

19

社会体系与幸福

(二)

 

20

欲望与幸福

(一)

幸福的定义:

幸福就是对欲望的满足。

欲望也可以说成是需要,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

幸福的分类(种类):

神性的幸福和人性的幸福。

神圣性的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完全纯粹的幸福。

精神性的不受肉体的牵拉。

这在西方中较多地提到。

人性的幸福是有痛苦的幸福,这与欲望结合的幸福。

要幸福就是有欲望,欲望没满足是痛苦。

人性的幸福是以痛苦为基础的。

通苦是幸福之源。

人有欲望才能生存。

有多少欲望就有多少幸福。

选择一种幸福,就要承受一种痛苦,能承受多大的痛苦,就会有多大的幸福。

对欲望有两种态度,灭掉一些,留下一些。

能满足的欲望就留下。

在安慰、开导别人时,要给予希望

幸福的定义:

就是对欲望的满足。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生活工作环境的不同,人产生的欲望不同,幸福感也不同。

比如外交家、法官、律师、官员等不同职业的荣誉感。

幸福的体验受环境的制约。

神性的幸福:

神圣性的幸福,无痛苦的纯粹的幸福。

上帝没有肉体,不受身体欲望的牵拉。

人性的幸福:

是一种痛苦的幸福。

没有欲望,哪来的满足呢?

在欲望没有满足之前,肯定是很痛苦的感觉。

幸福的前提是痛苦,痛苦是幸福之源。

饥饿的人吃饱饭特别香。

过去的人懂思恋,现在的人不懂,因为信息联系太方便了。

人无聊了,就容易自虐。

人生来有欲望,才能生存下来。

痛苦控制着欲望,有多少种欲望,就有多少种痛苦。

痛苦产生于感觉的丰富程度和敏锐度。

比如吸过毒的人……。

当你感觉痛苦的时候,背后一定有一种欲望,要么满足,要么灭掉。

如果任熊熊欲火燃烧,必然焚毁了自己。

追寻幸福,意味着选择承受某种痛苦。

比如来清华,幸福,但是四年要承受痛苦,毕业时幸福。

成功人士成功后爱讲最痛苦的经历,因为痛苦给了他幸福感。

当我么遇到任何痛苦的时候,要学会站起来!

否则,将会永远挑不出来,痛苦下去。

要留着可以满足的欲望,灭掉几乎不能满足的欲望。

希望,就是欲望的预期可以得到满足。

绝望,当处于痛苦当中,但对痛苦结束没有预期。

当人痛苦的时候,一定要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给人信心,给人欢喜……人生追寻幸福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痛苦,不断承受痛苦,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

21

欲望与幸福

(二)

痛苦必然导致幸福吗?

不是,有的痛苦是走向绝望的。

绝望的人有几种出路,变得豁达了,这样的人舍欲不舍身。

儒家往往把人的欲望搞大了,但道家往往把人的欲望灭掉,反而是把人拯救了。

为什么司局级的干部容易腐败,所以有的干部选的时候是没问题的,但前途没有光亮了,极容易信念转移。

人总是有可以满足的欲望的,所以人总是有幸福感的。

同样人总是有满足不了的欲望,所以人总是有痛苦感的。

豁达的人,能够尽快放下不能满足不了的欲望,从而解脱。

欲望有太多,幸福有太多种,人要学会在取舍中选择自己有限的幸福,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物质还是精神?

当你选择一种幸福的时候,就意味着你不可能享受另一种幸福。

人不能同时享受所有的幸福,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所以人总是有遗憾的。

人还是要长寿一点好。

感性幸福:

来自于我们的身体,驱动力不一样,对感官欲望的满足。

眼睛想要看美色,耳朵想要听美妙的音乐,嘴巴想要吃美食……感官先要报告神经中枢,理性神经中枢然后根据情况做出判断。

意志负责去执行。

然后是感性局部的享受。

再就是进行理性的反思。

感性的满足往往要借助外在的东西。

理性的幸福:

是一种心灵的欲望,心灵的驱动,是对心灵欲望的满足。

金钱的追求是一种理性的驱动。

这种幸福并不是每个人都有。

理性的幸福,要通过教育和悟性才能体会道德。

22

理性的幸福

(一)

人处身于三个群体:

家庭、学校(单位、机构)家庭是不由自己选择的,在进某个学校之前人是有选择自由,及至进入这学校后,就没有自由了,学校有对学生的规定,学校的每个部门对他有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内化,能适应要求,就不会感到通苦,就有幸福。

单位学校对人有核心要求,都能满足了,就会感到舒心,就没有压力,就幸福了。

到了不同机构,对人的核心需求就不同。

也可能有不同的次要的要求,就需要满足主要求;环境不同,核心要求就不一样。

有的人说,在有压力之下,要作心理调整。

心理调整是中国的特色。

如“穿小鞋”,有人治的成份。

还要太相信“开后门”。

选择一个环境,就要选择自己认同该机构的核心要求。

23

理性的幸福

(二)

各单位有其规则,是要有公正、合理机会。

社会毕竟是要用人的,要优秀的人才。

在大家差不多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开后门。

机构是按照合理的原则建立的,不可能因为某个人而破规矩。

一个在体系外的人,回到体系后就得重新排队,有“五粮液质地的”也只能被贴上“二锅头”的标签。

只有坚持,才能使痛苦转化时幸福。

幸福是过程,也是结果。

不要被报道忽悠。

报道往往是报道极端。

要多听成功的经验,不要听愤青的经验。

理性的幸福由心灵驱动。

金钱是理性的结果。

欲望是与生而来的。

人有金钱狂时,为了钱而生产,积聚钱,钱就是权。

24

理性的幸福(三)

金钱属于心灵驱动,驱动后由意志执行。

如设法得到金钱,如赚钱,偷盗。

获得钱后,有个反思。

正当赚钱会直接讲,坦荡,偷盗、黑老大,煤老板搞来的钱就要设法洗钱,编造理由,心理压力大。

理性幸福与道德有关。

感性与理性结合,由感性和合理性驱动。

买衣服,要好看,要品牌、时尚,让人羡慕。

这与单纯的御寒不同了。

社会环境与社会认同都有影响。

狭义幸福:

即理性幸福。

本课堂就讲狭义幸福。

广义幸福:

感性与理性结合的幸福。

一个人被朋友欺骗了,骂了就会痛苦。

有很多幸福,它们交错存在一起,同时综合存在,人每天综合享受幸福,同时也有痛苦。

幸福是不能度量的。

有选择地获得社会认可的幸福,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在变换环境时,要考虑认同的幸福与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一致。

还有一个自我认可的问题。

我到底是要什么?

想做的,能做的,有机会做的,就能希望。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幸福感是不同的。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幸福,青少年期的幸福,中年幸福,老年幸福。

对生活希望要有个排序。

25

秩序与幸福

(一)

有一种潜意识:

只要你对我有好处,你就是哥们。

到了社会上就很复杂。

有个人自己觉得表现不错,但在匿名打分评定时却得到了“道德品质不好”。

主要是平时人们不愿撕破脸皮,看到他做不公正的事时不说而已。

大多数人是公正的,要看是否能公正。

在有利害冲突时即在关键时刻就有公正出现,有个潜在的公正原则在指挥着自己。

这就需要有个沟通,如果一个群里不能沟通,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不公正,人就会很纠结。

一心二用。

韦教授有这种一心二用就有利于在联合国项目同传的进行。

同传的特点就是适当分配自己的注意力。

一心二用、三用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上,量变是否一定有质变?

大学学习期间能注意听课的,能全面掌握知识的,在大三能够组装整合以往的知识,形成新的,突飞猛进,这就是质变。

学习中学砸的人就很难有成就。

量变要在结构上合适,才能质变

26

秩序与幸福

(二)

幸福与伦理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伦理学?

一个人在深山老林中,他是自在的,与别人没关系。

人的最大敌人是自然的,大家都是自然的奴隶。

人每征服一个自然困难就是个进步。

征服自然后才有自身的解放。

原始共产主义必然灭亡。

发展生产力-系统目标,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它要有一种秩序,,出现了一个矛盾:

人生下来没有秩序,需要发现秩序,哲学家就是发现、架构这种秩序的人。

帕拉图、康德就是奠基性的哲学家。

儒家最符合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规律的,与当时生产力相符合的。

如何发现、组装、架构社会秩序。

人有被安装这一秩序的,能按这一秩序去做,与动物不同。

有了体系后,安装后却不是真的。

基督教不是真的,但很有用。

27

秩序与幸福(三)

尼采、叔本华在当时是愤青,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在摧毁旧世界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综合性的东西,哲学家在论证社会的秩序,这就是伦理学。

根据伦理从社会角度看各方面关系的排列。

道德是根据伦理具体化为个人的准则。

道德不是生来就有的,不是不经过学习就能得到的。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标准,要从当前社会的标准来执行。

在什么时代就要适应融合这个时代,就是入乡随俗。

一个人遵循当时社会的法则、伦理秩序,受到表扬、肯定,就是符合当时当地的伦理。

不这样做,能幸福吗?

幸福与伦理有关,要思考自己获得的伦理规则、道德标准是从哪来的?

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自己就幸福。

有才就要蓄着,有的人显摆,招人家烦,就不被别人接受。

伦理学教我们一种秩序,当我们懂得这种秩序,我们融入这种秩序,就感觉幸福,因为我们把握了这种秩序,就会成为领路人,在竞争中能成为领导人。

一般好的领导懂得一种好秩序。

在任何一种场合,他能使每个人感到舒服,这就是大家认同的好领导。

古希腊学哲学:

一定要学历史,要学哲学史。

哲学史就好像了解一个人,从小到大了解。

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有得就有失。

中西文明不同,就要从古希腊讲起。

28

秩序与幸福(四)

荷马史诗中有“人有不可抗拒的命运”,人是有智慧的,智慧能超越命运。

说明当时还没有神,是圣人。

西方认为神比人强壮,顺从,神干预人无节制,相当狂。

人不能模仿,做不了权威,要使社会幸福,人不再狂,要使人、神都顺从。

西方认为自然界中有种秩序,在探究这秩序,原原本本地拿来,抱着求真的态度,按照真的来做。

人是控制,来自于宙斯,宙斯要人向善的。

非人格的力量这些哲学家探究的目标为人类社会找到一种秩序,这点我国古时是没有的。

西方哲学诞生于米尼多,。

现在的土耳其,在时间上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

此地经济发达,有些人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