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3224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ocx

最新最全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K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24.K1[2012·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

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4.A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缺乏资金、技术及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故不得不依靠苏联的援助;东北与苏联相邻,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故大中型项目多集中在东北。

答案选A项。

25.K1[2012·海南卷]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

其直接目的是(  )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25.A [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1958年开始实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方面导致城市人口大增,另一方面导致农村粮食产量急剧下降。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市场供应压力巨大。

故答案选A项。

32.K1[2012·课标全国卷]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这一文件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32.D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阅读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关键点是“1958年”,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以及随后几年的经济困难出现的状况,可以得出美国人判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不符。

材料不涉及中美关系,排除A项;1958年后不久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作协议,所以B、C两项错误。

4.K1[2012·天津卷]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

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1963年1月10日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4.B [解析]本题以介绍信的新颖形式来考查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求较高。

从“携带通用粮票”、开“介绍信”来看,A、C两项是正确的。

但是,从实质上看,A、C两项反映的现象都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B项是最佳选项。

D项在信息中没有体现。

19.K1[2012·浙江卷]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  )

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

19.C [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材料中的“武汉工人”“鞍山钢铁工人”等词语,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会出现,故先排除A、B两项;从生产的物品看,都属于军用物资,故排除D项。

答案选择C项。

38.C2、C4、K1、K2[2012·福建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炎培也说:

“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

“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敦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38.[答案]

(1)主张:

教育救国。

意义:

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

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背景: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内涵:

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

总体上是增长的。

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

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

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第

(1)问,解答第一小问时要抓住材料信息中两位人物共同主张的关键词“教育”回答。

第二小问,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救国的最大意义是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救国目的。

回答第三小问时,要能够理解在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思潮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都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导致的。

(2)问,第一小问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的“内涵”要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概括。

第(3)问,回答第一小问“变化”时,要注意先从宏观上阐释其总体变化特征,再从微观上分阶段阐释阶段具体变化特征。

回答第二小问“主要原因”时,结合每个阶段的具体史实不难回答。

回答第三小问时,可以把题目转化成“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历经艰难、曲折的原因”进行理解和思考,也可以从党的“左”倾错误等角度对答案进行完善。

第(4)问,关键是理解任何新的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唯物主义原理。

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8.K2[2012·安徽卷]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相关数据编制的。

该表反映出(  )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平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18.B [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表格数据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消费水平增长率而非消费水平,排除D项;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79—1984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城市,可以得出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成效显著,答案选B项。

 

19.K2[2012·全国卷]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19.D [解析]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就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个体工商业的出现,说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已经开始被突破,故本题选D项。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时期始终不会改变,故A项不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故B项不正确;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国有企业,与个体工商业无关,故C项不正确。

11.F2、K2[2012·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11.C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新中国的外交与社会主义建设。

解题关键在于两个时间和两个时间的主要外事活动。

1969年,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1979年,则是接受外国贷款。

多边外交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排除A项;中国是自力更生为主,接受外援为辅,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间融资问题,排除D项。

33.K2[2012·课标全国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33.A [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改革开放的重大进程。

1992年,邓小平进行了“南方谈话”,提出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所以答案为A项。

材料无法体现经济成分,排除B项;C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37.J1、K2[2012·四川卷]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英国《1862年公司法》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公司在促进世界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

(1)意义:

催生了现代公司,为个人投资公司提供法律保障。

作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制定行业规则和标准,引领管理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解析]本题考查公司制度的发展和作用。

与“公司一直是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对比可知,《1862年公司法》颁布的意义是普通人也可设立公司,这就促进了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

公司的作用可以联系材料来回答。

“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由公司完成”“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2/3的研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可知,公司促进了科技的创新,并且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平均每36秒生产一辆,10年后达到每15秒生产一辆”可知,公司制度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制定了行业的规范和引领了管理方式的变革;苹果公司的产品影响了人们生活、娱乐、思维的方式。

材料二 1872年,李鸿章创办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

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

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

《申报》评论:

“招商局开其端,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

”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

据李鸿章估计:

“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水路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

”此外,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招商局创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作用。

[答案]

(2)背景:

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

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时期轮船招商局创立的背景和意义。

结合西方经济侵略和洋务运动的发展进程,回答轮船招商局创立的背景。

轮船招商局引进股份制公司形式,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壮大了中国企业的力量,对西方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创办的一些近代企业,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起到诱导和示范作用。

材料三 1979年,招商局在蛇口建立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口号,试行干部聘任制、用工合同制、退休保障制度等改革。

许多改革措施在全国得到推广。

招商局还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企业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和第一家企业股份制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当今全球最大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从单一的航运企业迅速发展成综合性企业集团。

到80年代末,招商局总资产达180多亿港元(70年代末仅为1.3亿港元),再一次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据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概括招商局创造“两次辉煌”的相似原因并予以说明。

[答案](3)面对困境,求变求强。

第一次: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第二次:

“文革”导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境。

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第一次:

抓住工业革命和政府推动洋务运动的机遇;第二次:

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和政府推行改革开放的机遇。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

第一次:

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筹资发展;第二次:

大胆探索公司管理改革,推进制度化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招商局两次发展的比较。

其原因主要是从背景、特征、影响三方面归纳相似点,要举出史实加以论证。

39.A2、K2[2012·重庆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理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刘汉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丝绸之路开辟后,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

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

当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或民族尚处于原始蒙昧之中时,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

——摘编自韩养民《秦汉文化史》

材料二 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

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

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朝文化兴盛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地区。

(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9.[答案]

(1)文化艺术异彩纷呈;哲学气魄雄浑、模式阔大;科学居世界领先地位。

汉朝成为当时东方一大文明中心;突破了东亚的范围,远及欧洲和非洲。

(2)发展生产力;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解析]第

(1)问考查汉朝文化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异国的礼俗、音乐、杂技,也跟着驼群的足迹,注入中土,使汉文化艺术鲜花繁集,灿烂夺目”可知,汉代文化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汉代哲学以其雄浑的气魄和阔大的模式为以后中国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方向”可知,汉代哲学气势宏大,并且奠定了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汉代的科学在总体上超过了同时代任何民族之成就”可得出汉代的科技在当时领先于世界。

第二小问要求回答汉朝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影响,主要从成为文明中心和对其他地区的辐射影响来组织答案。

(2)问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由材料可知,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用一百年的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联系教材主干知识,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38.C2、C4、K1、K2[2012·福建卷]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

“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

黄炎培也说:

“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

《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

“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敦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

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38.[答案]

(1)主张:

教育救国。

意义:

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

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

(2)背景: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内涵:

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

总体上是增长的。

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

主要原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原因:

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4)关系:

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第

(1)问,解答第一小问时要抓住材料信息中两位人物共同主张的关键词“教育”回答。

第二小问,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救国的最大意义是提高国民素质来实现救国目的。

回答第三小问时,要能够理解在近代中国,各种救国思潮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都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导致的。

(2)问,第一小问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的“内涵”要结合材料信息进行概括。

第(3)问,回答第一小问“变化”时,要注意先从宏观上阐释其总体变化特征,再从微观上分阶段阐释阶段具体变化特征。

回答第二小问“主要原因”时,结合每个阶段的具体史实不难回答。

回答第三小问时,可以把题目转化成“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历经艰难、曲折的原因”进行理解和思考,也可以从党的“左”倾错误等角度对答案进行完善。

第(4)问,关键是理解任何新的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的这一唯物主义原理。

K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0.[2012·黄山质检]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视察”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10.A [解析]邓小平“南方视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十四大召开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推动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材料体现的是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正逐步深入。

B项应在21世纪初,C、D与材料无关。

答案为A。

12.[2012·北京东城期末]2011年12月11日,胡锦涛同志在某论坛上高度评价某事件,称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

该事件是指(  )

A.建立深圳特区

B.开发上海浦东

C.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限定词“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可以确定该事件为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A、B、C三项是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不能称其为进入新阶段。

答案为D。

13.[2012·济宁质检]新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要引以为戒。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为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

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工业成就取得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所说的“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主要指什么?

毛泽东的论述反映出我党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作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战略决策的必要性。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我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13.[答案]

(1)正确的方针保障(“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生产关系改革的促进(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保障);借鉴苏联的经验(苏联的支持与援助、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等)。

(2)“缺点和错误”: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理念:

既要借鉴苏联的经验,又要破除对苏联的迷信;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3)国际因素:

两极格局解体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贸组织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国内因素:

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潮流的必然要求。

(4)党和政府的决策;基本国情;国际形势的变化等。

[解析]第

(1)问由图中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提示,可以判断这是实施“一五”计划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