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5073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docx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docx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

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

  提要:

生存与思考,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也是科学家和艺术家使命之所在。

科学的客观性、实践性与艺术的主观性、思想性是人所共见的事实。

然而,艺术家们对科学实践的探求和科学家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是在科学和艺术创造中更值得关注的现象。

当人们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数字化元素重新构建我们的生存环境时,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就成了当代科学家与艺术家们所必须关照的共同主题。

从计算机诞生的第一天起,科学家们就思考着在计算机的数字化内核中融入人性化元素。

在二十世纪的艺术殿堂中也常常看到艺术家们的数字化生存方式。

生存与思考是人生的基本状态,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则揭示了人生基本状态中现实的矛盾与对立。

艺术家的数字化生存与科学家的人性化思考将是未来社会中消除生存矛盾、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科学与艺术,生存与思考,数字化生存,人性化思考

生存与思考,是人类的永恒主题,也是科学家和艺术家使命之所在。

法国南部拉斯科洞穴岩画至今已有一万五千年历史,欧洲先民在岩画上留下的巨大的彩色野牛攻敌图依然使人惊心动魄;非洲东南部加坎斯伯洞穴岩画经过了约九千年的风霜,非洲先民描绘的集体使用弓箭的狩猎场面和白衣妇人的舞蹈姿态仍在召唤后人的加入。

自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在泥版上书写象形文字以来,生存与思考成了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史的主线。

从西方的泥板书、羊皮纸到东方的甲骨文、青铜器,生存状态的改变、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记录思想、保存思想的不懈追求始终联系在一起。

埃及金字塔是科学也是艺术;悉尼歌剧院是艺术又是科学。

苹果砸出的牛顿地心引力是由生存状态引发的科学思考;罗丹的雕塑精品《思想者》是对科学思考的艺术提炼。

科学家与艺术家是人类文明的代表,他们都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

在使命感、责任感的强烈驱动下,科学家和艺术家们所表现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创新意识。

所不同的是:

科学家们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直接参与和推动改变外部世界和人类生存状态的过程--研究生命起源、探索外层空间就是这种追求的体现;而艺术家们对人类生存状态表现更多地是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他们内心情感的积淀和爆发通常是各种艺术创作源泉之所在--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是大师们作品的共同主题。

科学的参与性、实践性与艺术的思想性、情感性是人所共见的事实。

然而,艺术家们对科学实践的探求和科学家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是在科学和艺术的创造中更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深处音乐殿堂的交响乐出现于十八世纪后半叶。

交响乐以其内容深刻、结构完美,能够表现复杂而变化多样的思想感情,被认为代表了人类音乐思维的最高成就。

而由铜管乐器组、木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构成的,能够演奏交响乐的管弦乐队则是十八世纪声学和乐器制造技术水平的最高体现。

摄影艺术和电影艺术均诞生于十九世纪,是基于科学家对光学原理的深刻理解。

在二十世纪发展过程中,有声电影、彩色电影、立体电影、宽银幕电影、球幕电影等形式的不断出现,更是把艺术创作与科学进步融为一体。

当然,艺术家们不仅仅是接受科学成果,他们的艺术创作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法国电影大师梅里爱1902年在电影《月球旅行记》中,利用现代蒙太奇手法和特技手段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登月探险的故事。

虽然银幕上的科学家显得那样幼稚,类似炮弹的登月工具显得那样拙劣,但这毕竟是第一次把人类登月的愿望付诸行动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是在银幕上。

我们很难说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登上月球的行动不是这种努力的延续。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他的相对时空观不仅为科学认识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馈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从小学习小提琴,并经常与身为出色钢琴家的母亲一起演二重奏。

爱因斯坦的传记作者巴内什·霍夫曼写道:

爱因斯坦的深刻本质藏在他的质朴个性之中;而他的科学本质藏在他的艺术性之中--他对美的非凡感觉。

毕加索的分析立体主义油画作品,把对象分解后重新装配组合,在一个平面上同时表现人物的正面、侧面和斜侧面,在一定程度上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印证了爱因斯坦科学理论中的相对空间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共通点是人性的流露。

毕加索的大型油画《战争》与《和平》用的是分析立体主义手法,表现的却是人类最直白的呼声;爱因斯坦是最早认识到原子分裂可能释放出可怕的毁灭性力量的科学家之一,他又是战后积极呼吁废除所有核武器的和平斗士。

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共通的基点,人类才得以生存,社会才得以发展。

今天,人类已经走到了二十一世纪。

二十世纪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格拉庞地的《数字化生存》一书给人类的生存与思考打上了新的时代烙印。

当人们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数字化元素重新构建我们的生存环境时,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就成了当代科学家与艺术家们所必须关照的共同主题。

计算机出现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计算机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然而,一般人可能不太注意,从计算机诞生的第一天起,科学家们就思考着在计算机的数字化内核中融入人性化元素。

从纯数字化的汇编语言到以英语为基本指令的高级编程语言的发展,是计算机与人对话的成功尝试;从占据一栋楼的大型主机到可放在办公桌面上的个人计算机的出现,是计算机与普通人交往的开始。

个人计算机的早期操作系统需要用户记忆DOS指令,苹果公司发明的图形界面使没有学过操作系统的用户也能使用计算机。

键盘曾经是计算机输入的唯一途径,道格拉斯·恩格巴特发明的鼠标却用一个按键动作完成了人机交互的复杂过程。

计算机表现的纯文本信息过于单调,立体声和动态视频在计算机信息处理中的应用使人的感官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语音识别、远程登录、动态交互、人工智能等,这些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科学进步实际上反映的是科学家们在数字化生存中最直接的人性化思考。

富有感情的艺术家们是人性化的代表。

在二十世纪的艺术殿堂中我们却常常看到艺术家们的数字化生存方式。

电子音乐是现代电子技术和音乐艺术的结合。

以电子振荡为发声原理的电子琴和电子合成器具有以物理发声为基础的传统乐器不可比拟的长处。

电子合成器不但能模拟传统乐器和自然界音响,而且能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音响。

电子计算机音乐的出现使音乐家的创作空间更为拓展,他们可以将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和声风格、曲式结构按自己的愿望编成计算机程序输入计算机,实现创作和演奏。

截止2001年4月,在网上设有自己主页、有姓名可考的电脑音乐人有1105人之多。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专业化电子音乐、社会化电子音乐和家庭化电子音乐已经成为音乐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电脑美术是从计算机界面设计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艺术门类。

早期的电脑美术作者多为从事计算机图象处理或略有色彩和造型基础的计算机软件人员。

他们与计算机的天然缘分和工作需求使早期的电脑美术作品带有明显的实用目的。

计算机界面、书籍装帧、设计效果图是最常见的样例。

随着专业美术人员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和介入,电脑美术才真正出现了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作品。

近年来,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国际性的计算机美术作品展示和学术研讨会举行。

网上的电脑艺术虚拟展览会更是电脑美术领域的专利。

当笔者在因特网上输?

quot;DigitalGraphics"作关键词查找站点时,着名的搜寻网站雅虎反馈了801个站点。

从这些网站展示的大量作品中,你除了看到表现计算机长处的线条、色彩、拼接和变形处理的创作手法外,艺术家们将计算机表现能力与传统油画甚至中国画技法结合的作品,已可达到乱真的程度。

计算机交互媒体艺术的出现是艺术家们数字化生存的高级阶段。

从二维平面到三维动画,从视觉艺术到视听交互,从虚拟现实空间到可以由用户选取交互点的虚实结合的交互媒体--计算机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交互媒体艺术的集中表现是在电子游戏领域。

2001年3月,第16届世界游戏开发者大会在美国硅谷附近的圣何塞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关于"电子游戏中的人工智能生命"。

所有在计算机行业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奇怪的事实:

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一定是在游戏领域最先应用。

在电子游戏的创作和开发过程中,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与艺术家的无边想象力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声音、光影、色彩与无数个三维模型一起构成了许多令儿童和成人都为之疯狂的生动场景。

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赛车、探险、打斗,身不由己地扮演一个有着数字生命的角色去与他人交往,去构建新的社区,甚至去创建你自己的帝国。

可以想见,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与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艺术家的数字化生存与科学家的人性化思考将是未来社会的突出主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个人计算机刚刚从实验室走向公众的时候,美国电影《未来世界》就给我们展现了缺乏人性化的数字化发展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灾难。

1984年,从没使用过电脑的加拿大小说家威廉·吉普森在作品《神经漫游者》中,第一次提出了当时科学家们还未能描述的网络虚拟空间的概念。

在作品中,作家担心的不是网络空间是否能够形成,而是在融合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中人性的挑战和争斗。

生存与思考是人生的基本状态,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则揭示了人生基本状态中现实的矛盾与对立。

我们相信,艺术家的数字化生存与科学家的人性化思考将为消除生存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参考书目:

1,AHistoryofMassCommunication,byIrvingFang,Boston:

FocalPress,1997.

2,UnderstandingHypermedia2000,byBobCotton&RichardOliver,London:

PhaidonPress,1997.

3,TheSoftEdge,byPaulLevinson,NewYork:

Routledge,1998.

4,BeingDigital,byNicholasNegroponte,NewYork:

VintageBooks,1996.

5,Movie-MadeAmerica,byRobertSklar,NewYork:

VintageBooks,1990.

6,HistoryofArt,byH.W.Janson&AnthonyF.Janson,Boston:

HarryNAbrams,1999.

7,TheNewCollegeEncyclopediaofMusic,byF.Harrison&JackWestrup,NewYork:

Norton&Company,1981.

8,Neuromancer,byWilliamGibson,NewYork:

AceBooks,19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