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9452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docx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摘要]: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保证。

同时,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实质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

良好行为习惯寄宿制小学学生社会意义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加大对农村学生的生活补助,办好寄宿寄宿学校,从而保证使学生留得住,学得着,园满完成义务教育,从而解决了农村学龄儿童逐渐减少,学校布局分散、平均办学规模小、小学在校生班额过小、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呈下降的态势等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父母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办好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寄宿制小学在课程设置以及日常生活安排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那对于身心发展都还未定型的孩子来说,进入寄宿制小学学习有如下益处:

首先,能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这里所言的独立自主,不仅是指生活上的饮食起居能够很好地自理,还包括在一些问题上的决策能力。

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的家长不仅在生活上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对事物的决断和决策上,也出于保护心理而不太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小到吃什么、穿什么,大到上什么兴趣班,一般都由家长说了算。

因此,有些孩子一直被家长庇护到大学毕业,一碰到关键时刻,自己就拿不定注意、优柔寡断。

如果孩子在寄宿制学校的话,独立地打理生活是必须的,在碰到一些小问题时也必须要靠自己拿出解决的办法,比如钱不够的时候,是问同学借还是自己节省点用等。

第二,促进同伴交往的更好发展因为是独生子女,我们的孩子缺少了很多的兄弟姐妹间的情感体验。

因此,同伴关系在他们的人生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普通学校里,孩子下课后都各自回家,同学之间的交往就比较缺乏。

在寄宿制学校里,同学们从周一到周五都朝夕相处,所以他们能更多地体验到同伴之间的友情,并从与同伴的争争吵吵和磕磕碰碰中学会了理解他人和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这为他们将来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发展孩子的自控能力任性,是独生子女的一大通病,因为我们的家长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去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

但是,在寄宿制学校,一个教师要同时管三四十个孩子,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不同程度地控制自己。

孩子要学会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欲望,控制自己不满情绪的表现,控制自我中心的做法等。

而这些控制能力的提高,是他们今后能够立足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二、寄宿制学生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寄宿制学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卫生习惯、品德行为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部分学生品德行为、学习、卫生习惯较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有31.8%的学生和别人交流中还没形成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尤其是课后和校外;有13.7%的学生还没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与当前预防春季传染病要求相差甚远。

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生家庭环境多处于边远贫困的地区,有的刚解决温饱、有的还在贫困线以下,部分家长对学生卫生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要求意识浅薄;另一方面家长自身不良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较差。

对此我们要加大宣传、监督力度。

2.调查中发现有31.3%的学生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谦让,甚至动手打架,28.9%的学生对有困难同学不能主动帮助。

问题的原因在于受不良影视、不良家庭教育影响,加上现在家庭联产承包,各家忙各家的事,孩子放完学就在自己家学习或做家务,孩子缺乏人际交往,唯我独尊,脆弱娇气,同学之间缺少热情。

还由于家长自身修养水平参差不齐,常有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冲突家长却不能正确对待的现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恼了”的事情屡见不鲜。

树人树德需要潜移默化,日积月累。

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紧密配合,同步发展,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尤为必要和迫切。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及农村经济条件有关

调查中发现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仅占61.9%,有课后自学习惯的学生仅占62.5%,学生自我主动学习意识薄弱。

究其原因,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关,还与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关,同时也与农村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教师中或多或少存在着重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忽视学生习惯的培养,重视优生评价,忽视差生评价的现象,这些现象与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因此倡导新课改理念,转变学生观是当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三)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调查中发现有5.4%的学生做错事不承认,2.9%的学生发现教学楼赃物装作没看见,虽然教师经常说教往往收效不大。

究其原因是学校在进行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

说教批评多,引导少。

长此以往,导致学生说谎话,不诚实,自我约束能力差。

良好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础,如果学校能有效抓好学生常规教育,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诚信习惯,对提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多种途径抓好学生养成教育

所谓的养成教育,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

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从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来看,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他还指出:

“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指导与良好习惯养成的一种教育模式。

因此,养成教育是各级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1、少年期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期时期。

养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少年儿童。

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少年儿童个体发展的所谓“最佳期”理论、我国古代就有“人看从小,马看蹄”的说法,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

在这一时期的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

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

所谓“子训始稚”,“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正当始于蒙”,“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都正确地指明“养成正确的习惯当从儿童开始。

“儿童少年是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从小抓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养成教育也是一种人格和人的行为品质培养的基础工程。

2、寄宿制学校加强养成教育是学生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多,学生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活动在学校,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活实践的空间。

但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合理的管理,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所以无论从人的成长规律要求,还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寄宿制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3、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陷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他们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爱,学生在家里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让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更为可怕的是家长把孩子的一切劳动都包下来了,帮他们洗衣服、洗脸、喂饭、叠被子……,这样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孩子不懂自己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自己的起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情况。

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有的孩子虽然知识丰富,头脑发达,但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就成了由人供奉的“天才”。

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要切底改变这种状况,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作为学校,主要是通过课堂学科教学渗透养成教育。

寄宿制学校对学生来说,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挑战,逼着他每天需要自主参加生活实践,寄宿制学校进行养成教育有其潜在的优越性和重要性,弥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缺陷。

4、寄宿制学校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强调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任务决定的,中小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和身体心理素质,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健体”。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条件。

曾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新闻媒体采访了十几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问他们影响他们成功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大多数获奖者都说到是小时候学校老师告诉自己不乱吃零食,饭前要洗手,手帕要叠整齐,做事要有条理……因此,最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成才的前提条件,当然也就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养成教育也是全面贯彻方针的需要。

我们的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养成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加强养成教育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一个民族的素质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但是在评价一个民族的素质时,往往首先是通过这个民族多数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例如:

日本、韩国、新加坡人的文明礼貌及爱护环境的卫生习惯,德国人守时和办事严谨、负责的习惯等等,因此抓好养成教育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四、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具体实践

针对上述调查及分析我校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

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大满镇兰家寨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大满镇兰家寨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进行每日行为规范记录,紧紧围绕“一日常规”展开训练,并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了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能力”是指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生存能力、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等。

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的内容应以“温”、“饱”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标作为下限,而以学习独立生活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生活作为上限,以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不会产生特别的障碍,具备了必要的心理准备、生活知识准备和生活劳动及生活综合能力的准备。

1、寄宿制本身就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家里大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现在到学校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蒸饭、洗餐具、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食膳。

在长达五六年的寄宿生活中所养成的生活自理能力为未来走向生产劳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寄宿制学校中师生上几百人在一起学习生活,犹如一个小社区,拓宽了小学生的群体交往,通过班级组织、寝室小集体及兴趣小组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关爱他人,加速社会化的进程。

2、实行目标管理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

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

“如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

出于这一考虑,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拟订了《寄宿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寄宿学校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标准》、《文明住校生标准》、《文明寝室评比制度》、《小学生礼仪常规》使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寝室集体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他们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

而每一种制度规范,要求都具体细致、丝毫不得马虎,如宿舍卫生,我们要求毛巾、牙刷摆放有统一样式,地面干净,要花纹清晰,无污水。

正是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3、开展各种活动,强化训练学生的自理能力

1)“爱我寝室,美化寝室”评比活动

放开手,让学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我们不注重美化的结果如何,我们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热爱集体的观念,感受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开辟种植园地

将仅有的学校基地划片包班,每班一块0.25亩的“责任田”结合生活与劳动课中“炒青菜”与常识课中的“土壤”、“种青菜”所学到的知识,在“责任田”中实践,从播种→出苗→施肥→浇水→除虫、除草→收获→洗菜→切菜→炒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如果有疑问再讨教老师,种“责任田”虽小,但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和受到的教育却是深远的。

4、让学生参与管理

寄宿生刚入校,有些学生把一周的零花钱带来,结果不是丢了,就是乱花光了,还有被偷窃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各班成立“小银行”,各班由两位能干的学生当管理员,不但要管理好“存取”业务,还要督促学生一周有计划、合理地用钱。

另外,在每个寝室中选拔社长,在全校学生中抽出“精兵强将”组成监督岗,让学生参与管理,从自理能力上升为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

(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但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程度,而且还影响整体素质。

特别是我校地处山区,由于学生的卫生意识不高,卫生习惯不好。

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

搞好校园卫生是我校一贯来的优良传统,自从寄宿制学校建校以来,学校更加重视对小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1、学校加大卫生设施、资金投入

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为此,学校在教室的走廊放置了掷纸篓,让学生养成不乱丢果皮纸屑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学校方便的地方装拖把架、扫把柜给学生一个整洁的环境,养成爱整洁的习惯。

2、通过宣传,提高认识

1)、利用集会、红领巾广播站播音时间,结合最近发生的由不卫生而致病的活生生的例子,提高警惕,认识讲卫生的重要性。

2)、校卫生室进行《预防流感》、《怎样保护牙齿》、《冻疮的防治》、《预防中暑》以及《预防红眼病》、《预防沙眼》等有关卫生方面教育。

3、寓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于活动之中

1)、开展以卫生知识、文明举止、保护环境等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教育。

要求各班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以良好卫生行为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如“爱我学校,美化校园”、“讲究卫生,从我做起”,把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班队活动引领学生自觉地实践。

2)、开展文明寝室、文明示范班级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活动,有力地调动寝室、班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卫生认识上升为卫生行为表现。

3)、建立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

学校成立了校“监督岗”和班“监督岗”,负责全校卫生监督工作和班级卫生包干区的监督工作,并且进行记录讲评,和文明班级评比挂钩,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督促全校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管理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校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4)、开展个人卫生检查

由学校负责卫生工作的教师和各班卫生委员组成检查组,对各班学生进行逐个检查,结果记入《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并成为每学年一次的文明示范班级评比的依据。

进行个人卫生检查使卫生工作细致深入到每一个学生,也利于监督、指导、查漏补缺,最终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总之,养成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育人环境,今后要加大力度搞好学校校园建设,为寄宿制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健全“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校园安全文明制度,严格进行管理,如火似荼开展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学生德育工作。

只有使学生的认识和实践齐头并进,才能达到养成教育的目的,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农村寄宿制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当前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学校进行有效教育的保证。

当前,我国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本职工作,当然,这一主要任务的完成还有赖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检查、教育、鼓励、引导、启发、帮助……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

因为习惯塑造人格,习惯成就人生。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成就一个人的事业有着重要作用。

而要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就必须首先要对学生的习惯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进行培养和提高。

以下是我们对七年级寄宿学生一年来行为习惯的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及卫生方面:

有些住校生周末回家暴饮暴食,无法自控,恨不能将一周来亏欠的饭都补回来,结果胃部承受不了,星期天晚自习,上吐下泄,一个劲往厕所跑,这样,既影响学习又有损健康。

有些学生经常将方便面等零食的袋子随便扔在地上(其实簸箕就在脚下),宿舍卫生经常不及时打扫,缺乏责任心。

有些男生在学校不能搞好个人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刷牙,不洗衣服,不洗脚。

部分男生,大白天在宿舍往盆子里小便,完后还把盆子放到床底下,或者把尿泼在外面,有的早上起床懒得往厕所走,直接往地上撒尿。

结果宿舍里外空气污浊不堪。

消费方面: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家境本来就不宽裕,有少部分学生把家长负担的有限的伙食费拿到小卖部买零食,前半周就把钱花光了,弄得下半周借钱过日子。

如杨某某等同学不能抵御小食品的诱惑,经常提前花完生活费,然后向好多同学甚至老师借钱,而且是有借无还。

有时在小卖部赊帐,久而久之债台高筑,影响个人及班级的形,同时给家庭带来没必要的负担。

金、曾某某、杜某某、王某某等同学刚下体育课就跑到厕所去抽烟,被老师发现后,裤兜里还装着一包烟。

原来是几个学生每人从伙食费中抽出一元钱凑到一起买的。

王某某经常利用中午时间在外面上网,没有钱就和同学借,没有钱饭也不吃,严重影响了健康和学习。

行为方面:

1.王某同学在宿舍里打了同学却不承认,后经许多同学指证才勉强“承认”到:

“我轻轻地动了他一下。

”这种事在留级的学生身上比较常见。

2.王某某、金某某、张某某等七位同学,趁宿舍无人将常某某的箱子撬开,拿走了所有的钱(35元),且平均分配,事后因有嫌疑被老师调查时,有三人主动承认,而其他四人隐藏在背后,从中体现出他们身上所存在的“哥儿们义气”。

3.王某某同学回宿舍吃午饭,因拿钥匙的同学还没有来,就用砖头砸锁子,事后却不承认,经一位老师指认,他才说:

“我‘闪’了一下。

4.王某某同学在晚休熄灯铃响过后,因一位同学没有及时休息说了一句话,王某某就拿起电线条打人家,次日早晨被班主任过问却死不承认。

5.王某某同学随便用身边的物品(空矿泉水瓶)去扔同学,不管是脸上还是胳膊上。

6.张某某同学将走读生曾某某约到宿舍,将其他同学的被褥铺到床底下,以躲避学校的检查,且张某某被曾某某带着一起旷课,打人。

部分学生不能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结果影响了一天的学习精力,又不能保证身体的需要。

王某某、曾某某、张某某、冯某某肚中无油水,就趁同班同学的叔叔办喜事之机去蹭酒席,大吃大喝之后,见席间一小男孩太能抢,席散后跟着该男孩到小男孩的教室里把他打了一顿,还美其名曰:

“替人家庄里人出气”。

顾某某和杨某某两位女同学为给同学过生日,整个中午在街上转悠,且没有向班主任请假,(事后称怕老师不谁假),还将父母所给的生活费用于买耳钉,还在耳朵上扎了四个孔,戴了四个耳钉。

其实这两位同学的家境都不好,其中一个同学的父亲还是残疾。

王某某、张某某因一点小事就用脏话骂人。

这在学生中间几乎是经常的事情,特别是学生刚升入中学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

赵某某、贾某某晚自习下后为上厕所而发生争执,只因赵某某让贾某某过去一点,而贾某某没有过去就将贾某某踢了两脚。

赵某某认为他说的话贾某某不听就是对他无礼、不尊重。

请假方面:

金某某同学没有对任何人请假就待在宿舍里,经老师询问,他自称“肚子疼”,但他这种不请假就自行其事的做法已不是一两次,且在老师多次教育下无动于衷,不思悔改。

自我保护方面:

杨某某、顾某某不能很好地接受老师的严格教育而逃课,期间被一位“善心”妇女“收留”对此“感恩戴德”,在一天晚自习时,趁宿舍无人,卷好铺盖,打算趁下晚自习人多越墙而走,幸被同学、老师及家长发现并找回,避免了一场意外事故的发生。

事后经校领导、老师、家长共同分析、教育,她们这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吓出了一身冷汗,保证以后再也不敢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未成年人对现实社会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没有清醒的认识,防范和保护意识还很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还有待提高,

1、家校配合,建立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

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至关重要,该校充分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种有效形式,加强了校内外教育的衍接沟通。

学校每学期至少两次定期开办家长学校。

及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虚心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既使家长能放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又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同时抓好定时家访,填写家访联系单,记录每个学生的家庭档案。

做到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智力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

努力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收到对孩子的最大教育效果。

对于抽烟、打架、偷盗等行为,我们采取和家长密切联系的方式,了解这些学生在小学时是否有类似的事情,(因为在以往的调查中,这类学生往往都是在小学时就有这种坏习惯,由于没有及时地改正错误,到了中学会越来越严重),对于他们重在从心理上讲清道理,和家长一起入情入理地和他们谈心,明事非,辨方向,改错误,展未来。

让他们认识到这样下去的危害性和不良影响。

其实这些学生并非本质是坏了,而是相互受到不良的影响,而且是自控能力相差,所谓的“哥儿们义气”在作怪,认为只有和他们在一起才是朋友,才不和朋友掉队,才是团结同学,才是“随大流”,也就是因为有这种思想,这些学生对于这类事情就会不想后果,不管原因,不问三七二十一,做就做了。

因此,我必须和这些同学的家乡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弄清学生的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地鼓励学生产生的哪怕是很小的改变,帮助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有效监控下,克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如此久而久之,动力定型,改掉不良行为,一切从善,并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带来的快乐和慰藉。

为了掌握第一手的情况,家校保持电话联系、家访校访、学生调查、班级评议等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长期帮教,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彻底改变不良行为,做一个大家认可的好学生,从而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尊重。

2.学生自我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对于不讲卫生的行为,班级和宿舍都制定了规章制度和奖勤罚懒的纪律,要求先进带后进,形成示范效应,而后进赶先进,形成学习效应。

有时还在老师和部分同学的带动下亲自进行手把手的帮扶学习,让不讲卫生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