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8577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docx

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末考

2010年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卷

命题学校:

象山三中审核学校:

李惠利中学

卷I(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选项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实行郡县制B.废丞相、设内阁C.实行宗法制D.设军机处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

“故中国政制之废丞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废丞相造成了皇权不断强化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政府采取集体决策方式D.明清两代都形成了专制集权的社会

3.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

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故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

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所依据的标准最早是何时产生的?

(▲)

A.春秋战国B.两汉C.魏晋D.隋唐

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

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C.统一货币的制度D.西汉郡国并行制

5.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

“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

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下列最能说明该材料中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是(▲)

A.列强侵略是义和团运动的原因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D.材料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6.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

“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

”作者的观点是(▲)

A.中国人的抵抗毫无作用B.台儿庄战役不能改变会战全局

C.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有限D.作者是亲日的汉奸

7.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认为:

“从1860年开始的40年是中国革命明显的孕育时期”这说明这一时期对革命有着重要正面推动的因素已经出现,这些因素是:

(▲)

①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②社会思想上受到了一次启蒙

③清政府腐败统治下阶级矛盾的加深④外国侵略不断加重下民族矛盾的激化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8.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

“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却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

”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9.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历史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管中国人的事”。

该观点的依据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革命使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C.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D.革命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10.二百年来,天安门直接见证了:

①古代专制帝王的倒台;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中华民国政府的倒台;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1.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9月23日至10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

将1840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80多年的历史,通过《惊梦》《山河祭》《辛亥童谣》《曙色》4个节目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反映了民族觉醒的痛苦与艰难。

下列能反映“惊梦”“山河祭”“曙色”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洋务运动B.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五四运动

C.《南京条约》、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中共成立

12.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显示了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百多年前,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了上海为通商口岸,在以后的若干年中,英国可以在上海获得的特殊条款有(▲)

①关税协商②割让土地③自由贸易④开设工厂

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

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C.新中国不承认旧中国建立的外交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14.2009年10月1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首都各界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联合晚会。

60年前的10月1日标志着中国(▲)

A.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与支持D.取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

15.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说了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引来与会官员会心一笑,但如何将这三个字翻译成英文却让海内外媒体伤透了脑筋。

下列在中国现代史上出现过的违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规律的“大折腾”的事件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

D.“文化大革命”

16.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此举的背景主要是(▲)

A.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必然结果B.“一个中国”的原则获得两岸认可

C.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D.运用“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

17.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77年北京、后被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珍贵图片《上访者》。

该照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包括(▲)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群众的物质生活贫困

②“文革”结束后农民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

③农民依然保有传统“告御状”的行为

④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流动人口增多

A.①②④B.①③C.①②D.②④

18.一份美国文件记载:

“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

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

……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义务,而又不致遭到联合国接纳中国人的抨击。

”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进退两难

B.“二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美国希望“双代表”制能实现

19.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关系中的开创性地位,下列事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式建交B.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D.上海浦东的积极开发、开放

20.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早建立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2l、中国古代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这位大臣实际上主张(▲)

A、反对郡县制B、反对分封制C、改革中央官制D、建立中央集权制22、《资治通鉴》载: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

(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期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C)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

23、孟德斯鸠说: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24、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25、《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

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6、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

“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其中的“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革命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7、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

“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

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遍地红。

”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三大改造时期

28、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

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革命精神不彻底

29、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大解放。

说它是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主要是指(▲)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0、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民报》刊登孙中山就任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C)总统府上空五色旗迎风飘扬

(D)孙中山签署《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历史学家指出:

“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依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

③五四运动的成功是工、商、学等阶层共同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2、“×××,教授。

1940年1月生,1946——1949年为地主家放牛,1950——1956年进小学读书,……1969——1978年作为知识青年到苏北上山下乡,1978——1985年在南京大学读书,后任南京财经大学教授……1996——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①新中国的成立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②“文化大革命”对他的学术造诣起了积极作用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获得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

④1972年中美建交为他进行对外学术交流创造了条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3、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

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先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

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34、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35、“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

汪辜会谈,两度执手:

九二共识,一生然诺。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

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36、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

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37、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38、2006年11月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2009)》,体现了“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的论坛宗旨,使中非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我国(▲)

①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②坚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③主张南北对话,建立国际新秩序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

39、1961年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的宣言指出:

“……当前世界的特征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

与会国并不认为这种不同构成稳定和平的不可克服的障碍,只要排除掉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统治和对他们的内部发展进行干涉的尝试。

……与会国家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

”这次国际会议是(▲)

(A)联合国成立大会(B)日内瓦国际会议

(C)亚非万隆会议(D)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

40、这张摄于1998年的照片震惊了世界,它向世界人揭示了非洲依然上存在的状况。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B)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卷II(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14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如何选官既关系到最高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系到天下的平稳与朝廷的安危。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范晔论曰:

“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

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

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二:

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

……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

“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三: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

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

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

材料四:

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

……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

(3分)

 

(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

“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6分)

 

(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

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5分)

4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美国实行联邦制。

联邦制是一种多中心的复合共和制:

(1)是关于自治、非集权、多样性的宪制安排。

制定一部有严格修改程序的宪法,在全国政府与各构成单位(州、省、邦)之间分割国家权力;各构成单位人民有自治或自组织权。

……(3)绝大多数联邦国家的构成单位都有自己的宪法,规定自己的政府组织形式。

……

1787牟宪法规定: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合众国已经缔结及将要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之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

材料三中国民族分布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王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

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3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方式与材料一有何异同?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在少数民族居地区实行了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3分)

 

(4)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美两国在管理地方的方式上有何共同之处?

(2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

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

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0年宁波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座位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41.

(1)

 

(2)

 

(3)

 

42.

(1)

 

(2)

 

(3)

 

(4)

 

43、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2010.6.30

一.选择题:

1~5AAADC6~10BCDBD11~15BDCAC16~20ABDCC

21—25ACCAC26—30DBCDB31—35ADCDB36—40BADBA

二、非选择题

41: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或九品官人制)、科举制。

(3分)

(2)察举制逐步流于形式,被权贵把持,不能为朝廷选拔人才(2分);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辨其贤愚,高官全被世族大家垄断操控。

(2分)因此,要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就需采用科举考试之法选用人才(2分)。

(3)判断:

科举制在隋唐、两宋时基本上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1分);积极作用:

为朝廷选拔了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治的长期稳定发展(2分);消极作用:

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才的创新精神,科举培养的唯上是从的奴才,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2分)

42、

(1)管理方式:

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1分)

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袋。

(2分)

(2)同:

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2分)

异:

秦朝,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没有自主权:

美国,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

(4分)

(3)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分)

作用: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分)

(4)共同之处:

一方面,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另一方面,地方的自治权力必须符合国家的宪法。

(2分)

43.(12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