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714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96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docx

还建房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前言

2012年7月,受武汉市连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武汉华环节能事务咨询有限公司就连城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房建设项目进行节能评估。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建筑、暖通、电气、给排水等专业的专家组成项目评估组。

按照《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武发改规[2011]1号)文件的要求,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政策法规、产业规定、技术标准规范、武汉市有关文件,建设单位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技术资料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与建设单位进行了沟通。

于2012年08月1日完成了《连城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房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经过评估,该项目满足国家《节能法》、《武汉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了《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的要求。项目采用节能型系统和产品(如节能荧光灯和电梯、水泵变频设备等),实施后可以获得较为显著的节能效果。

经过现场踏勘和调研后,认为该项目节能专篇基本符合《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武发改规[2011]1号)文件规定的要求,评估组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节能专篇基本满足评估要求。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测算,项目实施后主要耗能指标如下:

本项目投资额30000万元,万元投资能耗为0.056tce/万元,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694.29tce/a,其中:

年耗电量:

903.12万kWh/a折标准煤1109.94tce/a

年天然气量:

44.99万m3/a折标准煤546.31tce/a

年自来水量:

44.38万m3/a折标准煤38.04tce/a

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

8.56kgce/m2·a

单位建筑面积耗电量:

45.66kWh/m2·a

单位建筑面积耗天然气量:

2.27m3/m2·a

单位建筑面积耗水量:

2.24m3/m2·a

 

1评估依据

1.1评估范围和内容

1.1.1评估对象和内容

本报告的评估对象为连城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房建设项目,该项目为房地产新建项目,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连城村长湖地三村,具体范围为京广线以北原铁路联络线内。

本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55465m2,总建筑面积197775m2,主要由8栋33层还建楼(1~8#楼)、1栋32层还建楼(9#楼)、1栋3层幼儿园、沿街商铺及配套用房组成。

本项目容积率3.14,建筑密度13.9%,建筑占地面积7661m2,地上建筑面积167512m2,地下室建筑面积23352m2,绿地率为38%,总户数1841户,总停车位996个。

同时,配套建设道路及广场,区域内给排水管网、供配电及照明设施和消防、绿化工程等。

总投资为30000万元。

根据国家、地方以及行业有关节能法律法规等,对本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其目的是对项目的用能状况进行全面分析。

本次评估内容包括:

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技术方案节能评估,主要耗能设备节能评估,能评阶段节能措施评估,节能措施效果评估,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等。

1.1.2评估方法

节能评估以标准对照法为主,即通过对照相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对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居住建筑要满足《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的相关要求;公共建筑要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相关要求。

1.2评估依据

1.2.1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2007第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主席令1995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2011第46号)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国家发改委发改环资[2004]2505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建科[2006]231号)

1.2.2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产业政策、准入条件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版》(国发[2011]9号)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修订版)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发[2005]65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第6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的通知》(发改环资[2007]2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指南(2011年本)》(国家节能中心)

1.2.3地方有关规定

《武汉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武发改规[2011]1号)

《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12]35号)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的通知》

《武汉市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条例》

《关于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和管理的通知》(鄂建[2009]89号)

1.2.4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

《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2587-2009)

1.2.5行业标准,技术规定

《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2007年版)

1.2.6相关终端用能产品能耗标准

《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2003

《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2003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08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2008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

《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

《零过渡过程低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GB/T25839-2010)

1.2.7其他相关资料

《连城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房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3编制原则

(1)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有关规定;

(2)项目应符合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

(3)项目应与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相适应,其用能总量及用能种类应合理;

(4)项目的设计应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其设备、工艺和材料,其限定值应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5)项目应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推广或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

(6)分析项目的能耗指标、采用的节能技术措施和预期达到的节能效果;

(7)项目应遵守节能相关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2项目概况介绍

2.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连城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房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

武汉市连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3)建设性质:

新建

(4)行业类别:

房地产

(5)建设单位简介:

武汉市连成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注册地址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1567号,法定代表人鄢胜才,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涉及百货、针纺织品、五金交电、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木材、钢材的批发兼零售、服装制作、房屋及土地租赁服务。

公司将本着“追求卓越、服务真诚”的企业精神,凭借“以人为本、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致力于推动武汉房地产业的发展,优化武汉人居环境,实现“让建筑适应生活”的居住理想,在开发项目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致力打造“高品质、园林式、新理想”的居家生活典范。

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连城村“城中村”改造的优惠政策,搞好土地资源的储备,整体规划和开发工作,并决心以一流策划、一流设计、一流质量、一流服务,营造自己独特的风格,打造公司的优秀品牌。

为科学实施旧城改造、为加快企业发展而努力,为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作贡献。

2.2项目基本情况

2.2.1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净用地面积55465m2,总建筑面积19777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74423m2(其中:

住宅建筑面积167512m2、公共配套用房建筑面积6911m2),地下室建筑面积23352m2。

形成入住总户数1841户,停车位996个(地上312个,地下684个)的规模。

(2)建设内容

项目拟新建8栋33层还建楼(1~8#楼)、1栋32层还建楼(9#楼)、1栋3层幼儿园、沿街商铺及公共配套用房,地上总建筑面积174423m2;拟新建人防地下车库,建筑面积23352m2。

公共配套建设道路及广场,区域内给排水管网、供配电及照明设施和消防、绿化工程等。

此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见表2-1。

表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1

规划净用地面积

55465

m2

2

建筑占地面积

7661

m2

3

总建筑面积

197775

m2

3.1

地上建筑面积

174423

m2

3.1.1

住宅楼建筑面积

167512

m2

3.1.2

沿街商铺建筑面积

3946

m2

3.1.3

幼儿园建筑面积

920

m2

3.1.4

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

2045

m2

3.2

地下室建筑面积

23352

m2

4

建筑密度

13.9

%

5

建筑容积率

3.14

/

6

停车位

996

6.1

地上停车位

312

6.2

地下停车位

684

7

入住总户数

1841

8

绿地率

38

%

2.2.2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项目建设总投资为30000万元,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在建设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经济、合理的控制项目成本,以节约资金。

2.2.3项目建设进度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即从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

具体安排见表2-2。

表2-2项目进度安排表

2.3项目用能情况

2.3.1主要能耗设备

经过节能评估,该项目初步选用的主要耗能设备见表2-3。

表2-3主要耗能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功率

数量

耗能量

(万kWh/万m3

折标准煤

(tce)

能源

1

分体空调1.5匹

/

3880台

293.99

361.31

2

分体空调3.0匹

/

1961台

3

多联机室外机

/

1台

2.00

2.45

4

多联机室内机

/

11台

5

排风机

12kW

14台

44.15

54.26

6

送风机

11kW

12台

34.69

42.63

7

加压泵

11/7.5/5.5kW

9台

23.54

28.94

8

潜污泵

2.2kW

43台

0.39

0.48

9

太阳能集热系统

循环泵

0.55

2台

0.05

0.06

10

电梯

15kW

30部

47.30

58.14

11

照明

/

/

167.83

206.27

12

电气系统(插座)

/

/

262.09

322.10

13

变压器

800/1250kVA

12台

21.81

26.80

2.3.2能源流向

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投入使用后,消耗的能源种类主要有有电力、天然气和耗能工质自来水。

项目所用能源均外购。

2.4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2.4.1项目使用能源品种的选用原则

项目建设用地周边的市政基础设施完善,通信、电力、有线网络、给水、排水等市政设施较为齐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项目根据国家和武汉市的相关节能与环保政策,本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定位和外线条件等具体情况选择能源形式。

(1)公共建筑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的能源原则上采用电力;住宅楼夏季制冷和冬季采暖的能源原则上采用电力;

(2)天然气供居民厨房烹饪、生活热水使用;

(3)其它动力设备均采用电力作为能源供应;

(4)室内照明采用市政供电;

(5)生活用水采用市政自来水管网供水。

2.4.2项目所在地的能源、资源供应条件

武汉市能源供应条件

武汉市电力、天然气、自来水等能源供应充足,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所需。

(1)电力方面。

“十一五”期间,武汉供电公司共投资127亿元,增加变电站53座,增加供电容量831万千伏安,武汉电网形成500千伏双环网结构,220千伏供电网分区分片供电,10千伏配电网70%实现双电源环网供电,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明显提高。

根据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全社会用电总计3536300万kWh,其中,生产用电2907400万kWh,居民生活用电628900万kWh,电力供应量稳定、充足。

(2)天然气方面。

武汉实施的“川气东输”工程,每年有30亿立方米天然气由四川输送到武汉,保证武汉的天然气消耗量,并已形成了40万立方米的储气能力,年末家庭燃气用户169万户,增加4.76万户。

其中,管道气用户120万户。

全年天然气供气总量65000万立方米,增长14.6%。

其中,家庭用量15600万立方米,增长2.3%;

(3)自来水方面。

至2010年末,武汉市有自来水厂21个,日供水能力428.50万吨。

全年自来水平均每天实际供水量270.0万吨,年度总供水量达到98550万吨,比上年增长0.7%。

该项目能源及资源供应条件

(1)电力:

江岸区电力供应来自华中电网,设有110kv双回路供电系统,其高压变电容量为18万kVA,供电能力充足。

(2)天然气:

天然气管道已铺设到项目建设场地附近,燃气供应网络已基本形成,本项目可就近接入。

(3)供水:

从市政管网引入2根DN200的给水管,成环状布置,铺设至项目建设场地内,供水量充足,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用水需要。

(4)排水:

项目排水拟采用雨、污水分流制。

建设场地周边将按城市市政规划要求铺设污、雨水排水干管,本项目区域内排水管网可方便与其连接。

本项目消防排水等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网,雨排水规划原则为就近、分散、重力流或经雨水管直接排入市政管道。

项目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后最终进入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受纳水体长江。

(5)交通:

项目建设地目前周边主要交通干道有解放大道、百步亭花园路等,随着区域的各条市政规划道路的陆续动工,未来该区域的交通十分便捷。

(6)通讯:

区域内通讯与市政通讯网相联,线路畅通。

省、市联网的电视网,宽带网已建设完成,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区,通讯条件极为便利。

3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3.1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节能评估

3.1.1项目选址评估

连城村“城中村”综合改造还建房建设项目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后湖街连城村长湖地三村,具体范围为京广线以北原铁路联络线内。

规划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

本项目所在地为原“后湖街连城村长湖地三村”用地,现地块内建筑已全部拆迁完毕。

项目南侧隔规划道路为现状铁路走廊,东北侧隔规划道路为百步亭游园。

项目地块周边拥有较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市政配套设施,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3-1。

图3-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3.1.2总平面布置评估

武汉气候条件

武汉属于夏热冬冷地区,四季分明,春季寒潮活动频繁,气温骤升骤降,晴雨间变;春末夏初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风向多变;秋季晴多雨少,冬季寒冷少雨,常有冰凌出现。

每年7、8、9月为高温期,12月至次年2月为低温期,并有霜冻和降雪发生。

年平均气温为16.7℃,多年月最高平均气温28.8℃(7月),最低平均气温2.9℃(1月)。

一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1.3℃,无霜期为245天。

年平均降水量1260mm,降雨集中在4至9月,10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较少。

年平均相对湿度77%。

根据武汉的气候条件,为营造“人性化、高品质”的生活区,必须营造与舒适度密切相关的热环境、风环境、光环境、水环境。

总平面节能评估

主要由8栋33层还建楼(1~8#楼)、1栋32层还建楼(9#楼)、1栋3层幼儿园、沿街商铺及公共配套用房组成。

项目用地地块平面近似于扇形,拟建项目9栋还建楼依次分布于地块的北部、南部和东部,地块中部为布置广场、休闲区域及绿化景观。

总平图见附图1。

项目整个绿化率为38%,满足《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规定:

在建筑密度三区内的居住区,绿化用地所占该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5%,其中公共绿地按居住人口规模人均不少于1平方米。

每天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并可滞留粉尘,从而降低了城市热岛效应,营造适宜人居住的小区微气候,同时削弱了温室效应。

硬质铺地采用透水砖,路面采用透水性材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透水地面有助于吸收车辆行驶时的噪音,雨天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

(一)交通规划设计

1.交通组织

本项目采用人车分流系统,拟在场地中部沿中心绿化区四周按城市道路建设标准新建小区主干道路,并修建支路连接各建筑主体,在地块中心地带及南部修建露天停车位。

步行道路贯穿全区。

2.道路布置

小区东、南、北侧均紧临城市规划道路,小区内的道路系统布置呈环状,线路清晰便捷。

地块中部地下室设有大型地下车库一个,以解决用户的停车需求(地下机动车停车位684辆)。

小区东侧、南侧及西侧共设置3个地下车库出入口;南侧设置2个车行出入口;南侧和北侧共设置3个人行出入口,人流进入后,通过人行道路可方便到达各住宅楼;整个小区形成整体、安全、便捷的交通结构,营造了一个方便、畅通、安全的交通环境。

(二)建筑空间布局

1.风环境

武汉市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1)合理优化建筑群排布,设置多个通风道;

(2)项目各栋住宅建筑的朝向详见表3-1,2、3、6、7、9#住宅楼及幼儿园为最佳朝向,其他住宅楼为适宜朝向;

表3-1各建筑朝向

楼名

建筑朝向

备注

2、3、6、7、9#住宅楼及幼儿园

南北朝向

最佳朝向

4、5、8#住宅楼

南偏东15度

适宜朝向

1#住宅楼

南偏东17度

适宜朝向

注:

武汉市建筑屋最佳朝向:

南偏东10°~南偏西10°。

适宜朝向:

南偏东10°~南偏东35°;南偏西10°~南偏西30°。

不宜朝向:

西、西北。

(3)建筑单体尽量采用短条式,增加侧向间距,留有大量的通风通道,形成流畅的室外空间,加强通风采光效果。

应合理设置门窗,保证室外气流可以从优化的位置进入房间,气流分布均匀;

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过渡季节有良好的自然通风,使小区的生活接近自然,冬季防风主要依靠提高建筑的外窗气密性来实现。

2.光环境

住宅建筑的间距要符合《武汉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密度13.9%,从日照分析图(见图3-2)可看出,本项目满足住宅间距按大寒日满窗累计日照大于2小时,幼儿园生活用房应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

图3-2日照分析图

3.2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方案评估

武汉地区是夏热冬冷地区,对建筑物的基本要求是夏季防热、遮阳、通风降温要求,冬季应兼顾防寒。

3.2.1评估依据

《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5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3

3.2.2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依据《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等节能标准与行业规范。

1.住宅建筑设计

(1)本项目住宅建筑共有8栋33层住宅楼(1~8#楼),1栋32层住宅楼(9#楼)。

1~3#和8#住宅楼体形系数为0.32,4#、5#和9#宅楼体形系数为0.34,6#和7#住宅楼体形系数为0.33,满足《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表4.1.3的要求及《市城建委关于调整〈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要求。

(2)卧室、起居室(厅)明卫生间外窗的可开启净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7层及7层以上);厨房外窗的可开启净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10,并不得小于0.6m2。

2.围护结构(非透明部分)设计

(1)墙体:

采用外墙外保温(局部节点采用内保温相结合),保温材料采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加气混凝土砌块(B05级),具体厚度还需设计阶段进一步论证,且应满足《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表4.2.5-1要求;

(2)屋面:

顶板采用泡沫玻璃保温,且应满足《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表4.2.5-1要求;

(3)架空楼板:

绝热用无机保温砂浆,具体厚度还需设计阶段进一步论证,且应满足《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9表4.2.5-1要求;

(4)普通楼板:

无机保温砂浆;

(5)分户墙:

无机保温砂浆。

围护结构保温措施满足《武汉城市圈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DB42/T559-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