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675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docx

河北文安一中级高一下学期月考一

河北文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一

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年4月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合计150分。

注意事项:

注意用2B铅笔把1~6题、12~14题共9个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处。

即试卷上选择题的题号与机读卡上的题号必须一致。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

李白、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就其诗歌创作风格而言,自唐代以来便论者纷纭,犹以南宋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

“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

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

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牡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

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

《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

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

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

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

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

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

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

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

《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

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

《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

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

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

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

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

杜诗则是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宋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

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

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

C.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

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

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

C.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D.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

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

B.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

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

D.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博,字惟约,蒲州人。

登嘉靖八年进士,除盩厔知县,调长安。

征为兵部武库主事,历职方郎中。

吉囊、俺答岁盗边,尚书张瓒一切倚办博。

帝或中夜降手诏,博随事条答,悉称旨。

二十五年,超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大兴屯利,请募民垦田,永不征租。

初,罕东属番避土鲁番乱,迁肃州境上,时与居民戕杀。

监生李时旸以为言,事下守臣。

博为筑金塔、白城七堡,召其长,令率属徙居之。

诸番徙七百余帐,州境为之肃清。

进博右副都御史。

严嵩父子招权利,诸司为所挠,博一切格不行。

嵩恨博,会丁父忧去。

而帝以大同右卫围急,改博总督山西军务。

博墨缳驰出关。

未至,侍郎江东等以大军进,寇引去。

时右卫围六月,守将王德战亡,城中刍粟且尽,士死守无二心。

博厚抚恤,奏行善后十事。

以给事中张学颜言,留博镇抚。

帝数欲召博还,又虞边,以问嵩。

嵩雅不喜博,请令江东署部事,请俟秋防毕徐议之,遂不召。

秋防讫,加太子太保,留镇如故。

哮素把伶及叛人了都记等数以轻骑寇边,博先后计擒之。

又数出奇兵袭寇,寇稍徙帐。

因议筑故总督翁万达所创边墙,招还内地民为寇掠者千六百余人。

又请通宣、大荒田水利,薄其租。

报可。

改蓟辽总督。

四十二年十月,寇拥众窥蓟州,声言犯辽阳。

总督杨选帅师东,博檄止之。

又手书三往,卒不从。

博拊几日:

“败矣。

”急征兵入援,寇已溃墙子岭,犯通州。

诸路兵先后至。

寇解而东,躏顺义、三河,饱掠去。

帝怏怏谕博曰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

隆庆七年秋,疾作,三疏乞致仕归。

逾年卒。

赠太傅,谥襄毅。

(选自《明史·杨博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吉囊、俺答岁盗边盗:

骚扰

B.二十五年,超拜右佥都御史拜:

越级

C.嵩雅不喜博雅:

一向

D.又手书三往,卒不从卒:

士兵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怏怏谕/博曰/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

B.帝怏怏/谕博曰/贼复饱/飚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

C.帝怏怏谕/博曰/贼复饱/飏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

D.帝怏怏/谕博曰/贼复饱飚/何以惩后/遂诛选/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帝念博前功/不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博军功卓著,擅长谋略。

他在平定吐鲁番之乱之时有过人表现,在大同右卫危急的时候稳定住了局面,在应对哮素把伶和了都记的军事行动中也有建树。

B.杨博藐视权贵,恪守职责。

他在严嵩父子权倾朝野之际仍坚守正道,也因此受到严嵩排挤,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报效朝廷的行动,甚至守丧未满就奔赴疆场。

C.杨博长于维稳,善于御敌。

他对维持一方稳定做出了贡献,使得敌人的挑衅行动多无功而返;他在秋防工作上主动行动,取得了成效,被升任为蓟辽总督。

D.杨博受人倚重,深得君心。

他职位不高的时候就受到尚书张瓒的倚重;他也曾在杨选擅自行动而致使顺义、三河遭敌剽掠的情况下受到皇帝的宽容对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2小题,每题5分)

(1)城中刍粟且尽,士死守无二心。

博厚抚恤,奏行善后十事。

(2)因议筑故总督翁万达所创边墙,招还内地民为寇掠者千六百余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8.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5分)

9.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从侧面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张岱年:

宁静致远 美意延年

□梁德年

  张岱年小时候爱静,整天躲在屋子里看书和思考问题。

由于沉得下心读书,不受外面世界的干扰,小小年纪就有远大的抱负。

在读大学期间,他即发表了一些有分量、有影响的论文,在哲学界引起一些著名学者的注意。

因此,张岱年刚一毕业,便被清华大学聘为助教,讲授中国哲学大纲和哲学概论,他当年只有24岁。

他于1934年秋动笔,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在1936年夏以“宇同”为笔名写就了约50万字的《中国哲学大纲》,是年28岁。

就这样,张岱年心清静、志高远、情绪稳、精不散。

  厚德载物,宽以待人,从容处事,是他得以长寿的良好心理基础。

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岱年宽容仁慈,很能体察穷苦学子的艰难处境。

凡生活有困难的中青年教师,他都主动尽力去帮助。

在学术研究上,对于有求于他的中青年学子,他都能诚恳给予教诲,尽力提携。

  张岱年对人十分宽容,有求必应。

70岁的时候,他曾对儿子、儿媳说:

“等到80岁以后,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

”可到了80岁的时候又说,“再过五年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

”但最终还是做不到,照样乐呵呵地去帮助别人。

晚年时,有一段时间他身体较差,医生和系里都嘱咐家属,要限制一下他,而他总是说:

“好,好,对,对。

”待一会儿,转身又去接电话,应允对方做各种事情,照样乐于助人。

  张岱年心境淡泊,从不去争名逐利,以住房为例,可见其品德之一斑。

上世纪,他的房子是一个小厅加三间小卧室,使用面积仅50多平方米。

到七八十年代,他已是三代同堂,五口之家,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一个研究张岱年之兄张申府的博士生第一次拜访张岱年,不禁感慨道:

“没想到,房内走道很窄。

我本单瘦,仅因背着一个稍大的书包,几乎进不了屋!

”张岱年家的客厅是一块不到6平方米、用来兼做“饭厅”的地方,书本、杂志,举目皆是,没有想象中的宽敞、宁静与雅致。

书房的书架上、书桌上、椅子上、地上,到处都被书塞得满满的。

直到他去世前几年,张岱年才搬出来。

  再如出版自己的学术著作,他向来不同出版社讨价还价。

当有出版社问他稿费该怎么给时,他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按最低的标准”。

有很多时候,他自己提出不必发稿费,有一些书能送人就行。

一些人认为这样不合理,而张岱年说:

“现在出版学术著作很难,能够出书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管遇到什么事,他总是先为别人着想: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他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对于人的健康长寿非常有利。

正如《荀子·致仕》中所言:

“美意延年。

”所谓美意延年,就是精神愉快,益寿延年。

  张岱年的家庭常为人称道,他与夫人冯让兰伉俪情深,晚辈孝顺,家庭和睦,尽享天伦。

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张岱年长寿的良好外在条件。

从根源上讲,张岱年之所以长寿,源自他所热爱的哲学。

他曾在记者问到“长寿是不是与学哲学有关”时回答道:

“确实有许多中国、外国的哲学家都很长寿。

这跟他们的境界有关,真正的哲学家心胸比较宽广,看问题深远,凡事想得开,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他们能够站在宇宙的、社会的角度看问题,一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为小事所羁。

”这段话虽然没有提他本人,但却揭示了宽广的心胸、开阔的哲学思考对人长寿的益处以及对他本人的影响。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着重描写了哲学大家张岱年先生鞠躬尽瘁、诲人不倦的一些具体事例,这些讲述突出表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超强的人格魅力。

B.年轻有为的张岱年初出茅庐便以50万字《中国哲学大纲》震惊世人,这可以说是他从小爱静、爱读书和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结晶。

C.本文题为“张岱年:

宁静致远,美意延年”,多数段落开头使用四字短语或以四字短语对传主做出某一方面的评价,给人以深刻印象。

D.张先生住房“远没有想象中的宽敞、宁静与雅致”,但“其品德可见一斑”。

这句中的“宁静”与标题中的“宁静”的含义是不同的。

E.“他总是先为别人着想……他心里总是乐滋滋的”,两个“总是”表现张岱年人品极为高尚。

这是他能够成为哲学大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2)张岱年先生享年95岁,传记始终围绕先生长寿为文,请简要分析张先生长寿的原因。

(6分)

(3)张先生70岁时对家人说“等到80岁以后,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可是到了80岁时又说“再过5年我就不给别人看稿子了,自己写书”,但“最终还是做不到”,这说明了什么?

(6分)

(4)文末提到张岱年回答记者提问时的一段话,作者说这段话“揭示了宽广的心胸、开阔的哲学思考对人长寿的益处”,对此你怎么看?

(8分)

第Ⅱ卷(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中华文明绵延流长,积淀深厚;传统经典_________,内涵丰富。

2文言文虽然不适合生活,但在写作上__________,意境悠远,往往超越字面本身,引人遐想。

3业内人士曾__________地指出,抗战剧要想好看,出路其实还在创新上。

A.语重心长言近旨远微言大义B.语重心长微言大义言近旨远

C.言近旨远微言大义语重心长D.微言大义语重心长言近旨远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出云”号服役当日,多家韩国媒体将目光投向本国轻型航母“独岛”号,认为“独岛”号性能与日中两国航母相比处于劣势明显。

B.截至卸任的1991年,李光耀一口气做了32年内阁总理。

在此期间,新加坡的人均GDP从428美元变成1991年的14504美元,31年翻了近34倍。

C.《小灵通漫游未来》是作家叶永烈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这部小说发行量达300万册,至今仍雄踞中国科学幻想小说排行榜第一名,充分表明了幻想是现实的强大引擎这一事实。

D.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一意孤行突破战后体制,不仅是对战后国际秩序安排的肆意冲击,也是对本国和平力量正义呼声的公然藐视。

1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竖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是国内首创的大幅面全开竖版地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会再误以为国家领土有主次之分

②南海海域和岛屿与大陆为同一比例尺

③这样能使读者全面直观地认识中国全图

④南海诸岛不再作为插图形式表示

⑤有利于国民的版图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树立

A.②①③④⑤B.②④③①⑤C.③②④⑤①D.③⑤①②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分)

“红眼”是如何产生的呢?

按下快门的瞬间,①?

科学家的答案是②,

这是人眼为了适应外界光线条件而进行调节所致。

由于在闪光灯闪烁的瞬间,③,

瞳孔仍处于放大状态,当闪光灯的闪光透过瞳孔照在眼底时,密密麻麻的微细血管在闪光灯下显现出鲜艳的红色并反射回来,最终体现为照片中发光的红色瞳孔。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3月14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2015赛季第二轮,卫冕冠军广州恒大淘宝足球队做客重庆奥体中心对阵重庆力帆。

赛前,广州恒大队率先推出以“嚼硬”(“嚼硬”为粤语方言,意思为“吃定了”)为主题的海报,画面的主体是:

一盆热气腾腾的火锅正在水煮重庆市标志性建筑朝天门;重庆队马上作出回应,也推出主题海报,海报的主体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火锅和一只被辣得喷火的老虎,主题文字为为“微辣”。

请从海报的创意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含义等方面试做分析。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初的座右铭,是一种叫做欹(qī“斜”的意思)器的祭器。

据古书记载,欹器,是一种奇特的盛酒器,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大半罐则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装满了则一个跟头翻过去,酒全部流出来。

当年齐桓公把它放在座位右侧来警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不少于800字。

 

_________级部班姓名考生号考场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河北文安一中2014级高一第二学期月考一

语文答题纸

 

 

 

河北文安一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的观点并非是严羽,而是“前人”见第一段)

2.C(李诗“虚中见实,实处用力”不正确,见最后一段)

3.D(“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为无中生有)

4.D(卒:

最终)

5.D(原文标点:

帝怏怏,谕博曰:

“贼复饱飚,何以惩后?

’’遂诛选。

博惧及,徐阶力保持之。

帝念博前功,不罪。

6.A(文中并没有说是杨博平定了吐鲁番叛乱,属于无中生有)

7.

(1)城中粮草将要耗尽,而士卒誓死守卫无反叛之心,杨博大加抚恤,奏请办理十件善后事宜。

(刍粟、且、厚、奏行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于是杨博建议修筑前总督翁万达所创建的边境城墙,招回被敌寇掠去的内地民众一千六百多人。

)(因、故、创、“为”表被动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杨博,字惟约,蒲州人。

嘉靖八年考中进士。

授职为盩厔知县,调迁到长安。

被征召担任兵部武库主事,历任职方郎中。

古囊、俺答每年侵犯边境,尚书张瓒将这一切事都倚靠杨博去办。

皇帝有时半夜里降下手谕,杨博对这些事一条一条地回答,都能适合皇帝的心意。

嘉靖二十五年,杨博被破格任命为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杨博到任后)大兴屯垦之利,奏请皇帝招募百姓垦荒造田,永远不征收租税。

起初,原属罕东的番人,为避吐鲁动乱,迁来肃州居住,经常和当地居民搏杀。

监生李时旸因此发表言论,事情下派到地方守臣处理。

杨博为此修筑金塔、白城七座屯堡,召集他们的头人,命令他们率领部属迁往屯堡居住。

各番迁过去七百多帐,罕东的环境为此太平。

杨博升任右副都御史,因母亲去世回乡服丧。

严嵩父子招揽权利,各部门被他们扰乱,杨博一切抵制着不执行。

严嵩恼恨杨博,适逢这时杨博为父亲守丧离去。

但是皇帝因为大同右卫被围危急,就改派杨博总督山西军务。

杨博穿着黑色的丧服驰马出关。

尚未到达,侍郎江东等率领众多军队进击,敌寇退去。

当时,右卫被围困六个月,守将王德阵亡,城中柴米将尽,然而军士坚守着毫不动摇。

杨博优厚地抚恤他们,奏请实行善后十件事。

根据给事中张学颜的意见,皇帝就留杨博镇抚。

皇帝多次召杨博回来,又担心边境安全,拿这件事咨询严嵩。

严嵩一向不喜欢杨博,建议让江东代理部里的工作,奏请等到秋防完毕以后慢慢商量,于是不召杨博回来。

秋防结束了,加封为太子太保,仍像原来那样留在那儿镇守。

哮素把伶和反叛者了都记等多次以轻捷的骑兵侵犯边境,杨博先后用计擒获他们。

又多次出奇兵袭击敌寇,敌寇渐渐地将帐篷迁徙走了。

于是建议修筑前总督翁万达所创建的边境城墙,招回被敌寇掠夺去的内地民众一千六百多人。

又奏请疏通宣、大两地的荒田水利,减少租赋。

朝廷批复可以这样做。

调他任蓟辽总督。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敌寇聚集部众窥伺蓟州,声称要进犯辽阳。

总督杨选率领军队向东,杨博发檄文制止。

又亲自写了三封信去,杨选最终没有听从意见。

杨博拍着桌子说:

“败了啊!

”赶紧征集军队去救援,敌寇已击溃墙子岭,进犯通州。

各路军队先后赶到。

敌寇解围后向东而去,蹂躏顺义、三河,心满意足地掠夺一番而去。

皇帝怏怏不乐,对杨博说:

“敌贼饱掠而去,拿什么来使以后有所警戒?

”便诛杀了杨选。

杨博害怕受牵连,徐阶尽力保护支持他。

皇帝念及杨博以往的功劳,没有治他的罪。

隆庆七年秋天,疾病发作,多次请求辞官归乡。

过了一年去世。

赠封太傅,谥号襄毅。

8.“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2分)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2分)“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1分)。

(意思对即可)

9.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2分),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诗人分明也有些醉意了(2分)。

通过描写岳阳楼的高大宏伟,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2分)

10.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1.

(1)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答A、B不得分。

(A项“鞠躬尽瘁,诲人不倦”的概括不准确;B项“震惊世人”的表述于文中无据;E项,“这是他能够成为哲学大家的原因之一”这种表述不是十分准确。

(2)①热爱哲学,他具备了哲学家宽广的心胸和开阔的哲学思考;②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自强不息,是其长寿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厚德载物,宽以待人,从容处事,是他得以长寿的心理基础;④张岱年心境淡泊,从不争名逐利,对人十分宽容,有求必应;⑤乐于助人是她精神愉快,健康长寿;⑥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其长寿的良好外在条件。

(3)说明张岱年“不管遇到什么事,他总是先为别人着想”;对人十分宽容,有求必应;自己说过的话可放在一边不管,自己写书的事可以往后放,有人求助,他总是乐呵呵的去帮助别人,张岱年先生可真是一个乐呵呵的老好人啊!

(4)文末的一段话是张岱年先生回答记者的话:

“真正的哲学家心胸比较宽广,看问题深远,凡事想得开,有一定的思想高度。

”张先生正是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哲学家,具有宽广的心胸、开阔的哲学思考,因而长寿。

这揭示我们做人要心胸宽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